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省思與成長

第二節 實際行動上的省思

一、教學理論的應用須經過教學者的轉化才能有良好的學習 成效

在進入行動教學之前,研究者研讀了一些教學理論及文獻,研究者心想:從這 些理論切入教學,看起來似乎是可以執行的,如 L. Fay 的 SQRQCQ 策略、「部分—

175

整體」基模理論、問題基模圖示、倒推法策略、標示策略、提問子題、問題結構 等。結果在教學現場中,理論的專業對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之間是有很大的落差,

研究者常為此問題苦思,我該如何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方式,午夜夢迴之際,靈 感乍現之下,趕緊起身動筆記下,深怕一個不小心又忘記了。在轉化過程中,也 歷經不斷的修改,研究者省思到:能將教學理論轉化成實際有效的教學,理論的應 用也才能發揮良好的成效,依理論照本宣科的實施,成果是打折扣的。

二、對於二年級學生在策略學習上,反覆多次的操作是必要 的

對於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歷程來說,不管是語意的分析、關係的澄清、或訊息 的整合上,須明確告知步驟程序,且逐步示範,經共同演練、小組演練,最後才 進入個別練習,利用不同的方式重複且明確的操作,雖學習方式不同,但朝向一 樣的學習目標,這樣反覆多次的使用程序性的步驟,學生才能將策略內化。

三、提供二年級學生具體操作的經驗或具象的表徵,可以協 助學生形成內在的心理表徵

教學過程中,當研究者發現學生理解有困難或誤解時,就改以具體物輔助文 字的說明,讓學生看到具像的表徵,有助於理解。等學生能夠理解之後,再將具 體物拿掉,純以文字佈題,這時,學生大多能從文字上去理解語意及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學生具體操作活動,從操作中察覺數學知識,如運用抓 取的花片數讓學生和他人實際進行比較,在多次比較的過程中,學生能明白差異 量和兩個原始量之間的關係,理解比較句的語意,透過這樣實務的操作協助來形 成學生內在的心理表徵,建立正確的問題基模。

176

第三節 教學中的成長

正式的數學課程中,研究者總有進度的壓力,無法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討論,

但這一次的行動方案的實施,沒有評量的壓力,學生擺脫分數的箝制,在輕鬆愉 快的氛圍下討論、發表、小組合作,學生的學習成效雖無法全部量化呈現,但從 質性分析上,也可看到提升的效果。而教學者需視學生的反應、學習情況自行調 整教學內容,雖說是對教學者的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發揮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 機會。

也因著這個研究,進行文獻探討及以行動驗證理論,讓研究者對於加減法文 字題的合併類、改變類、比較類的問題結構及教學,有所成長。學生在數的合成 運思的發展與理解加減法問題類型具有關聯,布題時,應考量學生的發展程度進 行布題。雖然「部分—整體」關係能讓學生辨認合併類、改變類內部不同的問題 結構,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二年級學生,學生的個別差異仍應考量。在比較問題上,

年紀愈小的學生,應先從理解關係開始,反覆多次的讓學生確實正確的判斷關係,

之後才逐步引入差異量,而差異量內嵌於集合之內,是看不見的第三個量,因此 給予學生充分的比較經驗,也是理解比較語意的關鍵,課堂中如能多創造具體操 作的比較經驗,學生能將語意經驗連結到文字題中的語意關係,有助於理解差異 量意義、比較的語意。

在這一連串的教學歷程中,也讓研究者深深感受到指導學生題意理解的重要 性,題意中的詞彙、字句、語意、關係都可能是學生理解困難的來源,如果在正 式的數學教學中,進行解題之前能先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常讓學生練習使用策略 分析題意,不僅對學生數學的學習有幫助,無形中也養成分析問題的能力。研究 雖然已告一段落,但在數學的教學現場中,研究者仍會秉持研究的初衷帶領新的 學生去探究題意,在解題之前先讓學生針對題意進行分析,之後才進入解題程序。

177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彩芝(2011)。數學文字題解題困難學童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 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王雅蘭、張蓓莉(2004)。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加、減法文字題閱讀理解能力之研 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6,201-219。

