•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永續領導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永續領導之意涵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永續領導之意涵

壹、領導的意涵

我國早期探討學校領導的專著或論文並不多,即使有大多以學校行政領導 為主要探討內容,與當前學校領導的探討範疇似有很大的差異。從我國近十年 研究學校領導的文章可看出端倪,學校領導的範疇漸漸從傳統的學校行政領導 轉向以因應教育改革學校應轉型的業務為近來的研究核心範疇。故此,為了推 動學校教育改革,學校領導必然成為學校教育改革必須考量的重要關鍵(黃百 祿,2004)。

學校領導(school leadership)一詞,可先就「領導」(leadership)一詞來 看。領導的定義常與領導人(leader)的定義相混淆,並且這些名詞常被交換 使用(Lambert, 1995/1999)。領導(leadership)一詞就字面而言,係指「引導」

(to lead)或明示方向(to show the direction)的意思(謝文全,2007)。以下 引述幾位學者對於領導的看法,並加以歸納:

Mintzberg等人(1990/2000)透過析辨「領導」與「管理」,提出領導內涵 主要包括:設定方向、激勵群眾以及整合群眾。

Yukl(1994)認為過去對領導一致性的定義「一個個體(團體)對於其他 個體(團體)發揮帶有目的性的影響力,以建構組織內的各項活動與關係」。

Yukl(2002)定義領導是影響他人瞭解及同意任何需要完成,以及如何有效地 完成的過程,同時促進個人與集體的努力,以達到共同目標的歷程。

王友蘭(2012)表示領導係指領導者運用本身的影響力,以尊重信任的態

14

度,在參與分享互動中,持續進行溝通與協調,以達到成員專業成長與組織永 續經營目標。

陳義明(2005)提出領導是影響別人努力工作,以期達成團體目標的過程。

領導者應具備崇高的理念、良好的素養、卓越的技巧與方法,引導屬下努力從 事並同心協力朝目標邁進。就領導的功能而言,包括正確方針的明訂、政策的 決定、命令的發布、人員的任免、士氣的鼓舞、工作的督導、紀律的維護、財 務的管制、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以及對外良好關係的建立。

黃昆輝(1989)認為領導乃是領導者指引組織方向目標,發揮其影響力,

以糾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及激發並引導成員心力,從而達成組織目標 之行政行為。另外,列舉領導的六種主要觀點:一、領導就是影響力的發揮;

二、領導就是倡導行為;三、領導係促進合作的功能;四、領導是一種信賴的 權威;五、領導是協助達成組織目標的行動;六、領導是達成組織目標的歷程。

蔡進雄(2010)認為領導是指存在於團體中,藉著領導者影響力的發揮,

充分運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有效地達成組織目標的一種歷程或行 為。

謝文全(2007)指出領導是在團體情境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 力,以引導團體方向,並糾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團體目標的歷 程。

綜上所述,領導係指在一個團體情境之中,領導者運用各種資源,對成員 發揮影響力,並促使組織成員朝向組織目標邁進之互動歷程。

貳、學校領導之定義

Bush與Glover(2003)定義學校領導為一種能夠達成意圖目的的影響過程,

並以明確的個人及專業價值為基礎,鼓勵及支持他人實現學校願景。

15

Finnan與Meza(2003)提到學校領導是建立和促進學校改進文化的關鍵人 物,透過與教師及各學校持份者建立共同願景,讓彼此共同參與學校改進歷程。

Southworth(2005/2008)提出有關學校領導的基本假設:一、是一種共享的行 動;二、是其運作的脈絡而定;三、制定學校方向,包括人員和組織發展;四、是 一個社會影響過程;五、使學校、教學品質有個別及整體的變化。

王慧勤(2005)認為學校領導是學校領導者將重點放在學校願景按部就班 的形塑過程,並持續以願景為指針,提升教師層級的專業進修與專業領導機會,

創造生氣蓬勃的學校領導文化,讓學校的革新得以永續發展。

吳明清(2006)指出學校領導意旨學校領導人(如校長)影響其他學校成員之 專業認知、行為與情意,以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過程。進一步釐清:學校領導人不 限於校長,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也可以是領導者;學校領導雖強調專業影響,但 並非所有影響限於專業;學校領導影響範圍和深度均有所不同;學校教育目標 實現非全有或全無的結果,所有有利於目標實現者均為領導的效果。

吳清山(1991)表示學校是一動態開放系統,學校領導者推動行動工作乃是依 據教育原理原則,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的人、事、財、物等業務,做 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

連俊智(2008)從學校領導實務出發,認為領導以互為領導主體的多元途徑 整合取向,以參與為基礎的領導行動下,經由專業社群的互動溝通與分享,在共塑 願景深化的價值感,與採用組織學習凝聚社群歸屬感的氛圍下,能夠轉化提升成員 與組織彼此間的互動品質及正向成長的動力。

