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一系列之幼兒情意教學課程,輔以實施行為改變

技術,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並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藉由行 動研究的循環策略,釐清問題、行動、省思與修正的歷程,瞭解幼兒進行情意教學的 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與在實施各種不同策略後的影響、行動省思與成長。本研究的 重要結論彙整如下:

一、規劃出與情意相關之活動及不同策略的實施

依據研究者在研究場域中,透過教室的觀察事件及記錄和家長的意見反應,發現 草苺班幼兒發生衝突行為頻率相當地密集。研究者擬定各種不同策略,以減少幼兒衝 突行為之行動研究計畫,確定了研究主題與計畫後,便透過廣泛地蒐集研讀相關的資 料,以建立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再根據幼兒的心理、能力、興趣與發展需要,設計 相關之情意教學活動。

本行動研究教學歷程,包括三個行動研究循環,分別以情緒、友愛與知足、仁慈四 個主題,為三個循環階段來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理念是因應草莓班幼兒需

求而產生。研究者經由觀察後發現草苺班幼兒在情緒、友愛、知足與仁慈方面有所不 足,閱讀相關文獻中,發現與情意教育的精神相符合,因此即確立以上述四個主題為 草莓班實施情意教學活動的主要面向。另外,此一系列的情意教學活動是以三階段的 方式進行,每一階段會配合行為改變策略的實施以減少幼兒衝突行為,經由內化的情 意教學活動,加上行為改變技術策略實施,雙管齊下的引導,以增強幼兒的正向行為,

減少負向行為的發生。

情意教學活動規劃包括教學活動主題之擬定、課程規劃、時間安排、午休輔助使 用圖畫書、學習單與延伸活動。情意教學的實施過程包括引起動機,活動實施過程、

綜合討論以及延伸活動。延伸活動則包括戲劇活動、美勞設計、體能活動、體驗活動、

親子學習單、團體遊戲、應景活動…等不同形式之延伸活動。在每一階段活動後,研 究者會針對此階段的活動歷程進行探究,再配搭行為改變技術的實施以及日常情境的 改變以減緩幼兒衝突行為之發生。最後,再進行教學後的省思與修正,以期透過不同 策略的實施,讓減少幼兒衝突行為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研究者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將 所蒐集的資料如錄影、錄音、觀察紀錄表、教學日誌、訪談記錄與學習單後等加以比 較分析、歸納整理為研究結果,以作為改進教學依據與教學經驗分享之論述。

二、經實施不同教學策略後的影響

研究者根據情意教學及相關策略對減少幼兒衝突行為的影響,提出下列結論:

(一)、透過情意教學及延伸活動的實施達到減少幼兒衝突行為之目標指日可待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紮根工程, 情意教學活動非一朝一夕可見其果效。幼兒透過 情意教學活動的參與、體驗、收穫、態度表現,都是美麗的悸動。研究者觀察幼兒對 課程的反應與感受,以及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發現幼兒衝突已慢慢減少,也能 學習去表達自我感覺,及關懷別人的感受,並試著自己解決衝突情境。種種跡象顯示 出情意教學對幼兒的影響,研究者認為實施情意教學活動對於減少幼兒衝突行為指日

可待。

1.透過情意教學以激發幼兒正向行為表現

教師與幼兒一同用團體討論決定班級規則,是讓幼兒學習自主的機會。透過討論 的過程,讓幼兒對於班級有參與感和責任感、知道班級規則是幼兒共同參與制定,當 然也必須共同遵守〈周新富,2002〉。在第二階段的情意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利用團討 的方法決定草莓班的班規,培養幼兒互相尊重的態度,並由班規的產出過程中,觀察 到幼兒的情意概念已悄然建立。所以對於班規的產出與遵守,讓幼兒學習自我負責的 機會。

透過情意教學活動讓幼兒體會施與受的不同,學習從付出自我能力的過程中獲得 自我肯定的喜悅。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適時地對他人表現「甜甜手」的行為,說「甜 甜話」,代表幼兒的柔軟心種子已悄悄地開了花,溫暖的雙手在幫助他人之際,也散播 出愛,溫暖你我的心。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個個孩子都是寶,幼兒在極盡保護的環境 下成長,對於慣當手心向上的接受者,透過情意教學的第三階段以知足、仁慈為主題 的種種教學活動,幼兒學會知足感恩,且能奉獻小小能力,藉由付出的學習讓幼兒了 解知足、仁慈的重要性。

幼兒喜愛繪本教學不在話下,書中的角色常常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書中的劇情 也常會烙印在幼兒心中,在不知不覺中互相表現關懷。幼兒常會以繪本中的言語互相 規勸、安慰,由此可以察覺到繪本教學所傳遞的意義常常是幼兒潛在教學的影響力之 一。

