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宦官養子人數激增的成因

第二章 宦官養子說的再探討

第四節 宦官養子人數激增的成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宦官養子人數激增的成因

大體而言,唐代宦官養子類型不脫香火承嗣、政治餘蔭等說法。由前面 的論述可以知道,肅、代時期宦官養子主要是為了延續家族政治勢力,即便有 收養武將的情形,亦寥寥可數。養子人數雖然逾越唐德宗貞元七年敕,但仍在 一定的控制範圍內,此時期屬於縱向繼承。到了僖、昭時期,養子人數開始大 幅增長,甚至達數百人之多;收養方式也跳說從年幼者挑選,反而以成年人為 子,以及收養武將的狀況屢見不鮮,此時期屬於橫向擴張。這說明唐末的宦官 養子產生巨大變化。所以現在的問題在於,為何宦官要大量收養養子?

就這個問題而言,筆者以為一方面是出於藩鎮養子風氣的影響,117另一 方面是出於實際政治利害的權衡。就前者而言,神策軍是從地方軍演變而來,

本身就具有藩鎮軍隊的性質。誠然,神策軍創立之初屬於藩鎮,但是成為中央 禁軍之後,卻不具有藩鎮的特質。這點以養子現象並未出現在代宗到懿宗最為 明顯,加上神策中尉乃宦官制度運作下的官職,無法隨意擔任。藩鎮養子之風 無法在中唐影響宦官或是神策軍。後者思考的面向為宦官對於神策軍的控制力 逐漸下滑,導致他們無法從軍隊中培養出信任的將領,必須仰賴其他的媒介以 延續其勢力,是故收養武將為子就變成既快速又方便的辦法。以下將針對這兩 點分別論述之。

栗原益男將唐五代養父子現象劃分成三個時期:隋末唐初、玄宗開元年 間後半至德宗貞元年間、唐末五代等。栗原氏的分法也沒有將憲宗元和年間到 懿宗咸通年間納入分期,等於說是這裡出現一段空白。套用到宦官養子現象,

筆者以為玄宗、德宗到僖宗、昭宗之間乃是宦官養子發生量變及質變的時期。

117 此處必須將藩鎮養子、宦官養子切開來討論,雖然神策軍具有藩鎮的性質,但是在本文的 指涉上有所不同,畢竟神策軍後來成為禁軍系統的一部份,本質上已經與藩鎮脫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堀敏一則是以藩鎮親衛軍的權力結構為核心,將安祿山、李希烈養子納入這一 私兵結構中進行討論。118

宦官能夠收養養子,藩鎮節帥也有如此風氣並不意外。對於藩鎮而言,

能維持其勢力既存者為軍隊,因此武力是藩鎮的核心。119藩鎮軍隊的主要組 成有牙兵與鎮將,前者具有親兵的性質;後者則是地方軍。120由於牙兵肩負 護衛節帥的任務,其組成份子往往擁有特殊地位,例如節度使自己訓練維持的

「私兵」,或是關係更為親密的養子。121

為因應中唐之後政治、軍事、社會的快速變遷,藩鎮為擴大實力而收養 假子,假子也因為政治利益與其養父一拍即合,地域分布以河北、河朔等胡漢 交雜處為多。122早在玄宗開元天寶時期,軍隊裡就出現將領大量收養養子的 現象,安祿山、史思明、李寶臣、石演芬等即是。安史之亂以後,收養養子的 風氣更為明顯,擔任節帥的貼身護衛為其主要目的。123此時其的養子之風不 再侷限於河北地區,而是擴散到各地。

118 栗原益男,〈唐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の性格──主として藩帥的支配権力との関連において〉,

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東京:汲古書院,2014),頁159-192;堀敏一,〈藩 鎮親衛軍の権力構造──唐から五代へ〉,收入氏著,《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東京:

