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為例-"

Copied!
1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 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 習者的聲調正音為例A Case Study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 Combination Training :Error Corrections in Pronunciation for an Aged Japanese Learner 指導教授:曾金金博士 研 究 生:高松清孟撰 中華民國 一 Ο 七年一月.

(2) 謝辭 念研究所這三年半寒暑以來,一路上實屬難能可貴,論文對我來說的確 是是一項非常困難的課題,本研究能夠順利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很難一一列出來。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曾金金老師這幾年來耐心地指導,培養我們 在研究上獨立的思考能力,不斷地引領我們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時時提醒我 們要一起討論,仔細地檢視我們的論文。我修過老師的「教學實習」、「語 音實驗學」、「語音專題研究」等課,讓我能夠與語音打上交通,同時也學 到了對外華語教學相關的技巧。我也要深深地感謝我的口試委員張箴老師和 山崎直樹。感謝兩位的指教以及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更瞭解研究的方式, 同時可以跟著各位的指引改善論文。 此外,我要向華研所的各位師長奉上謝意。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才 能夠學到了各種知識與想法,而熟悉對外華語教學相關的經驗。在此特別感 謝葉德明老師。從我剛入學時至今,老師一直都鼓勵而支持我們外籍學生, 我們才能夠一步一步前進。我真的永遠忘不了老師的恩情。 而這本論文的完成,還要感謝宇核、喬渝、彥辰三位同學幫我當審聽者, 托你們的福,我才能完成論文。我也要謝謝希安、楚楚、品蓁,我們入學之 後的這三年半,有時互相切磋琢磨,有時互相手牽著手幫忙,我們能夠向自 己的目標邁進。特別感謝蒲地先生願意當我的受試者,如果沒有你,我根本 不能成功我的研究。 最後,謝謝最愛的家人這三年半來一路支持我。 高松清孟 2018 年 2 月. i.

(3)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 -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 音為例中文摘要 關鍵字: 華語教學、華語聲調、日籍學習者、高齡學習者、數位學習 在聲調習得的領域中,先行研究顯示,日籍學習者華語雙音節詞聲調的 主要問題在於第二聲或第三聲,例如唸第二聲+第一聲或第二聲時其第一音 節的第二聲不到位,容易唸成接近第三聲的發音(孟子敏 2000、劉藝 1998 等),另還有唸第三聲+第一聲時第一音節的第三聲會唸成第二聲(何平 1997)等現象。除了此聲調問題之外,本論文還要探討高齡學習者的華語聲 調習得能力。多數的心理學家指出人類的短期記憶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因 此本研究照 Czaja&Sharit(1993)提出的七條記憶老化的策略與蔡喬育(2012) 建議的針對高齡學習者語言教學技巧來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方法。 本研究的受試者為一位高齡 69 歲的日籍學習者,並以聲調最小對比的 原則設計華語聲調訓練課程,使用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MyCT〉進 行聲調訓練與五次的聲調錄音。訓練課程與聲調錄音內容為 18 組聲調最學 對比的雙音節詞(如:搭車 vs 大車)、短語(如:搭車來 vs 大車來)以及 9 句包含聲調相對兩個詞彙的句子(如:大車來了,趕快搭車吧) 。一個月的 實驗期間中,在前三週受試者每週上兩次聲調訓練課程及每天都自學訓練, 在後兩週僅有自學訓練來進行練習。經過五次的聲調錄音觀察受試者所產生 的偏誤以及成績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自受試者偏誤當中可見,不管第一或第二音節,包含第 二或第三聲雙音節組合的偏誤出現比例很高。其中第二聲+第二聲組合的偏 誤比例遠遠高於其他組合,唯一大於 60.0%。而其偏誤類型為唸成第二聲 ii.

(4) +第三聲,此結果符合日籍學習者經典的偏誤類型。同時分析實驗期間內聲 調訓練課程的成績變化,由其結果可得,七成以上雙音節組合的正確率比第 一次聲調錄音時的提高了。. iii.

