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訪談對象

本節對於訪談對象的背景條件之設定、尋找與邀請成為受訪者的過程與基本 資料加以說明。

一、 訪談對象的條件設定與尋找

本研究為了能夠更深入了解新加坡小學分流教育,如何真實在學校內運行、

遇到一些在小學教育中常見的、無可避免的學生問題時,老師如何做處理,另外 還有學生的心理層面問題,如:考試壓力、升學競爭等等以及家長在其中扮演的 角色與心態,以及整個分流教育的設計歷經多次的改革,以適應隨時代變遷而產 生的不同教育需求,而往後的分流設計大概會往那個大方向進行,以求更完善、

更符合未來需求等問題而進行訪談活動。

對於訪談對象係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立意取樣是一種依據研 究者的主觀經驗,從總體中選擇出最能代表總體者,並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種取樣 方法,目的在求資訊的極大化(高明,2009)。因此設定訪談對象之背景條件必須 滿足下述三項背景描述中其中一項以上(包含一項),方能符合訪談對象的資格,

三項背景描述如下:

(一) 對於整個新加坡小學分流教育之實際運作方式熟悉者。如小學中的行政人 員或老師。

(二)有親身參與過小學分流教育的經驗者。如學校中的行政人員或老師或是學生 家長。

(三)對於小學分流教育的優缺點與未來發展方向,較有能力分析者。如教育專家 或是學校中較高階的行政人員。

研究題目以及研究方向大致確定之後,研究者透過許多方式開始尋找可接受 訪問且適合的對象,向周遭在學術性領域工作的親朋好友公布這訊息,希望轉介

紹任何可能是條件符合之受訪者對象,也透過一個以上之跨國性的公司、宗教團 體、辦理移民留學的機構來找尋可能的受訪者,研究者也利用網路搜尋新加坡相 關議題之部落格,並發了多封 E-MAIL 給可能引薦或本身是合格受訪者的部落格 筆者,並附上研究者第一章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受訪者對 象,另外,也在一個全球性的社群網站上搜尋到”新加坡人在台灣”的社團,並 申請加入,也同樣發了有研究動機和目的的 E-MAIL 給組成該社團的社長。大部 分的信件均無收到回覆,或是無法轉介紹符合受訪者資格設定的人選。

尋找合適受訪者,歷時約一年時間,最後經由指導教授、臺北市國小校長、

家中長輩、親人、朋友等,轉介紹在新加坡的剛退休教授、一位小學校長、兩位 家長、一位小學教師、以及親友介紹的移民新加坡的台灣人再轉介紹當地老師、

學生家長等合適人選。

首先,以 E-MAIL 的方式,寄上研究動機與訪談大綱,先請他們了解訪談的 大致方向與內容,大部分的受訪者在看過研究動機與訪談大綱之後,很快決定是 否參與本研究的訪談,學校方面則是較嚴謹,需先將訪談題目上呈教育部,經核 准後,才能決定是否能夠接受訪談,最後訪談問題通過,學校願意參與訪談活動 並答應會儘可能地回答相關問題。

接著,排定所有受訪者的時間行程,研究者以見面晤談的方式,至新加坡做 面對面的訪談。

二、 訪談對象的基本資料

符合資格且願意參與訪問的對象包含有,在新加坡小學工作的最高階行政人 員一位,和現場教學老師兩位,在小學任職者共三位、二位有正在就讀小學子女 的學生家長,一位子女已從小學畢業的學生家長以及一位大學教授。

基於研究倫理以及受訪者中除了 A、D、E 以外,在工作合約上皆有較嚴謹 的規定,都特別強調希望匿名參加,因此,研究者將七位訪談對象一律匿名,僅

公布訪談對象之性別、工作職稱、訪談日期與時間與訪談地點等,並以代號方式 做區分,以英文字母 A-G 分別編號,如下表 3-1 所示:

受訪者 A 為旅行社經理助理,是這次至新加坡做訪談的旅程中,負責接機 與市區觀光的服務人員,本身育有兩位子女。

受訪者 B 為大學教授,在新加坡教育領域中是受人尊敬的一位學者,與前 新加坡總理常要一起討論教育方面的政策。

受訪者 C 現任教於新加坡小學,擔任華文老師以及導師的角色,他在大學 及研究所就讀的學校,是專門培育教師的師範體系的學校,本身已擁有合格小學 教師證,他在就讀研究所時,修習華文教育學程,曾在另一個東南亞洲國家的一 所綜合學校教授華文,現在新加坡小學中任教。

其中 D 與 E 為一對夫妻,有兩位正在讀小學的子女,先生主要責任是賺錢 養家,較少直接參與小孩功課、進度,只有假日陪伴,女主人主要責任是負責整 個家務、陪伴孩子複習功課、準備國家考試等,故雖在同一時間做訪談,兩人在 部分議題上的意見與想法也不盡相同,,所以研究者仍以不同編碼分別代表這一 對夫妻。

