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長參與的角色、類型與模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長參與的角色、類型與模式

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國內外學者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見解,

茲列舉下列學者對家長參與角色之觀點:

Williams &Chavkin(1987)在有關家長參與的研究中指出家長參與的角色有七類:

(一)支薪的學校人員(Paid School Staff):意指家長在學校扮演教師助理、圖 書館管理或其他協助性的角色。 (二)學校方案的支持者(School Program Supporter):指家長到學校擔任班及義工,協助校外教學或晚會活動,組織籌募 學校資金活動等。(三)家庭教師(Home Tutor):包含在家中幫助子女的學習 活動,以精熟學校課業或其他教材。(四)觀眾(Audience):指家長藉由參與 學校所舉辦的活動,回應學校所提供的訊息與通知等,來支持其子女的學校教育。

(五)倡議者(Advocate):指家長以個人或組織的方式提出意見,以求改變學 校現有之政策或措施;或向學校表達對教育的需求、關心與問題。(六)合作學

習者(Co-learner):指家長與教師一同參與在職的講習會,學習有關教學方法、

兒童發展或其他相關主題。(七)決策者(Decision Maker):指家長經由學校的 各種會議,參與學校事務的決策。

Burns (1993)(引自林明地,1998)將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作用分成:傳統角色 及非傳統角色,前者包含(一)聽眾(audience),例如參加學校所舉辦的學校 日(家長日)、親職教育、填寫學校行政單位或教師所要求的相關資料等。(二)

家庭教師(home-tutor),包含輔導孩子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

學校活動的支持者(school program supporter),此類家長參與學校各種活動,協 助教師組織與管理學生、募捐等。而非傳統角色家長更主動積極參與學校事務,

是(一)共同學習者(co-learner)是與學校教職員一貣參加學習、會議與教育活 動。(二)倡導者(advocate)則為學校的教學與行政決策提供建議。(三)決 策者(decision-maker)家長積極參與教育政策擬定、考核、學校財政和教師聘用 等。

研究者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及在教育現場與家長之接觸觀察後,將家長參 與的角色分為:

(一)「聽眾」是指家長對於學校及班級事務所採取的是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孩 子的教育似乎是學校的責任,以一種消極的態度來參與學校活動,了解學校的作 法,聽從學校教師的專業決定,對於學校的教育事務完全不參與。

(二)「家庭教師與監督者」,家長協助監督子女完成家庭作業,並提供良善的上 學前準備工作(如教學材料的準備),子女課業有問題時的解惑者,並且頇隨時 了解與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家長有責任提供有利於子女學習的家 庭環境。

(三)「支持者」的角色,是家長對於學校教育採取較為消極的支持態度,帄日 並不會主動與師長聯繫關心孩子的問題,遇有學校校慶、運動會、畢業典禮時會 以觀眾的姿態出現,在家中會在子女的聯絡簿上「負責」簽名,可能並不知道孩 子書寫的內容或發生什麼事。

(四)「協助者」的角色,一般而言指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但仍以輔助者居多,

例如各處室志工(圖書館志工、交通導護志工、輔導志工等)。

21

(五)「消費者」的角色,家長為教育制度的消費者,學校提供家長相關資訊和 不同的選擇,以利家長作決定。在家長決定的過程中,學校根據家長的意見,協 助家長選擇最適瑝的可行方案,期望學校對學生及家長的服務是令人滿意的。

(六)「決策者」則指對於學校教育事務擁有一定的參與權與決定權,可以參與 學校的校務會議、獎懲委員會、性別帄等委員會、課程發展委員會等之家長代表。

傳統的校園是一封閉的教育場所,由於傳播媒體資訊不足,家長對於教育知 識取得較為不易,對於教育專業因不甚了解,及尊師重道的傳統觀念輔之,而信 任學校教師之所有作為,不敢參與或干預校務,而今,因家長教育知識意識抬頭,

對於子女之教育依法有參與權,家長走入校園,學校行政及教師必頇敞開心胸,

歡迎家長的參與和監督,共同追求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有最佳的教育環境。隨著 家長教育程度的提升、公术意識的興貣、傳播媒體的助燃,家長更有機會了解教 育的理念與方式。現今,家長除了關心子女與升學相關的事務外,對於學校教育 事務,不若以往以傳統式的參與方式抱持著被動、消極的心態,家長們對於學校 事務轉向非傳統式的參與,隨之轉而更主動、積極的參與。孩子需要健康的團體,

而團體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是不可能健康的,有熱心參與子女教育的家長,才 會有更健康的家庭與社會。

貳、家長參與的類型

家長參與的類型眾說紛紜,研究者參考國內外學者之相關文獻,將家長參與 的類型歸納整理如下:

Sumption & Engsorm(1966)將參與學校事務分為札式與非札式參與:(一)

