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七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係採用質性分析為主的行動研究,並採用三角檢定來檢驗研究的信效 度。其資料的整理及分析如下:

一、資料整理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包含觀察資料、文件資料、省思札記、訪談資料等四類,

以下分別說明:

(一)觀察資料

觀察資料包含課堂錄影紀錄、課堂觀察紀錄等。有鑑於研究者又是教學者,

在教學現場會採用錄影的方式,來記錄教學現況,避免疏忽研究者未觀察到的細 節,除了作為研究者整理分析之資料外,尚可和第三者進行討論,共同探討現場 問題之對策,或是驗證研究者的分析。課堂錄影紀錄將以師生或同儕之間的對話、

學生的反應為分析重點。而課堂觀察紀錄由研究者於教學實施過程之中,針對學 生題意理解的部分進行觀察,將反應、困難、特殊事件記錄於觀察紀錄中。觀察 資料整理之後與其他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分析。

(二)省思札記

在教學方案實施的過程,研究者會隨時隨地紀錄下自己的省思及想法。這些 省思札記的紀錄對於資料的分析、解釋與詮釋,提供了不同的觀點。省思札記是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省思與感想的紀錄。

(三)文件資料

為了瞭解個別學生題意理解的情形,研究者製作分組作業單以及個別作業單 在課堂中供學生習寫,教學行動之後,再以檢測單檢測學生的學習表現。由於研

56

57

件進行整理分類、統計與分析,以歸納的原理,研究文件內容之潛在意義,分類 出學生題意理解的困難及錯誤原因,並分析學生接受教學方案後,在題意理解上 的轉變。

(四)訪談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會針對學生的特殊反應,或者作業單中學生的錯誤情形,進行 訪談,或者在觀察資料、文件資料不周延之處,進行學生訪談資料的蒐集,以達 資料的完整性。在訪談前徵求受訪者家長同意(如附錄三參與學生家長同意書),

並向受訪者說明錄音的原因及用意。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會備妥錄音筆與筆 記本,在訪談的過程隨時以筆記將重點或想法記錄下來。並用錄音筆錄下訪談的 全程內容,待謄寫成逐字稿後,再加以整理分析。

研究者在訪談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採取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訪談資料是為 了記錄學生真實行為反映出的想法,因此會視訪談者情況而定,問題沒有一定的 優先順序。研究者在於訪談後繕寫逐字稿,之後進行編碼、分類、分析。為使資 料有系統地呈現並顧及研究倫理,將 20 位學生以 S1~S20 來代表。

二、資料分析

為使資料進行系統化的呈現,並進行分析、歸納,將訪談搞、觀察錄影資料、

觀察記錄、省思札記、作業單等進行開放性編碼,其編碼代號如表 3-3,編碼之 後,在各資料之間進行比較分析,以尋求公正、客觀的解釋。

58

表 3-3

資料編碼系統說明表

資料來源 代碼 例子與說明

課堂錄影

紀錄 以「錄」表之 錄 1020415-S7 表示 102 年 4 月 15 日關於學生 S7 的錄影觀察紀錄

省思札記 以「省」表之 省 1020420 表示 102 年 4 月 20 日研究者的 省思紀錄

作業單 以「作」表之 作 1020428-S18 表示 102 年 4 月 28 日學生 S18 作業資料

課堂觀察

記錄 以「觀」表之 觀 1020402-S17 表示研究者於 102 年 4 月 2 日 對學生 S17 的觀察

訪談稿 以「訪」表之 訪 1020301-S2 表示研究者於 102 年 3 月 1 日 訪談 S2 學生的訪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