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落幕後的省思

進入研究所就讀後,就發現自己在教學上所面臨到最大的困境就是幼兒之間常常 發生衝突行為。經由指導教授的提醒,便開始對情意教學活動懷抱著極大的憧憬與希 望。滿心期待的以為透過情意教學活動的實施,就可以改變許多令人嘆息的幼兒現狀,

將幼兒引導至美德的境界。當面對班級內一再發生的幼兒衝突事件時,總以為會因為 實施情意教學活動,必然能夠讓幼兒立即產生不一樣的改變。然而結果並非如此…

本週內發現幼兒因搶奪物質而引發爭吵的情形並不多見,然而用不好聽 的話語來互罵的情形卻很多。即便連放學時間,家長與幼兒在戶外玩時,互 相叫罵的情況都有。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才能將情意的種子種植在幼兒的 心中。

(省思 980727)

從幼兒之間的互動模式中,滿心的期望猶如被潑了一大桶的冷水,被迫冷卻下來。

不禁再思考該如何修正才能讓幼兒有所改變。常雅珍(2005)在研究中指出,學生在 情意教育中對於感受有更多得體認,也更樂於發表,在情感上的相互扶持使得教師與 學生更加的拉近距離。師生的良好關係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可以使輔導的成效增加。教 師要重視平時與幼兒的互動,並用心經營師生關係,才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與輔導成 效。

輔導教授建議老師必須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才能有能力、體力及心力 把班上的孩子照顧好。耐心等待每一個孩子,不要急慢慢來,等待每一個孩

子都跟上我們的腳步。

(會議 980921)

常常,會因為在上一刻看見幼兒有一個令人鼓舞的改變,滿心喜悅。在下一刻卻

又因他們的改變不如我的預期而沮喪許久。尤其當課程結束時,他們緩慢的進步,曾 使我質疑自己的努力不夠。然而,教師在蠟燭多頭燒的情形下,進行情意教學活動的 歷程中常常會受限於時間與心力的限制。在進行情意教育的課程時,發現事前的準備 工作、事後的紀錄省思以及深入探究問題的時間、體力都是一項重大挑戰。雖然明瞭 情意的感動是需要長期不斷的累積與經營才能成功。所以教師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有 妥善的時間規劃,並有事前適當的教學規劃,才能發揮教學更大的成效。

在人與人相處的環境中,來自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常常是衝突的來源。幼兒的世界 中,衝突行為亦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溝通方式。引導幼兒用柔軟心來看待事情、用知足 與愛來面對世界,期待他所傳遞出的表達方式必定是較理性、溫和的態度。情意教學 是紮根教育,需要時間耐心灌溉,相信有一天我們可以在孩子的身上看見情意的花結 成情意的果。正如緒論中李家同所言這一代的種子是下一代的花。生生不息傳遞著愛、

傳遞著情。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金鳳(2004)。自由遊戲時間同儕互動策略之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方志華(2001)。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 刊,46,31~51。

方淑貞 ( 2003 )。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王文科 ( 2000 )。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王琳(2004)。幼稚園兒童衝突解決目標及策略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7(3), 583-602。

王淑娟、林欣瑩編著 ( 2004 )。幼兒行為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群英。

王鍾和編譯(1980)。兒童發展。台北:大洋。

王建堯(2007)。以零體罰為本的幼兒班級經營。幼兒教育,287,27-37。

白玉玲、王雅貞譯,2006。兒童發展。台北:雙葉。

吳麗雲(2000)。衝突情境中之師生互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文正(2004)。教師處理幼兒衝突行為對班級社會道德情境之影響研究。美和技術 學院學報,23(1),1-26。

李英瑄(2003)。衝突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桂蘭和顏于玲(2005)華德福幼兒教育理念下的情意教育與實踐。2005 年幼兒情意 教育與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學院幼兒教育學系主辦。

李坤崇 ( 2006 )。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駱遜 ( 2000 )。四歲幼兒利社會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幼稚園小班為例。國教學報,

12,307-337。

吳宜恬(2004)。幼兒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同理心及分享行為為例。國立台北護理 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韻儀(2000)。樂觀、自信、有道德,從小養成。天下編輯:從 0 歲開始。台北:天 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吳金水 (2002)。 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代。第十六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呂翠夏譯 (1988 )。C.A.Smith 著。兒童的社會發展-策略與活動。台北:桂冠。

