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各種不同策略後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實施各種不同策略後之影響

第三節 實施各種不同策略後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幼兒在進行情意教學活動之後,以及配合各種行為改變技術的實施 過程中,在幼兒、教師和家長三方面的成長與轉變的情形。本節將以下列之主題包括 我感動於幼兒的改變、我喜悅於自己的蛻變以及我珍惜於家長的回饋三個方面,其中 輔以教師日誌、省思札記、教學討論、幼兒學習單、親子連絡簿,以及觀察所獲得資 料進行分析與討論。茲依序詳述如下:

一、我感動於幼兒的改變

歷經十六次的情意課程結束後,幼兒在每個情意課程教學的活動參與、態度表現,

都是教學成效的最佳驗證。研究者透過幼兒對課程的反應與感受,以及反應在日常生 活中的表現可以顯示出情意教學對幼兒的影響。

(一)、幼兒對情意教學的投入

Smith(1996)指出一位真正的幼教師是扮演著改變幼兒一生的關鍵角色。所以除 了技巧的傳授外,我們必須提供能觸動幼兒心靈深處的活動。透過情意教學活動的實 施,讓幼兒發現自我內在的情緒變化、情感的傳遞以及人與人相處之間互相關懷施與 受的重要性。幼兒的改變就像是一片片散落的小拼圖,隨著被發現、縝密比對、謹慎 組合…慢慢地拼湊…,然後在幼兒的表現中發現進步的全貌。

1.了解共同遵守約定的重要,對於班規有更完整的認定

一個班級的班級經營與幼兒的學習發展有密不可切之關聯,班級經營所營造的學 習環境其實是一種潛在課程,在這種潛在課程中幼兒學習到行為的規範準則在何處(賴 文鳳,2008)。被認可以及不認可的行為中成就了班級規定。班規讓幼兒學習自我掌控 行為的潛在約束力,由於第一次團討結論而成的草莓班班規不盡完善,待新生的情緒 較為穩定之際,再進行一次班規的討論。結果如下:

草莓班班規

(1) 不能在教室內奔跑。

(2) 不能打架要相親相愛。

(3) 不能推人。

(4) 不能有惡魔手…

(5) 要說甜甜話,要有甜甜手。

(6) 要有紅色的心。

(7) 愛惜資源。

(團討 981015)

其中在阿洋提出不能有推人的想法之後,陸陸續續其他的幼兒提到不能打人、不 能吐口水、不能用屁股撞別人、不能用棍子打人家、不能將人從斜坡上推下來…統稱 為不能有惡魔手。而幼兒所提出的這些規矩都是舊經驗的累積,像提出不能用屁股撞 別人的阿文,事情的經過就是阿良原是蹲下的,結果一站起來卻不小心撞到他,結果

一個不平衡,阿文竟跌倒到樓梯下。說不能拿棍子打人的阿明,其實也就是上次不小 心被同學用棍子打到的人,研究者認為從經驗中累積行為的規範代價太高,應該從事 先安全防範做起。班規的建立是期望由團體討論訂出的規範就全班都要一起互相勉勵

、一起遵守的約定,可以減少傷害的造成。

2.可愛的甜甜手,溫暖你我的心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過度受寵和個人主義高漲影響下,孩子成為了人人為我的受 害者。孩子在極盡保護之下無法了解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會接收他人的付出而不會對 他人付出,漸漸地,孩子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然而學前教育正是讓幼兒學習自我負 責的機會,透過情意教學活動讓幼兒體會施與受的不同,學習付出自我的力量,獲得 自我肯定的喜悅。

上課的時候,我坐的小椅子似乎已經毀損到承受不住我的體重而搖搖晃 晃了起來,我站起來說:嘿!這張椅子好像要壞了。當我正要說:如果我在 坐下去可能…旁邊怎麼站了一位小朋友?是阿明。他已經搬了一張新的椅子 來給我呢!當時我真的好感動!怎麼會有這麼貼心的小孩呀!我摸摸他的頭 說:謝謝你!這時

阿美馬上說:哇!他有甜甜手。

(省 981016)

從阿明的表現中,研究者感受到他會在他人需要協助時,表現出助人的動作。代 表他能以溫和、和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並且知道如何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研究者為他擁 有一顆柔軟的心而喜悅。而阿美的提醒「他有甜甜手」更是一語道破情意教學的核心 精神,指出情意教學活動中一再提到的甜甜手做連結,顯示出散播出情意教學的種子 已經悄悄地在他們的心中生了根。

3.奉獻小小能力,造就大大能力

有些父母對子女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當他們已經成熟,仍不改變,導致其強烈 的依賴性,而無法自我獨立;或者,有些兒童被父母允許,可以為所欲為,使得其日

後在學校生活中,對凡事要依照規則去做,感到十分困擾(王鍾和,1980)。現今的幼 兒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習慣了張口有飯吃、伸手就能穿好衣服、而他隨意的一個眼神 傳遞竟能獲得滿足,這些給孩子的是關懷、是愛,但是也是溺愛。對孩子的過度溺愛 是會讓幼兒失去自理的能力,一旦沒有自理能力自然無法養成負責任、獨立的態度。

