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生的認知風格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過程,能讓能力較好的學習者給予能力較差的學習者協助,或透過每個讀者根據 不同的專業和見解在文本上撰寫的標註,分享自己的觀點供其他讀者參考,這種 合力與分享的閱讀模式,可以讓團體成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昇自己的學習水 準。所以,將擁有合作學習特性的數位標註系統併入數位閱讀中,協助讀者或社 群同儕進行知識管理與建構,將有助於提昇學習者在數位閱讀上的理解效率。

本研究使用的合作式閱讀標註系統,係由黃柏瀚(2013)改良陳勇汀(2011)

的「知識標註學習系統」(Knowledge-based Annotation Learning System,簡 稱KALS)所發展而成的,這套系統除了具有原系統提供的諸如任意網頁上的內容 標註、互動學習、分享學習、合作學習與情境化學習等功能外,更因應國小學生 發展了「標註達人」機制,讓學習者更有動機與動力進行閱讀標註的撰寫、分享 與互動討論。

第四節 學生的認知風格

一、 認知風格

有關認知風格的研究至少起源於 1920 年代,一直到現在學者們還是持續不 斷的進行各種相關研究。究竟什麼是認知風格,本研究將其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認知風格的意義 Witkin(1971) 個人組織與搜尋資訊的方法。

Messick(1976) 個人對訊息處理的習慣。

Witkin 等(1977) 所謂「風格」是指個人在知覺及人格方面會表現出不同的 特徵,因為是關於個人知覺與心智活動的行為,所以稱為 認知風格。

Shuell(1981) 就認知心理學及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而言,學習者掌控了 自己的學習歷程與學習成就。當學習者累積了學習經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後,就會漸漸形成各自的認知風格,這使其在處理與組織 訊息及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上,產生不同的模式。

吳裕益(1987) 個體在認知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差異性,此種差異即是個 人處理組織訊息時的認知表現。

丁振豐(1989) 泛指個人在認知歷程中所採取的特有風格,而所謂「歷程」

是指個體如何去思考、解決問題、學習以及處理人際關係 的方式及過程。

劉信雄(1992) 個體在學習訊息的處理過程中,由於學習經驗的累積,所 導致在認知技能上習慣性的偏向。

張春興(1994) 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經由其知覺、記憶、思維等內在 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所表現的習慣特徵。

楊坤原(1996) 學習者如何將其所接受之訊息予以編碼、分析及統整後之 處理過程的偏好。

Chen(2002) 個體如何搜尋與描述資訊的習慣及偏好。

王思堯(2004) 認知風格是靜態的,並與個人內在特質有關。

根據 Kolb (1984)的經驗學習模式,認知風格對個體如何調整自我學習的步 調有直接的影響,認知風格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方式。至於認知風格的類 別都是兩兩相對的,而分類原則會因各個學者依據不同的觀點與分析層面而形成 不同的分類結果,如:沈思與衝動、單純化與尖銳化、廣視與狹視、掃描與聚焦等。

在眾多的認知型態分類中,以美國「認知風格之父」Witkin 所提出的場地獨立

(field independence)與場地相依(field dependence)最為人所探討與研究 (陳怡君,2005),本研究也採用此分類方式作為資料分析的背景變項。

二、 場地獨立、場地相依認知風格

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認知風格的研究始於 Witkin 、Goodenough(1977),如 前所言,在認知風格的分類中,以場地獨立及場地相依理論(Field Depend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Independent,簡稱 FDI)的相關研究發展得最為完整,也是最廣泛被應用在教育 情境的理論(丁振豐,1989)。McKenna(1990)認為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的差異 是在處理資訊的態度、模式及歷程,而非針對完成作業的水準。Witkin 、 Goodenough(1977)認為偏向場地獨立的學生對於事物的觀察著重在一特定的層 面,他們多半憑著特定的因果關係而尋求問題解決的方針;相對的,場地相依之 學生對於事物的觀察就需依賴外在環境提供結構性的思考,這類型學生通常比較 依賴結構化的教材。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之差異並非來自個人的智慧,兩種認知 風格的學生皆可能具有同等的智慧水準,只是場地相依者習於將經驗融為整體而 加以考慮,場地獨立者則喜好將經驗分割成不連續而各自獨立的部分,以便運用 在不同的情境中,且可依需求賦予結構或加以重組(謝國忠,2003)。

至於學生面對網路學習環境或數位化學習形態時,不同的認知風格對學 習成效是否有影響?根據Howard 等人 (1993)的研究顯示場地獨立及場地相依 型的學生在視覺化的電腦學習環境中,前者的學習表現成果優於後者,主要的原 因是場地獨立型的學生能夠運用內在的策略來幫助自我的學習;而場地相依型的 學生則需要與同儕共同合作,並期望教師的引導與肯定。鄭錦宗(2004)的研究 則指出在e-Learning的環境中,不同的形成性評量策略及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 學習成就上均出現明顯的差異,可見學習成就及認知風格與形成性評量的策略有 關,而且場地獨立型的學生學習成就明顯優於場地依賴型的學生。在網路合作學習 方面,陳晏萍(2005)提到不同認知風格對學習統計學後的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場地獨立型學習者無論在學習成就、網路合作學習滿意度或後設認知能力都較場地 相依者高。同樣是網路學習環境下,陳茂欽(2008)的研究顯示,場地獨立型的學習 者能發揮認知風格上的優勢,主動學習,所以表現較為出色;而場地相依型的學習 者,因為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所以獎懲機制可以發揮預期效用,拉近了與場地獨立 型學習者的差距。如此說來,認知風格對學習成效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在教學設 計上,必須照顧到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才能使學習更有效率的達到教學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