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引導活動 10 分鐘 10 分鐘 3 分鐘

閱讀文本 ○ ○ ○

閱讀理解測驗 ○ ○ ○

後測

(內在閱讀動機量表) 僅針對引導活動的敘述上不同,但問項與因子皆相同 註:「○」表示內容、活動方式與活動時間皆相同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探討學生透過自行閱讀來學習盒狀圖的概念,並分析學生的「閱讀理解表 現」與「內在閱讀動機」。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含量化測驗工具與文本工具,其中 量化測研工具在前測共有兩項測驗,包含「前測內在閱讀動機量表」與「統計知識測驗」, 而後測共有兩項測驗,包含「閱讀理解測驗」與「後測內在閱讀動機量表」。以下就前後 測量化測驗工具與閱讀材料分兩部分詳細論述之。

一、量化測驗工具

(一) 前後測的測驗架構

1. 前測測驗

前測測驗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內在閱讀動機量表」,為探討學生平時對於數 學閱讀的想法與感受,以及採用的閱讀策略,共 13 題問項,採六點量表方式計分。第 二部分為「統計認知測驗」,為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與起點行為,內容為學生已學過的統 計概念,共7 題單選題。以下分別針對兩部分說明測驗架構:

內在閱讀動機量表

本研究為分析學生在引導活動前後其內在閱讀動機的變化,因此設計了內在閱讀動 機量表。此份量表的編制依據為參考 Wigfield 與 Guthrie 所設計的「閱讀動機量表」,

Wigfield 與 Guthrie 依據閱讀動機的相關理論、實徵研究資料、晤談與觀察,並逐年修訂 而成的(Bakker & Wigfield, 1999;Wigfield , Guthrie, & McGough, 1996;Guthrie & Wigfield, 1995, 1997),其量表共可分為三類面向,包含「能力與效能信念」、「成就價值與目標」

以及「社會」。因本研究欲探討的是學生的內在閱讀動機,因此僅依據 Wigfield(1997)

所設計的「閱讀動機量表」,擷取當中屬於內在閱讀動機的部分作為本研究的內在閱讀 動機面向,包含閱讀效能、閱讀的挑戰性、因好奇而閱讀、閱讀的投入以及閱讀的重要 性,將其整合並分成三個面向,分別為「重要」、「興趣」和「能力」,並在各個面向設計 三個題目以測量學生的內在閱讀動機。

許多學習理論(如Bandura, 1986;Boekaerts, 1997;Wigfield, 1994;Pintrich, 1999, 2000)指出學習者的動機信念會影響其目標設定、策略的選擇與學習表現。Paris 與 Byrnes

(1989)認為學習者在進行自我調展學習時,所使用的部分學習策略是用來協助管理動 機與情緒的,像是Heilman、Blair 與 Rupley(1990)以閱讀為特定情境,將閱讀分為閱 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後三個階段,而學習者在這三個階段中皆會運用到策略來完成閱讀。

根據建構論的自我調整學習觀、動機和學習策略的研究,閱讀動機會影響閱讀策略與閱 讀表現,閱讀策略也會直接影響閱讀表現(程柄林,2001),故此部分針對閱讀策略作進 一步的探討。

Linnenbrink 與 Pintrich(2003)認為教師需要指導一些閱讀策略以提升學生的閱讀 能力,方可讓學生能更參與教學活動,並投入其中。此外,許多研究也指出透過明確的 教導與理解策略,可以提高有閱讀困難學生的閱讀能力(National Reading Panel, 2000;

Jitendra et al., 2000)。本研究將閱讀策略也納入內在閱讀動機量表的面向之一,包含預 測、提問、澄清與摘要四種策略(Brown & Palincsar, 1984),以了解學生平時閱讀數學 課本時,所採用閱讀策略的情形。本研究在內在閱讀動機量表的部分,共分為四個面向:

重要、興趣、能力與策略。

統計認知測驗

在統計認知測驗中,主要目的為了解學生的相關先備知識與起點行為,並在實驗過 程中做為控制變項,測驗內容為學生已學過的統計概念。本研究以兩個維度來蒐集與調 整題目,分別為統計概念以及統計認知類別,其中統計概念為學生已學過的統計量,包 含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全部、百分位數與四分位距,另外研究者額外加了一題關於 盒狀圖的試題,以確認學生在接受此實驗之前,是否有先學過盒狀圖的概念,以利作進

一步地分析。而另一維度則參考了李健恆與楊凱琳(2012)提出的「統計認知面向」,分 別為「統計知識(statistical literacy)」、「統計推理(statistical reasoning)」和「統計思考

(statistical thinking)」。

此份統計認知測驗的試題,係由「國中基測」與「國中教育會考」的數學科試題中 蒐集與挑選適當的題目,李健恆與楊凱琳(2012)的研究指出國中數學教科書與國中基 測試題主要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統計認知,較少有統計思考的題目,因此,在此維度中僅 挑選出統計知識與統計推理的試題。此外,本研究又再進一步地將題目的表徵類型分為 文字敘述與統計圖表,因為在統計單元中,統計圖表的解讀與推論亦是一個重要的能力,