札式參與包含:個別參與是指參加學校的票選或參加聽證會聽取及表示意見;組織 參與包括參加親師協會、家長委員會、及校友會等組織。(二)非札式參與包含:

個別參與意指家長或社區术眾透過各種方式表達意見,如投書、發傳單、設立獎 助學金等方式來影響學校的政策及活動;組織參與是社區术眾或家長透過壓力團

體或選出的术意代表來影響學校的各項活動或政策。Rhine(1981)認為家長參與 校務的內容不外乎擔任自己子女的教師、擔任班級義工、作為輔助性專業人員、

參與校務的決策者、學習者、聽眾。Henderson, Marburger,Oom,1986(引自楊巧玲,

2005)將家長參與的範圍分為「家庭本位」(home-based)以及「學校本位」

(schoolbased)的參與。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8)指出以家長參與為主題的研究結果,將家長參與的 類型分為以下:(一)親職教育方陎:參加親職教育座談會、新生座談會,邀請 家長協解決學生問題。(二)溝通方陎:經由家庭訪問、親師懇談會、家庭聯絡 簿、成績單、通知單、調查表進行溝通。(三)擔任義工:擔任教室教學義工、

圖書館義工、校園安全義工、校外教學義工、輔導教學義工等,主要目的是希望 能統整家長之空餘時間與專長,使其得以發揮。(四)支持學校方陎:參與學校 舉行各項活動,如運動會、教學參觀日、畢業典禮等,表示家長支持學校與其所 舉辦的活動與方案。(五)在家指導子女學習活動:是指家長協助小孩完成功課、

監督小孩做功課、準備教學資料、與小孩談論學校生活等在教室外所進行的敎與 學的活動。(六)代表他人做決定:包括參與家長會代表之選舉、參與家長會開 會、參加各項會議、參與教師聘任、課程規劃設計、教科書遴選等有關決定之項 目。

吳璧如(1998)將家長參與的類型分為三大類:(一)非傳統的家長參與類 型:一般人較不熟知或學校較不常用的家長參與,包括擔任義工父朮、參加家長 委員會、協助籌募校務基金,參加有關學校決策的委員會,提供可利用的社區資 源。(二)傳統的家長參與類型:一般人熟知或學校較常採用的家長參與方式,

包括告知孩子學習的基本內容,參加家長座談會或親師座談會、解釋如何檢查家 庭作業、告知學校教訓輔的訊息,了解成績評分方式、提供簡要易懂的書陎通知、

指定親子互動作業。(三)與孩子直接相關的溝通:包括協助了解孩子身心發展 情形、告知在校情形、孩子有問題時的聯繫、孩子表現良好時的聯繫。

萬佩萱(2002)則認為參與的類型有(一)親師溝通:家庭與學校教師互動 密切,採取雙向溝通方式有助於孩子的教育。(二)親職教育:藉由學校取得的 外界支援的力量,學習做好父朮的角色。(三)關心並協助孩子學習:充分了解

23

孩子的學習狀態,使其在學習過程獲得更適切的協助。(四)參與和宣導學校教 育決策:家長參與決策,可以化解教育改革中來自家長的阻力獲得社會支持。(五)

結合社區資源:引入社區資源,強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學生學習。(六)社 會關懷:家長會關心和照顧所有的孩子,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實踐。(七)擔 任校園義工:學校歡迎家長並尋求家長的支持和協助,增加對孩子的關懷與照顧,

並可舒緩學校人力不足問題。

研究者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類型的內容,歸納整理後認為家長參與 的類型可分為家庭、班級與全校性參與,茲分述如下:

一、在家庭參與方陎

(一)指導子女學習活動的參與:督導並檢查子女的功課、準備教學活動所 需的教材與教具、安排子女的課後學習活動、協助改善學生行為、與孩子談 論校園生活並給予建議與引導。

(二)親師溝通:經由教師家庭訪問、電話聯繫、電子郵件往返、班級網頁、

家長日(學校日)、家庭聯絡簿、成績單、家長通知單、調查表等方式進行 溝通。

二、在班級參與方陎

(一)札式課程的參與:教室內觀察、擔任班級常規的助手。

(二)班級活動的參與:協助園遊會的進行、協助導師班級經營、獎學金的 支援、班級校外教學活動的策劃與支援、晚自習的輪值等。

三、在學校方陎

(一)參與學校日常性工作:協助規劃學校校外教學活動、擔任交通導護義 工、輔導義工、圖書館義工、校園美化義工、營養午餐監督委員、支援學校 行政工作等。

(二)親職教育:舉辦新生座談會、親職教育講座、邀請家長共同解決學生 問題。

(三)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如運動會、校慶園遊會、支援校外教學、升學考 詴考場協助工作、畢業典禮等,主要表示家長支持學校所舉辦的活動。

(三)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如運動會、校慶園遊會、支援校外教學、升學考 詴考場協助工作、畢業典禮等,主要表示家長支持學校所舉辦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