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作業的基本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庭作業的基本內涵

本節探討家庭作業的基本內涵,分別從家庭作業的意義、理論基礎、目的、

特性、種類與影響加以說明,使能更清楚瞭解家庭作業的主要內涵。

壹、家庭作業的意義

作業的涵義相當的廣泛,不同的語言對作業的解釋亦不盡相同。在英文方面 的作業通常是指「work」或「avtivity」,亦即所謂的「工作」或「活動」,它顯 然要學習者在工作活動中體驗真知,而非將作業視為教學結果的整理或筆記;或 限於知能學習的歸納或解答問題的方式。德國的作業叫做 Arbeitsl ehre,它的 內涵包括精神勞動,工場參觀、訪問或訪察諸類。中文的作業出處有二,一為管 子•輕重丁:「行令半歲,萬民聞之,舍其作業,而為囷京以藏菽粟五穀者過半。」; 另一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這兩者作業 的意思都有「所做事業」之義。由上述的字義可知「作業」指的是工作,並藉由 工作來體驗真知。學生的工作是學習,廣義的來說,舉凡與學習有關的活動皆是 學生的作業;而狹義的來說,作業則是指學生的課業。在國民小學當中,作業的 意義通常指的是學生的課業。

而作業在國民小學當中,是各科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是教師為了連結教學與 課程以促使學生學習的一項活動。教育部(1982)在所公佈的「作業」意義是 指學生在學校或家中所做的各種課業。也就是說,「作業」原本所設計的場所除 了家中,還包括了學校。而學校教師所要求學生在上課時間之外要完成的課外 作業,且由於學生上課以外的時間大多是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因此,這些課

外作業幾乎就等於「家庭作業」(林寶山,1988)。徐嘉怡(2001)在分析相關 文獻的名詞定義及使用的情形,認為如不論及家庭作業在「操作地點」上的區 別,不論是「作業」、「功課」或是「家課」、「回家作業」、「家庭作業」…….,

指的都是同一概念:教師給予學生的各項課業。林尚俞(2004)分析相關文獻 後認為,家庭作業與作業最大的區別是在於「時間」的不同。因此,在對於「作 業」及「家庭作業」的意義上,不考慮「操作的時間」和「操作的場所」,這兩 者的意義是相似的。

研究者經文獻整理後將諸多學者的定義歸納之後,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 部分是將家庭作業視為教師的教學或課程的一部份並能促進或完成學生學習的 方法;第二部份則將家庭作業視為上課以外的時間所進行的功課。茲將分述如下:

一、家庭作業是課程或教學的一部分

家庭作業是教師教學或課程的一部分,藉由家庭作業除了可延續教師的教學 外,並能促使或完成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經由家庭作業,真正達到學用合一。

曾祥蘭(1978)認為:作業係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所要做的功課或課業。兒 童從事各科學習活動,固然有賴於教師優良的教學方法,主要還是要靠兒童自己 能在獨立的狀況下,手腦並用。一方面在教師教學之後,複習剛學會的各種知能,

一方面能使所學知行合一,融化創新。這個階段,我們稱為作業活動,真正的學 習是在這個階段獲得完成。老師的教學好比吸收養料,兒童的作業好比把吸收來 的養料消化,成為自我經驗中的一部份,永遠為自己所有。所以,只有教學沒有 作業,無異是囫圇吞棗,食而不化,無任何效果可言。進步的教學方法,是教、

學、做三位一體的,作業就是供給學生做的機會,也就是手腦並用的訓練。兒童 經由作業活動,才能真正做到學用合一,即學即用:知行合一,即知即行。

程健教(1979)認為:作業活動是一種學習活動,作業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

不但是勞心且是勞力,不但是學,而且是做,它是與教學本意吻合的「學做合一」

過程。通常作業是指「work」或「activity」,亦即所謂「工作」或「活動」;它

或限於知能學習的歸納或解答問題的方式。

李祖壽(1981)認為:所謂作業應是學生自己為了完成學習,或教師促使學 生學習,所有在教師安排之下的各種活動,但是不包括教師的講解說明在內。因 此,我們也可以說,作業是課程的一部份,是課程的主體,甚至可以說作業乃課 程之主體。

胡鍊輝(1981)認為:作業乃泛指課程標準中各科作業而言。它是教學的一 環,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是促進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作業應是包涵各種 學習活動,凡是能激發思考、幫助觀念、技巧的訓練、應用練習等等,都是作業 的範圍。

