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情境

在教育行動研究中,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同時扮演著研究的主體 與客體,這是教育行動研究有別於其他研究方法的最大特色之ㄧ(陳惠邦,1997),且 若從教育實務觀點來看,教育行動研究不僅能使教師自我增能,也是使教師知、行、思 合一的專業成長方式(饒見維,1996)。本研究因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問題,進而希 望藉由此研究解決所遭遇之問題。為求具體深入的探討,茲將研究場域、研究對象及研 究資源分述如下:

壹、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是在研究者服務的學校-台中市翔鷹國小(化名)。翔鷹國小位 於台中市郊區,是一所班級數三十幾班的中小型學校。學區內的家長職業多以工為主,

民風純樸,雖然社經地位略低,但是對於學校辦學相當配合,常能提供人力支援的協助,

此對於學校教育理念的實行有很大的助益。

翔鷹國小對於體育教學相當重視,上學期例行性舉行的體適能檢測、校運會運動項 目教學及選手訓練,下學期班際球類比賽、游泳教學及比賽,皆能落實。且全市運動會、

田徑賽、校外的籃球、樂樂棒球、躲避球、拔河及舞蹈比賽等,翔鷹國小常常屢獲佳績。

不僅如此,校長、主任對於教師進修皆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因此學校教師進修風氣興 盛,全校教師約五分之三已拿到碩士學位或在研究所進修中。在學校重視體育教學的情 況下,對於研究者想以運動教育模式解決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卻不愛運動的問題時,不僅 能減少阻力也能獲得適時的幫助。

貳、研究對象

研究者去年在學校是體育科任教師,在翔鷹國小任教的班級有五年級三個班、四年 級兩個班及三年級一個班。「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卻不喜歡運動」的情形在研究者任教的 這六個班級中皆存在,所以在擔任體育科任教師時,就以任教的五年級灌籃班進行 Pilot Study,但因考慮研究者運動專長項目且配合學校資源,所以評估後決定以籃球為本研 究的實施項目。

正式課程實施時,研究者為六年級櫻木班導師,因此以櫻木班為研究對象。櫻木班 全班有男生 17 人,女生 17 人,共 34 人。在實施課程之前會先向學生簡介課程內容及 上課方式,並發予學生家長同意學生參與研究的同意書,告知家長且取得同意之後再進

行研究。對於本研究的相關人員都將予以化名,相關資料亦將妥善保存,如此以盡保密 之責。

参、研究資源

茲就所欲進行之運動教育模式籃球教學所需之資源,分師資分析、場地分析及器材 分析,分述如下:

一、師資分析

研究者所服務的翔鷹國小有三位專業的體育教師及一位體育教練。這四位當中,兩 位是台中教育大學體育系畢業、一位是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畢業,另一位則是 長期擔任學校的體育組長。此外,因學校成立籃球校隊多年,經年在學校代課並擔任籃 球隊教練的林老師,亦能提供在進行運動季時的相關協助。不僅如此,擔任台中市健體 領域輔導員的赤木主任(化名),更在此研究方向擬定的過程中,給予研究者多元思考 的方向和釐清許多思緒。

至於研究者本身,雖然在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主修的是社會領域,但是因自 身愛運動,喜愛在下班後與高中同學相約至球場打籃球並熱愛看籃球比賽,因此對於籃 球運動是具濃厚興趣且不陌生的。

二、場地分析

學校有兩座可以打全場的籃球場,一個是 PU 材質,一個是水泥地,另外還有一個

半場的籃球場。因學校對於籃球教學相當重視,因此學校的籃球架不似其它學校可能出 現籃球架歪斜或沒有球網的現象,這對於學生自我練習時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因為球 網不僅能輔助學生投籃的方向確立,更能在學生進球時提供很大的滿足及榮耀的感覺,

且若球架過於損毀,那將會使學生的自我練習意願大打折扣。

學校的運動場地有使用的不成文現象,那就是中低年級常使用水泥地籃球場。這原 因除了水泥地籃球場離中低年級教室較近之外,更因籃球場旁邊有一個躲避球場及運動 設施,空間的連結使場地更為寬闊,這也使得中低年級的使用意願增加。而使用時間才 第三年的 PU 籃球場,本是高年級學生習慣於此運動的場地,在使用慣性及新場地的條 件下,對於本研究以櫻木班為實施對象將更為有利。

三、器材分析

在選擇要實施本研究的球類運動時,樂樂棒球曾是選項之ㄧ,但是經過研究者至體 育器材室調查學校的資源之後,就決定要此選項排除。因為學校雖然有兩個場地可以進 行樂樂棒球比賽,但是學校僅有 1 個打擊座、6 顆球及 27 枝球棒,這對於學生的練習是 有所限制的。27 枝球棒基本上是足夠的,但是 6 顆球如何能讓 34 位學生能做傳接球的 練習呢?且 1 個打擊座更讓學生練習打擊的機會少之又少。

學校有 75 顆充滿氣的籃球及 28 顆新球,且有六種背心式萬用球衣及兩種籃球專用 球衣。如此將能滿足每位學生練習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