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根據研究目的,本節從研究結果中歸納整理出五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回應 第一個研究目的,探討低年級學生對族群概念的認識與理解;第二和第三個結論 是回應第二個研究目的,在低年級實施多元族群文化課程時,可以使用的教學技 巧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第四至第六個結論則是回應第三個研究目的,從學生的 學習歷程和學習成效中發現他們在文化認知、族群認同以及族群關係中的學習狀 況。

一、 低年級學生對族群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較少族群經驗的學生對族群的知覺較薄弱,無法了解族群的意涵,也比較無 法區辨不同的族群文化,甚至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族群。學生對於族群身分的認 知來自於家人提供的訊息或是學校的本土語課程,多數學生會用語言區辨不同的 族群,會使用大多數人都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不一定會使用自己的族語。低年 級的學生因為與其他族群接觸的經驗還不多,因此沒有特別的族群偏好,對不同 族群的接納度都很高。

二、 在低年級實施多元族群文化課程可使用的教學技巧

對處於具體運思期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實物、圖片和影片會比抽象的文字容 易讓學生理解,尤其是愈新奇特別的東西愈能引發他們的興趣。故事則是可以幫 助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更融入情境,讓他們有個參考的依據,豐富口語的表達。

資訊多媒體,如 ppt 簡報或是遊戲軟體,除了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也可使課程 進行更流程,並能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還可重複使用達到複習的效果,「e 教育 好用軟體 100 選」裡面有許多遊戲軟體可供教師進行改編設計。

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思考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很喜歡發表,所以可以多設 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口頭的分享和討論,再由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進行歸納和 統整。在提問的時候,除了使用貼近學生的用語之外,也必須將問題說得明確一 點,才能真正知道學生的了解程度。因低年級學生的詞彙有限,或是回答不夠完 整,此時教師可稍作提示,引導學生先說出關鍵字句,再讓學生練習將句子說完 整。

一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內容可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 行,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因低年級學生上台表演的經驗較少,因此一開始可由 老師加入陣容,協助帶起氣氛。

三、 在低年級實施多元族群文化課程可能遭遇的困難

低年級學生還不太會組織自己的說話內容,所以在台下討論很熱烈,但上台 發表的內容卻很簡短,因此,教師可以嘗試用錄影的方式,將學生在台下口頭分 享的內容記錄下來,再透過記者轉播的方式呈現,不僅可以增加趣味性,也能確 實達到分享的目的。

在進行「族群概念」的教學時,因為這些概念比較抽象,所以都是以教師講 解為主,學生比較沒有發表的機會,這樣沒有辦法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而 且在進行評量時也發現學生對這些族群概念的名稱是非常陌生的。

不過,以故事情境與學生討論時,學生的回答是非常踴躍和熱烈的,因此在 低年級進行「族群概念」的教學時,不需要讓學生去記憶族群概念的名稱,但教 師在課堂中可以重複提起,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 多元族群文化課程可增加學生對族群文化的認知

課程一開始展示各族群文化圖片時,有統計學生對於各族群文化圖片的反 應。從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發現學生僅對自己的族群文化有較多的認知,能夠說出

自己所屬文化特有的名稱,如豐年祭、越南河粉、情人袋、布袋戲等等(教觀 1010221),但是對於其他族群的文化則是僅能描述出圖片所呈現的內容,像是跳 舞、打鼓、拜拜、海邊等等(教觀 1010221),或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像 是看到海祭的圖片會說是在拜過世的朋友,看到檳榔袋會說很像內褲等等(教觀 1010221),甚至沒有什麼反應。不過,在進行多元族群文化課程的過程中,學生 對於各族群文化的熟悉度有慢慢地提升,可以在沒有提示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地說 出各族群文化特有的名稱,像是水上市場、布袋戲(教觀 1010301)、口簧琴(教 觀 1010308)、石頭火鍋、香蕉絲、粄條(教觀 1010315)等等。在最後進行族群 大富翁的評量遊戲時,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各族群的文化都能有所反應,雖然在區 辨上還是會有一些錯誤的概念,但從學生的言談中可以發現,他們已經可以很自 然地談論各族群的文化,這表示多元族群文化課程是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族群文 化的認知。雖然無法像單一文化課程的融入那麼深入,但是可以讓學生先對各個 族群有個廣泛的認識,讓學生對於各個族群先有一定的熟悉度,將來要學習各個 族群文化的時候比較不會因為陌生而無法投入。

五、 多元族群文化課程可以增加學生的族群認同感

在還沒進行多元族群文化課程之前,學生比較少談論到自己的族群身分,再 加上學校開設的本土語課程僅有阿美族語、噶瑪蘭族語和布農族語三種,因此不 少學生都因為有上阿美族語課而認為自己是阿美族。在進行過多元族群文化課程 之後,學生對於自己的族群身分就能夠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除了血緣關係之外,

學生雖然也會根據其他的原因而認為自己是某個族群,像是根據皮膚的顏色或是 說話的語言,但是都能用自己的話語去詮釋,是有經過思考的。

另外,在進行多元族群文化課程之前,學生對於自己的族群文化是非常羞於 分享的,這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族群文化還不夠有自信,一方面也是因為學校所塑 造的氣氛還不夠開放。但是在進行過多元族群文化課程之後,學生因為有看到自 己族群的文化被介紹,有受到鼓勵,就比較願意跟同學分享自己族群的文化,再

加上這學期學校有加開閩南語和客家語,就發現學生會在課餘時間彼此分享自己 的族語,因此有提升學生對自己族群文化的認同。

六、 多元族群文化課程可使學生建立正向的族群關係

低年級學生的社會化還不若高年級學生明顯,有些族群刻板印象也還尚未形 成,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族群關係的態度都還算正向,這雖然不一 定是多元族群文化課程的影響,但透過多元族群文化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去探討和 分享族群關係的想法,可幫助學生強化正向的族群關係。

除此之外,因為課程中有介紹到其他族群的文化,所以會增加學生對其他族 群文化的熟悉度,讓學生有機會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族群文化。從平時的觀察中 可以發現學生有比從前樂於分享彼此的族群文化,對於其他族群的文化也感到很 有興趣,會想要彼此學習,這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族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