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實證分析整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第六章 結論

社區林業計畫執行展現了永續發展與社區營造成效,可從前一章的實證分析 過程當中得知藉由自願性參與增進良好公眾關係、行銷自然保育理念等。但在計 畫內參與到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的社區,數量稀少或是沒有,與參與第一階段的 社區數目相差甚遠,在執行的過程中產生了政策目標與現實間的落差,產生「進 階」參與喪失的情況。

本研究將政策執行的途徑分為自願性與非自願性參與,透過相關理論的檢閱 試著歸納自願性參與途徑的政策類型在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影響要素為何,是否也 影響到社區的實際參與;在實務上則透過林務局的社區林業計畫檢證並探討各項 因素產生的影響為何。本章首先綜合實證分析之結果,透過與先前研究架構的比 較,呈現本研究在執行過程中的發現;再者,提出未來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或類似 自願性參與計畫時可行的作法與建議;最後,先提出研究者個人對社區林業計畫 的特別發現及觀點,最後整理研究限制與後續的研究建議以茲參考。

第一節 實證分析整理

社區林業政策已推動近十餘年,計畫的目標、大願景並沒有大幅度的修正,但在 執行過程中,受到包括「溝通與協調因素」、「資源因素」、「政策認知與意向因素」、

「能力與技巧因素」,以及「權責關係」因素、「法律」及「在地關係」因素等影 響,導致執行結果並非如預期一樣順利的以三階段方式推動。社區林業計畫執行 所產生的落差,讓社區願意持續參與的誘因受到影響,本節將先整理本研究完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一、 溝通與協調問題

(一)會計核銷程序繁複

研究訪談的結果,許多社區人員(執行者)對於政府的核銷制度都不甚瞭解,

或是缺乏會計或文書方面的人才,社區人員對此有諸多抱怨,認為其太過繁瑣、

僵化,相較於其他作業程序和計畫執行,此部分是需要林務單位的承辦人員與社 區執行者多加進行溝通交流,告知核銷規定及非正式制度上的技巧,甚至進一步 做教育訓練。另外,部分社區林業計畫的會計核銷人員並無實際參與社區林業計 畫,對於社區林業計畫並沒有深入瞭解,僅針對會計制度做審核,無法簡化會計 核銷程序,這一部分也是需要社區林業的承辦人員多與會計人員協調。

(二)計畫審查標準無所適從

目前社區林業計畫的審核階段為初審、複審以及會審三步驟,在審查過程中,

林務單位通常以外審專家委員的意見為意見,林務單位意見則相對淡出、不具主 見,採尊重學者專家的意見而少機關堅持的立場,產生部分社區對審核標準無法 拿捏且沒有掌握重點。經過實際訪談發現,部分評鑑委員在審核的時候並沒有深 入對社區進行瞭解,可能追求專業卻忽略了社區居民的需求,或僅憑文書會議報 告就進行審查;另一方面,審查委員並非固定,一旦換了新的委員可能又有新的 想法,若林務單位在此方面沒有一套主要價值見解,其實會讓社區持續參與計畫 的過程當中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做起。

二、 資源問題

(一)林務單位人力資源不足

計畫執行所需的資源還是集中在人力及經費兩方面上,特別是人力部分,會 直接影響執行計畫過程中社區所提出的需求與配合,當承辦人員主要業務量增加 可能就無法完全依社區要求來配合需求。在計畫實際推動過程,主要是由工作站 的承辦人員與各參與社區接洽,如要每一個申辦社區都走遍並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當需要不少人力或時間,但在工作站方面通常是由承辦人一人獨力作業,所以在 相關業務上的人力資源稍嫌不足與困乏。

(二)社區林業與其他補助款計畫的競賽

社區發展協會在考量補助款金額多寡而對參與計畫有所取捨,這一方面其實 社區林業計畫的競爭力是相對較弱的,並沒有辦法推出大盤牛肉與各部會競爭,

因此在經費補助上,具有相當能力的社區可能就不會一直青睞參與社區林業計畫。

雖然社區林業制度上核銷程序繁瑣,且林務局在社區營造領域上也不具經費上的 優勢,但在實證資料蒐集過程中發現,林務局相較其他政府部門算是有用心下去 陪伴、經營社區,所以能讓多數社區保有持續參與的意願,保留在第一階段居多,