(5) A Case Study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 Combination Training: Error Corrections in Pronunciation for an aged Japanese learner Abstract Keywords : Mandarin teaching, Mandarin tones, Japanese learner, aged learner, online pronunciation training. Extant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have shown that tone 2 and tone 3 are the most difficult for Japanese learners, to learn, and caused the Japanese the most errors. This typ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weaknesses in Japanese learners by numerous scholars. They have suggested various correcting method while its still deemed them as one of huge obstacle for Japanese learners studying Mandarin. Japanese learner often has to face Mandarin ton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n Mandarin. Even if a learner still has not mastered system of Mandarin tones. Such learner continues to produce tonal Mandarin errorses, such problem can be fossilized. Teachers must consider its teaching method that matching the student’s level, and simultaneously take the background of such as age into account. At present, the main target scope of the general teaching materials is probably for the young to middle-aged groups of learners. Few Mandarin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aged learne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r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aged Japanese learner by finding Mandarin tonal errors, and then start the pronunciation training online for Mandarin tones on the 〈MyCT〉 software. Through testing the learner five times, the study will observe the passes of learner’s Mandarin tonal errors and iv.

(6) performance. Author will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on two syllables. From analyzing errors of the learn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ne 2 + tone 2, has particularly high error raito, and is the only combination with an error rate greater than 60%, which is mistakenly read ino tone 2 + tone 3.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result of classic error types of Japanese learner repor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simultaneously is analyzed the pronunciation training to see weather it had some effect on the learner’s performance. From results of our experiments, the author can affirm that this pronunciation training did affect the learner’s pronunciation production.. v.

(7) 中国語声調訓練事例研究 ―日本人高齢学習者を例 に― 日本語要約 キーワード: 中国語教学、中国語声調、日本人学習者、高齢学習者、声 調訓練カリキュラム 中国語声調の習得という分野における先行研究では、日本人学習者にと っての最大の難点は2声と3声であり、例えば2声と1声または2声の組 み合わせを発音する際、第一音節である2声の音の高さが正しい位置まで 上がらずに3声に近い発音になってしまう(孟子敏 2007、劉藝 1998 等)、 3声と1声の組み合わせを発音する際第一音節である3声を2声に発音 してしまう等の問題が散見される。声調の問題以外に、本論文では高齢学 習者の中国語声調習得についても論じる。多数の心理学者が人間の短期記 憶は年齢の増加とともに衰退するとの意見を出しており、本研究では Czaja&Sharit(1993)の提唱する七カ条の記憶老化に対する防止法及び蔡. 喬育(2012)が考案した高齢学習者に対する言語教学の手法を基に実験内 容と方法を組み立てた。 本研究は高齢学習者の声調問題を理解し、その解決策を模索するために、 一名の年齢が 70 歳である台湾在住の日本人学習者を被験者として実験を 行った。また実験内容声調最小対比の原則に基づいて中国語声調訓練カリ キュラムを設計し、オンライン中国語声調学習ソフトの〈MyCT〉を使用 した声調訓練を行い、各段階での声調発音能力を測るために5回のテスト を実施した。声調訓練カリキュラムとテストの内容は 18 組の相対する声 調の組み合わせがある二音節単語(例:搭車 vs 大車) 、18 組の相対する vi.

(8) 声調の組み合わせがある二音節単語を含んだ句(例:搭車來 vs 大車來) 、 そして 9 つの相対する組み合わせの単語2つを含んだ短文(例:大車來 了,趕快大車吧)である。一ヶ月の実験期間中、初めの三週間は被験者に 毎週二回実施される声調訓練カリキュラムと毎日の〈MyCT〉を使用した 自主学習を行ってもらい、後の二週間は自主学習のみを行い声調を練習し てもらった。実験期間が終了した後、5回のテスト結果から被験者の声調 エラーと成績の變化を分析した。 実験の結果、学習者の幾つかのエラーの中から、第一・第二音節に関わ らず2声または3声を含んだ二音節単語のエラー発生率が高いことが分 かった。またその中の2声+2声のエラー発生率は特に高く、全組み合わ せのうち唯一 60%を超えたものである。そしてこの組み合わせを発音す るとき、被験者がよく発音し間違えるエラーは、2声+3声である。この 結果は日本人学習者の典型的なエラーと合致している。エラー分析と同時 に5回のテスト成績の變化も分析し、その結果最終的には七割以上の二音 節の組み合わせの正確さが一回目のテスト時よりも高いことが分かった。. vii.

