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學生的學習成效

學生學習成效的探討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教學前後的訪談比 較,第二個部分是族群大富翁評量活動,第三個部分是族群課程回顧學習單。以 下就針對這三個部分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說明。

一、 教學前後的訪談比較

在進行族群課程教學前有先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其中有一項是族群認 同,因此在進行完第三單元有關族群認同的教學之後,就再利用時間對學生進行 一次訪談,以了解此族群課程對學生是否有影響。

族群認同包含了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會從事所屬族群特有的行為,以及對 自己所屬族群的喜好,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訪談時就針對這三個部分與學生進行討 論,再從學生的回答中去延伸相關的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三個部分進行教學後學 生訪談內容的整理,最後再做一個教學前後訪談內容的對照比較,以了解學生在 課程中的轉變。

(一)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

全班七位學生只有小賢不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而這六位學生所回答出來的 族群身分都是和血緣有關,會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也都是由家人告知。

昀:阿嬤跟我說的。(訪 1010323-S1)

礽:媽媽有跟我講,那個媽媽說阿嬤還有媽媽還有姐姐,我們都是阿美,爸 爸是另外一個族。(訪 1010322-S2)

成:阿嬤幫我用的,她是什麼族,我就跟她是什麼族。(訪 1010322-S3)

財:恩,是媽媽告訴我的。(訪 1010322-S5)

霖:因為我爸爸說我們都沒有族,就說是外省人。(訪 1010322-S6)

庭:阿嬤跟爸爸都是客家人。(訪 1010322-S7)

小賢的父母親都是閩南人,因為閩南人是屬於台灣社會中的多數族群,也是 主流文化之一,因此小賢可能較少聽到家人說明自己的族群身分。

小霖和小財都是新移民子女,媽媽都來自越南。小財對自己族群身分的認知 是越南人,小霖則能同時說出自己是外省人和越南人。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小 霖還有提到自己是阿美族,因為覺得自己跟阿美族一樣長得黑黑的。小財的部分 則是研究者還有再針對父親的族群身分和本土語課程對小財進行追問,小財可以 接受自己是閩南人,因為他會說閩南語;但他覺得自己雖然本土語課程是學阿美 語,但因為他不會講,所以覺得自己不是阿美族。

訪問時,小礽有提到父母親是不同的族群,母親是阿美族、父親是噶瑪蘭族,

當研究者詢問小礽是否有覺得自己也是噶瑪蘭族時,小礽搖頭,因為他覺得自己 沒有穿過噶瑪蘭的衣服,而且他覺得一個人只能選擇一個族群身分。

(二)從事所屬族群特有的行為

只有小昀、小礽、小霖和小財有回答出會做哪些族群的事,其他的學生則都 表示不知道。小昀和小礽都有提到跳舞的活動,其中小礽還有特別提到阿美族豐 年祭的特有名詞 hahi。小霖和小財都是提到越南的麵,指的應該就是越南河粉。

這四個人當中又以小礽的回答最豐富,有提到衣服、語言和活動三種不同的內容,

但是一開始小礽其實是沒有想到這麼多內容的,在訪談的過程中得知小礽是因為 覺得像衣服和食物其他人也都會穿和吃,所以他才沒有覺得這是阿美族特有的行 為或內容。

師:那有沒有吃什麼東西是阿美族人會吃的?

礽:沒有(搖頭)。

師:沒有,阿我們之前介紹的那些勒,你都有看過嗎?

礽:恩!

師:情人袋阿!衣服阿!

礽:(點頭)

師:tunu 阿!那些都有?

礽:恩!

師:你是覺得那些東西其他人也都會吃,所以你才不覺得那個是阿美族人會 做的事情,是不是?

礽:恩!

師:所以你覺得其他人也都會跳 hahi,其他人也都會穿阿美族的衣服嗎?

礽:(點頭)

師:覺得大家都會吃 tunu?

礽:(搖頭)

師:你有吃 tunu 的時候,其他人沒有吃過,然後問說好奇怪喔這個是什麼,

有沒有?

礽:有。

師:你會說什麼?

礽:就說阿美的,阿美族的。(訪 1010322-S2)

不過,雖然小成和小庭沒有提到會做哪些族群的事,但在詢問他們知道族群 哪些事的時候,小成和小庭都是提到食物方面的內容,小成說的是阿美族用米做 的 tunu,小庭則是說有做肉粽。

另外,研究者也有詢問學生使用族語的情況,學生幾乎都表示在家裡是使用 國語和家人溝通,雖然有些家長在家裡會使用族語,卻都沒有特別鼓勵孩子使用。

小庭有提到自己聽得懂但不會講,小成則表示他有一些不會講,所以他怕會講錯。

(三)對自己所屬族群的喜好

當研究者詢問學生是否喜歡自己的族群身分時,只有小昀表示不知道,其他 學生都表示喜歡。再詢問學生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族群身分時會如何做選擇,小 礽、小財和小庭都選擇自己原來的所屬族群。小昀態度比較開放,覺得都可以。

小霖和小賢都想當阿美族,但理由不一樣,小霖是因為爸爸說他很黑,小賢是覺 得阿美族的衣服很漂亮。小成想當噶瑪蘭族,因為他覺得學校上噶瑪蘭族的小朋 友很少,他想跟他們一起玩。

