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表現

一、差異化教學磨合探索的第一週 (一)課堂表現

S14 其同儕夥伴組員是班上前三名的同學,個性和善且樂於協助同 學,透過教學觀察與學生訪談發現,S14 儘管對於「數學」學習上較消極 被動,但出席部分已經有顯著的改善,並且開始在小組討論中與組員相 互合作。

S14 與其同儕夥伴的座位安排在講桌前的位置,目的為方便進行學 習觀察並減少使其分心的可能性。S14 在前學期常遲到因此兩人原本交 流並不多,經課堂觀察發現兩個互動上雖略顯生澀,卻已經能夠開始彼 此相互進行討論。S14 在第一週的表現較為被動,可能是一數學並非其所 喜愛的科目所以較缺乏動機,二是對於這樣分組的學習方式尚未熟悉。

第一週的差異化教學中,S14 對差異化教學實施的接受度及適應狀 況尚可,同組小師傅會不斷提醒其完成筆記,討論時也會主動帶領 S14 完 成練習題;S14 若注意力不集中,小師傅會加以提醒。如果 S14 的分心狀 況比較嚴重時,教師會走近其座位輕敲其桌面或是利用口語或肢體動作 加以提醒、或利用提問提升其學習注意力。

從訪談資料中可知 S14 對於第一週數學差異化教學實施的接受度高,

且予以正向肯定,同儕教師則觀察到 S14 在課堂中的表現認真、配合。

(二)測驗表現

S14 在 1-1 空間概念能力測驗反應如圖 4.14 所示,可見 S14 對於空 間的概念不甚清楚,平面三角面積的計算題則放棄作答。在教學時可透 過教學投影片及實體教材多加強其空間概念,簡單幾何計算的部分則透 過同儕教導及課堂演練加強其解題能力。

圖 4.14 S14 在 1-1 空間概念能力測驗表現

經教學後進行 1-1 空間概念隨堂測驗如圖 4.15 所示,可發現 S14 在 空間概念的能力提升,對於簡單計算題也能嘗試作答。結果分析 S14 在 差異化教學實施後,提升學習興趣與同組小師傅相互配合並積極進行討 論。

圖 4.15 S14 在 1-1 空間概念能力隨堂測驗表現

將第一週針對學習障礙學生 S14 所進行的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 點,以圖 4.16 作為表示。

圖 4.16 第一週因應學習障礙學生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點圖示

二、差異化教學合作愉快的第二週 (一)課堂表現

S14 在數學差異化教學進入第二週時,透過訪談表示肯定同儕教導 分組方式對其學習數學上的改變,尤其分組討論學習時明顯的感受到與 同儕互動的增加彼此關係變得更加密切,更有助於對學習注意力提升;

同時認為座位的調整有助於分組討論互動的狀況。

分組上課方式,跟同學的互動關係變得非常的好,雖然上課會分心,但是 同儕夥伴會提醒我該做的事情 (S14訪107030503)

座位拉近之後討論狀況比之前好,非常喜歡現在分組學習的上課方式!

(S14訪107030501)

於目前所實施的數學差異化教學,S14 訪談中表示課堂教學內容多 是課本內的範圍、教師全班講授也是先前習慣及較能接受的教學方式,

題型練習時因為同儕教導而能獲得學習支援,讓學習變得更有活力;而 目前教師所給予的作業量及課堂測驗,S14 並沒有感到特別的學習壓力。

非常 ok,作業都會寫,今天的隨堂測驗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很好!(S14 訪 107030504)

進入差異化教學第二週,S14 對於數學差異化教學的進行模式及教 學方式已經習慣,並主動參與討論。儘管還是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透過 教師提醒及同儕組員協助下獲得些許改善。

(二)測驗表現

而在 1-1 空間概念合作學習學習單如圖 4.17 所示,S14 在空間概念 表現良好,雖然 S14 在基本計算有一半的作答率,但卻缺乏清楚完整的

圖 4.17 S14 在 1-1 空間概念合作學習單表現

在 1-2 空間向量座標表示法的能力測驗如圖 4.18 所示,S14 在平面 向量的加減法、係數積與兩向量平行則存在倍數關係題型作答正確,但 在分點公式及向量的線性組合題等需要帶入公式,或是需要轉換成圖形 的題型便無法掌握。之後在空間向量座標的基本計算及向量平行與垂直 的性質運用題型的教學銜接上,可重點式複習後進行空間向量的教學及 課內練習題,公式的部分則會在教學投影片上加附相關解題公式幫助其 記憶及應用,分點公式的部分則運用口訣背誦加強解題策略應用。

圖 4.18 S14 在 1-2 空間向量的座標表示法能力測驗表現

在 1-2 空間向量的座標表示法的隨堂測驗如圖 4.19 所示,可看出 S14 在目前的學習對空間座標的表示已經相當清楚,但是對於空間中相關的 距離問題則未能掌握,在空間中的向量部分也未能與平面向量做連結,

