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庭作業的指派與指導

從前一節家庭作業的內涵中,可看出家庭作業由學校教師指派,接下來隨著 不同學生於其所處的環境脈絡完成,再帶回學校由教師批改回饋。由此可知,家 庭作業涉及「教師安排」、「學生執行」以及「教師回饋」的歷程(鄭依琳,

2004)。

然而,在家庭作業的實施歷程中,教師往往在家庭作業的指派、指導、收 回、批改與回饋上遭遇一些問題(吳心怡,2006;李郁然,2002;林尚俞,

2004;彭婉婷,2006)。教師若能於家庭作業的指派、指導、批改與回饋發展一 套策略,不僅能夠達成與教學相關之目的,亦能解決班級經營方面的問題。單文 經(1992)認為,理想的班級經營策略,應能兼顧預防、支持、矯正等三個層面 的策略。換句話說,理想的家庭作業實施可藉由指派、指導、批改與回饋等具有 預防性、支持性及矯正性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以及達到教學相關之目的。

簡言之,家庭作業的實施策略包含家庭作業的指派、指導、批改與回饋等歷 程。有鑑於篇幅的考量,蓋將家庭作業的實施策略分為兩節說明,分別是家庭作 業的指派與指導以及家庭作業的批改與回饋。本節先就家庭作業的指派與指導進 行探討:在家庭作業的指派方面,先簡要說明教師在指派家庭作業上遭遇的問 題,再提出指派家庭作業的原則及策略;在家庭作業的指導方面,先扼要說明教 師指導家庭作業完成時遭遇的問題,再分析學生未能完成作業的原因,並提出家 庭作業指導的相關策略。

壹、家庭作業的指派

一、教師指派家庭作業時遭遇的問題

教師在指派家庭作業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有:擔心家庭作業出太多引發家長 抱怨負擔太重,反之,家庭作業出太少,則擔心家長認為教師不認真。此外,教 師期待家長成為協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角色,卻擔心家長無法達成這樣的期待

(李郁然,2002;彭婉婷,2006;游淑婷,2007)。由此可知,教師指派家庭作

業時主要的難題在於拿捏家庭作業份量的多寡,而家庭作業的份量包含了家庭作 業被指派的頻率及個別作業花費的時間長度(Cooper,2006)。

然而,除了考量指派多少份量的家庭作業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出什麼家 庭作業呢?」根據國內的相關研究發現,就學習領域而言,國小家庭作業較重視 工具學科,如國語及數學,較缺乏藝能學科以及全人發展學習活動,如生活習慣 的紀錄與養成、個人情緒抒發、親子溝通、配合校內活動或節慶及從事休閒活動 等。而且多以學校之課本、習作、作業本為主,家中及社會、社區資源的利用較 少。就參與人數而言,教師指派的家庭作業以學生能獨立完成的為主,與同學共 同做的作業比例非常的低,顯示教師並未設計讓學生發展群性之作業。就教學性 目的而言,國小家庭作業強調功課的練習及強化,較少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吳心 怡,2006;李郁然,2002;林尚俞,2004;彭婉婷,2006;游淑婷,2007)。

二、指派家庭作業的原則

綜合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於家庭作業指派原則的建議(周繼文,1974;林寶 山,1988;胡鍊輝,1990;高廣孚,1988;謝水南、顏國樑,1996;Cooper,1989;

Vatterott,2009; Vatterott, 2010),大致可以分為:(一)明確的學業性目的;(二)

符合經濟效應;(三)確保學生對學習的勝任感;(四)提升學生的所有權;

(五)發揮欣賞的作用;(六)結合學生真實生活的有意義學習。以下就這六點 原則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學業性目的(academic purpose)─家庭作業應該有明確的學業性目的

有鑑於今日取得死記硬背知識的便利性,需要死記硬背的家庭作業必須經過 謹慎的思考。有些死記硬背的知識是有效的,例如字母的拼音,但是背下各州首 府的名稱卻令人感到懷疑。有時候,忙碌的作業(busywork)來自於一種「即使這 項家庭作業沒什麼價值,仍要指派家庭作業」的態度;有時候,家庭作業用心良 苦的試圖讓學生做些有樂子或有趣的事情,但是課業的重點並不明顯。家庭作業 的終極目標是預習、確認理解、練習或者加以應用,這些應該謹慎地和學生溝

通,讓他們了解家庭作業的價值或是明確地告知教師對家庭作業的期待(周繼 文,1974;林寶山,1988;胡鍊輝,1990;高廣孚,1988;Cooper,1989;

Vatterott,2009; Vatterott, 2010)。

(二)符合經濟效應(efficiency)─家庭作業應符合經濟效應

Vatterott(2010)認為,教師希望發揮學生的創意,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利用製作 圖表、模型以及海報等與學業性技巧無關的方式加以呈現家庭作業,若非清楚地 說明內容和標準,那麼這樣的家庭作業容易本末倒置地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美術天 分,而且學習到的知識。此外,即使和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由於家庭作業的性 質,可能消耗學生與家長花費過多時間在美工上,這不符合有效利用時間的原 則。舉例來說,與其讓學生畫出美國內戰之後的生活樣貌,不如讓學生假想自己 身在美國內戰後的時代,透過寫日記的方式討論當時的生活、種族的關係和法律 造成的影響。