(9) 目錄 謝辭................................................................ ⅰ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日文摘要............................................................ v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相關名詞釋義.................................... 5 一、研究範圍................................................. 5 二、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齡者語言學習............................................ 7 一、記憶老化................................................. 7 二、記憶強化策略............................................. 8 三、針對高齡者之語言教學技巧................................. 9 第二節 語言僵化現象.............................................. 9 第三節 華語聲調................................................. 10 一、聲調語言................................................ 10 二、華語聲調的特徵.......................................... 11 第四節 日語高低重音............................................. 14 一、高低重音語言............................................ 14 二、日語高低重音的特徵...................................... 15 三、華語聲調與日語高低重音的比較............................ 17 第五節 日籍學習者華語聲調偏誤研究............................... 18 第六節 華語聲調教學策略......................................... 26 一、華語聲調教學策略........................................ 26 二、華語聲調教學方式........................................ 28 第七節 多媒體數位華語語音教學...................................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viii.

(10)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36 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 37 二、受試者華語學歷 .......................................... 38 三、受試者華語學習現況與其問題 .............................. 39 四、受試者對於自己華語能力程度的意識 ........................ 39 五、受試者對於學外語與年齡關係的看法 ........................ 40 第二節 研究材料 ................................................. 40 一、基本資料調查 ............................................ 40 二、研究語料 ................................................ 41 第三節 研究過程 ................................................. 47 第四節 實驗方法 ................................................. 49 一、實驗流程 ................................................ 49 二、實驗期間、工具 .......................................... 51 三、聲調錄音審聽 ............................................ 52 第五節 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MyCT)華語聲調訓練課程之製作 ... 53 一、MyCT 簡介 .............................................. 53 二、MyCT 華語聲調訓練課程製作流程 .......................... 53 三、MyCT 華語聲調訓練課程內容 .............................. 54 第四章 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 59 第一節 各聲調錄音結果比較與偏誤分析 ............................. 59 一、聲調錄音一結果 .......................................... 59 二、聲調錄音二結果 .......................................... 65 三、聲調錄音三結果 .......................................... 73 四、聲調錄音四結果 .......................................... 80 五、聲調錄音五結果 .......................................... 86 六、小結 .................................................... 92 第二節 各聲調組合偏誤分析 ....................................... 95 一、雙音節聲調組合之偏誤 .................................... 95 二、偏誤特徵 ............................................... 107 第三節 MyCT 訓練課程成果 ...................................... 120 一、本研究之華語聲調訓練課程說明 ........................... 120 二、訓練過程及反思 ......................................... 123 三、受試者在聲調訓練課程上的表現以及自學訓練過程 ........... 128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129 一、36 個相對詞彙在各部分的偏誤出現狀況 .................... 129 二、本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的聲調偏誤類型與特徵對比 ........... 136 三、MyCT 聲調訓練課程整體成果 .............................. 138 ix.

(11) 第五章 研究結論.................................................... 149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49 一、研究成果............................................... 149 二、教學建議............................................... 149 第二節 後續研究................................................ 152 一、增加受試者人數、擴大受試者的範圍以及設定實驗對照組..... 152 二、利用多元媒體的訓練課程................................. 153 三、研究語料............................................... 153 參考文獻........................................................... 154 一、中文文獻............................................... 154 二、英文文獻............................................... 157 三、日文文獻............................................... 158 四、網路資源............................................... 159 附錄............................................................... 160 附錄一:受試者基本資料調查..................................... 160 附錄二:審聽表範本............................................. 165 附錄三:MyCT 聲調訓練課程練習表範本 ............................ 170. x.

