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實徵研究

由第一節的理論架構與第二節的盒狀圖文本研究,可以清楚知道讀者、文本與脈絡 間的關聯密不可分,皆是影響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本節先針對文本與脈絡的部分 作探討,在上一節可以發現文本的編排與設計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故以下舉出 數學文本設計的相關研究。此外,考慮到文本閱讀的時間也可能是影響讀者進行閱讀理 解的因素,在本節也同時整理出學科領域與數學領域的相關研究。

基於第一節的理論架構,可以了解到先備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表現重要的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讀者自身的因素也會影響閱讀理解表現,像是閱讀動機、閱讀作答習慣等等。

以下針對相關實徵研究做比較與分析,並從脈絡的角度來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對於學生

「閱讀理解表現」與「內在閱讀動機」之影響。

一、 數學文本設計之相關研究

一般而言,教科書的文體多以說明文的寫作方式來傳達知識與解釋(Jacobson,1998), 然而,在國內的一些研究中(秦麗花,2003a;秦麗花、黃敏秀,2004),發現數學文本 的設計以及呈現的方式皆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因此,Kate(1998)提出親切易讀的 教科書文本(considerate text)的設計與編輯概念應掌握以下三個要點:

1. 整體章節的部分:需設計適當的標題、副標題、引言、摘要與結論,明確地列出學 習目標讓讀者容易檢驗自己是否理解。

2. 段落的部分:需包含主題句、相關支持論點、轉折語,以及有效地搭配圖表等視覺 輔助,讓文本訊息能與圖像表徵更有意義的連結。

3. 文本內容的部分:需適當地控制訊息量,提供具自由選擇的訊息以增進學生的先備 知識,以及摘錄重點概念、精熟練習等認知支持的策略,讓學生能更理解文本欲傳 遞的知識內容。

秦麗花(2005b)以親切易讀文本作為設計理念,將國內現有的數學教科書文本進行 調整,並採實驗研究法隨機分派兩組四年級學生,其中實驗組閱讀調整後的文本,對照 組閱讀現有的數學教科書文本,結果顯示以親切易讀文本為設計理念而調整的文本能提 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Maccini 與 Gagnon(2002)也指出在教科書的編排設計上,不 只需要告訴學生該章節的學習內容,也應該要清楚地說明學習內容是如何呈現,同時包 含具體的學習策略,像是提供前導組織、如何使用策略、引導式的練習、讓學生能有獨 立練習的學習機會、提供回饋與類化學習等。

綜合上述分析,考慮讀者與文本的因素來看,可以清楚知道在文本內容的設計上提 供相關的前導組織、先備知識,或透過活動來活化學生的先備知識,可以提升學生在「閱 讀理解」上的表現。

二、 教學活動之相關實徵研究

由第一節的相關理論架構所延伸出的實徵研究,本研究由「脈絡」的角度整理出下 列兩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包含 (一)前導組織之相關閱讀活動;(二)實作活動之相關 閱讀活動,可以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內在閱讀動機或活化先備知識,以促進 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

(一) 前導組織之相關閱讀活動

Fuentes(1998)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課本的內容,在課堂上使用了 FLIP 教學 法(Schumm & Mangrum, 1991),以提升學生的興趣與先備知識,同時也使用FLIP 的檢 測量表,讓學生可以檢驗自己、評估自己對閱讀任務的感受、辨別文本的結構以及段落 中語言的困難度。這個方法是一種在閱讀前所採用的策略,但是在閱讀中與閱讀後亦有 相同的效果。作為閱讀前的策略,會先讓學生瀏覽文本內容以尋找特定的內容特徵,並 判斷在閱讀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這些判斷使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策略是可行的。

FLIP 教學法是由 Schumm 與 Mangrum(1991)所提出的教學方法,F、L、I、P 分 別表示Friendliness(友善度)、Language(語言)、Interest(興趣)、Prior knowledge(先 備知識),以下針對此四個面向詳細說明:

1. 友善度(F,Friendliness):讓學生在瀏覽文本時來判斷對於文本的親切程度,如果 認為文本看起來是友善的,學生可能希望使用一些友善的特徵來幫助理解文本內容,

如果文本看起來不是友善的,則學生可能希望在閱讀時能尋求一些外在的協助。而 討論文本是否友善在閱讀前後能夠提高學生感知文本的語言。

2. 語言(L,Language):讓學生在瀏覽文本時來判斷該段落的詞彙量與句子的複雜性 的困難程度。若瀏覽到的段落中,包含許多不熟悉的詞彙時,學生可能會決定去尋 求方法,像是利用前後文來預測詞彙的意涵、或是減緩閱讀的速度,進行分析並重 新閱讀。

