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務操作要點分析

在文檔中 新加坡小學分流教育之研究 (頁 88-10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實務操作要點分析

研究者在設計訪談大綱問題時,在文獻探討的基礎下,對於新加坡小學的分 流教育如何從理論中轉換至真實的學校教育中有多個疑問,因此在問題設計中,

有幾個問題是針對分流教育在小學終如何運行的細節做設計的,研究者這一小節 是經由對訪談內容進行資料分析後,歸納出的實務操作要點。

一、 發掘學生長處的方式

在分流教育的理論中,定向階段具有發掘學生長處的優點,訪談結果歸納 出新加坡小學教育發掘學生長處的方式。

(一)主要藉由考試成績來發現學生長處

分流教育在理論上說明,定向階段的功能之一,有幫助學生發覺自身的長處 的作用,新加坡小學自小學四年的分流考試後,正式進入五六年級定向階段,而 新加坡目前小學裡的做法如下所述:

若回到分流制度上,還是以成績取向為主,說白些,就是你英文這科目好,這就 是你自身的長處,數學拿高分,這就是你的優勢(C1-1)。

受訪者 C 表示,所謂發現學生的長處、優勢,就是以學生成績表現來判斷,

比如說,學生在數學上的成績表現良好,相對於其他同學而言,這就是他的優勢。

因為我們有這個 Subject-based banding,所以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能力在那裡,

還有他們的長項阿,這個主要是依據他們的學業成績的表現來判斷的(F1-3) 受訪者 P 與受訪者 C 的職位分為別學校校長和學校老師,在研究者提及如 何幫助學生發現自己長處十,第一時間反應均認為,學生哪個科目的成績表現 高,就是該學生的個人長處。

你說他們老師怎麼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的長處,他們在學校的活動也不多,我不覺得 是這回事,老師他們能夠幫忙的就是他們的課業成績,除了成績之外,他們很少有 時間幫孩子發現長處的(E1-5)。

受訪者 E 以一位家長的角色表示,學生在學校的活動不多,扣除掉正式課 程之外,很少有其他的課程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並表示學校老師多是 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少有其他額外多餘的時間去幫助孩子們發現自身的長 處,研究者在訪談時,向受訪者 E 進一步確認對學生長處的定義,發現這位家 長的想法與研究者較相近,均認為學生的長處包括有能力、特質、行為、人際關 係等面向,而不是只由學業成績就可以單方面斷定的,這點與學校的校長和老師 的第一個反應有些差距,後兩者的觀念是以學生單科學業成績的好壞來判斷學生 的個人長處。

(二)輔以心理諮商、課程輔助、 導師課程觀察學生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在主要科目的學習之外,學校則是將剩餘可利用的課堂時 間,另有安排學業之外的課程,藉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進而 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學校的輔導室在外面有擺設一個信箱,學生很踴躍使用的,今天你可能很想多認識

你自己,或是說被一個老師的話傷害了或是跟哪個同學有友情上的困擾問題,生活 上的困難等等,學生都可以留言在信箱中,輔導老師會找她去聊天了解狀況 並作 適時的協助,如果問題牽涉較廣,輔導老師會找班導師做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很信 任他們的輔導老師,他們的 TALK 很秘密的,他們也不會講出去,我們有一節課是 像周會集會,學校在開學每個年頭都會要求諮商師跟全校的小朋友宣導他們有這樣

的服務 學生可以放心去找她們(C1-8)。

除了以成績表現來發現學生的強項之外,學校中亦有一堂稱為「心理與職業

輔導的課程」(PCCG),受訪者 C 也表示,學校另外也設有專職的諮商輔導教師,

學校鼓勵學生多利用與諮商輔導的老師談話,來解決生活上的困擾、疑惑、壓力 與增加認識自己的機會。

基本上還是以成績的表現為最主要評量的方式,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或自身長處這

部分,硬要說的話是一個星期有一天導師課,這節課導師會進去班上上課,我們這 堂課是有課本的, 一到六年級的導師課內容都不一樣,都有 Teacher’s Guide 教我 們怎麼引導學生,比如一年級的課程,比如認識你自己,我今天心情怎麼樣,遇到 朋友面臨的困難,要怎麼鼓勵你的朋友,我喜歡我自己哪裡?喜歡做甚麼?我的長處 是甚麼? 等等,我想這門課比較能幫助孩子發現自己認識自己(C1-16)。

我們課程裡有一個課外活動,就是 CCA,這課程中就是可以觀察他自己的興趣,課 業以外的興趣拉,比如羽球隊、游泳隊、這些都有參加比賽的 可以成為校隊,這 是全國性的比賽,如果取得很好的成績,那進中學的時候就可以因為這樣進入較好 的中學去,就是在課業好的基礎上,可以因為這樣比同樣課業成績的人容易進入,