加上本研究的單元內容為盒狀圖,所以在此將統計圖表細分出來,以利於資料分析時可 進一步探討統計圖表的先備知識是否會對理解盒狀圖概念造成影響。

2. 後測測驗

後測測驗共分為閱讀理解測驗以及內在閱讀動機量表,其中閱讀理解測驗為分析學 生透過自行閱讀後對於文本的閱讀理解表現為何,此份試卷共11 題,每題皆為單選題。

而內在閱讀動機量表的部分,為探討學生接受不同的引導活動後,對於數學閱讀的想法 與感受,共 13 題問項,採六點量表方式計分,其測驗內容與前測的內在閱讀動機量表 相同,但是,考量到每個實驗處理的引導活動不同,因此在後測的問項中皆會做適當的 調整,以強調此問卷欲蒐集的資料是對於方才閱讀活動與引導活動的感受。

(1) 閱讀理解測驗

在閱讀理解測驗中,本研究以兩個維度來設計,分別為「閱讀理解層次」與「統計 認知類別」。本研究依據PISA 閱讀素養(OECD,2010)的閱讀理解歷程來設計本研究 之閱讀理解測驗的架構,包含三個層次:「擷取與檢索(access and retrieving)」、「統整與 解釋(integrate and interpretation)」、「反思與評鑑(reflect and evaluate)」,以檢測學生的 閱讀理解層次。

另一維度為統計認知類別,本研究依據李健恆與楊凱琳(2012)所提出的統計認知 類別,將統計分為三個認知面向,分別為「統計知識(statistical literacy)」、「統計推理

(statistical reasoning)」和「統計思考(statistical thinking)」,以檢驗學生的統計認知層 次。然而,因本研究主要測驗學生透過自行閱讀來學習盒狀圖內容的閱讀理解表現,加 上閱讀文本與閱讀理解測驗大約需進行 20 分鐘,較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較高層 次的統計思考,像是主動形成問題、收集數據、選擇分析方法或批判和評估的能力,故 在統計認知類別的面向中,本研究僅以統計知識與統計推理作為測驗維度。因此,在後 測的閱讀理解測驗中,以「閱讀理解層次」與「統計認知類別」為測驗架構,以分析學 生對盒狀圖的理解程度。

(2) 內在閱讀動機量表 Wigfield 與 Guthrie(1997)所設計的「閱讀動機量表」來編製本研究「內在閱讀動機量 表」的問項。本研究所設計的內在閱讀動機量表其主要涵蓋四個面向,分別為重要、能 力、興趣與策略,在每一面向中皆至少設計了三題問項,其中在策略面項中可再細分為 四個類別:預測、提問、澄清、摘要,因此在策略面向中,各類別皆設計了一題問項,

故此量表共13 題。在重要、興趣、能力面向的試題設計參考 Wigfield 與 Guthrie(1997)

3-3-3、統計認知測驗之雙向細目表

3-3-2、統計認知測驗第 4 題

此題在「94 年第 1 次國中基測」中是以折線圖的方式來呈現,但考慮到引導活動以 及文本內容將會以直方圖的方式來引入與說明,故將此題的表徵從折線圖改為直方圖。

最初,研究者欲找尋屬於統計推論且以直方圖為表徵的試題,但由於「國中基測」試題 與「國中教育會考」的題目中,鮮少以直方圖來命題,且大部分皆著重於統計知識的測 驗,較無統計推論的試題,而多數題目皆搭配盒狀圖的方式來命題,因此此類型的題目 不適合納入本研究之前測,故在此試題上做了調整與修改。

此題旨在了解學生對於百分位數的概念,因此在統計概念維度中屬於「百分位數」

的內容,另一方面,此題的題目命題方式是用直方圖的方式呈現,屬於統計圖表,而測 驗內容僅需要使用到報讀與解讀圖表,因此屬於統計知識。

以第7 題為例,欲測驗學生是否已具備正確的盒狀圖概念,此題為改編自「99 年第 1 次國中基測」第 22 題,如下圖 3-3-3:

4. 阿丁將班上 50 位同學身高的資料,自 130 公分開始,每 10 公分為一組,製作身 高直方圖,如圖(一)所示。根據此圖,判斷下列哪一個敘述是錯誤的?

圖(一)

(A) 在 150~160 公分之間的人數占全班的 50%

(B) 在 130~150 公分之間的人數占全班的 26%

(C) 在 130~160 公分之間的人數占全班的 80%

(D) 在 140~160 公分之間的人數占全班的 76%

3-3-3、統計認知測驗第 7 題

在「99 年第 1 次國中基測」中,此題的測驗內容是要判斷與比較四分位距與最大值

(見圖3-3-4),在此改為平均數,其主要考慮到在盒狀圖中,學生容易將中位數與平均 數搞混,因此這題改為平均數而非中位數,以確認已學過的學生是否學會,且概念是否 正確。

3-3-4、99 年第 1 次國中基測第 22 題

2. 後測測驗

(1) 閱讀理解測驗

在閱讀理解測驗中,本研究以「閱讀理解層次」與「統計認知類別」兩個維度來設 計,其中閱讀理解層次包含三個面向:「擷取與檢索(access and retrieving)」、「統整與解 釋(integrate and interpretation)」、「反思與評鑑(reflect and evaluate)」,而統計認知類別 亦包含三個認知面向:「統計知識(statistical literacy)」、「統計推理(statistical reasoning)」

7. 圖(四)為甲、乙兩班模擬考成績的盒狀圖,試問甲、乙兩班模擬考成績的平均數 關係為何?

若你無法判斷,請從(A)、(B)選項中,選出符合你的情況;

若你可以判斷,請從(C)、(D)選項中,選出你判斷的結果。

若你可以判斷,請從(C)、(D)選項中,選出你判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