(12)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三-1 研究對象背景調查表 ........................................ 36 三-2 聲調發音測試及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聲調訓練語料 ..... 42 三-3 各雙音節聲調組合的出現總數 ............................... 46 三-4 聲調錄音及訓練課程實施時間、地點、錄音及錄影工具 ....... 51 三-5 MyCT 華語聲調訓練課程架構 ................................ 54 四-1 聲調錄音一結果紀錄 ........................................ 60 四-2 聲調錄音一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結果統計 ................ 63 四-3 聲調錄音一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聲調組合 ............. 64 四-4 聲調錄音二結果紀錄 ........................................ 66 四-5 聲調錄音二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結果統計 ................ 69 四-6 聲調錄音二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聲調組合 ............. 70 四-7 聲調錄音三結果紀錄 ........................................ 73 四-8 聲調錄音三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結果統計 ................ 76 四-9 聲調錄音三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聲調組合 ............. 77 四-10 聲調錄音四結果紀錄 ....................................... 80 四-11 聲調錄音四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結果統計 ............... 82 四-12 聲調錄音四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聲調組合 ............ 83 四-13 聲調錄音五結果紀錄 ....................................... 86 四-14 聲調錄音五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結果統計 ............... 88 四-15 聲調錄音五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聲調組合 ............ 89 四-16 五次聲調錄音當中偏誤比例 30%以上的雙音節詞一覽 ........ 92 四-17 五次聲調錄音的各項語料中唸錯的狀況與偏誤判定 .......... 95 四-18 受試者之雙音節偏誤詞一覽(第一音節的聲調固定) ....... 100 四-19 受試者之雙音節偏誤詞一覽(第二音節的聲調固定) ....... 103 四-20 偏誤比例一覽(以偏誤詞彙的數量為主) ................... 107 四-21 受試者唸【登機手續】五度制標調計算 .................... 109 四-22 受試者「手 shou3」跟「續 xu4」的調值計算................ 109 四-23 六次訓練的流程說明 ...................................... 123 四-24 課程優缺點反思 .......................................... 126 四-25 在短語部分上偏誤出現率高的四個項目在訓練課程時成績 ... 128 四-26 36 個相對詞彙在各部分的偏誤出現狀況 .................... 130 四-27 過去研究與本研究出現之聲調難點以及偏誤類型比較 ....... 136 五-1 偏誤比例一覽(以各組合唸錯次數為主) .................... 149 xi.

(13)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一-1 2007 年至 2015 年之間日本中文檢定與 HSK 之考試人口統計 ... 1 二-1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 12 二-2 二字調連調組合基本調型 ................................ 13 二-3 日語三拍詞彙+が的四種類型模式 ........................ 16 二-4 日本學生第二聲 ........................................ 19 二-5 日本學生第三聲 ........................................ 19 二-6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單音節測驗結果 .................... 23 二-7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雙音節聽力測驗結果 ................ 23 二-8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雙音節發音測驗結果 ................ 23 二-9 王振宇和李小捷實施的單音節發音測驗結果 ................ 24 二-10 王振宇和李小捷實施的雙音節發音測驗結果 ............... 25 二-11 丁雷的實施的實驗結果 ................................. 26 二-12 聲調示範圖 ........................................... 29 三-1 研究過程 .............................................. 48 三-2 實驗流程 .............................................. 50 四-1 聲調錄音一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比例 .................. 64 四-2 聲調錄音二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比例 .................. 70 四-3 聲調錄音一與聲調錄音二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1+1~2+0) 72 四-4 聲調錄音一與聲調錄音二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3+1~4+0) 72 四-5 聲調錄音三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比例 .................. 77 四-6 聲調錄音二與聲調錄音三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1+1~2+0) 78 四-7 聲調錄音二與聲調錄音三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3+1~4+0) 79 四-8 聲調錄音四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比例 .................. 83 四-9 聲調錄音三與聲調錄音四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1+1~2+0) 84 四-10 聲調錄音三與聲調錄音四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3+1~4+0)85 四-11 聲調錄音五雙音節聲調組合唸錯次數比例 ................. 89 四-12 聲調錄音四與聲調錄音五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1+1~2+0)90 四-13 聲調錄音四與聲調錄音五之唸錯次數比例對比(3+1~4+0)91 四-14 受試者唸【登機手續】之聲調窄帶圖 .................... 108 四-15 第一聲+輕聲「那個呆子」偏誤聲譜圖 .................. 110 四-16 第一聲+輕聲「呆子拿著」偏誤聲譜圖 .................. 111 四-17 第二聲+第二聲「要完成登記」偏誤聲譜圖 .............. 112 xii.

