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之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之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學生在統計推理因子之表現分析 (一) 統計推理因子之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根據蒐集到的有效樣本,依據不同組別(引導活動)分析學生在統計推理因 子前後測的描述性統計,見表4-4-1。

表4-4-1、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因子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平均數(標準差) 性別 實作組 (N=46) 活化組 (N=53) 對照組 (N=45) 前測 女 0.77 (.29) 0.83 (.20) 0.70 (.27)

男 0.72 (.29) 0.85 (.26) 0.76 (.33) 後測 女 0.59 (.23) 0.58 (.25) 0.63 (.21) 男 0.62 (.24) 0.68 (.34) 0.54 (.32)

(二) 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與性別對統計推理因子之影響

在進行分析前,先檢驗各實驗處理以及不同性別間的起點行為是否一致。以前測統 計推理因子為固定因子,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三組引導活動的學生在前測的「統計推 理」表現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在無顯著差異(𝐹(2,143) = 2.330, 𝑝 = .101),表 示各個引導活動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因子的起點行為一致。以獨立樣本T 檢 定檢驗不同「性別」在前測統計推理因子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未達顯著

(𝑡(140.258) = −.054, 𝑝 = .957),表示女性與男性在統計推理因子的起點行為一致。以 下將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與性別進行分析。

分析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與性別對學生統計推理表現的影響,以「後測統計推 理」作為依變項,「前測統計推理」作為共變項,「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與「性 別」為自變項,以廣義線性模式(GLM)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各因子與共變項無交 互作用,因此將共變項排除再進行一次GLM 檢驗,結果顯示各因子皆無顯著差異,由 此可知,不論是引導活動、不同的閱讀作答習慣或是性別皆不影響學生的統計推理能力,

見表4-4-2。

4-4-2、GLM 分析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與性別對學生統計推理表現之影響

變項 Wald 卡方檢定 𝑑𝑓 𝑝值

(截距) 69.955 1 .000*

引導活動 .388 2 .824

性別 .036 1 .850

閱讀作答習慣 .264 1 .608

前測統計推理 23.733 1 .000*

引導活動*性別 2.695 2 .260

引導活動*閱讀作答習慣 .090 2 .956

性別*閱讀作答習慣 .084 1 .772

引導活動*性別*閱讀作答習慣 2.215 2 .330

* 𝑝 < .05

進一步地分析學生對於盒狀圖概念的學習狀況(見表4-3-3),檢驗不同學習狀況的 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因子的答題平均,見表 4-4-3。由描述性統計可以發現 自評已經學過盒狀圖概念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的答題平均確實高於尚未 學過的學生。

表4-4-3、不同學習狀況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統計推理之表現分析

學習狀況 M SD

完全不懂 0.52 0.27

有聽過,但還不太清楚 0.56 0.25

有學過,但沒有學好 0.63 0.25

已經會了 0.88 0.16

針對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在統計推理各題的表現,發現學生在第 5、6、11 題的答 題表現較差,其見表4-4-4。在閱讀理解測驗中,第 5、6、11 題為檢測學生是否能利用 四分位數或百分位數概念的理解,由盒狀圖中對資料的分布做推測,換言之即檢驗學生 是否了解盒狀圖四個部分的資料量皆差不多,然而學生在此題的答題平均較低表示學生 對於盒狀圖分布的詮釋尚不太了解。

表4-4-4、不同學習狀況學生在統計推理題目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對照Bråten 等人(2017)的研究,其文本屬於人文社會領域,

描述18 至 19 世紀歐洲人移民至美國的情形,而本研究所設計的主題為數學領域的統計 遇到的學習困難與Bakker 等人(2004)所提出的相符,包含「盒狀圖資料的解釋方式與 其他統計圖表不同」以及「四分位數的概念不易理解」。以第5、6、11 題來看,學生必 在盒狀圖概念的學習困難與Bakker 等人(2004)所提出的相同,雖然本研究在文本中也 有說明這些概念以避免學生產生學習困難,但由結果來看,學生仍不清楚,故建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