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際教學與教學設計的比較

本研究限於時間與實踐環境(實際實施教學)的限制,原本只定位在發展教 學活動參考方案(即教學活動設計),不進行實際教學,在專家與專家教師的建 議下,研究者利用期末學校期末考完畢後,在研究者的班級(三年級)進行一節

(40 分鐘)的實際教學。

研究者進行的是本研究第十課阿瑪迪斯課文教學前「音樂神童」的圖文對應 實際教學。整個提問其實只有圖像欣賞解讀訊息的部份,實施的結果比原先預估 的時間要少很多,因此又引導再從圖像中探討「音樂特色」以及「音樂傳遍全世 界」的圖像訊息。

整個提問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對於「圖像欣賞」興趣是很高昂的,很興 奮的回答「他們所看到的」以及「他們的感覺」,雖然秩序上有點混亂,但是上 課充滿熱鬧、愉快的氣氛。對於孩子有些無裡頭的回應或因圖像而起的聯想以及 錯誤訊息的解讀,應該如何回應及處理?這些行為的管理或偏離主題的討論,教 師應該如何引導與處理?都關係著整個提問的進行。實際教學結果發現如下:

壹、學生的回饋顯示研究者的教學活動設計太低估孩子能力

本研究中第十課的教學提問設計中,研究者預測孩子可能沒辦法說出:「神 童」而有可能會說出「天才兒童」,因此在教學提問的設計會安排如何將學生回 答的「天才兒童」,進一步引導他們說出「神童」的過程,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提 問裡,學生很自然的脫口而出:「神童」,甚至說出「音樂神童」。顯然學生的辭

彙量明顯超出我們的預期。

課文插圖中的那個拿著油畫布及畫筒,頭上帶著帽子的人物,孩子一看到圖 像在解讀訊息時,有的人是根據他拿的畫布判定他是畫家,但有的人卻是因為他 戴的帽子而說他是畫家,再進一步的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就知道畫家、

藝術家或漫畫家都喜歡戴這種特別的帽子,而訊息的來源是書裡面看到、童話故 事書裡面有畫。由此可知:孩子對於某些人物的特徵訊息的知識是很豐富的。

在插圖中呈現的建築物方面:插圖裡有歐洲著名的艾菲爾鐵塔、澳洲雪梨歌 劇院、巴黎聖母院……,這些建築在教學提問的思考過程中會認為學生可能無法 回答出建築名稱,所以在設計課文教學前的提問時,原本是要利用旅遊手冊先介 紹世界著名景點,補充學生先備知識上的不足。想不到在教學現場上,有的學生 雖然對著雪梨歌劇院只說出雪梨,但是還是有學生能回答出雪梨歌劇院、艾菲爾 鐵塔。但是巴黎的聖母院是普遍學生較沒印象的建築。

此外,孩子能說出莫札特是在 35 歲時離開人間並說明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 死,這些課外的知識原本以為是高成就的學生才知道,想不到其他的孩子也知 道,學生甚至補充說明是因為中午放映的古典魔力客音樂 DVD 裡曾經介紹過莫 札特,所以他們都有印象。可見,孩子對知識的吸收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受到 影響。顯然與本研究的教學提問設計有明顯的落差。從以上所舉的實際例子,顯 示教學活動設計,與實際教學會出現落差。

而更讓研究者驚訝的是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圖 10-綜-1 教學提問中有一 幅小插圖是小莫札特踩著音階越爬越高,有的孩子解讀「他在跳舞」、「他在彈音 階」、「他要去天堂」、「他要到世界各地去彈鋼琴」,他們的回答有的是比較客觀

的直覺「他在跳舞」,有的是加點創意的想像「他在彈音階」,有的是從人物踩著 音階的目的地去猜測「他要去天堂」,甚至有的結合前一頁的圖像「莫札特在彈 琴」與插圖下面許多的建築說出「他要到世界各地去彈鋼琴」。

貳、老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反應隨時做決策的調整與應變

在引導觀察插圖中莫札特彈琴的場所時,研究者原本的教學提問設計是希望 學生回答小男孩(莫札特)在「一個正式的場合」彈琴,由這樣的回答引導學生 回答「圖中的小男孩很厲害」,很厲害的人才可能在正式的場合理演奏。但實際 教學中,孩子的回答竟是:「皇宮」「教堂」,老師的提問就必須有所調整,詢問 學生:「為什麼他可以在皇宮或教堂裡彈琴?」希望引導學生注意「只有很厲害 的人、表現特別傑出的人」才可以到皇宮或教堂表演。然而,學生的回答充滿想 像力:「因為他是莫札特」「因為他是國王的兒子」「因為他本來就住在皇宮裡」,