(14) 圖 四-18 第二聲+第二聲「河狸的行為」偏誤聲譜圖 .............. 112 圖 四-19 第二聲+第二聲「河狸的行為」偏誤聲譜圖 .............. 113 圖 四-20 第二聲+第二聲「她是媒人」偏誤聲譜圖 ................ 113 圖 四-21 第二聲+第四聲「原件來自遠見」偏誤聲譜圖 ............ 114 圖 四-22 第二聲+第四聲「他的原件」偏誤聲譜圖 ................ 115 圖 四-23 第三聲+第三聲「戒掉了賭癮」偏誤聲譜圖 .............. 116 圖 四-24 第三聲+第三聲「毒癮的影響」和「賭癮的影響」偏誤聲譜圖 ............................................................. 116 圖 四-25 第四聲+第二聲「一個畫屏」偏誤聲譜圖 ................ 118 圖 四-26 第四聲+第二聲「不是不值十萬」偏誤聲譜圖 ............ 118 圖 四-27 第四聲+第三聲「這個是不只十萬」偏誤聲譜圖 .......... 119 圖 四-28 第四聲+第三聲「丟在系館」偏誤聲譜圖 ................ 120 圖 四-29 MyCT 課程版面 ....................................... 121 圖 四-30 針對受試者之「畫屏」 MyCT 的評分..................... 122 圖 四-31 針對受試者之「畫屏」MyCT 的回饋內容................. 122 圖 四-32 聲調錄音 1+α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38 圖 四-33 聲調錄音 2+α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39 圖 四-34 聲調錄音 3+α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39 圖 四-35 聲調錄音 4+α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0 圖 四-36 聲調錄音 α+1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0 圖 四-37 聲調錄音 α+2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1 圖 四-38 聲調錄音 α+3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1 圖 四-39 聲調錄音 α+4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2 圖 四-40 聲調錄音 α+0 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2 圖 四-41 聲調錄音 1+2 與 2+1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3 圖 四-42 聲調錄音 1+3 與 3+1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4 圖 四-43 聲調錄音 1+4 與 4+1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4 圖 四-44 聲調錄音 2+3 與 3+2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5 圖 四-45 聲調錄音 2+4 與 4+2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5 圖 四-46 聲調錄音 3+4 與 4+3 之聲調組合正確率變化 .............. 146. xiii.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 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存在悠久的交流史,無論是在歷史、文化、傳統, 各方面一直以來都保持密切的關係。自華語學習的角度而言,近年隨著中國 大陸經濟急速的發展,在全球上學習華語的人士漸漸增加了。現實情況表示, 漢語逐步成為一個強勢語言。根據報紙報導,目前美國、法國、澳大利亞、 韓國、日本等已將華語列入高考外語考試任選科目的一個(陸儉明 2005) 。 尤其改革開放後,與鄰國之日本經濟交流變得更繁盛,結果產生了「具備華 語能力」人力的要求。故日籍的華語學習者的整體人口越來越多。 因為日本是個非常重視資格與證件的國家,因此由某個檢定測驗的考試 人口可瞭解其方面要求的變化。筆者將日本主流的兩種華語檢定的人口變化 整理出下面圖一-1。 HSK. 中文檢定. 總數. 80000. 75674. 70000 60000 50000. 60302 51771 53300 51670 51558 46246 46146 45855. 61814. 66799 59873. 56621. 51686 45348. 40000. 33833. 30000. 21385. 20000 10000 0. 55144. 22788. 31718 23426. 15801 5412 2007年. 5815. 2008年. 5525 2009年. 7002. 2010年. 10128.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圖 一-1 2007 年至 2015 年之間日本中文檢定與 HSK 之考試人口統計. 1. 數據來源:一般財団法人日本中国語検定協会。http://www.chuken.gr.jp/tcp/data/results.html。 1. 1.