汲古書院,2002),頁34-98。

119 英‧崔瑞德 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頁525。

120 毛漢光,〈魏博二百年史論〉,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

頁335-339;崔瑞德 編,《劍橋中國隋唐史》,頁526。

121 崔瑞德 編,《劍橋中國隋唐史》,頁526。

122 毛陽光指出,藩鎮養子風氣始於部落社會為了壯大勢力,吸收其他部族的辦法。此方法擴 展到遊牧民族社會,當胡人從塞外進入中原之後,也將他們的風俗習慣一併帶進中原。經過 長期交流與民族融合,漢人逐漸受到胡風濡染。毛陽光,〈唐代藩鎮養子述論〉,頁52-55;王 鳳翔,〈晚唐五代李茂貞假子考論〉《唐史論叢》,1期(西安,2009),頁281-287。

123 栗原益男,〈唐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の性格──主として藩帥的支配権力との関連において〉,

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59-192;堀敏一,〈藩鎮親衛軍の権力構造──唐 から五代へ〉,收入氏著,《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頁34-98;毛陽光,〈唐代藩鎮養 子述論〉,頁52-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舉王建為例,王建收養養子的對象可歸納為同姓或宗戚、同鄉或部從、

立功將卒、敵方降將四種,已知者達46人。從被收養者的角度來看,王建的假 子多半出身低微,所以被收養為子自然有所裨益,也符合養父子謀求共同利害 關係的說法。124李茂貞亦以養子為骨幹建立政治集團,加上曾為田令孜的假 子,對於養父的行為如法炮製。李茂貞的養子中,可考者約十來人,這些人多 擔任戍守一方的將帥,同樣符合收養武人為子的說法。125經過長時間的發展,

藩鎮養子之風影響到宦官,加上無法生兒育女,收養養子是再正常不過。藩鎮 的養子之風,尤其是大量收養武人為子,與既有的養子現象相結合,遂見到唐 代中後期大量收養武將為子。以下根據栗原益男的研究加以分析:126

表 1〈隋末唐初的養父子〉

設定年代 養父 養子 資料出處 隋末至武德

年間

高雅賢 蘇定方 《舊唐書》卷 83〈蘇定方傳〉

隋末至武德 年間

杜伏威

闞稜、王雄誕 等三十餘人

《舊唐書》卷 56〈輔公祐傳〉、《新唐書》卷 92〈杜伏 威傳〉

武德年間 高開道 數百人

《舊唐書》卷 55、《新唐書》卷 86〈高開道傳〉、《通鑑》

卷 190〈武德七年二月條〉

貞觀年間 張亮 五百人 《舊唐書》卷 69、《新唐書》卷 94〈張亮傳〉、《通鑑》

124 田玉英,〈關於王建假子的情況及王建與假子的關系蠡測──兼論前蜀宦官干政的緣起〉,《學 術探索》,2009.05期(昆明,2009),頁103-108。

125 王鳳翔,〈晚唐五代李茂貞假子考論〉,頁281-287。

126 栗原益男,〈唐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の性格──主として藩帥的支配権力との関連において〉,

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61-162、1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德宗朝

宣武節度使劉 玄佐

劉士幹、樂士 朝

《舊唐書》卷 145、《新唐書》卷 214〈劉玄佐傳〉

貞元年間

昭義節度使盧 從史

三千人 《樊川文集》11〈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

貞元年間

鎮海節度使李 錡

挽硬隨身、蕃 落健兒

《新唐書》卷 224 上〈李錡傳〉

代宗朝 魚朝恩

魚智德(尚可 孤)

《舊唐書》卷 144〈尚可孤傳〉、《冊府元龜》卷 418〈將 帥部‧嚴整〉、卷 825〈總錄部‧名字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昭宗朝 顧彥暉 顧瑤、顧琛 《新唐書》卷 168〈顧彥暉傳〉、《通鑑》卷 261〈乾寧 四年十月條〉

後梁、後唐 後唐莊宗李存 勗

李繼麟、李繼 璟、李繼陶、

李繼鸞、撒刺 阿撥

《舊五代史》卷 63〈朱友謙傳〉、卷 51〈李從璟傳〉、《通 鑑》卷 276〈天成三年八月條〉、《舊五代史》卷 91〈張 從訓傳〉、《通鑑》卷 270〈貞明四年十二月條〉、《契丹 國志》卷 1〈太祖紀神冊三年條〉