林文寶主編 (2001 ) 。兒童・文學與閱讀。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 7 ,P1-59。

林亮吟(2003)。幼稚園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正文著(1996)。行為改變技術:制約取向。台北:五南。

林真美(2002)。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翠湄譯 ( 1995 )。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

林麗卿(2000)。跟你玩,不跟你玩—從言談分析的觀點看同儕衝突。中央科學研究院 民族研究(主編)。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周天賜譯 ( 1999 )。幼兒行為與輔導:幼兒行為改變技術。台北:心理。

周曉虹譯 (1995 )。Albert bendura 著。社會學習理論。台北:桂冠。

周新富 (1995 )。幼兒班級經營。台北:華騰文化。

洪福財 (2000 )。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孫淑琴(1999)。學生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琴(1995)。幼兒非社會性行為的成因與輔導策略探討。幼兒教育年刊,8, 135-150。

陳玉珍(譯)(1995)。Pro. Kathleen Burson 主講。幼兒環境中的衝突處理。蒙特梭利

雙月刊,1,22-24。

陳竹英(2003)。國小教師處理學生人際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和黃德祥 (1996 )。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三民。

陳湘玲(2001)。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唐永豐、錢永鎮(1999)。同儕衝突。輔導通訊,57,45-48。

孫美珠(2009)。國民小學組織公平、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孫藝萍 (2008)。解決低年級同儕衝突的行動研究—以生命教育課程為取向。台北市 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明珠 (2006)。認知行為改變技術之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社交技巧與人 際衝突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市。

郭敬晃、吳幸玲譯(1993)。兒童發展-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常雅珍 ( 2005 )。正向心理學取向。台北:心理。

章淑婷(1989)。幼兒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與同儕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梁培勇(1988)。家有小霸王—談「非自衛性攻擊行為」。成長幼教季刊,9,10-13。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0)。從情緒發展理論的演變論情意教育。教育心理學報,23,1-12。

張世彗(2003)。行為改變技術:理論與實用技巧。台北:五南。

黃禪蟬(2006)。兒童圖畫書中同儕衝突之內容分析。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心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中。

游淑雲(2005)。這個班級怎麼這麼多衝突—幼兒園同儕衝突情境的幼兒次文化。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瑞真 ( 2000 )。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台北:天馬。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志成(2000)。與同儕間的衝突。育兒生活,119,152-154。

楊瑞珠(1996)。學生同儕衝突與師生衝突之解決策略。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資料,

47,5-10。

潘美玲(2008)。運用圖畫疏於幼稚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教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南。

新苗編譯小組(1999)。教室內的難題:共同為下一代營造優質學習環境。台北:新曲 文化。

廖雅蘭(2005)。幼兒扮演遊戲中衝突歷程的溝通。國立台南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幼 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學智(2008)。國小教師對學生同儕衝突知覺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 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董又菁(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衝突歷程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毓秀(2008)。幼托服務的活路何在?--借鏡北歐。幼兒教育,292,1- 9。

葉重新(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薛國忠(2002)。幼兒衝突行為及教師的處理策略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明若(1994)。國小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玉惠、陳佳芸和蔡宜芳(2002)。幼兒衝突類型與處理方式---以遊戲時間的角落活

動為例。未出版學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培村(2000)。人際關係。高雄:高雄復文圖書。

鄭美芳(1998)。人際衝突的發展過程與管理。學生輔導雙月刊,57 ,74-83。

謝怡珮(2000)。國小一年及同儕衝突歷程研究:以一種述說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美慧(譯)(2001)。Patricia G. Ramsey 著。幼兒的人際關係—改善幼兒在校同儕關 係。臺北市:桂冠。簡楚瑛(1996)。幼稚園班級經營。台北:文景。

魏美惠譯(1995)。Dr. Lynn Clark 著。暫時隔離法。台北:心理。

英文書目

Hay, D. F. & Ross, H. S,(1982).The social nature of early conflict. Child development 53, 105-113.

Hay, D. F.(1984). Social conflict in early childhood. In G. Whitehurst (Ed.)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vol.l.p1-44). Greenwich, CT: JAI.

Hartup, W. W. (1992). Conflict and friendship relations. In C. U. Shantz & W. W.

Hartup, W. W. (1992). Conflict and friendship relations. In C. U. Shantz & W.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