比較符合期望的答案是「因為他彈得很好聽,小動物都跑出來」。老師的提問引 導策略就必須調整成比較題或是依據學生的回答再進一步提問去釐清孩子的想 法,讓學生從老師的再提問中去思索可能的答案,引導學生說出老師預期的答 案。如果還是答非所問,就必須由老師直接宣告,以便節省時間進行下一主題的 討論。

在「音樂特色」的主題探討方面:第十課在介紹莫札特的音樂時,插圖是利 用具體的物件來表徵:明度較高的顏色、黃色的亮點、草、水、精靈、兔子、音 符、花朵、魚、波浪的曲線……組合在一起來表現其音樂特色:「像鳥輕盈的飛,

像溪水輕快的流,像光在風中嬉戲,高高低低。」要將抽象的音樂感受轉化成具

體的圖像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要利用提問,讓學生說出「音樂的特色」更是不 容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然學生在「音樂神童」的討論過程中提及「他彈得 音樂很好聽,所以有許多動物跑出來」,可能必須將原本的教學提問調整、接續 學生的回答,這樣在提問的銜接性方面也會顯得較流暢,從「他的音樂很好聽,

所以小動物都跑出來」這樣的回答引導學生觀察插畫家透過圖像,試圖表現莫札 特的音樂特色,雖然這與教材分析:「物件超現實的組合」來表現、說明音樂的 特色不太一樣16,讓讀者透過圖像物件體會並感受莫札特音樂的特色。然而,孩 子的回答卻是導因為果:「他的音樂很好聽,所以小動物都跑出來」。這也說明大 人與小孩觀察事物的觀點、想法其實是很不一樣的。

參、重視 LATA 圖像欣賞教學模組中與藝術(課文插圖)無關的事項的處理 在圖像欣賞解讀訊息的時候,孩子會針對圖像而出現「無中生有」、「自由聯 想」的回答,在老師看來的確像是答非所問,甚至有時會讓人覺得:這是不是在 搗蛋的?但是這些回答確實是因為圖像而起的回應,又不能責怪孩子。LATA 圖 像欣賞教學模組中與藝術(課文插圖)無關的事項就是在指這部份的問題,也是 在有關班級經營的部份。看似簡單又很單純的問題,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影 響整個提問的氣氛甚至是成敗。在實際的教學現場裡,孩子是否是在搗蛋?還是 真的解讀出錯誤訊息?甚至是圖像傳遞的訊息有問題而造成解讀訊息上出現錯 誤。有時還真的讓人摸不清楚。在這次實際教學的提問過程中不難發現:班上的 確會出現一些訊息解讀錯誤或真的故意在唱反調的反應。例如:有一位孩子看到

16利用魚、小鳥、兔子表現音樂的「輕盈」,運用水及高明度的色彩表現音樂就像「水輕快的流」

「光在風中嬉戲」……等等。

圖 10-綜-2 插圖中有一位女孩高興的看著上面:表現音樂特色的物件,有同學說:

「她在跳舞」,他的反應竟是:「麥可傑克森」。此時必須考驗老師的智慧:是要 擱置忽略,用開玩笑的口吻婉轉反諷,還是適當的討論與回應?孩子的想像是無 限寬廣的,在大人的世界裡似乎永遠無法想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無奇不有的答 案。但是這也是最珍貴最值得珍藏的寶藏,老師在處理這部分的問題時,還是必 須以一種開闊的胸襟接納孩子無限的可能,讓這樣充滿創意的想像力盡情馳騁。

肆、提問引導過程中,給學生多一些解釋的時間,讓孩子有更多延伸學習 的機會

教師對學生的回應感到質疑時,最好先讓學生解釋、說明,不要急著替學生 說明。經由學生的解釋,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進一步知道學生的回答屬於「無 中生有」?還是「任意想像」?又如:「音樂神童」的引導提問中進行近似詞「天 才兒童」、「神童」的討論時,有學生脫口而出:「學長」,其實可以進一步提問,

藉機延伸語彙的比較與學習。

實際教學提問中,學生對於插圖中音樂特色的表徵,只說出:優雅、自由、

舒服、有趣,這可能跟設計的教學提問有關,因為提問中只問及:「這個音樂給 你的感覺是……」如果進一步詢問插圖為什麼要畫魚、小鳥、花、草、水……等 跟莫札特音樂的旋律有什麼關係?或許孩子的回答會更不一樣。

圖 10-綜-2 圖像中有一對男女面海坐著,聽著耳機、閉著眼睛,有位孩子這 一部份便脫口而出:「他們在約會」「他們在談情說愛」。這應該屬於圖像訊息不 明所造成孩子在解讀上的困擾與錯誤。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