(16)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此圖上的中文檢定表示日本中國語檢定協會舉辦的中文檢定,本來是在 日本主流的中文檢定,以前許多人將那此檢定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華語能力。 另外 HSK 表示中國政府教育部直屬單位「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舉辦的 「漢語水平考試」之簡稱。由此圖可見,看人口總數知道,每年都維持高水 準。自 2010 年起,每年考 HSK 的人數增加 3000 至 5000,其起因為那年 HSK 的內容被刷新,更貼近外籍學習者的需求,就更受歡迎了。另一方,考日本 中文檢定的人數一直以來很多,不過發生東部日本大地震之後的 2012 年起 至 2014,其人數急激地減少了。無論如何,日本人針對華語的要求不斷地 提高。 儘管目前在華語學習者的主流年齡層為大學生至中年人,然而有十分多 人口的高齡學習者。古川裕(2008)指出:「日本華語學習的質量上的新變 化:學習者的背景開始多樣化,男女老少都願意學華語」。目前沒有明顯的 高齡日籍華語學習者人口統計數據,不過日本有些華語學習機構表示一年又 一年增加高齡學習者的人數。許多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習語言的能力 上兒童、年輕人、中年人與高齡者之間有各有缺點,學外語與二語就更不用 說。在中高年華語學習者人口越來越多的這情況下,參與華語教學人員應該 考慮學習者年齡層,但目前大多數的華語教材皆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來設計 的,卻很少有將焦點放在高年齡層來做出來的。筆者認為這點是在日本的華 語教學上該儘快解決的問題之一。 另外隨著科學的進展,語言教材也變成多元化了。目前有個得到許多華 語教師支持的媒體,是線上發音自動檢測系統。傳統教材的紙本媒體與後來 發展來的電子媒體皆無法提供學習者口說練習的機會,但利用此媒體都可訓 練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改善學習者的聽說方面的偏誤,利 用線上發音檢測系統可提供學習者針對這兩方面的回饋與糾正,而同時讓學 習者反覆強化學習與提升正確的自動化處理能力(曾金金 2008) 。照學習者 本身的背景、個性、學習與生活環境,學習者不都有良好的語言輸入與輸出 機會,卻利用此媒體針對學習者的這個問題有相當的幫助,因為這個系統可 提供標準發音、音樂、數據圖表、評分與回饋,學習者可受到視覺與聽覺的 HSK 中国語検定。https://www.hskj.jp/about/。資料取於 2017 年 1 月 8 日。 2.

(17) 第一節 緒論. 刺激以及自己實際的聽說能力程度。筆者認為具備此功能的這個系統針對高 齡者的語言學習應該有不少的效果,能否符合解決他們問題的要求。 筆者想要透過本研究探討線上發音自動檢測系統針對高齡學習者有多 少效果,能否改善他們的發音問題。.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在學習語言的初期階段,我們通常首先接觸到該語言的語音系統,先要 掌握好語音系統才能再繼續詞彙、語法等語言的構成要素。筆者在大學學習 華語也一樣的步驟,在初步階段老師讓學生花費許多時間不斷地進行操練語 音的輸入出,而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則是好好培養聽說這兩方面能力的基礎。 在此時,筆者的很多同學們都遇到共同的問題,則是學不會華語的聲調。我 們當時每週上接近 10 個小時的課,而老師提供大量的聲調訓練作業,但他 們的情況一直都改不過來。上課時跟著老師輸出入的操練肯定能夠提高學生 的聲調能力,不過上課的時間有限,無法專注一個學生進行練習,結果造成 聲調進步的遲滯。此外在自學時我們往往照老師給作業的內容或一般教材的 方式來進行練習,儘管我們可練聽力與口說,然而因不能確認自己所發出來 的發音及聲調是否正確,有可能將產生偏誤,因此有個觀點來說學生自學輸 出聲調並不是好的練習方式。朱川(2013)指出: 「在漢語普通話聲調教學 過程中,外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普通話陰、陽、上、去四個聲調 很困難,即使經過長時間反覆操練,部分同學脫離課堂這一特殊環境,仍不 能準確唸出這四個聲調」。朱的這句話簡潔地表達不斷繼續練習的重要性與 掌握華語聲調的難易度。筆者上述的那種情況算是斷斷續續的聲調學習狀態, 為了改善此不好環境,學校需要提供或者學生需要自己找隨時隨地使用且能 夠培養發出準確聲調的學習方法。 筆者三年前就讀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之後開始輔導一位日 籍學生經過了兩年半。開始輔導課程的當時,這位學生有來臺三年多且華語 學習三年多的背景,但有的語音上的偏誤留在他的聽說能力上。筆者開始輔 3.