在幼稚園內我們要提供一個良好學習的環境,依幼兒發展情形教導幼兒能自主學習、

培養負責任的態度。草莓班內有些孩子在家中並沒有做家事的機會,雖然草莓班的幼 兒大多是居住在非都市的生活環境,然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被剝奪的孩子也不在少 數。「老師,你幫我穿鞋子…」,「老師呀!我們這個不會自己吃飯啦!你再餵他,好不 好?餵他他會吃喔!」聽到這些對話,研究者所具有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醒我們,這些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是要如何教導呢?針對年紀小的孩子就從生活自理開始,放手讓孩 子嘗試,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大班的孩子應該可以慢慢建立付出的概念,所以情意 教學活動的第三階段以知足、仁慈為主題,希望幼兒在學會知足感恩之際,還能懂得 回饋,學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研究者在等待放學的時候與阿洋聊聊天,

問阿洋:在家會不會幫忙作家事呀?

阿洋說沒有。

師:喔!那下一次可以練習幫爸爸媽媽的忙喔!

有一天,老師請阿善幫忙關窗戶時。師對阿洋說:阿洋,你長得好高,

你應該關得到窗戶,你要不要也去幫忙?阿洋:好啊。隔天,到了關窗戶的 時間,他就主動去關窗戶。我對他說:你很棒是老師的小幫手,也幫了同學

的忙。漸漸地,阿洋將關窗戶變成了他的工作。

(觀 981019)

懂得付出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同學之間也都會互相學習、互相模仿,正如洪蘭

(2009)所說的模仿是天性、是本能也是最原始的學習。同儕之間相互學習好的行為、

善的表現是教師最樂見其成之事。由於阿洋的主動付出間接影響了其他幼兒,小朋友

們紛紛表示要主動幫忙。

看見老師在進行打掃工作時,阿洋就會找阿良一起去拿夾子。

然後跟老師說:我們要去夾垃圾了喔!這時阿明也會說:我去拿垃圾桶。

阿翊也會過來說:我都沒有可以夾垃圾!

師:等一下可以讓你去丟垃圾呀!

(觀 981025)

有這一群螞蟻雄兵的幫忙,在生理上研究者獲得了減少勞累的輕鬆,在心理上猶 如喝下一杯香甜的蜂蜜水,甜甜蜜蜜在心中。

4.幼兒能相互關懷表現柔軟的心

繪本故事的內容常是與幼兒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有關,讓幼兒產生熟悉感,

對故事的接受度相對提高。而繪本內容大都以正面的主題,提供給幼兒正向的價值與 希望。張湘君(1996)認為繪本中的人物或觀念,幼兒雖無法直接接觸,由於一再的 出現,很容易成為幼兒學習認同的模仿對象,而繪本中所傳達的文化規範、角色期待、

社會價值觀等,也會植根內化於孩子的心理,影響其待人處世及人格的發展。再者,

幼兒透過繪本的內容,也可以滿足其想像空間。良好的故事結構內容,使幼兒進入故 事中與主角產生互動,產生情感共鳴。透過繪本教學的輔助加深幼兒對情意態度培養 的認同與模仿,讓情意精神更能落實於幼兒日常生活中。

玩具分享時間,阿方拿了一籃組合積木,當阿容要過去和她一起玩的時 候,她立刻將籃子抱走,拿到阿星哥哥的旁邊坐了下來。此時,阿容也跟過 來,伸手過去拿積木,阿方將她的手推開,並且叫:這是我拿的,不要給你 玩。旁邊的阿星哥哥聽見了,大聲的說:喔!你像小烏鴉一樣,把玩具通通

拿走,不給別人玩。那又不是你的,那是幼稚班的。

(觀 980906)

幼兒透過日常生活的對答,透露出對繪本故事「統統是我的」故事主角小烏鴉改

過後的行為產生認同,知道玩具是要與同學一起分享的。分享這一部分對於獨生子女 的幼兒或是剛入學的幼兒在實施上都顯得較為困難,需要學習與慢慢修正才能做到。

上午戶外活動時間,在溜滑梯時,因為碰到了柱子,以致於阿香跌倒一 直在啜泣著,阿美看見此情形,自動前往扶起阿香,並蹲下身子,一臉關心 的神情,輕聲問她:妳怎麼了,為什麼在哭?並請阿香前來找研究者協助處 理,研究者知道阿香哭泣的原因後,阿美馬上告訴說:妳不要哭了,等一下 就不會痛了,我們一起去找阿敏玩。阿香感受到有人對自己的關心平復了他 的委屈,一下子立即和阿美手牽手去找阿敏了。隔天研究者問阿美:你很關 心阿香喔!你會關心別人是好行為!阿美:我們是好朋友,上次看的那本故 事書有說,好朋友要互相關心啊!

(觀 980918)

林文寶(1993)認為幼兒透過繪本教學,能學會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促進 幼兒社會化,亦即是增進幼兒與人相處的能力。藉由繪本教學傳達柔軟心的建立,在

林文寶(1993)認為幼兒透過繪本教學,能學會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促進 幼兒社會化,亦即是增進幼兒與人相處的能力。藉由繪本教學傳達柔軟心的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