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接受 DLTA 時聆聽表現的情形與轉變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接受 DLTA 時聆聽表現的情形與轉變 …75

本節旨在瞭解研究者於五次聆聽教學活動中,學生接受 DLTA 時聆聽表現的 情形與轉變,以下將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以及在「學習單內容表現」

等兩個面向來探討。

壹、學生在課堂上行為的表現

在 DLTA 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研究觀察著重於「作預 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聆聽後的驗證與討論」等三個部份,茲將每一次聆 聽教學時,師生互動情形呈現如下。

一、教學一:好想要一個娃娃

(教學-1-980519)

首先,說明故事主題、主角人物,引導學生做最初的預測:

{S11:有~

T:好,到這裡要暫停一下。小可她把娃娃帶回家,又一起玩扮家家酒、騎三輪車,請

此時,S11 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教學二:不要再笑了,裘裘!

(教學-2-980526)

說明故事主題、主角人物,引導學生做最初的預測:

回答。 做第二次的預測。S11、S8、S2、S1 說出自己所做的預測,S3、S4 則針對故事插 圖提出疑問。

{S9:不~行~

第三次預測時,S8、S7、S14 和多數學生都明確說出自己的預測,S6 指出故事插 圖中的情境,S5 則表達出自己的感覺經驗。

本次驗證無人對於預測的結果表達特別的意見,S1、S7、S2、S11 對於故事結果 感到好笑。

Ss:不可以!

T:可怕的大熊湊過去聞裘裘的毛。聞呀,聞呀,聞!

S6、S8 能對研究者的提問做出回應。

{S1:昏倒!

{S12:裝死。

T:現在請大家回答最後一題,裘裘最後有沒有學會裝死呢?

{S2:有…

{S6:有…

{Ss:有…

T:接下來就請大家完成第二個部份囉!

聆聽完故事之後,研究者會請學生檢視故事的結局和自己最初的預測是否相符 合。

在第二次的聆聽教學活動中,共有 13 人和研究者產生互動,其中有 10 人是 針對「作預測」和「驗證」提出疑問或想法,其他 3 人則僅是重述故事內容或說 出個人相關之經驗。

三、教學三:謝謝你,熊醫生

(教學-3-980602)

一開始先說明故事主題、主角人物,引導學生做最初的預測:

T:今天我們要聽的故事是…

Ss:謝謝你,熊醫生~~

T:老師先介紹一下(指著封面頁)…

S2:老師那個男生叫做小健!

T:咦…你怎麼知道?

S2:學習單上面有寫啊…

T:哇!你們都知道了喔?

S5:我們都看到了。

S1:對…

研究者每次開始進行聆聽教學之前,會先發給每位學生該次聆聽活動之學習單,

在稍作準備之後才開始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生等待的期間,研究者會先請學生預 覽學習單之內容,一方面可對該次聆聽主題有初步之了解,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學 生掌握預測之方向。歷經幾次聆聽教學活動之後,有部分學生在此時已養成習慣 先預覽學單習單中預測問題內容,如 S2 在研究者開始介紹故事人物之前,便搶

先答出故事中主角人物,S5 和 S1 也表示知道,顯示學生已具有從學習單中摘取

手放在小健額頭上,「啊!……好像發燒了。」接著,他把耳朵湊近小健的胸前聽了

{S14>S10:妳覺得呢?

{S4:會。

S2、S7、S4 說出自己的預測,S14 則是詢問鄰座同學的意見。

研究者揭曉答案時,學生沒有特別的反應,而是很專注的聆聽接下來的故事

發展:

S12、S3 說出自己的預測。

{S9:哇~~

Ss:聽診器!

會怎麼漱口呢?

(教學-4-980609)

聆聽教學開始前,先說明故事主題、人物以及情境,引導學生做最初的預測。

我的耳朵和大家不一樣?」媽媽總是親親他的耳朵說:「你的耳朵很可愛、很特別

{S1:嘻嘻嘻…

{S2:要這麼長喔?

對於插圖中所表現出來的故事情境,S15 提出了疑問。

{S5:耳朵!

{S11:耳朵!

S1、S3、S14、S5、S11 回應研究者的提問。

T:喔…媽媽在家裡就是用這些材料做麵包給他吃喔!所以他學媽媽做麵包,又打蛋、

S14、S8、S1、S2、S9 分別提出自己的看法。

T:喔,你們覺得已經很像兔耳朵了,可是冬冬還覺得不夠滿意呢!冬冬想到了「啊!

{Ss:油漆!

S7、S6、S8、S13、S1、S3 分別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T:大家的想法都不錯,請問大家,我們吃蛋糕的時候,蛋糕外面會塗一層又白又好吃

T:「老鷹來了!」所有的小動物都開始跑,蜜蜜拉著冬冬往前逃。但是兩隻重重的大耳

S5、S2、S9、S14、S10、S15 回應研究者的問題。

T:老鷹找不到冬冬,失望的飛走了。不過他把冬冬的麵包耳朵帶回鳥巢去,他發現這

故事結束,請學生回答第五及第六個問題:

(教學-5-980616)

聆聽教學開始前,先說明故事主題、人物以及情境,引導學生做最初的預測。

S15、S6、S11、S3 說出自己的預測。

T:要開始說了喔!

Ss:好!

T:今天對凱玲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今天是她第一天到新學校上課。凱玲希望

(指著插圖)哇!教室裏好熱鬧的樣子。

S6、S13、S1、S2、S8、S3、S12、S9 觀察並說出插圖的內容。

T:嗯,大家都觀察的很仔細。凱玲很害羞的站在老師旁邊,教室裡的小朋友都忙著做

S3、S5、S11、S15、S6 回應研究者的提問。

T:林老師對麗莎說:「麻煩你照顧一下凱玲,她一個同學都不認識,妳先帶她一起玩。」

圖)凱玲的媽媽是哪一個?

