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共同體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的相關研究

在 2011 年,歐用生教授導入日本佐藤學教授所倡導的學習共同體概念,新 北市決定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研究(林騰蛟,2014)。之後在 2012 年,以潘

慧玲教授為主及臺北教育團隊到日本進行參訪後,開始以草根的方式結合臺北、

基隆市、新竹縣及臺東縣等四個縣市合作推動「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潘 慧玲 2014)。然而,大陸對於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國內針對此 議題之相關研究尚處於萌芽階段,研究者將針對蒐集到的文獻資料作為本研究依 據。先做資料彙整,接著進行文獻歸納分析研究相關研究結果。本研究列出與本 主題相關的文獻,如附錄二和附錄三。

茲將與學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分為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 結果等面向,分析如下:

壹、 研究主題方面

綜覽相關文獻,目前國內以「學習共同體」為主題者尚屬草創階段,內容包 下列主題:

一、校長或專家領導建構學習共同體(吳珮瑩,2014;張馨芳,2014;姜尚 宏,2014)。

二、以學習共同體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許凱筑,2014;陳虹君,2014;林宜 嫻,2013)。

三、將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融入各學科中

(一)數學:林淑娟(2014)、曾英明(2014)、鍾圓昌(2014)、

吳心怡(2014)、謝惠萍(2014)。

(二)國語:呂善道(2014)、鄭雅雯(2014)、陳美玲(2014)、陳淑婉(2014)。

(四)自然與科技:陳源庚(2014)。

(五)藝術與人文:褚一璇(2013)。

在大陸文獻方面,從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搜尋有關「學習共同 體」的論文可歸納為下列主題:

一、以網際網路資訊工具提升學習共同體的成效(李迎松,2013;黃珍珍,

2013)。

二、利用課堂學習共同體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王露,2014;楊云,2013;吳 潮霞,2013)。

三、探討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與推行(李玲玲,2013;許燕芳,2013;,

2013)。

可以發現國內研究對於將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融入各學科中的闡述現階段居 多,反觀大陸研究比較關注在如何透過網際網路等資訊工具來提學習共同體的研 究,進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或學生的學習。

貳、 研究對象方面

一、目前在學習共同體相關的研究,國內的研究對象大多為國小階段的學生 (林淑娟,2014;鄭雅雯,2014;吳珮瑩,2014;陳虹君,2014;許凱筑,2014;

鍾圓昌,2014;吳心怡,2014;陳淑婉,2014;陳源庚,2014;姜尚宏,2014;

陳良亦,2013;褚一璇,2013;林宜嫻,2013)、國中( 曾英明,2014;呂善道,

2014;張馨芳,2014;陳美玲,2014;謝惠萍,2014)。

反觀在大陸的文獻中發現,研究者發現較少以國小為對象 (王露,2014;楊 宏,2013);而研究者較重視的對象為大學生(李玲玲,2013;楊云,2013;吳潮 霞,2013;屈靜,2013;黃珍珍,2013)。

參、 研究方法方面

一、質性研究

(一)行動研究法:林淑娟(2014)、曾英明(2014)、呂善道(2014)、

鄭雅雯(2014)、陳美玲(2014)、陳淑婉(2014)、陳良亦(2013)、褚一璇(2013)。

(二)個案研究:陳虹君(2014)、許凱筑 (2014)、姜尚宏(2014)、林宜嫻(2013)。

二、量化研究

(一)調查研究:吳珮瑩(2014)、張馨芳(2014)。

(二)實驗研究:鍾圓昌(2014)、吳心怡(2014)、謝惠萍(2014)、陳源庚(2014)。

從分析可以看出,質性研究的數量稍佔多數,其中大部份是採行動研究法,

研究工具多採觀察與訪談;而量化研究則是以實驗研究法為主。

相同於國內以質性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大陸的研究也多以此探究學習共同 體的概念與發展。

肆、 研究結果方面

至於在研究發現方面,國內的研究可歸納入下:

一、促進溫馨文化的學校、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打造師生間的對話 (許凱 筑,2014;陳虹君,2014;林宜嫻,2013)。

二、從教育領導角度認為學校發展學習共同體,必須由內而外改變,可以藉 由學習領導理論、轉型領導理論、知識領導理論,發展出幫助中小學校長領導學 校發展學習共同體的核心理念,將理論轉化為實務推動,發展教師專業成長,落 實學生學習的課堂改革( 吳珮瑩,2014;張馨芳,2014;姜尚宏,2014)。

三、學習共同體被視為教育改革的一帖靈藥,其運作的成功關鍵是學生藉由 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學生提升學習意願,學習成果也呈現多元創意;遇到問題 時懂得求助同伴、分工合作以尋求共同解決。提升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表達與質 疑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增進師生與同學間之互動。學生在同儕夥伴的幫助下,

數學解題歷程的學習以及上台發表與分享,皆有明顯的改變與進步。學生學習印 象更深刻、學習更專注、上課變得生動多樣化,因此提高了數學學習的動機。同 學認為和同學一起討論、學習是快樂且必要的,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 學生在進行小組協同學習及同儕間的共讀中,提升對閱讀的興趣。學生在透過小 組提問與討論和調整閱讀筆記與學習單的策略中,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運用學 習共同理念於閱讀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意願,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學生耐心 傾聽,關懷尊重他人的態度,並協助落後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建立自信 與獲得滿足皆有顯著進步(林淑娟,2014;曾英明,2014;呂善道,2014;鄭雅 雯,2014;鍾圓昌,2014;吳心怡,2014;陳美玲,2014;謝惠萍,2014;陳淑 婉,2014;陳源庚,2014;陳良亦,2013;褚一璇,2013)。

綜合以上研究,在領導層面:建立友善且互動的溝通管道,營造溫馨且安全 的教學環境,讓教師藉由對話、省思和分享建構出學習共同體;在教學層面:構 築信賴且協力的授業研究,轉化教師成為學習專家,討論與研究學生學習歷程,

進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可以提高學校經營成效,達成學校共同規劃的願景。然 而,國內研究多偏向本國籍教師在各學科實施學習共同體的成效,對於外籍英語 教師實施學習共同體的成效的部分尚無著墨;而大陸則較偏向網際網絡及資訊工

具對於學習共同體影響的研究,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協同學習的角色與作為很少 著墨。因此,本研究將結合佐藤學教授所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施策略,進 行深入探究,並規劃五年級的英語課程,再透過外籍教師推動學習共同體,建構 出不同於臺灣其他縣市由中籍教師和實驗學校推動的模式,以此實證佐藤學所倡 議在地化公開性、民主性和卓越性的學習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