因林務局的社區營造還得結合土地所有權或自然資源經營,並不是每一個社區都 有相對的基礎。社區林業確實吸引讓了社區居民重新認識在地環境與自然資源,

而非讓社區只為了補助而忘了計畫本質。

三、 技術與能力問題

社區林業計畫中,社區發展協會屬於最直接的標的團體,從計畫書的書寫到 實際參與推動扮演著關鍵行動者,因此社區組織的運作能力和人才培育,都會影 響執行政策的能力。其實林務單位也有應具備的能力與技術,例如促進社區營造 發展的能力、相關法規的熟悉或生態保育等,但在實際訪談過程中其實社區的技 術與能力更對於自願性參與影響重要性又更重。

(一)社區組織協會組織未健全

社區共同行動的產生,主要是賴於社區結構的良好結合與長期建立起來的居 民社會關係,而社區組織是否健全、自主能量是否充足,在社區林業計畫中,對 於是否能支持組織持續參與是關鍵影響因素。若社區組織的理監事或主要執行團 隊能正常運作,並與在地居民維持良好和諧關係,在執行面上已具備消極的參加 因素。然而實際上很多社區組織內或與里鄰長的政治關係常會導致組織無法正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運作,例如派系勢力的鬥爭,使得社區組織無暇顧及計畫的參與;或是補助款的 爭取,究竟是用在里內活動還是僅限於社區內部分參與者等。所以社區組織的架 構及運作方式健全與否,將影響社區參與計畫的態度和執行能力。

(二)社區組織的人才培育問題

人力資源的缺乏常讓社區無法持續參與社區林業計畫,例如在提出計畫部分,

不是每一位社區幹部都有能力撰寫計畫完成,且社區內也不一定有人會熟練的操 作電腦,何況後續還有計畫修正等繁複的程序,加上會計核銷部分,是最常被提 出討論的問題,社區通常要一修再修才有辦法達成林務單位的要求,所以對於申 請和執行計畫而言,是否有人能夠負責計畫文書和處理會計核銷相當重要。也有 部分社區,因為社區發展協會的改選,執行團隊的班底變動不固定,沒有辦法持 續培養人才。

四、 政策目標認知及執行人員意向之問題

政策在執行時會發生與預期目標產生落差的情況,社區林業計畫主要是希望 藉地方居民的參與,化解相對緊張的原漢關係,並對於原鄉社區舒緩政府是土地 外來的形象與提倡「親民」的理念;另外也希望利用土地林地「共管」機制,與 社區達到互惠、夥伴關係的型態。

(一)政策定位方面

林務局對於參與分享權力的機制沒有真正的界定清楚,對內業務資源不固定,

對外與社區居民共管國有林地權限上也產生疑問,社區林業業務在本局是由保育 組負責,在各林區管理處則是育樂課然後再下至各個工作站,雖然業務權責在組 織架構中有規範,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社區林業計畫也並無真正融入正常的業務當 中,在執行過程還得視各單位主管的態度而定。在推動計畫的時候,資源的掌握 程度無法有很明確的標準,權變色彩很重,各林區管理處在執行上有所落差。在 社區參與方面,一階參與社區最多,至二階段只剩下個位數,三階段仍未出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對於林務單位而言是否真願意把權力釋放給社區參與共管所轄林地,在數量上也 隱約透露出一些訊息,越深入政策的參與反而減弱。

(二)政策設定方面

社區林業計畫當初是由林務局一手擬定,並無社區代表參與其中,雖然在自 願參與層面能表達社區自主意識,但在計畫草創及目標設定層面都是由林務局官 方所掌控,社區僅能在既有框架下參與。當社區表達參與意願並具有一定能力,

各林區管理處或工作站基本上都會抱持歡迎的態度,但雙方所欲達成的最終目標 卻不一定相同,例如生態與社區營造何者該為優先,不同組織則有不同得價值觀 選擇。也是因為當初在政策制訂過程中並無社區居民參與,並無納入外界的聲音,

對於此種參與類型的政策在後續修訂時可能會被質疑缺乏正當性來源,目前也僅 能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透過機關與社區間的不斷溝通及討論,增加在地居民對於 計畫目標的認同感,提升參與動機。

(三)審核機制方面

社區林業雖然有一套嚴謹的計畫審查方式,但林務單位對於整體申請計畫的 內容似乎較少主見,多依賴專家學者的評鑑機制,缺少對計畫的積極主觀性和價 值判斷。訪談後實證資料可以發現,以社區林業計畫此種偏屬於參與性質的政策,

在目標、計畫審核層面多是政府官方所強調、介入之處,而在執行過程政府的角 色則較為淡出,尊重社區的自主發展。在訪談過程中,不少社區都有談到審查標

在目標、計畫審核層面多是政府官方所強調、介入之處,而在執行過程政府的角 色則較為淡出,尊重社區的自主發展。在訪談過程中,不少社區都有談到審查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