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態度

學生學習的結果優劣與否,自我的學習態度可說是最重要的關鍵,若是學生 在學習上不用心、不付出、不努力,沒有好的學習心態,再怎樣傑出的老師、再 怎樣付出、用心的老師也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其學習的成 效而言,可說是相當重要的。

壹、 學習態度的內涵

學習態度(learning attitude)是指學習各種事物上,學習者所抱持的一種態度,

而學習態度的消極與積極、正向與負面,將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國內學者 對「學習態度」的內涵具不同看法:唐璽惠(1989)認為學習態度的內涵應包括 對課程的態度、對老師的態度、對課業習作的態度及專心學習的態度;林寶貴、

錡寶香(1992)認為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方法、動機與態度,包括 學習方法、技能、學習習慣、學習慾望等;秦夢群(1992)指出學習態度可分為 對課業學習的態度與對學習環境的態度,前者是學生對所學的動機與興趣,後者

看法;姚如芬(1993)則將學習態度的內涵,涵括了學習方法、學習計畫、學習 習慣、學習慾望、學習過程、準備考試等;黃綺君(2006)認為學習態度指學習 方法、習慣等學習的準備狀態或行為,包括閱讀、筆記、摘要、記憶、預習、問 題解決、利用時間等要件,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並可以增進學業 成就。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發現學生學習態度內涵的論述,常因研究主題、目的的 不同或研究對象不同而對學生學習態度有不同的界定。學生學習態度狹義的被定 義為學生對課業上學習的方法、傾向或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林寶貴、錡寶香,1992;

姚如芬,1993;黃綺君,2006);廣義而言,學習態度則被定義為學習者對其學習 環境所持的態度,包括教師、同學、學校與家長等所抱持的態度(秦夢群,1992;

唐璽惠,1989)。總括而言,「學習態度」即是指學習者對於學習事物的一種負責 任行為與持續性投入狀態,包括學習前的準備、學習的進行與問題的解決、自我 能力的精進等,學習者對於學習的一種融入狀態,並保持一段時間。

貳、 影響因素探究

林生傳(1999)認為影響態度的因素有四種。1.需求與期望:個體對特定事物 所持態度與其需求或期望有直接關係,如父母常有要求子女成績要比別人優秀,

或期望未來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未能真正了解小孩的需求或興趣,因 而產生不同的教養態度。2.同儕團體:人類成長歷程中,需藉助自我獨立思考與人 際互動兩條途徑,才能獲得真正的成效。而在互動歷程中,尤其同儕間所形成的

「次級文化」最能影響態度。3.楷模學習:許多態度是由模仿別人而來的,尤其是 對於「重要他人」的行為,更能獲得增強,如老師教學生「幫助他人」時,常常 親自幫助學生,以身作則。4.社會規範:社會群體的規範或制度,有時會約束個人 的態度,如個人未能依照群體的標準,不僅自覺不安緊張,同時容易受到指責。

而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會受到許多複雜原因的影響,王家珍(2001)

提出個人的性別、性向、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學校科別、教師、環境 與社會傳播、同儕、學校環境等等,皆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及改變。

影響學習者學習態度的因素相當多,研究者歸納整理後,將影響學生學習態 度最主要的重要因素分述如下:

一、 教師

對學生學習而言,教師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上,教師與學生為教 學情境的兩大主體,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學習歷程,其中教師可說是學生 學習的推動者。Marzano 與 Pickering(1997)歸納有關的心理學理論和研究結果,

指出教室氣氛的知覺會影響學習的知覺和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後天環境塑造,

而非基於天生遺傳,是現象而非本質,故具有可變性。學校可透過適當的輔導措 施,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引自曾淑惠,2008)。Brophy(1987)也提到,教 師的態度與想法會直接或間接透過行動傳達給學生,再透過社會性的作用而影響 學生的動機。許錫珍(1979)指出教師不僅是決定班級氣氛的主要力量,其對學 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可能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以及他和班上同學的人際關 係。單文經(1994)也指出在課堂中不斷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有利於學生在工作 與學習上的投入,若師生間關係不佳,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將無法實現。

綜上所述,可發現教師所持的教學態度,與其教學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在 透過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表現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尤其 在師生教學互動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品質、互動氣氛,維繫著 學習活動是否能繼續下去,或是對學習者是否有所助益的關鍵因素。

二、 同儕

青少年除家庭外,絕大多時間都和同儕團體一起學習相處,而在學生主要的 學習環境還是以班級為主,身在同一班級的同學可說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且 互動最多的學習同儕了。在教室環境中,同儕團體對於學生的影響力,有時甚至 較教師深遠。班級為一社會團體,教室成員彼此的關係,其所形成的班級氣氛,

往往會影響個人的學習成效(張志銨,2002)。而學生親和性的互動愈多,愈有利 於學生的學習(陳麗娟,1994)。在學習上,同儕讀書氣氛對於團體學習而言,其 所形成的學習氛圍,影響著團體中的每一個人,學習者透過同儕團體的在學習上 的互動與自我肯定,影響著其學習態度。

三、 個人

對個人而言,影響自身學習態度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學習的自我期望,學 習者若對自己未來具有高度的期待,對本身學習態度必會產生影響。Marjoribanks

(1985)以生態學觀點解釋青少年的期望,探討生態學變項、個別特性與青少年 期望間的關係,並建構一徑路分析模型,從其所建立模型可得知家庭背景與環境 會對青少年的學習表現產生影響,再加上青少年對環境的知覺及其個別特質,會 影響其在教育與職業上的期望。林俊瑩(2007)以 TEPS 資料庫第一波國中資料進 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自我教育期望對學生學習態度具有正面的影響,學生 自我教育期望愈高,學生學習態度愈積極。

四、 家庭

許多研究均指出,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家庭社經 地位的影響最深,家庭環境較佳,社經地位較高者,學習者的學習態度較為良好;

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家境不佳、學習環境不良等因素,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習態 度大多欠佳且趨向消極(李坤崇,1992;洪寶蓮,1990;高淑芳,1998;陳正昌,

1994;鄭翠娟,1997;Bosworth, 1994; Marybeth, 1997)。

五、 其他

有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態度上因性別有顯著的差異,有些研究是女生優於男 生(官淑如,1997;張瑞村,1994;賴鑫城,1995;Begum, 1985);有些研究是男 生優於女生(秦夢群,1992);但也有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習態度並不會因為性 別而有所差異(姚如芬,1993;洪寶蓮,1990)。另有研究發現公私立學校學生對 學習習慣與態度方面亦有顯著差異,公立學校優於私立學校(官淑如,1997;姚 如芬,1993;秦夢群,1992)。此外,有些研究則發現因城鄉差異而導致學習者學 習態度的不同(吳瓊如,1998;莊鳴鳳,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