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課堂參與動機

動機是趨使個體向前並不斷努力的內在心理因素,在本節將依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動 機提升的可能性,分為對課程內容的瞭解程度、能有發表、表現及討論的機會、學習氣 氛及課堂情感支持等四方面來說明。

壹、對課程內容的瞭解程度 一、對籃球運動的瞭解程度

對於陌生的人、事、物,大多數人多會採取「與之保持距離」的心態,等觀察過後 再決定與其之間的實際距離。以此觀之學生對於所面對的運動項目,當對運動項目的瞭 解程度不夠的話,積極的學生就會認真學習使自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瞭解它,但是若是 積極度較不夠的學生,那麼在課堂的參與度就會降低。在此次運動教育模式實施之前,

研究者觀察有些學生會不喜歡上體育課,是因為其對於所要學習的運動項目不瞭解所 致,因此就提不起對體育課的參與動機。但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後,學生會因對運動

項目更加了解進而喜歡該項運動項目,如此在課堂上的參與動機就會提高。

T:妳是覺得以前上體育課比較缺乏什麼東西讓妳不喜歡嗎?

S29:我也不知道。嗯~應該是比較不會打吧。

T:比較不會打喔,那現在的體育課呢?

S29:有學一點,應該比較會了吧。

T:喔~以前是比較不會打,所以比較沒有興趣。

S29:嗯~。

T:那現在你看得懂了,會了,所以比較有興趣?

S29:(笑)應該吧。(訪 29/01/018-025)

由上述看來,S29 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前,對於體育課較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比 較不會打」,但在對於籃球運動較為瞭解之後,慢慢地對籃球已漸有興趣。所以學生對 於課程的瞭解增加,將有助於其「因看得懂而樂在其中」,進而更喜歡該項運動。

因為班上學生在五年級時的導師在樂樂棒球上有專長,也常常帶學生打樂樂棒球,

所以學生很常打樂樂棒球,並在去年(學生五年級時)研究者上體育課時常要求要打樂 樂棒球。因此學生對於籃球運動應較為陌生,這也可從觀察紀錄「從學生的反應上看來,

學生似乎對 NBA 相當陌生,甚至連台灣的 SBL 無所知。」(觀 20090908/01/11-13),所

以在第一節上課的時候皆保持沉默,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及想法,但是當討論到與其生活

相關的議題時,學生課堂參與的程度就相對地提高,例如 S23:「對阿,那個 James 好像 也有出球鞋喔,我有看過電視在廣告。」。不過,從研究者去年教櫻木班學生體育課至

今年當他們導師,甚少看到他們到球場來打球,所以推論櫻木班的學生對於籃球的熟悉 度是不如樂樂棒球的。

當學生在運動季為了贏球而練習,且對於整體課程的進行及籃球技巧較為瞭解之 後,在比賽中就會比較投入,尤其是女生,在例行賽進行幾場之後,雖然仍不太會進攻,

但是在防守和抄截的能力上已增強許多,如此不僅防守認真,連抄截都很積極。在觀察 紀錄中提到「兩隊進攻的欲望皆相當強烈……女生多以抄球及搶籃板為主,也因為如 此,當女生搶到球之後,男生多會要求女生要傳球給他投籃。」(觀

20091008/02/043-047),當女生也能參與整個比賽,男生就會跳脫單打獨鬥的思維而增 加彼此合作的機會,這樣一來比賽的進行將會流暢許多。

T:今天的比賽很酷喔,女生的防守變強了,S20 和 S25 的防守超讚的,跟上一場差

很多喔。加油阿,疾風,他們投不進的球要撿起來拿好,不要急。

S03:老師,我們有偷練~~~。(觀 20091001/03/087-090)

在 Siedentop(1994)所提出的運動教育模式的十項教學目標中,有一項是希望學 生能在小隊的活動中能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以此看上述的觀察紀錄,疾風的隊員雖然 在例行賽的成績不理想(三敗),但是全隊仍為了求勝而努力,因此在賽前勤做練習,

在比賽中更是積極投入的。

二、對籃球場務工作的瞭解程度

在這次的運動季之中,除了比賽角色之外,整場比賽的進行就有賴裁判組和場務組 的配合,而場務組的角色有記分員、計時員、記錄員和經理。計時員和記錄員的工作因 為較為簡單,所以學生多能駕輕就熟,如 S24 在訪談時向研究者表示之前未使用過碼表,

但是卻因為擔任計時員而要學會使用,學了之後,也覺得很簡單(訪

24/02-03/051-058);S04 在訪談中也提到以前未使用過記分板,但是在當了場務的記分 員之後,也覺得很簡單(訪 04/04/095-100)。不過,當學生對於場務工作熟悉了之後,

反而更能在沒有擔任場務組工作時,也能提醒該場比賽的場務組工作。

S03:(S07 投進時)S07 進了阿,在搞什麼,要記阿。

S23:老師,裁判忘了吹哨,但是進了,怎麼辦?

T:有吹阿,只是比較小聲而已。記分員,要記得翻記分板,看得太入神了喔!

