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 多元族群文化課程應及早開始

現今媒體資源愈來愈豐富,學生常常有機會接觸到媒體所灌輸的一些族群概 念,若多元族群文化課程能及早開始,學生便能及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媒體 上的報導才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參考。

二、 課程設計可與社區家長一起共同討論

因為研究者是第一次設計多元族群文化課程,亦是第一次接觸多元族群的文 化內容,因此在設計上無法面面俱到,若將來要再設計一份多元族群文化課程,

應將社區家長的意見一起納入,讓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去體驗文化,除了可以更 加強學生的認同感之外,亦可讓社區一起為文化的保存和共享來努力,對於學生 日後的自我認同也將更能提升。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1998)。國民中小學之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187-205。

毛宣晴(2011)。多元文化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以一位山區小學教師為例。國立 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原作者:Jean McNiff & Jack Whitehead)。臺北市:五南。

朱瑛,蔡其蓁(譯)(2004)。多元世界的教與學:兒童的多元文化教育(原作者:

P. G. Ramsey)。臺北市:心理。

吳智惠(2009)。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幼兒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 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呂俊宏(2009)。國小族群關係閱讀方案教學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宋敏慧、胡淑美、郭李宗文(2009)。鹿野鄉立托兒所實施多元文化的教學活動分 享。幼兒教育,295,47-63。

宋靜怡(2011)。原住民族文化融入幼兒科學課程與教學之研究-以南投縣一所部 落幼兒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侑軒(2009)。國小學童體驗式多元文化學習-以越南、印尼文化為例。屏東 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汪妮箴(2009)。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佩諭(2005)。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之行動研究-以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之設 計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佩諭(2010)。幼兒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個案研究-原住民教育與新移民 教育的焦點。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市。

林君穎(1998)。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明幟(1996)。減低族群偏見方案在國小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林家如(2009)。國小低年級新移民文化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 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淑絹(2011)。「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 級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林雁筑(2008)。國小多元文化融入式課程實施之可能性初探-以台灣新移民女 性族群文化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枝烈(譯)(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原作者:James A. Banks & Cherry A. McGee Banks)。臺北市:心理。

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高雄市:高雄復文。

許卉儀(2009)。減低偏見之教學研究-以新移民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倪瑋(2007)。國小教師與外籍配偶親師合作之行動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

14,33-74。

陳佳萍(2009)。多元文化教育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麗華(1997)。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原漢族群關係探討。初 等教育學刊,6,81-110。

陳麗華、劉美慧(1999)。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花蓮師院 學報,9,177-226。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湯瓊惠(2008)。多元文化課程中幼兒呈現之文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玉鈴(2010)。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

移民子女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中市。

黃政傑,中國教育學會(1993)。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臺灣書店。

黃富美(2011)。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東南亞多元文化教材之行動研究。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見至(2002)。原/漢族群關係課程方案在高雄市國中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北縣:揚智文化。

劉美慧(2000)。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花蓮師院 學報,11,115-142。

劉美慧(2003)。多元文化課程轉化:三個不同文化脈絡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 資訊,11(5),3-28。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

101-126。

譚光鼎、林君穎(2001)。族群關係與國小社會科教學-一個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 與實驗。教育研究資訊,9(2),147-164。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9)。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出版。

龔元鳳(2007)。大陸與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族群認同之差異研究。國立臺南 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二)外文部分

Banks, J. A. (1994).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2002).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nd Banks, Cherry A. McGee. (2003).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2006) .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Banks, J. A. (2006) . Improving Race Relations in Schools: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Practic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62(3), 607-614.

Banks, J. A.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Grant, C. A., & Sleeter, C. E. (2008).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New York:Wiley.

