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hapman 圖像欣賞教學提問法和 LATA 圖像

在分析課文訊息與插圖訊息之後,接著便是根據 Chapman 圖像欣賞教學 提問法和 LATA 圖像欣賞教學模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理解圖像訊息,再將 圖像訊息與課文訊息做對照,讓學生發現其中的圖文關係,進而增進對課文的 理解。而發展插圖融入教學活動設計,也正是本研究的重點所在。

壹、Chapman 圖像欣賞教學提問法

Chapman 圖像欣賞教學提問法主要是在欣賞教學時,可從四個層面:描 述、分析、解讀、判斷,去做規劃提問。本研究借用來解讀課文插圖的圖像訊 息,目的是利用 Chapman 的四層面提問,讓學生試著從各種思維的角度,周 延的思考課文插圖訊息的意涵。提問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客觀的讀出圖像訊 息,說出個人對圖像訊息的觀察與感受,會廣泛大量的運用「描述」、「解讀」

兩種層面的提問。由於本研究主要以探討圖像的訊息為主,而不是在探討藝術 創作的手法,「分析」、「判斷」層面的提問比較適合視覺藝術欣賞或創作的討 論,所以這兩個層面的提問會比較少甚至沒有。

在課文插圖訊息教學提問的設計時,四種層面的提問是交叉使用,並沒有

先後順序的考量。教學設計提問依據教學目的而選擇適當的提問。

一、描述:敘述有關的主題與事實。描述時就像一位新聞播報者,指出且描 述視覺要素與作品可辨識的東西與題意。避免使用『美』、『醜』等語彙。

例如:1.那阿瑪迪斯.莫札特他的穿著如何? 還有嗎?

2.那他的表情、動作又如何呢?

二、分析:引導觀察視覺要素及彼此間的關係

(一)強調

例如:有沒有人可以試著說說看為什麼○○○會最先看到小男孩 在彈鋼琴?

(二)平衡-要素(形狀、顏色、明暗、紋理)之間的位置、大小的安 排所形成的視覺重量 、趣味,如何安定與穩定。

(三)比例-(東西)的大小數量等級是一般的、理想的、還是奇特的?

為什麼?

(四)模式-什麼要素重複出現?

例如:請小朋友看看,插圖中那一條帶狀的線條上面好像有很多 東西,有沒有人願意說說看,有哪些東西一直出現在上面?

(五)韻律與動態-什麼要素重複出現,使動眼睛掃過作品,而生移動 的錯覺?它是交替出現?規則的出現?流動 漸進 還是像爵士樂般?

(六)變化與統一-什麼要素(形狀、顏色、明暗、紋理)使各部位接 近、連續在一起?為什麼?改變什麼要素而產生變 化?為什麼?

三、解讀:與作品有關的訊息對你有何意義?(感覺 看法 想法 聯想)

例如:1.那□□□也來說說看,為什麼你也是最先看到小男孩在彈鋼 琴?

2.他彈給誰聽?

3.所以你覺得他的心情如何?

四、判斷:準則與標準。所依據的準則與標準要適合作品 例如:這幅畫像跟妳生活中看到的一樣嗎?

貳、LATA 圖像欣賞教學模組

依 LATA 圖像欣賞教學模組的教學模組(圖 2-1)整個教學總共分為準備 工作、教學策略、與藝術(課文插圖)無關的工作、回顧四個部分。茲就「課 文插圖融入教學」,分別說明四部分如何應用。

一、準備工作:又分為一般準備以及特別準備兩部分。

一般準備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做的教學準備:包含課程討 論的主題、舊經驗的回顧以及引起動機的準備,其中討論的主題大體而言必 須是跟課文插圖相關。其次在教室環境的考量方面必須注意教學資源的限 制,如有需要必須額外做準備或有所調整,此外對於教學對象起點行為、人 數的了解等等,方便在教學教材的篩選、準備能做充分、周全的計畫。

特別準備指的是:教師針對篩選出來的教學教材必須額外準備的補充資 料或與討論主題相關的資料。例如在示例教學篩選出的教學教材中,關於插 畫家利用世界各地代表性的建築與雕像表現阿瑪迪斯的音樂「傳遍全世界」

的訊息,教師可能必須特別準備關於插圖出現的建築物和雕像的相關補充資

料(例如:網頁、旅遊資訊手冊等等)。

二、教學策略:有教學策略、個別互動策略、討論流向策略、導向作品討論 策略四種。

教學策略包含起始性提問和連接性的提問:起始性的提問可能是一個開 放性的問題,它必須針對一個意象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開放學生 票選自己想要擁有的藝術作品,也為下一個問題的討論做銜接;連接性的提 問則是承接上一個問題做加深或加廣的討論,提問的過程中老師可能必須適 度的引導其他學生的討論與回答,在學生討論完以後,詳細的回應學生並予 以說明。這兩種提問都必須注意提問的過程針對作品內容的敘述,給予簡單 的提示,對於學生的回答必須重述與確認,並適時的回答學生的問題。

