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與學務人員的角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與學務人員的角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與學務人員的角色;第二 節為領導風格的意涵與理論;第三節是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與理論;第四節探 討領導風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作為本研究擬定研究架構及研究假 設之基礎,並為研究結果討論之依據。

第一節 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與學務人員的角色

壹、學生事務工作的典範轉移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培育人才,營造完善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於課 內、課外皆能有所學習。而學生事務工作即是透過多元的服務、方案及環境,

協助學生學習與發展,以達高等教育目標。訓育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大學訓育 制度建立於抗戰時期,著重於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教育與文武合一 教育。1970 年代隨西方輔導之引進,開始在大學建立輔導制度。1994 年修正之 大學法順應時代改變仿美國制度,正式將「訓導處」更名為「學生事務處」,

臺灣之大學訓育工作也開始逐漸轉型(黃玉,2005,第 395 頁)。以美國學生 事務工作發展之經驗可作為我國借鏡,美國學生事務工作歷經四種典範,第一、

1900 年以前為「代替父母地位」(In Loco Parents),學生事務功能主要扮演 代替父母之角色;1900-1940 年為「學生服務」(Student Service),將學生當 成消費者,提供方案或服務給學生,以達學校教育目標;1950-1980 年為「學 生發展」(Student Development),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安排環境,規劃 方案、政策與服務,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1990 年以後為「學生學習」(Student Learning),強調學生事務不僅幫助學生全人發展,更要結合課內與課外,於 課外環境中促進學生學習(黃玉,2001、2005;許仁慈,2010)。

10

我國學生事務發展以美國為借鏡,現今主要典範為「學生發展」與「學生 學習」,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於 2010 年舉辦「高等教 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學生成功學習宣言,另外,世界各國高等 教育評鑑逐漸以「學生學習」為重點,而我國 2011 及 2012 年的校務與系所評 鑑,亦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鑑重點,學生事務工作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 一環。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追求高等教育品質與卓越發展的趨勢中,教育部 2004 年提出「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其願景為「建 立具有核心價值之校園文化、發揮學務工作組織功能、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促 進全人發展、以培養現代社會公民」;具體目標為「建立校園核心價值、塑造 具有特色之校園文化、統整學校資源及健全學務工作組織、建立 e 化學習之學 生事務工作與學習型組織、落實評鑑及提升工作效能、結合資源增進學生學習 與生活品質、建構安全健康適性之溫馨校園、建立多元文化校園促進學生全人 健康發展、培育熱愛鄉土及具有世界觀之社會公民」。綜觀美國學生事務典範 及我國發展趨勢,高等教育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學生事務乃是結合課內外學習 環境,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方案並促進學生發展,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校園經驗,

以促進全人發展與培育宏觀卓越的社會公民。

貳、學務人員的角色

臺灣高等教育在過去 20 年快速轉變,大學校院日益擴增且社會對高等教育 品質與學習成果重視,各大學校院無不感受到促進學生成功學習與提升競爭力 的迫切性與必要性,因此紛紛結合校內外資源,以建立學校特色及提升辦學績 效。卓越是大學應該追求的主流價值,在強調學術研究之餘,學生事務工作的 品質也逐漸備受重視,紛紛運用理論與研究了解學生發展及校園經驗,並設計 有效的方案以確保學生發展與學習,提升大學校院的競爭力。

11

張雪梅(1996)分析美國與我國學務人員對學務工作內容與看法,發現我 國學務人員較偏重行政人員角色,而美國學務人員所扮演的角色有四種,包含 學校行政人員、學生的教育工作者、校園生態管理者和諮商輔導專家等四種角 色。張雪梅(2002)提到 21 世紀的學生事務人員的新角色應包含:學生發展者、

校園生態管理者、諮商專家,才有可能幫助學生及受到學校重視。而蔡志賢

(2004)經過多年學務工作實務歷練後,提出學生事務人員應有下列六種角色:

