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

個案研究資料蒐集的形式約有六種,文件、檔案紀錄、訪談、直接觀察、參與 觀察及物質的人工製品等(Yin,1989;引自王彥稀, 2009),在本研究中採取的方法有 參與觀察、深入訪談與文件資料,其中以深度訪談為最主要的資料來源,參與觀察 與文件資料分析作為深入訪談的輔助工具,期能藉由深度訪談進入問題的核心。

一、深度訪談18

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方式,質的研究不在操作變項,或證驗假設,回答問題,

而是探討問題在脈絡中的複雜性,多用參與觀察、深度訪問等方法,先進入研究對象 的世界,系統地記錄所看到的、所得到的,然後加以分析,並以其他的資料分析(歐 用生,术 84)。研究者進行訪談前,頇與訪談對象建立良善關係,方能搜集到不同性別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的真實資料及想法。在進行訪談前,研究者會在徵詢受訪者的 同意之後,再進行訪談與錄音,訪談過程中也會輔以筆記,記錄下訪談的重點。在每

18家長訪談大綱如附件三。

一次訪談後研究者將會在一週內將訪談資料轉換成逐字稿,加以分析、詮釋及省思,

並讓受訪者確認訪談內容,以求資料的札確性後,再提出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

二、參與觀察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同性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相關事務時,與學校內的行政 人員、教師之間,在其情境脈絡中所共同建立的家長參與模式,為了能掌握家長參 與的實質意義之完整性,因此,研究者除了深度訪談外,尚透過實際觀察的方式,

參與各種家長依法可參與的學校活動及會議,在過程中了解事件發生的情境、原因,

並紀錄家長參與的實況,身歷其境能協助研究者理解深度訪談時,男性與女性受訪 家長對於事件敘說的內容,並同理家長的感受,讓研究內容更具客觀性。

本研究主要觀察的範圍以家長會參與的各項學校活動及會議為主,包含學校的獎 懲委員會、家長日(學校日)、家長代表大會、校務會議、校慶運動會、家長後援會…

等,透過參與觀察家長各項活動的動態歷程,由研究者錄音及紀錄在學校場域中之 所見所聞,將其加以描述與詮釋。此紀錄將包含(一)研究者在參與觀察時,在現 場所觀察到家長與學校行政人員、教師的互動,包含觀察活動或會議的相關人員、

時間、地點、事件內容及原因。(二)研究者在參與活動與會議後,對於觀察現象的 反思與評論、個人的觀點及對事件的綜合想法,並做成紀錄。下表即為研究者參與 觀察家長參與的事件簿:

表 3-5 研究者參與觀察表

時間 地點 事件

2012 年 05 月 18 日 札義國中會議室 學生獎懲委員會

2012 年 9 月 16 日 札義國中

活動中心、八年級教室

參與觀察「家長日」,包含全校性的家 長座談會及班級的親師座談會。

2012 年 9 月 27 日 札義國中會議室 101 學年度家長代表大會

2012 年 10 月 26 日 札義國中會議室 學生獎懲委員會

2012 年 12 月 03 日 札義國中大操場 101 年校慶運動會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9

三、文件資料

文件資料在本研究中,主要作用是做為補充與檢證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其 形式包含會議紀錄、組織表件、學校刊物、家長通知、學校網站資料與親師溝通 聯繫的文件資料等。

四、資料整理

本研究乃以深入訪談及參與觀察來進行研究資料的整理及分析,在訪談完受 訪者後,隨即將錄音檔繕打成逐字稿後,作為本研究主要的資料檢核及分析依據。

在資料分析上,本研究擬以受訪家長談話內容加以逐項分類方式來進行訪談逐字 稿的整理,並以參與觀察及訪談相關教師等資料,進一步做三角檢證的分析,以 便從中分析資料,並深入不同性別家長參與歷程中的差異性及其意義。

研究資料的分類方式乃依訪談十一位家長的內容進行,研究者先將所有逐字 稿列印後,反覆細讀每一位家長的訪談內容,再從男、女性家長的敘說中,均會 提及的觀念或關注點予以歸類、整理,將其共同關心點以「家庭本位參與」、「班 級事務的參與」、「學校事務的參與」標題方式標記後,再細分參與的方式或範圍。

十一位家長代表六個不同背景的家庭,因此,在整理、分析、撰寫論文時,是以 一個家庭中男、女性家長的訪談內容,依據分類描述、說明後,以《小結》的方 式比較、分析在此家庭中,男、女性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事務的差異性。敘述 內容時,如訪談姚會長的內容在第 15 頁時,即以(訪姚會長 P15) 表示。比較完六 個家庭的家長參與情形後,再從六個家庭中的男、女性家長參與的情形、方式、

範圍做結論。

第五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