個別互動策略著重於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應該要重述他 的回答並對學生的任何的回答予以接受。

討論流向策略側重於學生所關心、喜愛的議題,教師在這個策略的使用 以問題導向為中心,討論過程重視作品情境性的訊息,也就是作品中主角人 物與週遭環境的關係、場景氛圍,同時教師也需要適時將學生的回應作摘要 整理。

導向作品討論策略主要在於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特定的主題

(如:老師希望學生注意在課文插圖中關於阿瑪迪斯的音樂特色的表現會刻 意說:「你們看看,插圖裡她是怎麼表現阿瑪迪斯的音樂,是輕巧的音樂甜 點、是鳥輕盈的飛、溪水輕快的流……..」線條是直直的嗎?),這個主題的 討論可以只針對一個議題討論,也可以針對這個主題的某一個部份的討論,

討論的過程中盡量刪除學生不想討論的主題,誘導學生清楚的說明、描述並

詢問對作品的喜好與比較;另外也比較幾位學生想法間的差異;比較與對 比、對應兩個意象(訊息)。

三、與藝術(課文插圖)無關的工作:包含行為管理策略和補充程序。

行為管理策略指的就是我們所謂的班級經營的管理,教師在上課前對學 生課堂表現的行為規範。補充程序意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提問無關主題 的討論,老師必須回答,但是仍須適時的將學生的提問作結束,盡快導回課 程主題的討論過程。

例如:T:你覺得它(雕像)是用什麼做的?(分析,教策)

全:石頭

T:妳怎麼知道?(解讀,教策)

全:灰灰的、硬硬的。

廷:巧克力

T:你想吃啊!肚子餓嗎?……補充程序處理,接著導回主題的討論。

四、回顧:

主要是在課程結束前所做的系統性整理,透過回憶的方式讓學生將課程 中的主要概念與議題做一個總結性的摘要複習,讓學生對討論的主題有進一 步的認識與了解。

參、教學設計準備工作:

在上述 LATA 圖像欣賞教學模組教學模組第一部分的準備工作中,可以發 現:這些教學前的準備,其重點不外乎教材分析、篩選教學教材、總體規劃三 部份,有關本研究的準備工作就是區分成這三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教學者在教學前必須先做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意即教學者在進行教學 前,必須清楚了解課文(原型教材)蘊含哪些知識概念,可用來在課堂上跟 學生互動。也就是要能將原型教材析理出教學教材(洪文瓊,2007c)。本研 究如何分析教材,詳見附錄二。

二、篩選教學教材:

在教材分析之後,教師必須針對孩子的起點行為、學習需求、個別的差 異以及可使用的教學時間內選擇適當的教材。現行小學一週大約有五節國語 課,一學期課程進度有十四課,每週幾乎要上完一課國語教學,因此插圖融 入教學的時間最多不宜超過一節課,在如此有限的學時間內有必要進行教學 教材的篩選。再者,課文插圖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主要目的在於輔助學生學 習課文。所以,本研究插圖融入教學的教學目標在於透過圖像的觀察,一方 面增加學生解讀圖像訊息的能力,一方面對照課文讓學生發現插圖與課文之 間的存在著對應、延伸、背離、違反圖文關係,引導孩子如何透過圖文關係 的探討,增進孩子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在篩選教材時,會以所呈現訊息最多,

且與課文訊息完全對應或延伸課文訊息的插圖為優先考量。

以第十課的課文插圖為例,圖 10-綜-1 圖像如何表現「音樂神童」年紀 很小以及阿瑪迪斯莫札特在音樂方面傑出的表現?圖像除了透過主角人物 的表情、動作及外貌特徵對應課文訊息以外,在場景、氛圍的營造是否增加 課文的延伸訊息?圖 10-綜-1 和圖 10-綜-2 插圖如何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讓 學生經由插圖體會阿瑪迪斯.莫札特音樂的特色。此外,插圖中如何表現阿 瑪迪斯的音樂「流傳到世界各地,影響全世界」。圖像如何利用世界各地代

表性的建築與雕像呈現出音樂傳遍「全世界」的訊息,同時圖像也在間接介 紹各地的文化特色,讓孩子透過插圖的理解與介紹增加對各地文化藝術的認 識與涵養。藉由這些重要插圖訊息,在完全對應的圖文關係中如何加深孩子 學習的印象;在圖文延伸關係中深化孩子對文學和語言的學習,同時增加對 文化的學習。篩選出的教學教材方面,第十課:圖 10-綜-1 阿瑪迪斯.莫札 特「音樂神童」、「受到王公貴族喜愛」的訊息;圖 10-綜-2 阿瑪迪斯.莫札 特音樂傳遍「全世界」的訊息以及兩幅插圖對於「音樂的特色」訊息的表現。

第十一課方面:圖 11-事-1 蔡阿信醫師「興建醫院」的訊息、圖 11-事-2「婦

第十一課方面:圖 11-事-1 蔡阿信醫師「興建醫院」的訊息、圖 11-事-2「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