受訪者 F 是一位年約五十歲的小學校長,外表和藹和親,說話時語調溫和但 語氣態度堅定,威嚴感十足。

G 是一位在小學任教的資深女老師,除了這個角色外,他目前也有一位正在 讀小學的女兒,因此此位受訪者兼具有老師與學生家長的角色。

以上受訪者任職或小孩就讀的學校為不同所小學,表 3-1 位研究者自行整理 的訪談資料表:

表 3-1 訪談資料表

代號 性別 工作職稱 訪談日期與時間 訪談地點 A 男 旅行社經理助理 2014/2/18 PM2:00-2:40 遊覽車

B 男 大學教授 2014/2/19 PM2:00-5:00 咖啡店 C 女 小學教師 2014/2/19 PM5:30-7:30 購物中心 A D 男 工程代理商經理 2014/2/20 AM10:00-12:00 購物中心 B E 女 家管 2014/2/20 AM10:00-12:00 購物中心 B F 男 小學校長 2014/2/20 PM2:30-4:30 學校 G 女 小學教師兼家長 2014/2/20 PM8:00-9:30 對方家中 註:資料包含有受訪者編碼、工作職稱以及訪談的日期與地點。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研究流程

本節將介紹所使用的研究工作,包括有訪談員、參與研究同意書、訪談大綱、

錄音器材與逐字稿的使用等等,以及研究流程。

一、訪談員

在本研究中,訪談員的角色是由研究者擔任。Denzin & Lincoln (2000)認為,

研究者本人即是重要的研究工具,而研究效度的關鍵在於,進行實地工作時,研 究者的態度要是開放客觀且具有彈性,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若有發現疑問時,應 求證於研究對象當事人,在過程進行中,研究者也要不斷分析收集到的資訊和自 我省思,以保持客觀。

研究者目前就讀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也參與 教育學程的課程,這是在教育相關領域學理上的學習,在進研究所之前,研究者 本身有在補習班十年的國小與國中生的英語教授經驗,於工作期間,也兼辦部分 的校務行政工作,因此在教育理論與教學實務方面都有基礎與經驗。

在訪談的設計中,是以半結構式訪談來增加訪談員與受訪者之間對話的開放 性與彈性,同時允諾受訪者,將依他們的要求,因為工作合約的問題需做保密動 作,讓受訪者能安心受訪。在訪談過程中,有些問題是相關個人經驗與感受,因 此並無特定答案,研究者在這些問題間經常保持扮演傾聽者的角色,鼓勵受訪者 能夠暢所欲言,有時也會適時依自己親身的教學或與家長溝通接觸的經驗,來延 伸提問某些問題,而在某些分流制度上執行的問題,多少有一定的行政流程,由 於受訪者來自於不同區域的學校還有身分角色上的考量,因此,提供的資訊深淺 各有不同,研究者也會適時提出先前訪談所得資訊,以進行多方面交互檢核,確 認接受到的資訊的正確與真實性,也因為如此,有時也得到意料之外的其它訊息。

二、參與同意書

如潘淑滿(2003)認為,在執行研究中,應該要保護受訪者,使之不至於因為 參與研究過程而受到傷害。因此在與受訪者進行訪問前,以一份研究者設計的參 與研究同意書來輔助執行專業研究倫理。此同意書請參閱附件一,而此同意書的 設計考量重點如下:

(一) 告知與同意

在發出邀請參與研究訪問之 E-MAIL 中,研究者已經先告知本研究的研究動 機與目的,在這份同意書上,研究者以書面附上這兩大項內容,希望能使受訪者 了解參與研究訪問的意義和相關訊息,簽署同意書後,研究者始進行訪問的工 作。另外,在訪問過程中,受訪者有權決定繼續接受訪問或中斷研究關係,研究

者將尊重受訪者的意願。

(二)遵守保密原則

受訪者的基本資料是屬於個人隱私的一部分,研究者與受訪者討論過後,將 以匿名的原則,用編碼的方式取代其姓名,受訪者中,其中一位家長身分之受訪 者表示,不介意以公開姓名的方式受訪,研究者基於資料整理一致性的原則,還 是統一採匿名編碼的方式。

同意書中也說明了整個訪談會先以錄音的方式進行,接下來的逐字稿工作,

將由研究者親自聽錄音黨完成,所有收集來的資訊,都只能做學術研究之用途,

而在研究中,訪談資料出現時,也是採用編碼方式。

三、訪談大綱

本研究所用的是半結構式的訪談,因此訪談大綱的使用可用做訪談指引,對 於訪談資料的收集可增加其資料的系統性與綜合姓,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係根據 實際狀況來做問題的發問,不一定根據訪談大綱中問題的順序,儘量讓整個訪問 進行順暢、受訪者能暢所欲言,而中間有時也會依情況增加訪談大綱上的問題,

以求資料的真確度與豐富度。

訪談大綱的設計是在探討過相關理論、文獻後,依據本研究第一章所述的研 究目的而來的,在幾次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後,另外請臺中教育大學李政軒博士

訪談大綱的設計是在探討過相關理論、文獻後,依據本研究第一章所述的研 究目的而來的,在幾次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後,另外請臺中教育大學李政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