高廣孚(1988)認為:作業就是教師對學生指定的工作,預習新課,複習舊 課,或練習本日所剛剛學習的東西。

由此可知,家庭作業是教師的教學或課程的一部份並能促進或完成學生學習 的方法,除了可延續教師的教學,也能讓學生藉由家庭作業「做中學」而有了完 整的學習。

二、家庭作業是上課以外所進行的課程練習

家庭作業是國民小學教師在上課期間指派給學生的作業,而教師通常要學生 在上課以外的時間所進行的功課,也就是學生利用自己時間或放學後所做的功 課,它是一種班級工作的延伸,與課外活動或學生自願下的智慧性活動有別(方 炳林,199;李郁然,2002;林尚俞,20042;胡鍊輝,1981;楊景堯,1979;

Cooper ,1994)。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界定之家庭作業係指國民小學教師為了連結教學與課程 以促使學生學習的一項活動,學生可藉由家庭作業「做中學」,始能達到知行合 一、學用合一,讓學生的學習更為完整與充實,而且是教師規定學生利用上課以 外時間所進行的作業,是屬於班級工作的一種。

貳、家庭作業的理論基礎

家庭作業的實施有其理論基礎,並不是教師為了讓學生放學有事做才指定 的,藉由家庭作業,除了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陶冶學生的意志、培 養學生的責任感。以下介紹有關家庭作業的理論基礎:

一、人類學

人類具有可塑性,人也才能有所改變,而不是完全受制於遺傳影響,教育也 才有其可能性。根據 Herbart 的理論,為了完成教育的目的,要把教育工作視為 一段過程,在這段過程中,「訓練」(Zucht)與陶冶(Bildung)同樣重要。這兩 者很難分開,必須相互配合,因為意志的陶冶為訓練的首要任務,而且意志的陶 冶也需要訓練來完成,這兩者就有如表裡一樣(詹棟樑,1986)。

家庭作業也是為了訓練與陶冶學生的意志。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

除了藉由練習來增加學生對於課程的熟悉外,也訓練學生的責任感,他必須要完 成作業,做完屬於他自己的工作;遇到困難時,學生必須去想辦法解決,不論是 自己努力去思考解決之道或是尋求外界幫助,在這過程中,可以選擇接受挑戰來 砥礪自己,或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來求助他人,這都有助於瞭解學生自己。家庭作 業並不是無意義的抄寫工作,而是教師藉由家庭作業來訓練與陶冶學生,使他們 更加的成長茁壯。

二、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乃是以瞭解人性並改變人性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張春 興,1996)。教師在教育現場,必須瞭解學生的本質,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也 才能促使學生學習並改變人性,使學生由無知到有知,從無律到自律,這都是透 過教育的過程來達到的。如果教師一昧的以自己的想法進行教育而沒有顧及學生 的想法、本質,那麼教師的教育將會遭遇到失敗。而家庭作業是用來輔助教師的 整個教育,使學生能改變得更加好。

家庭作業除了可以讓學生多加練習以熟悉課程外,亦可讓學生透過「做中

學」,來培養學生負責任及解決困難的能力。而教師透過家庭作業除了可以瞭解 學生的能力,亦可瞭解學生的本質,並可針對學生不足之處(學習方面或本質)

來加以教導協助,使得學生有所改進而達到更好的境界。

壹、 家庭作業的目的

教師藉由家庭作業,除了可以瞭解學生並改進教學,也能提供學校與家庭有 一溝通的橋樑。以下將詳述家庭作業的目的(李郁然,2002;林尚俞,2004;徐 嘉怡,2001;盧致崇,2004;MacBeath 和 Turner ,1991)。

一、家庭作業是課程與教學的一部份

家庭作業是教師教學或課程的一部分,藉由家庭作業除了可延續教師的教學 外,並能促使或完成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經由家庭作業,真正達到學用合一。

二、提供學生練習的機會以強化教學效果

家庭作業最主要的目的是強化、複習或練習學校所學習的課程(MacBeath

& Turner,1991),這是一般教師、學生及家長最認同的目的。藉由家庭作業,

除了可使學生在班級中的功課得到練習及強化的機會,也提供學生預習班級功課 的機會。

三、 使教師瞭解教學中需要改進的部分

教師藉由學生的家庭作業來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恰 當,學生是否充分瞭解教師的教學,都可以藉由家庭作業來得知。

四、 家庭作業可以緩和課堂中的時間限制

如果沒有提供學生足夠時間在家學習,則無法將所學習過的教材意義化,如 果沒有給予學生課外的預習或練習應用的機會,學生將無法做完課內為完成的功 課,所以透過家庭作業延長了學生在課內的學習,讓課內時間的不足可藉由家庭 作業的方式繼續完成。

五、 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自動自發、獨立精神、責任感

在學校裡,學生的作息總是隨著鐘聲而十分規律的被安排著,只有在課後的 時間學生才得以有較多的自主管理權,所以學生必需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課後時

在學校裡,學生的作息總是隨著鐘聲而十分規律的被安排著,只有在課後的 時間學生才得以有較多的自主管理權,所以學生必需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課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