2.幼兒面對衝突行為會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

人是有情緒的動物,不同的人對同一情境未必產生相同的情緒反應,所以每個人 對於情緒的感受力、情緒強度、持續度等都不相同〈張春興,2003〉。教導幼兒能先接 受自己的情緒,慢慢學習為自己尋找適宜的情緒出口,引導幼兒以不傷害他人與自我 安全的情況下,協助幼兒覺察、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感覺,並釐清情緒的起因,然後

再思考解決的方法。面對幼兒衝突行為,當旁觀者看到其他幼兒違反班級規則時,會 主動以口頭提醒對方的行為,當起建議者。幼兒亦可以接受第三者也就是建議者的規 勸,讓衝突事件圓滿落幕,顯示出班級規則的訂定已成為幼兒遵守的依歸。若衝突事 件無法就此達成共識,幼兒常會轉而尋求大天使或退讓一步,讓衝突事件儘快落幕取 得雙贏的勝利。此轉變代表幼兒能妥善地處理衝突行為,是幼兒的另一種成長表現。

3.行為改變策略的實施原則因人而異

哈蘭(Harlan,1996)認為教師在對幼兒的行為價值判斷時,須依據幼兒當時所處的 環境來判斷,幼兒的行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而已(引自周新富,

2002)。基於此理念,對於幼兒的行為表現不能以一概全,必須要顧及個別差異的存在 問題。以草莓班幼兒情況而言,針對能遵守班級規定、行為表現良好的幼兒,較常使 用正增強或代幣制的行為改變技術,鼓勵幼兒持續表現此正向的行為表現。而面對肢 體動作大、個性較活潑以至於犯錯頻率較高的幼兒,則以採取暫時隔離法的成效最佳。

(二)、教師的成長一點一滴的累積

情意教學從教師心中做起,當教師在調整心情之後,會影響與幼兒溝通的語氣。

當教師以柔軟的語氣面對幼兒時,笑容也會隨之增多。敞開心胸接納幼兒的一切,焦 躁不安的情緒隨風飄揚,取而代之是以一顆包容的心與幽默感接納幼兒,找出幼兒的 優點加以肯定,鼓勵幼兒的成長也增強教師的改變。進而促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係 更為融洽。教師的轉變必須藉由教學反思的歷程,教師在多變的教學情境,經由反省 以及不斷解決問題並建構專業知識,透過反省與檢討,達到改進教學品質的目標(洪 福財,2000)。

強化教師問題解決與研究之能力,反省思考是教師對實務工作瞭解的一種方式,

教師可以從反省思考中促發其個人的教育專業發展。為了豐富、創新情意教學活動實 施過程,教師在教學技巧上精進許多,進而激發教師的多元智能。而來自他人的協助 與叮嚀亦可促進教師自我覺察,協同教師的溫情支持不論在工作上、進修上或在家庭

上,小嫻老師都扮演研究者最大的支持者、適時的提醒、總在最需要協助的時候伸出 溫暖的雙手。指導教授的諄諄教誨和輔導教授的循循善誘都是提供研究者進步的方向。

(三)、家長的回饋對教師的激勵

學校內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紀錄、美好的回憶。若能透過親師溝通讓家長知道 幼兒在校的情形,從觀察幼兒的行為中,看到孩子的優點與家長分享,家長能接收到 我們愛孩子的心,也能覺察到幼兒的進步。研究者在實施情意課程之前,發了一張問 卷調查表,讓家長勾選出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以擬定情意課程的主要方向。其中大 多數的家長都表示幼兒在家要改進的部分是在情緒方面,以在家遇到委屈會哭泣以及 若沒有達成所願,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為最多。再者,也有許多家長認 為幼兒在對他人會說感謝的話,是需要加強的。在一系列情意教學活動結束後,研究 者再對家長分發一張問卷單,由家長的回饋中可以得知大多數家長對情意教學活動的 支持與肯定。

三、對行動研究的省思與收穫

(一)、不斷修正的情意教學活動,加強了研究者設計課程方面的能力

為解決草莓班幼兒衝突行為不斷的情形,以幼兒的需求為著眼點,進行以減少幼 兒衝突行為為目的的行動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斷從研究現場及文獻中尋 找可協助解決問題的方法。情意教學活動進行中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除了隨時反省、

調整目前與原預設的目標差距外,也仔細觀察、傾聽與幼兒的反應以及回饋的情形,

調整目前與原預設的目標差距外,也仔細觀察、傾聽與幼兒的反應以及回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