(三)勝任感(competence)─家庭作業應對學生能力的自我覺察有正面的影響 當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這項任務時感到失敗,他們可能會逃避家庭作業來保 護自尊,或是因為被挫折擊倒而拒絕寫家庭作業。因此,教師應該指派學生能夠 獨立完成的家庭作業,沒人協助就無法完成的家庭作業,不是好的家庭作業。此 外,教師應該設法了解學生努力完成家庭作業的感覺,如果無法完成家庭作業,

教師應該和學生對話並且找出無法完成的原因(Vatterott,2009; Vatterott, 2010)。

舉例來說,教師指派超出學生能力範圍的家庭作業份量,可能會對學生能力 的自我覺察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因應學生的心理與生理成熟度,合理 地分配家庭作業的份量,並持續追蹤學生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是否在合理的範圍 內(Sullivan & Sequeira, 1996)。Tanis & Sullivan-Burstein(1997)建議,教師可以請學 生在作業的角落記上花費多久時間完成,檢視教師預期的時間和學生陳述的是否 相符,並且和任教該班的其他科任教師相互協調家庭作業的份量,以及和其他班 級的教師討論家庭作業的實施方式,試著在家庭作業的份量上達成共識。

(四)所有權(ownership)─家庭作業內容應個人化以及客製化來提升所有權

Vatterott(2009)的受訪教師曾說:「我從來沒聽過一個孩子不做自己的功課,

他不做的是『我們的功課』。」由此可知,教師必須透過學生的個人興趣與動機 來激發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的動力。如果教師希望學生為家庭作業負起責任,那麼 教師必須授與學生更多學習的控制權,包含學什麼、怎麼學以及如何展示他們所 學到的。遭遇學生不做家庭作業的問題時,我們經常疏忽去檢討所指派的家庭作 業為何。Vatterott(2010)指出,與其詢問「如何讓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不如思 考「教師指派了什麼家庭作業?」。

舉例來說,徐美蓮(1989)提出了讓學生自訂家庭作業的方法供教師參考:

首先,教師應該將自訂作業的實施目的、方式及意義與家長溝通,取得認同與合 作;第二,提供創造思考模式的作業模式給學生,讓學生除去作業只有國語、數 學的錯誤觀念;最後,當教師本身做好努力時,教師可以試著提出作業名稱,由 學生自行決定方式或次數,逐步引導學生自訂作業並達成家庭作業個人化。

此外,國內有一系列運用於數學學習領域的客製化家庭作業研究,其目的在 滿足個別學生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筆者綜合客製化家庭作 業的相關研究扼要說明客製化家庭作業的實施步驟(林錦昭,2009;游輝耀,

2009;劉佩怡,2009;蔡正霆,2009):在前置作業的部分,針對本學期的教材 內容、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建置每堂課教學單元的診斷評量題庫,根據每一題評 量題目的內容編寫客製化家庭作業;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於每一節教學活動下課 的前五分鐘進行四個評量題目的檢測,並根據學生的答題情形紀錄錯誤類型;最 後,為了讓學生及家長了解作業的重點,在評量題目下方對錯誤類型概念進行解 說,期待學生能透過此份作業釐清迷思概念。

(五)有美感的(aesthetic)─家庭作業應該富有欣賞的樂趣

Vatterott(2010)認為,家庭作業呈現的視覺樣貌會影響學生對於完成家庭作業 的感覺,這點對年幼的學生以及學業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舉例來說,一

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往往對於看起來格式整齊的作業表現得較為積極,這樣的 學生容易被過於狹小的答案紙,或是內容龐雜的學習單所打敗。教師可以善用色 彩、圖畫、照片以及其他有趣的視覺效果提升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

(六)結合學生真實生活的有意義學習─家庭作業具有脈絡性

給予學生與其生活結合的家庭作業,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運用學校習得的知 識及技巧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度,進而促 使學生回饋學習成果於班級之中,為學習注入活力並產生學習的樂趣(Alleman et al., 1996)。例如,學生在學校練習書法之後,教師可能在過年的時候安排學生寫 春聯的家庭作業,這樣的家庭作業不僅將學校所學運用於生活當中,尚符合家庭 作業被美觀呈現與人分享的原則。

貳、家庭作業的指導

一、教師指導家庭作業時遭遇的問題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有:不易使學生主動解決 困難;沒有適足地指導學生的家庭作業(游淑婷,2007)。也就是說,教師在指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有:不易使學生主動解決 困難;沒有適足地指導學生的家庭作業(游淑婷,2007)。也就是說,教師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