3. 興趣(I,Interest):讓學生在閱讀一段落後,要學生自己對於文本的興趣程度做出 判斷,雖然興趣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但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卻相當重要,當興 趣愈低,閱讀所的投入程度就越少。然而,可以提升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像是透過 活化先備知識來協助、提供機會讓學生討論興趣是如何影響他們的閱讀,在必要時 學生有責任去刺激興趣、以及多少程度的興趣可以被激發。

4. 先備知識(P,Prior knowledge):在閱讀前先瀏覽文本,可以協助學生了解在閱讀 前所需做準備的部分有哪些,並透過這些準備來讓閱讀活動能有好的進展,像是如 果讓學生閱讀他完全陌生的文本,在開始閱讀任務之前,應該提供機會讓學生去查 詢或獲取相關的知識。

由Fuentes(1998)的研究了解到採用閱讀策略來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與 增加相關的先備知識,尤其在進行閱讀之前,對於文本的瀏覽、事前準備,以及學生對 文本的自我評估,可以讓學生透過後設認知來更了解自己對於文本的感受與程度,對於 文本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準備後,便可投入閱讀任務中。Fuentes 認為促進學生的興趣與動 機是很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能對了解新事物而感到興奮或成功,而大多數學生 都希望成功,但教師必須提供工具與機會,讓學生能有時間思考、有機會反思或修改。

因此,由上述的實徵研究可以看出引導活動對於學生在進行閱讀活動前是非常重要的環 節,透過引導活動提升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憶取相關的先備知識,讓後續的閱讀活動可 以順利進行。

(二) 實作活動之相關閱讀活動

Zahorik(1996)調查 65 位中小學教師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其研究共整 理出了八種引起學習興趣的活動,如表2-3-1。製造學生的興趣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每位教師都會透過不同方式來建立學生的興趣,由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教師會 透過實作活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建立興趣,例如遊戲、戲劇、專案、或其他涉及 移動(moving)、觸碰(toughing)、實作(doing)、計畫(planning)與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的活動。在實作活動中,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傾聽者」,因 為學生可以主動動手參與,同時也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實作活動被認為可以製造 內在動機,增加讀者在閱讀文本上的興趣(Bråten, Johansen, & Strømsø, 2017)。由於實 作活動屬於技能的面向,故本節將從學生的認知與情意面向,分別探討與閱讀相關的實

概念性閱讀教學法(Concept-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CORI)是由 Guthrie 等人

(2004a)所提出,此教學法主張讀者能參與閱讀活動是因他能積極且有策略地和文本 互動,可經由教導與練習來提升讀者的動機與認知策略,而融合動機與閱讀認知策略的 課程架構可以促進讀者參與閱讀活動以及閱讀理解的表現。在CORI 的課程中,學生可 以透過合作來閱讀與討論有興趣的自選文本,並進行實作活動(hands-on activities)來 增加相關的學術概念知識。實作活動是一種感官體驗,當學生在閱讀到相關的文本內容

於對照組。由蘇慧珍(2013)的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採用實作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閱 讀理解表現」。

然而,在數學領域較少使用實作活動搭配閱讀文本來進行教學,也較少有這類型的 研究,故以下舉出其他學科領域的實徵研究來進行探討。在社會科學領域中,Bråten、

Johansen 與 Strømsø(2017)依據 CORI 進行教學實驗,採實驗研究法共設計兩個實驗 組與一個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的引導活動包含實作活動以及活化先備知識。實驗流程是 讓挪威六年級的學生閱讀同一份社會科學的文本,包括兩本中學教科書、一本青年文本 和百科全書的文章,內容大致敘述了在1840 至 1914 年間,關於挪威人移民至美國的原 因與當時的環境,並在閱讀前採用不同的引導活動,來探討對於學生「閱讀理解表現」

與「內在閱讀動機」的影響。上述實驗組的引導活動進行五分鐘後,便讓學生閱讀文本 十分鐘,最後再進行「內在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測驗,而對照組則是在閱讀文本 之前,不採取任何的活動。

實驗組在閱讀文本之前接進行簡短的引導活動,其中在實作活動組中,教學者提供 學生文本中所提及的真實物品,例如與內容相關的親筆信、真實的箭頭、該年代的錢幣,

讓學生能夠感受,並且可以親自觸摸、實際去體驗,同時學生也被教師鼓勵試圖去找出 移民的原因,引發想閱讀文本的閱讀動機。而在活化先備知識組,主要是由教師提出問 題,引導學生討論與反思關於當時的環境問題,而造成一些挪威人移民、以及為什麼他 們想移民到美國等問題。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提供新的相關訊息,僅糾正學

讓學生能夠感受,並且可以親自觸摸、實際去體驗,同時學生也被教師鼓勵試圖去找出 移民的原因,引發想閱讀文本的閱讀動機。而在活化先備知識組,主要是由教師提出問 題,引導學生討論與反思關於當時的環境問題,而造成一些挪威人移民、以及為什麼他 們想移民到美國等問題。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提供新的相關訊息,僅糾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