陳木金(2000)認為高效能的學校領導是學校領導者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統 整一套完整的校務發展、教學領導、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專業發展、家長參與的 學校經營計畫,對於學校內的人、事、財、物等業務,做最妥善而適當的營運,也 是當前學校領導研究最核心的焦點主題與挑戰。此外,指出學校領導工作者可以透

16

過以下的混沌理論來探討其內涵:一、蝴蝶效應;二、混亂起源;三、驅散結構;

四、隨機震撼;五、奇異吸子;六、迴路遞移;七、回饋機制。

陳世佳(2007)指出學校領導係具有影響力的學校領導人著重教師的專業 成長,除了在領導上宜採共享式決策,並應打破傳統教學上教師孤立與個人化 的舊模式,使教師能夠透過教師互動及校務參與有不斷成長的空間,成為終身 的學習者,最終達成教學改善目標。

馮丰儀(2009)認為在教育場域中,實施教育領導的包含教育行政人員(如 局長、督學)、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領導),透過與成員及利害關係人 的互動─發揮其影響力,促使共同努力以達成教育目標。此外,學校領導者以 帶領學校團隊,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為主要目標。

黃月純(2009)從OECD學校領導政策與實務研究中,藉由學校領導的重要 性來闡述其內涵包括:一、學校領導包括學校管理與行政;二、學校領導在於 增進學生學習; 三、學校領導是教育政策與實務的橋樑;四、學校領導促進學 校與環境的連結。

葉連祺、倪千茹(2001)以建構式領導角度來看,認為學校領導係指學校 成員互動的歷程,學校成為自我激勵的社群,共同語言是形成學校文化、傳遞 經驗和建立願景的工具,分享探究是問題確認和解決的重要活動過程;參與者 經由行動探究和成果分享,以改進實務。

蔡進雄(2010)從校長領導觀點出發,並定義學校領導是校長在學校組織 環境中,藉著校長影響力的發揮,充分運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而有效 地達成學校組織目標的一種歷程或行為。

賴志峰(2008a)從分佈式領導觀點出發,來定義學校領導並不只是校長個人 所為,而是一組人貢獻其主動開創、專門知識給學校所形成的整體效果,更多人參 與領導活動,比傳統單一領導者的假定還多,專門知識是多樣化的,廣泛分佈給許

17

多人,每個人不一定是決策者,但是每個人都重要,學校領導者並非專指校長,而 是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責任的個人或群體。

綜上所述,歸納上述研究者之觀點,將學校領導定義為,在學校組織情境 中,學校領導者透過影響學校成員提升專業知能,在共同願景和價值的引導下,

達成學生學習目標的社會影響歷程。

參、學校領導的主體

透過學校領導的主體之探究,以協助瞭解學校永續領導實踐的主體,故以 下列舉學者及研究者從不同的觀點來探討學校領導主體之論述,並予以歸納之:

王友蘭(2012)認為學校領導著重之內涵意義,乃是領導者對於成員之信 任、尊重與溝通,並同時塑造成員自我肯定、自我更新,促使組織內的每位成 員,皆能成為領導者,並能進而塑造團隊組織成為一個具有專業成長的有機組 織。並歸納學者觀點,認為學校領導之層面,除包含行政管理層面與文化層面 之外,亦具有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之效能。

王慧勤(2005)主張學校領導的新圖像是以多元角色重新再概念,除了校 長、主任外,教師也是課程與教學的領導者,而學校領導的理念內容包括行政 領導、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強調學校領導的主體是多元建構的,並非僅有校 長一人。

吳明清(2006)建構出「學校領導的三面結構」包含:一、領導角色:學校 校長在領導的過程中應作為學校成員的「道德典範」、「專業導師」、「行政督 導」、「變革大師」以及「協調高手」等;二、領導方法:大致分為工作取向的

「倡導型領導」、人性取向的「關懷型領導」,以及著重全面改善的「轉型領導」;

三、領導任務:就學校組織性質與功能而言,領導任務應以行政領導、課程領導 與教學領導三者為主。

18

吳清山(2007)認為學校領導是一整合領導概念,透過整合行政領導、教 學領導與課程領導等三面向,協助校長在面臨社會快速變遷、教育改革頻繁的 環境挑戰下,達到學校教育目標。可知校長仍為主要的領導主體。

林文律(2005)從校長領導視角來看學校領導,認為校長領導的工作內容在於 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校務基金募款等構面。

林明地(2004)從學校領導研究現況上,認為學校領導不僅限於來自校長

林明地(2004)從學校領導研究現況上,認為學校領導不僅限於來自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