昭宗朝 楊守亮 楊子實、楊子 遷、楊子釗

《通鑑》卷 259〈景福元年三月條〉

後唐 楊廷芸 三千人 《通鑑》卷 277〈長興二年十二月條〉

後唐明宗朝 後唐明宗李嗣 源

李從曮、李從 昶、李從照、

元行欽、張彥 超

《舊五代史》卷 132〈李從曮傳〉、《舊五代史》卷 70、

《新五代史》卷 25〈元行欽傳〉、《舊五代史》卷 129

〈張彥超傳〉

僖宗、昭宗朝 李讓(朱友讓) 孔循、高季興 《新五代史》卷 43〈孔循傳〉、《冊府元龜》卷 938〈總 錄部‧奸佞二〉、《舊五代史》卷 133〈高季興傳〉、《九 國志》卷 12〈北楚武信王〉

昭宗朝 杜氏 王晏球 《新五代史》卷 46〈王晏球傳〉

後梁 趙德鈞 趙延壽 《通鑑》卷 275〈天成元年九月條〉、《遼史》卷 76〈趙 延壽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栗原氏的表格足以證明筆者的觀點其來有自。根據表1,隋末唐初尚未出 現宦官養子,到了開元後半期,始出現宦官養子。表2中的宦官,僅有魚朝恩 一位,證明當時的養子風氣多存在於藩鎮。表3反映出宦官養子的人數在唐末 迅速增加,但僅限於楊復光、楊復恭、田令孜三大宦官,其餘仍是節度使。

可以這麼說,宦官養子之風的擴大源自於藩鎮養子。養子人數激增,也 是出自於宦官為求鞏固勢力,如同藩鎮親衛軍的結構,大量收養養子是為了將 軍隊與節度使更為親近,成為節帥的武力保障。是故,從憲宗元和年間到懿宗 咸通末的宦官養子,主要是以家族勢力延續為目的,而不像節帥以養子做為親 衛軍。

至於宦官養子出於政治利害之考量之說,筆者以為,宦官大量收養養子、

收養武將為子的現象始於楊復光、楊復恭。楊復光諸子為將帥者數十人。127楊 復恭以諸子為州刺史,號「外宅郎君」,又養子六百人,監諸道軍。128又,田 令孜出身卑微,不像楊復光、楊復恭兄弟出身宦官世家,政治上相較於二楊屈 於弱勢,必須收養武將為子以維持政治勢力。廣明元年(880),黃巢攻陷長安,

神策軍遭到擊潰,田令孜帶著皇帝出奔至蜀。神策軍的潰敗危及田令孜的政治 生涯,為了維繫其地位,田令孜不僅要與楊氏兄弟抗衡,也必須尋求支持他的 力量。是故,中和三年(883)楊復光卒後,田令孜擯斥樞密使楊復恭為飛龍使,

藉此拆散楊復光在忠武軍的政治勢力。中和四年(884),忠武軍將鹿晏弘猜忌 王建、韓建、張造、晉暉、李師泰等人,這五名將領因此心生畏懼,遂率領麾 下軍隊投靠田令孜,令孜也順勢將他們收為養子。129上述現象反映宦官為了 強化政治勢力而大量收養養子。

另一方面,田令孜於光啟元年(885)招募士兵,重新組織神策軍,以一千 人為一都,號為神策五十四都。一方面出於禁衛需要,一方面田令孜能有軍隊 以供指揮。但是「都」為地方軍事單位,個別都將與地方兵關係密切,主從依

127《舊唐書》卷 134〈宦官傳〉,頁 4774;《新唐書》卷 207〈宦者上〉,頁 5877。

128《新唐書》卷 208〈宦者下〉,頁 5890。

129《資治通鑑》卷 255〈唐紀 71〉「僖宗中和三年六月」,頁 8298;卷 256〈唐紀 72〉「僖宗中

129《資治通鑑》卷 255〈唐紀 71〉「僖宗中和三年六月」,頁 8298;卷 256〈唐紀 72〉「僖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