(四)教學前後訪談內容的對照比較 1.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

學生在教學前會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是因為曾經聽家人提起過,或是因 為選修的本土語課程,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很清楚。在教學後,學生可以很明 確地說出自己的族群歸屬,有學生還能分析自己的雙重族群身分,不過仍有 一名屬於多數族群的學生無法說出自己的族群身分。

2.從事所屬族群特有的行為

教學前僅有一名噶瑪蘭族的學生能夠清楚說出自己的族群文化特色,其 他學生則是不太清楚。在教學後學生多少都能說出一兩項族群文化的特色,

有的學生還有想起自己曾經參與過的族群文化活動,不過族群文化經驗較少 的小賢還是無法說出來。

3. 對自己所屬族群的喜好(族群身分的選擇)

學生在教學前原本都只是基於經驗的關係來選擇,像是使用的語言、母 親的文化經驗和本土語課程的學習,只有小昀覺得都可以,小成則是想嘗試 不一樣的身分,所以選擇其他族群。教學後,小昀還是覺得都可以,但有更 多學生選擇了其他的族群,不過,他們是因為欣賞其他族群而不是討厭自己 的族群,而且學生比起教學前更能清楚說明自己選擇的原因,而不只是因為 來自生活的經驗。

表 4- 2 教學前後訪談內容的對照比較

訪談內容 了解程度 教學前訪談 教學後訪談 知道自己的族群身分 知道 2 人 6 人

不清楚 5 人 1 人 從事所屬族群特有的行為 有或知道 1 人 6 人 不清楚 6 人 1 人 對自己所屬族群的喜好

(族群身分的選擇)

選擇自己的族群 4 人 3 人 選擇其他族群 3 人 4 人 資料來源:訪談逐字稿。

二、 族群大富翁評量活動

族群大富翁是研究者依據族群課程內容設計出相關評量題目,再利用電腦遊 戲軟體進行編制。研究者所選用的電腦教學軟體是來自「e 教育好用軟體 100 選」

當中的「Flash 大富翁」,設計的題庫分成噶瑪蘭族、阿美族、越南、客家、閩南、

族群概念六個類別,每個類別設計四至八個題目,族群文化的題目又包含服裝、

食物和活動三個方向,由電腦隨機選題。由於此遊戲軟體預設的參加人數是六人,

因此研究者讓班上其中一名學生擔任遊戲操作者,其他六名學生輪流回答問題,

待有學生繞完一圈回到起點之後再進行交換,使所有學生都能回答到問題。以下 針對六個類別整理出學生的回答情況。

(一)噶瑪蘭族文化

服裝的部分剛好都是由小昀來回答,在小昀尚未回答的時候,小礽和小霖都 對她信心滿滿,覺得身為噶瑪蘭的她一定會答對。從其他學生的反應可以知道他 們對同學的族群身分知覺是很敏感的。

礽:喔!她最知道的,答對了啦!

霖:她一定知道。(教觀 1010531)

在選擇香蕉衣圖片的時候,小賢選成了阿美族的樹皮衣,因此,對小賢來說,

樹皮衣和香蕉衣還無法成為他區辨噶瑪蘭族文化的依據。

讓學生看巫師祭典活動的圖片,請學生選出裡面的人物是頭目或巫師時,小 礽和小成都能回答正確,當小成尚未回答問題時,小賢想誤導小成故意說是頭目,

小成還回答「什麼頭目嘛!」(教觀 1010531),可見小成對自己的回答很有信心。

海祭圖片是由小礽和小霖來回答。在小礽尚未說出答案時,小成一看到圖片 就說出海祭的名稱,顯示小成的參與度很高,也對此活動名稱非常熟悉。不過,

小霖在面對海祭或烤肉的選項時,竟然選擇了烤肉,但由於小霖平時就常常會有 少根筋的表現,所以無法判斷小霖是不是真的沒有將內容吸收進去。

(二)阿美族文化

服裝的部份剛好是由有阿美族身分的小成來回答,小成回答時還說了句「我 的丁字褲」(教觀 1010531),可能有在媒體上看過達悟族文化的介紹。

在選擇樹皮衣圖片時,小昀和小霖都能正確回答。不過,在小昀回答前,小 賢剛好回答過噶瑪蘭族香蕉衣這一題,因為選項完全一樣,只是題目不一樣,所 以無法直接說明小昀的觀念清楚,也有可能是對前一題還保有印象。

在觀看服裝配件,選擇名稱這一題是由小礽來回答,當小礽回答完檳榔袋之 後,還喃喃自語地說著「很早就知道了,非常早就知道了。」(教觀 1010531), 這表示小礽對自己的族群文化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選擇樂器名稱的時候,小霖看到是小礽回答正確之後便說「就答對啦!早 就知道了。」(教觀 1010531),對照剛剛小霖也對小昀有類似的評論,可見小霖

在選擇樂器名稱的時候,小霖看到是小礽回答正確之後便說「就答對啦!早 就知道了。」(教觀 1010531),對照剛剛小霖也對小昀有類似的評論,可見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