政策的初擬者、衝突的協調者、情緒的疏通者、教育的訓練者、文化的闡釋者 以及問題的諮商者。另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於 2006 年舉辦「臺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2006 臺灣高等 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言」,提到學生事務工作者在大學校園中應積 極扮演教育者、服務者、倡導者、研究者與專業者的五種角色。隨著時代演進,

學生事務人員被賦予的角色越是多元其責任越是重大,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重 要的角色。由此可見,學務工作涵蓋範圍廣大,而學務人員逐年來被賦予越來 越重要且多元的角色與功能,身為一位學生事務工作者而言,必須瞭解學生事 務工作的範圍及內容,並依據其角色,充實自我知能,以發揮應有之功能。

以組織中的中階主管而言,中階主管介於高階主管與基層人員之間,從整 個組織的角度與環境來看,面對如此激烈的外在競爭環境,中階主管最先掌握 服務對象的訊息情報,最能回應環境對組織的要求;從組織內部角度來看,具 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對上依指示從事規劃性及創新性改善工作,對下則負起成 員教導、管理與培育的重責大任,所以中階主管的角色可說左右了一個組織成 敗關鍵因素(吳桂雲,2003)。學務主管位於中階位置,需對上級負責,扮演溝 通協調的角色,強調績效責任,並具備決策和競爭的能力,對下則要負起監督、

領導與幫助部屬在工作中成長的責任。Scott(1978)提到學校中階主管在組織 架構中扮演著「樞紐、聯結」的角色,如同隧道一般傳達最高管理者的意圖、

12

做法與資訊。換言之,學校中階主管在複雜的組織架構中,不僅是垂直的聯結 者亦是橫向的溝通者,他們履行任務以副手之姿協助最高主管處理龐雜的工 作。Donald(2000)認為學生事務組織中的中階主管具備以下的功能與角色:

資訊的管理者、經費的管理者、影響校園文化者、規劃者、促進成員發展者、

成員的監督與領導。可見,學務主管不僅需具備學務人員之功能角色,更需具 備領導者的角色。

而學生事務工作的功能必須持續地進步,引起新趨勢,讓整個學生學習發 展更具正面。因此,學生事務組織的發展正如企業組織一般,需要一個能夠承 上啟下的重要人物,扮演著帶領學務人員及學校適應急遽變動環境的角色,以 開啟學生事務工作新的一頁,這樣的人物當然非學務組織的中階主管莫屬(陳 立芬,2008)。李育齊(2009)研究中指出,在學務工作不受重視、工作複雜性 高、資源缺乏、人力短缺及教師兼任中階主管的影響及條件下,可知學務主管 的困境及壓力。而其研究中,發現大學校院中階主管對經營能力重要性的看法,

以「領導」的得分最高。可知,學務主管的領導對於學務人員及學務整體發展 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參、小結

學生學習已成為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主要任務,學生事務的組織功能與結 構將具彈性與多元,以因應學校任務的變遷及提供學生更豐富且高品質的學習 環境;這樣的改變與需求,促使學務主管更須扮演資訊的管理者、經費的管理 者、影響校園文化者、規劃者、促進成員發展者、成員的監督與領導的角色與 功能。隨著時代潮流的轉變,過去的學務人員總讓人以為是在制訂、傳達、執 行有關學生的管理,扮演著父母權責的功能角色,然而學生事務所包含面向甚 多,諸如課外活動、諮商輔導、衛生保健、住宿餐飲等,其工作性質差異大且 所需人力、資源不同,學務人員的功能不再是單一的管理,而應具備以下功能:

13

協助大學最基本任務的達成—教育學生;配合學校的分工—負責學生輔導工作

(張雪梅,2002)。學務人員面對教育政策與時代潮流而有更多的挑戰,唯有增 進自我的專業知能,因應環境變化,方能提升學生素質與辦學績效。在企業管 理中,組織公民行為有助於促進團隊協調、團隊效能及培養互惠互助精神,是 故促進學務人員展現組織公民行為,能讓學務人員在充滿挑戰與兼具多元角色 的責任下,增強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以及提升自我達成目標。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