機會比較高(G1-22)。

在「心理與職業輔導的課程」(PCCG)除了有專業諮商輔導教師之外,受訪 者 C 表示,學校也有安排一個星期有一天的導師時間的課程,來幫助學生了解 自己、喜歡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愈尊重不同差異等,以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與 社會互動的技巧。導師課這堂課的課程內容,是有主要題材與進度的,導師必須 以Teacher’s Guide 上的課程進度來上。受訪者 G 表示,另外還有「課程輔助活 動」(CCA)來增加機會認識、了解自己課業以外的其他興趣,如能從這些課外活 動上,為學校或自己得到一些好的全國性比賽紀錄,在同樣成績表現下,能比其 他人更優先選擇較好的中學繼續升學。除這些課程之外,第二章第一節也提到,

小學課程中的「公民與道德」(CME)與「體育」(PE)等科目也是用來發現學生長 處或興趣,以及發展學生健全人格與生活技能養成的課程。

(三)與家長互助合作,關注學生的課業與興趣發展

在新加坡,家長其中一位全職在家陪小孩念書的情況很常見,家長與學校的

聯繫與互動很頻繁,除了配合學校的課程、輔導學生的作業之外,心有餘力的家 長多會幫學生規劃學業外的能力培養課程。

基本上,我們上課都是上科目一定的進度內容,應該是說每個老師在課程中,在日 常生活中隨時都在觀察小孩和提醒小孩很多日常常規的事,老師們自己都很有主動 性再觀察和教育學生,也會把這些發現告知家長,像我自己就會天天寫聯絡簿跟家 長告知或溝通一些觀念,我覺得一定要老師和家長一起合作,學生才能在學業或其 他生活方面表現更好,如有需要配合協助的話,只要是讓小孩更好的,家長通常都 很樂意配合(C1-34)。

受訪者 C 是位很積極且用心的老師,不僅在課程中認真教書,與學生的互動 中,也會注重學生在生活中的其他表現和常規的部分,認為這是身為老師的職 責,也保持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善用家長協助輔導的力量,來協助自己的學生 有更好的表現。

我不覺得有這回事,如果要說的話,就是二年級他們有個活動,就是給一個題目,

同學要一個一個站起來,講自己的感覺、經驗,講給自己的老師和同學聽,老師 會要求講得生動點,比如說你有圖畫你有其他道具,那老師給你的分數就會高一 點囉,但家長都要幫忙做,你想想二年級的學生怎麼會做這些,都是父母都要從 頭幫到尾,有些小孩讀書可能有天分,但這些課程需要的道具也大多需要媽媽來 幫忙,這些課程的成績表現的確會小小影響學生的分班,媽媽真的要做很多功課 的(講到後來語氣激動)(E1-41)。

受訪者 C 與 E 與均提到因為在學校裡上課的時間並不長,且各個主要學科 皆排有一定的上課進度,在主要的學科之外,其餘的課外的活動或課程的時間相 對是比較少的,受訪者 E 即再次表示,並沒有感受到學校老師能在有限的在校 時間內,可以幫忙發掘學生課業之外的興趣,認為學校與老師首先在意的是讀書 方面的動機和興趣以及考試的成績,也是因為他的兩個小孩,一個二年級,一個 六年級,在學業成績上都屬於中下段成就的學生,老師在與她溝通的重點放在如 何提升學業成績的部分上,以及她個人認為,學校的那些非主要科目的課程,雖 說可能可以讓孩子發現其他興趣或長項,但對於家長常常要幫忙孩子準備說演的 道具,以求好一點的分數這部分,則透露出疲憊感。E 雖然有所抱怨,但還是會 盡力的配合學校的教學。

若是興趣的話,我們會跟家長做討論,比如說如果小孩的華文程度可以上高華,但

也是為了增加她未來的就業發展的可能性,並表示任職學校中的其他的小孩也都 在補課業以外的才藝。

從以上的訪談中發現學校與教師方面,很善於利用與家長溝通的管道,將學 生的學習情況、生活表現及時讓家長知道,並且要求家長配合的態度很堅定,而 十分在意學生成績表現的家長也多能配合,然而,在課業之外的興趣上,新加坡 的菁英教育,老師與家長皆有共識,第一優先關注學業成績,其次才是學生個人 課業之外興趣的發展,受訪的兩位老師提到,在與學生的互動中,隨時都在觀察 學生與教育學生,並會知會家長,並請家長協助合作,一起幫助學生發展興趣,

任職於學校的受訪者皆認為,一切應以課業基礎打穩為最重要的學習目標,課業 之外的能力發展才由應家長去關注與培養。

二、科目分班的方式

除文獻探討中的資料外,經由訪談資料整理出以下的科目分班之依據。

(一)四年級升五年級時學生成績達合格標準,始參考家長意見

「科目分班制」(Subject-based banding)是新加坡教育部於 2008 年教改之 後,在小學裡施行的新制度,主要是用來取代之前著名的 EM1、EM2、EM3 的分流

「科目分班制」(Subject-based banding)是新加坡教育部於 2008 年教改之 後,在小學裡施行的新制度,主要是用來取代之前著名的 EM1、EM2、EM3 的分流

在文檔中 新加坡小學分流教育之研究 (頁 8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