Ramsey, P. G.(2004)。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Diverse World: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Stephan, W. G., & Vogt, W. P. (2004). Education Programs for Improving Intergroup Rela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Tiedt, P. L., & Tiedt, I. M. (2005).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附錄

幼兒園為例。 述與記錄。有關部落之傳話傳

周佩諭(2010)。

片。

多元文化學習-

化教學素材必須更貼近學生的

行動研究。 差異 2.外籍配偶方面可以藉由頻繁

學:一個多族群

課程方案提升了學生對原住民

8.學生對族群及性別的印象多

能降低學生的武斷性。

5.高武斷性的學生經方案的教 學後,對減低原住民偏見的效 果優於低武斷性的學生。

6.兒童對於故事性的題材,比較 容易記憶,對於一些概念性的 單元遺忘較多。

附錄二 課程設計專家評鑑結果整理

能透過這本圖書讓學生了 解越南與台灣的部份文化 差異」,但你的行為目標是 1-1、1-2、1-3 分別是「指 出位置、區分國旗、錢幣」

3-2 符合低年級學生

2.

樣的時間恐怕不夠。

3-4 活動安排流暢 1 2

4.

評 量 方 式

4-1 能達到教學目標 2 1

4-2 符合低年級學生

的能力 2 1

1.綜合活動的討論敘寫過 簡,低年級學生在此部分 發表能力有限。

4-3 與教學活動內容

相關 2 1

4-4 評量方式多元化 2 1

附錄三 修改後課程方案設計教案

3-1

以及其他族群的文化。

1-1

「冬瓜女兒」一開始的故事情節與安徒生童話「拇指姑娘」和

三、補充介紹:

1-1

1-2

阿美族男人的階級制度、唱歌跳舞。

(四)第三天-男孩跳舞:情人的檳榔袋、

傳承智慧的豬皮。

(五)第四天-男孩、女孩一起跳舞:長 老當媒人。

(六)第五、六天-女孩跳舞、男孩捕魚:

石頭火鍋。

(七)第七天-敬老:分享魚獲給老年人。

二、討論分享:

1.你從圖畫或故事中發現阿美族有哪些 特別的地方呢?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阿美族文化特別的 地方?像是食物、服裝還是房屋等等。

三、繪本內容補充介紹:

(一)打獵的用具。

(二)生活用具。

(三)樂器。

(四)服飾。

(五)捕魚的工具。

(七)竹編。

參、綜合活動:

一、補充學習:觀賞噶瑪蘭族的豐年祭。

二、討論阿美族與噶瑪蘭族的異同之處 及原因。

影片 5 分

口頭

教學單元 單元二:族群萬花筒→活動五:族群博覽會 教學對象 二年級 教學節數 二節

80 分

教學資源 圖片:各族群的傳統服飾和 飲食

資訊媒體:對對碰遊戲軟體 教學構想 這個單元主要是要介紹班上各族群的文化,讓學生能認識自己

以及其他族群的文化。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服飾和飲食是比較容易觀察的,所以透 過比較不同族群的服飾和飲食,讓學生了解文化間的差異。

能力指標 生活課程

2-3 察覺不同人、不同生物、不同文化各具特色,理解並尊重其歧異 性,欣賞其長處。

9-1-2 覺察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alifongfong)、蒸糯米(haha)。

2.越南:越南河粉、越南米粉、越南麵包、

1-1、1-2

1-1

1-2

個太陽一起出現。

(四)勇士射傷太陽兒子/后羿射中九個 太陽。

(五)兒子變成月亮/留一個太陽才能照 耀大地。

二、討論分享:

1.射日彩虹是哪一個族群的傳說故事?

-阿美族

2.后羿射日是哪一個族群的傳說故事?

-漢族

3.請找出這兩篇故事相同的地方。

-太陽、有人射太陽、兒子

4.從前,阿美族的祖先和漢人的祖先有住 在一起嗎?

-沒有

5.為什麼阿美族和漢人都編了一個和太 陽有關的傳說故事?

-阿美族祖先住的可以看到太陽,漢人的 祖先住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太陽,當他們看 到太陽這個自然現象時,心裡會很好奇,

就幫太陽編了個傳說故事。

6.雖然阿美族和漢人都編了一個和太陽 有關傳說故事,但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 方,請找找看。

-阿美族:太陽兒子和月亮女兒,後來月 亮女兒變成太陽女兒。

-漢族:十個太陽兒子變成一個太陽兒子 參、綜合活動:

一、教師歸納統整並補充相關概念。

(一)表格統整:相同相異處,並註明

(一)表格統整:相同相異處,並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