此問題主因為隨堂測驗的命題來自於前堂課的教學內容,而 S14 於前堂 課缺席以至於隨堂測驗結果表現不理想。

圖 4.19 S14 在 1-2 空間向量的座標表示法隨堂測驗表現

將第二週針對學習障礙學生 S14 所進行的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點,

以圖 4.20 作為表示。

圖 4.20 第二週因應學習障礙學生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點圖示

三、缺席與依賴的第三週 (一)課堂表現

數學差異化教學進入第三週,同儕教師觀察 S14 在課堂能與同儕夥 伴討論合作,並努力完成合作學習學習單或是課程中指定的任務,不論 是同儕分組學習、評量與作業的表現皆給予正向肯定。

該生很認真尋找書本相關訊息,努力作答,不清楚的地方也詢問小師父,主 動爭取作答時間。(R2 學習 1070320)

該生較被動,但小師父會主動教導,該生亦會認真聽講解。(R2 學習 1070320)

授課過程中 S14 因為先前缺課的關係常會補寫筆記,上課常不專心 表現出落後跟消極反應,因此請同組組員多予以其學習協助,教師也於課 後約談 S14 關心了解缺課原因,並加強教學時注意力的提醒,為了使其 能專心上課同意延長作業繳交期限,以正向支持方式鼓勵其學習行為。

然而在本週分組先以同質兩人分組討論、再進行同組討論。這次合作 學習學習障礙學生剛開始採取放棄的心態、表現消極被動。主要原因包括 了先前缺席的緣故對學習內容不熟悉,加上缺席造成筆記缺漏,因此未能 如上次測驗時翻閱相關測驗題型作答,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能力不 足連試都不願意試,最後異質分組討論時才完成部分題目。

事後與同儕教師進行討論,推估另外主因是與 S14 同組的小徒弟是 班上缺席最嚴重的學生,該生儘管知道合作學習要共同討論,但是其既無 心也無力與 S14 進行同質性分組討論。這讓人不禁思考對於學習障礙學 生來說,異質性分組學習效果是否比同質性分組佳?還是與組員特質有 較大關係?或許下次合作學習中,可以同質性分組方式再作一次觀察。

因為 S14 容易受他人影響,加上他不夠專注的問題,技術性的安排適合的 小徒弟跟他配組或許能夠得以改善這項問題。(R1 札記 106031613)

(二)測驗表現

本週進行 1-2 空間向量座標表示法分組學習學習單,S14 作答表 現如圖 4.21 所示,該生學習表現消極被動對自己缺乏信心,完成的題目 包含有空間座標點的標示、利用向量平行性質推求出空間座標及分點公 式求算座標等問題。此次測驗成績相較班上表現屬於中上程度,但是其作 答的態度卻不若其他組的積極表現。對小師傅的過度依賴使 S14 失去學 習主動性,小師傅們在急迫時間中除了要完成自身學習單,還要兼顧小徒 弟的學習單指導,小組作答品質也不若先前表現。

圖4.23 S14 在 1-2 空間向量座標表示法合作學習單表現

在 1-3 空間向量的內積能力測驗中,由於向量內積公式運用題較多,

所以,在此次能力測驗中加入相關公式提示,S14 作答反應如圖 4.22 所 示,可見其在向量內積基本定義運算𝑎⃑ ∙ 𝑏⃑⃑ = |𝑎⃑||𝑏⃑⃑|𝑐𝑜𝑠𝜃 = 𝑥1𝑥2 + 𝑦1𝑦2的 直接基本運算題型表現佳,但對於由向量內積反推回兩向量夾角、科西 不等式及向量的正射影相當生疏。此作答反應與班上學習低成就同學相 似,表示 S14 面對需要較複雜計算及三角函數題型仍無法掌握作答。

圖 4.22 S14 在 1-3 空間向量的內積能力測驗表現

S14 在 1-3 空間向量的隨堂測驗表現如圖 4.23 所示,相較先前的作 答反應,此次作答表現大為進步,分析其原因為同儕夥伴提供學習協助 使其順利完成此次測驗。

將第三週針對學習障礙學生 S14 所進行的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 點,以圖 4.24 作為表示。

圖 4.24 第三週因應學習障礙學生差異化教學規劃與實施要點圖示

四、學習任務激發動機與自主性的第四週 (一)課堂表現

在 1-4 空間向量的外積能力測驗作答時,該堂課程中 S14 因為受後 排同學的影響,造成注意力分散,即使同組組員有不斷提醒,但是卻沒 有發揮作用。最後只好利用教室走動管理時,刻意站在後排同學位置旁 邊,才讓學習障礙生稍微轉身,但是卻依舊沒有作答。即使給予其作答 的提示公式、翻閱書本等協助其作答,但是學生本身作答的意願才是關 鍵點。本週上課 S14 容易受到周遭同學影響而影響上課的專注,同儕教 師對該生也有相同的觀察,因此在這週特別加強的教室管理,以期提高 其學習注意力。

對於作筆記該生一直很認真完成,唯在聽講時,專注力一直無法集中常被 一些事情干擾。(R2 教學 1070326)

有鑑於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所產生的狀況,在第三次合作學習的分組 一改過去師徒一組相互搭配的方式,而是以師傅組、徒弟組各自相互競 賽,S14 的行為改變,從原本被動等待小師傅協助而變成積極主動的領導

有鑑於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所產生的狀況,在第三次合作學習的分組 一改過去師徒一組相互搭配的方式,而是以師傅組、徒弟組各自相互競 賽,S14 的行為改變,從原本被動等待小師傅協助而變成積極主動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