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驗方法

一、實驗流程

本研究為更詳細地觀察透過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MyCT)台華語 訓練課程的受試者聲調能力進步的過程,筆者設計一個月多的實驗期間。此 實驗期間的開頭進行收集受試者的基本資料而訪談華語學習現況等。接著請 受試者填寫聲調錄音與訓練語料表確認語料裡頭的詞彙受試者是否學過,在 此階段若有受試者的需求,筆者跟他解釋不懂詞彙、短語及句子的意思。受 試者瞭解語料內容之後才進行聲調錄音一,錄音完成後相隔幾天開始使用 MyCT訓練課程。五週的訓練期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週至第三 週,受試者每週都跟筆者上兩次的訓練課程,每次都要訓練所有的語料內容,

且每週都進行做一次的聲調錄音(聲調錄音二、三、四),此外受試者每天 都使用 MyCT自己訓練所有語料內容。除了聲調錄音一之外、每次的聲調錄 音之後訪談其週自學時的情況、下週的目標以及平台的問題等。每週的兩次 訓練課程之間相隔三天的時間,聲調錄音在各週的第二次訓練課程的同一天 進行。訓練課程時筆者的任務為在受試者旁邊紀錄受試者的表現與聽到的發 音及聲調錯誤,訓練完之後使受試者瞭解其次訓練課程中發生的錯誤並給予 建議。受試者除了每週兩次的課程之外,每天都使用 MyCT自學訓練所有的 語料內容。自學訓練時要紀錄花費的時間與重複練習的項目,聲調錄音時將 其資料提供給筆者。第二階段:第四週至第五週,這期間受試者繼續每天的 自學訓練,但不跟筆者上訓練課程。聲調錄音四之後相隔兩週的時間進行最 後的聲調錄音(聲調錄音五)。聲調錄音五完成之後雙方進行受試者語料審 聽收集實驗結果以及訪談受試者對於實驗期間內華語能力進步的反應、每天 自學訓練的回饋以及針對此訓練課程或者MyCT的建議。

實驗流程呈現如下:

填寫基本資料調查表/訪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recorder,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語音實驗室(臺師大

博愛樓 10 樓 1017 教室)錄製受試者的發音。之後再製作 Praat 語圖以及人

三、聲調錄音審聽

為正確地檢查受試者唸錯的聲調,本研究在分析階段請三位臺灣籍華語 母語人士審聽受試者的聲調錄音音檔。三位審聽者皆具有語音學的學習背景 以及在海外華語教學的經驗。以下介紹三位審聽者之華語教學背景。

一位審聽者,戴先生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研究所碩四生,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現:國立臺灣屏東大學)應用日文系畢業,就讀大 學時有一年的日本廣島大學人文學系留學經驗,在臺師大上過華語語音教學 研究課程。他大約有一年兩個月的華語教學經驗,為在日本大阪的「フォル モサ台湾式中国語教室」教一年華語,此機構為針對日本當地人開課的華語 補習班。另外在菲律賓基督教靈惠學院擔任兩個月的華語老師。他通過臺灣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他在 2017 年 10 月 5 日進行聲調錄音 一、二、三的審聽,10 月 6 日進行聲調錄音四、五的審聽。

一位審聽者,黃小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五生,國 立嘉義大學英文系畢業,在臺師大上過語音學、音韻學、國音學以及華語語 音教學研究課程等與語音學相關的課程。他大約有四年的華語教學經驗,為 在美國聖母大學一年、在北京美國各大學聯合漢語中心(ACC)和聖母大學 中文暑期班(NDiB)四個月擔任華語老師以及華語家教四年的經驗。她通過 臺灣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她在 2017 年 10 月 9 日進行聲調 錄音一、二的審聽,10 月 10 日進行聲調錄音三、四、五的審聽。

另一位審聽者,彭小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四生,

輔仁大學日語系畢業,在臺師大上過華語語音學以及華語正音口語表達等與 語音學相關的課程。他大約有兩年的華語教學經驗,為在德國明斯特大學擔 任一年華語老師以及華語家教一年的經驗。她通過臺灣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 能力認證考試。她在 2017 年 10 月 10 日進行五次聲調錄音的審聽。- 審聽之地點一律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愛樓 10 樓 1017 語音實驗室,

由筆者使用筆電播放受試者聲調錄音的音檔,請審聽者在審聽表(如附錄二)

上標記聽到的聲調調號。每項語料播放兩次,每項之間相隔三秒,若他們需 要再重複聽,可再播放一次。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五節 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MyCT)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