S19:記錄員,S24 剛剛有抄截,你有記了嗎?(觀 20091014/01/021-024)

所以,學生在面對較為簡單易學的場務工作,大多都能勝任愉快,且當對工作較為 熟悉之後會更認真地執行這項工作,就如 S07 在擔任記錄員時所述:「……,紀錄要很 認真看,不然都會沒看到」(觀 20090924/02/053-054),如此將會提高其課堂參與的程

度。

三、對籃球裁判工作的瞭解程度

裁判工作對學生來說較為難懂,這可能與學生本身甚少打籃球有關,且就算班上常 在打籃球的學生,對於籃球規則也僅是基本的認識,這更遑論要當裁判了。在研究者講 解裁判規則時,全班的學生都相當安靜,因為研究者在講解之前有提醒學生,裁判的工 作不僅需要學的東西很多、容易出錯且對於整體比賽的流暢性影響很大,因此要更集中 注意力聽講(觀 20090910/01-02/34-37)。而在講解完之後,平常愛運動且籃球打得不 錯的 S10 向研究者表示「我可不可以不要當裁判了,好難記喔,根本記不起來。」(札 20090910/01/08-09)。以此觀之,籃球裁判規則對櫻木班的學生來說,學習的困難度高 於場務組的工作。

櫻木班七隊中,擔任裁判甲(主裁判)的有六位是男生、一位是女生,且擔任裁判 乙(副裁判、協助裁判甲執法)的有三位是男生、有四位是女生。從這七位擔任裁判甲 學生中可以發現,除了 S03 和 S30 較不擅長打籃球之外,其他 S05、S07、S08、S10 和 S17 皆是班上籃球打得較好的,這顯示學生對於該運動項目的學習經驗多寡,將影響其 在運動季中對於比賽角色的選擇,經驗較多的學生將傾向選擇領導性質的隊長和主導比 賽節奏的裁判角色(林永能,2008;黃清祥,2004),且學生會因對於該項運動的瞭解 而增加其在課堂上的參與(呂天得,1999;Hastie,1996),這也是選擇當裁判的男生較 多的原因。

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因為學生對於裁判規則的不瞭解,因此研究者擔心學生無法 勝任裁判的工作,所以在例行賽之前召開了裁判會議。本來以為學生會沒有興趣(因為 在上課講解裁判規則時,學生聽完後覺得頗困難),但是在召開會議之前的下課時間,

擔任裁判的學生就一直問研究者何時要召開裁判會議。且在裁判會議時,學生相當專 心,並會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札 20090924/01/09-14),這表示學生雖然對於裁判 工作比較不瞭解,但是在為了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課堂參與的動機就會相對的提升。

此外,雖然裁判乙有四位女生,但從訪談 S29 和 S31 中得知,兩位女生在比賽進行 中,多半倚賴裁判甲 S05 和 S07 的判決,所以兩位認為雖然會協助判決,但是很多時候 都只是跟著跑來跑去,S29:「……反正有 S05 在」(訪 29/03/26),S31:「嗯~~大部份都 只是跟著跑過來,跑過去」(訪 31/03/60)。不過,雖然男生對於裁判工作也會擔心做不

好,但是隨著執法的次數增加了,對於整個比賽的流程也較為瞭解之後,在執法上就會 展現自信,整節課的參與度就提高許多,例如 S17:「裁判工作的話,裁判工作很累耶,

都要一直跑來跑去的……哈哈,以前覺得裁判都只會站在那邊,在那邊笑而已,現在知

到那個要很專心地看,我都很專心在看喔!」(訪 17/05/125-128),由此可知,當學生

對於裁判工作的瞭解越多,就越能提高在課堂上參與的程度並進而樂在其中。

從自陳量表「體育的活動能引起我的學習興趣」一題中發現,男生總分由 88 分提 升到 95 分,其中只有兩人分數下降 1 分,約佔全班男生的百分之十二;八人分數持平,

約佔全班男生的百分之四十七;七人分數提升,約佔全班男生的百分之四十一。女生總 分由 79 分上升到 85 分,其中只有兩人分數下降 1 分,約佔全班女生的百分之十二;十 人分數持平,約佔全班女生的百分之五十九;五人分數提昇,約佔全班女生的百分之二 十九。全班學生總分從 167 分提升到 180 分。分數變化在持平以上者約佔全班的百分之 五十三,這表示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並未因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而更引發其學習的 興趣,但全班共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分數是提升的,這亦表示仍有約三分之ㄧ學生 因運動教育模式而引發學習興趣,不過仍須注意有四人的分數下降 1 分。但是綜合言之,

運動教育模式的活動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學生會因學習興趣的增加而提高其體 育課的參與動機。

表 4-1 自陳量表「體育課的活動能引起我的學習興趣」之分數變化

性別 下降 1 分 持平 提升 1 分 提升 2 分 提升 3 分 提升 4 分 提升 5 分

男生 2 人 8 人 5 人 2 人 0 人 0 人 0 人 女生 2 人 10 人 3 人 1 人 1 人 0 人 0 人 全班 4 人 18 人 8 人 3 人 1 人 0 人 0 人

貳、能有發表、表現及討論的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法,多將教學的重點著重於讓學生學習運動技能,且教學流程為教

師講述之後就讓學生練習,學生練習之後,教師可能提出學生技巧上的錯誤來做指導,

但也可能結束這個所要教項目而開始進行下一個單元,這其中對於學生所欠缺的就是發

但也可能結束這個所要教項目而開始進行下一個單元,這其中對於學生所欠缺的就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