古明峰(1999)。加減法文字題語意結構、問題深度與解題關係之探討。新竹師 院學報,12,1-25。

江宜真(2007)。不同步驟加減法文字題之分析-以二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台中市。

李雅萍(2011)。國小低年級數學教科書應用題文字敘述與國語教科書字詞學習 進度關聯性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余民寧、陳新豐、林曉芳、邵俊豪、洪慧芸、游森期、陳嘉甄、李仁豪、陳家興

(2003)。線上認知診斷評量模式之研究:以國小數學科低成就學生為對象

( 1/2)(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90-2614-S-004-011、NSC-91-2521-S-004-011)。

吳秀美(2012)。國小一年級學童學習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呂玉琴(1988)。加、減文字題的分類、解題策略及影響因素。國民教育,28 , 17-29 。

呂玉琴(1997)。國小新生數學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研習資訊,14(2),62-67

178

呂錘卿、余毓珊、蘇淑紋(2011)。國小低年級數學加減文字題教科書內容分析。

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3,89-115。

李冠穎(2010)。認知行為改變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二步驟解題表現之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虹韻(2010)。線圖策略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兩步驟文字題之學習成效(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雅萍(2011)。國小低年級數學教科書應用題文字敘述與國語教科書字詞學習 進度關聯性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阮慧津(2009)。圖示解題策略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童解兩步驟文字題補救教學 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怡辰(2011)。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學生以交互教學法提升二步驟四則運算數學 文字題解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明道大學,彰化縣。

林美惠(1997)。題目表徵型式與國小二年級學生加減法解題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縣。

林淑玲(1999)。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對比較累加減應用問題表徵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碧珍(2000)。一個以學童數學認知為基礎的小學教師數學專業發展模式。八 十八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集,1-34。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麗華(2006)。國小數學不同成就學生對數學文字題的閱讀理解能力之探討(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邱靜宜(2012)。運用萬用揭示板發展國小二年級比較型加減文字題教材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179

洪敬傑(2011)。國小四年級學生對數學文字題的閱讀理解研究-以「整數加減 法運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胡秋綾(2008)。國小學童比較類加減法文字題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台中市。

涂金堂(2007)。國小學生數學文字題問題結構與數學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屏 東教育大學學報,26,101-136。

涂金堂、林佳蓉(2000)。如何協助學生解決數學應用問題。高雄市:復文。

秦麗花(2007)。數學閱讀指導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洪葉文化。

秦麗花、邱上真(2004)。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相關因素探討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以角度單元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99-121。

秦麗花、黃敏秀(無日期)。影響兒童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的因素探討。取自 me.ntue.edu.tw/download.php?filename=101_a6701799

翁嘉英(1988)。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認知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張宇樑(2012)。國小數學教科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217,74-87。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元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書局,台北市。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東華書局,台北市。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教育心 理學報,27,175-200。

梁瑞真(2005)。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加、減法文字題題意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郭怡君(2012)。國小二年級學童在加、減與乘兩步驟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及 SS 分

180

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郭夢瑤(1995)。語彙在列代數式問題所扮演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世杰(2005)。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數學文字題解 題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立倫(2000)。兒童解答數學文字題的認知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 正大學,嘉義縣。

陳美芳(2001)。數學學習障礙和閱讀障礙關係探討-子計畫三:數學學習障礙者 的數學閱讀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未出版。

陳雅婉(2010)。數學教科書書中的語言表達—教你看懂數學課文的文字敘述。

台北市:秀威。

陳麗帆(2011)。基模本位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加減法文字題解題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彭可兒(2006)。如何利用「概念改變」於數學教學。數學教育,23,54-63。

甯自強(1997)。五個區分對數與計算教材設計的影響。八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 新課程數學科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專輯,63-90。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編印。

黃文慶(2002)。布題語句與情境對高中生解加法、乘法原理題目之影響(未出

黃文慶(2002)。布題語句與情境對高中生解加法、乘法原理題目之影響(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