S15、S8、S11、S14、S3、S9、S7 說出自己的預測,其中 S11、S14、S3、S9、

S7 更清楚說明自己做預測的理由。

{S3:如果不太會打球,就會很容易打到人,反而交不到朋友。

S11、S8、S7、S13、S4、S5、S14、S15 還清楚說明做預測的理由。

T:好,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到了下課時間,凱玲拿著球四處拍,結果拍得太高,球彈

{S7:不能!有的人會以為他是在傻笑。

{S3:沒事就對別人笑,別人會覺得她怪怪的。

{S4:我的想法和 S3 一樣。

{S11:不能,因為剛才兩次都失敗了。

S9、S5、S7、S3、S4、S11 說出自己的預測,並清楚地說明理由。

T:好,那我們接著看看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第二天的下課時間,凱玲正在看同學打球,

六、小結

從以上五次聆聽教學中師生互動情形來看,可歸納出幾項發現:

一、大部分學生在聆聽活動過程中都能與研究者產生即時互動,例如:說出自己 的想法、提出疑問、觀察插圖之細節、甚或是個人感覺之表達(回憶相關經 驗、哈哈大笑、表示驚訝或失望等等)。

二、部分學生在聆聽活動過程中,因為太融入聆聽內容,以致於在驗證時沒有表 達出自己的預測結果為何。

三、部份學生在開始聆聽故事前就能從學習單之內容摘取故事線索,或是在每次 預測時都能反覆回想故事主題再作推測。

因此,研究者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結果概分為兩類,其一是「為 了做預測或驗證而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問」,其二則是「僅重述故事內容或表達 個人之相關經驗」。本研究之 DLTA 教學模式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做預測、然後加 以驗證或修正,以達到聆聽理解之目的。藉由「作預測」讓學生能積極地融入教 學活動中,因此,學生「為了做預測或驗證而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問」的行為乃 是本研究觀察重點。

為比較這五次聆聽教學活動中,學生於「課堂上的行為表現」的改變,茲將 每一次之學生課堂表現情形整理成下表:

表 4-1-1 學生課堂表現情形

貳、學習單內容表現

在聆聽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許多學生已經會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見,和研究 者或同儕有良好的互動,仍有部分學生沒有發言或是怯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 能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進行時內心真正之想法,因此以下將針對學習單 中填答的內容進行分析,分別為第一部分的「想想看」和第二部份的「畫畫看」。

一、想想看

在每一次聆聽教學實施前,研究者會預先根據故事情境設計預測問題,讓學 生在聆聽教學的過程中能逐步地做預測、然後加以驗證。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很 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研究者不硬性規定學生在課堂中做口頭發表,而是在學 習單上作答。茲將每一份學習單之學生作答情形整理如下:

(一)學習單作答之情形

◎教學一:好想要一個娃娃

本次聆聽教學之預測問題共有六題,研究者將每位學生之作答情形、人數及 所佔比例整理如下表:

表 4-1-2 第一次聆聽教學學習單作答情形

預測問題 學生填答情形(人數/百分比) 故事答案

不能

1.請你猜猜看,小可能不能得到娃娃

呢? 11 人(73%) 4 人(27%) 不能

不會

2.想想看,小可會不會把娃娃放回

去? 4 人(27%) 11 人(73%) 不會

不會

3.玩完以後,小可會不會把娃娃放回

去? 1 人(7%) 14 人(93%) 不會

不會

4.被媽媽說了以後,小可會不會把娃

娃放回去? 4 人(27%) 11 人(73%) 不會

不會 5.猪小妹走了以後,小可會不會把娃

娃放回去? 12 人(80%) 3 人(20%)

沒有

6.小可最後有沒有把娃娃放回去?

14 人(93%) 1 人(7%) 有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知:

1. 預測問題一只有 27%的學生預測正確。但由於問題一為開始聆聽教學前之初 始預測,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設定聆聽目的、提高學生聆聽的動機,因此,

預測錯誤不影響之後的聆聽成效。

2. 預測問題二有 73%的學生預測正確。

3. 預測問題三有 93%的學生預測正確。

4. 預測問題四有 73%的學生預測正確。

5. 預測問題五有 80%的學生預測正確。

6. 問題六用來驗證初始預測的結果,與問題一的答題情形比對,預測正確的比 率從 27%提升至 93%,顯示在五次預測及驗證的過程中,學生能依據研究者 提出的預測問題,掌握聆聽的重點,並根據已知的聆聽內容做出下一個判斷,

增進聆聽成效。

◎教學二:不要再笑了,裘裘!

本次聆聽教學之預測問題共有五題,研究者將每位學生之作答情形、人數及 所佔比例整理如下表:

表 4-1-3 第二次聆聽教學學習單作答情形

預測問題 學生填答情形(人數/百分比) 故事答案

不能

1.請你猜猜看,裘裘能不能學會「裝

死」呢? 7 人(47%) 8 人(53%) 能

不會

2.第二次練習的時候,裘裘會不會笑

不會

不能

不能

不能 4.露出迷人的微笑能不能讓凱玲交

到朋友? 8 人(53%) 7 人(47%) 能

沒有

5.故事的最後,凱玲有沒有交到朋友

呢? 14 人(93%) 1 人(7%) 有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知:

1. 預測問題一有 67%的學生預測正確。但由於問題一為開始聆聽教學前之初始 預測,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設定聆聽目的、提高學生聆聽的動機,因此,本 結果無法代表學生的聆聽成效。

2. 預測問題二有 93%的學生預測正確。

2. 預測問題二有 93%的學生預測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