(18)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導他已經過了三年的時間,但該偏誤仍留著,輔導課程上他很認真地面對學 習,不過未得到好的成果。筆者認為阻礙他華語語音能力進步的最大要素為 年齡,是因為年齡無論任何方面都將給予不少的影像。他剛到臺灣時已達到 高年齡,童彬蓉(2003)指出: 「習得第二語言與語法的過程受年齡的影響 不大,但語音獲得的過程能受到很大的影響」 ,童(2003)所指出的要旨為 隨著增加年齡,人的語音獲得能力漸漸下降,因此這位學生的語音習得能力 也可能受到了年齡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他的高年齡影響到了他的華語學 習與生活環境。他來到臺灣之後一直以來沒機會認識與自己同樣年代的人士, 認識的皆年齡少於他的。他有年紀的落差太大就難以進行溝通這樣的想法, 因此事實上他的交際範圍相當窄,無論使用哪個語言,溝通本身的機會很少。 這樣情況下,既然他有針對自己年齡負面的看法,我們需要提供新的學習方 式。 筆者正考慮這點時,研究所的老師介紹線上語言發音自動檢測系統。此 系統具備刺激視覺與聽覺、大量操練、豐富的練習方式、糾正與回饋等符合 這位學生需求的功能。再加上不用選時間和地方(只要準備網路環境與語音 輸入系統) ,而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僅自己一個人可進行訓練。筆者即針對 他開始使用此系統進行一週的聲調訓練課程,結果能得到了不少的成果,讓 我更確信這樣的學習方式亦能夠提高高齡學習者的聲調能力且解決偏誤問 題。但是上述的研究有不少的限制,例如實施時間太短:一個星期的時間、 僅有三次的課程,聲調範圍太窄:主要內容為第一聲+第三聲與第三聲+第 一聲混淆的糾正,無自學時間:當時學生的電腦無法使用等,因此本研究上 筆者以處理這些限制來設計使用同一個系統的新課程,再進一步探討自動檢 測系統針對高齡學習者有用性。.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高齡日籍華語學習者使用線上發音自動檢測系統之 成果,進行分析有無解決聲調偏誤問題以及能否提高聲調發音能力。筆者相 4.

(19) 第一節 緒論. 信這些研究結果日後將有助於高齡學習者更容易習得華語聲調,增加高齡華 語學習者之人口。 本論文擬定出研究目的如下: 1. 以利用人工審聽及語音分析軟體分析一位高齡日籍華語學習者所產 出的華語聲調偏誤。 2. 自受試者的聲調偏誤類型探討是否將產生與過去研究結果同樣的華 語聲調偏誤。 3. 以曾經研究者的相關研究結果為依據,針對日籍學習者的華語聲調 偏誤製作線上正音課程並討論其成效。 以達到以上的研究目的,將探討以下研究問題: 1. 受試者的華語聲調偏誤如何?與其他日籍學生的一般偏誤有何異同? 2. 透過線上華語聲調正音訓練課程,受試者每次聲調錄音之間的結果 有何差異?聲調發音有無改善? 3. 使用線上自動檢測平台學習多久才看得見其成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相關名詞釋義 一、研究範圍 本論文研究限制三種範圍: 1. 研究對象:受試者僅有一名高齡日籍華語學習者。 2. 研究期間:觀察大約一個月的聲調訓練課程的成果及成績的變化。 3. 分析單位:以雙音節組合為主進行分析語料。. 5.

(20)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 二、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相關名詞的釋義如下: 1. 高齡者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定義為三種年齡層,0-14 歲屬於兒童少年, 15-64 歲屬於青壯年,65 歲以上屬於老年/高齡年(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03) 。. 2. 華語聲調 英文名稱為“Tone”。“聲調”指的是音節在發音過程中的高低抑揚性 及頓挫性,就代表利用嗓音的高低來辨別某個字的音的異同。現代標準 華語之聲調以漢語普通話的聲調為基準,僅僅指音調的抑揚昇降性,包 含四個聲調,即陰平(第一聲) 、陽平(第二聲) 、上聲(第三聲)以及 去聲(第四聲)。在語音分析上,每個聲調之間的不同就是有聲音高低 的不同,還有長短的不同 (趙元任 2002) 。. 3. 語音偏誤 指的是學習者在語音方面所發出和標準語音不符合的語音現象。而此現 象具有系統性和規律性,只能籍由反覆糾正偏誤才能改善(魯健驥 1999)。另外,所謂的語音錯誤之的是學習者在語音方面偶發的、而無 規律可循的現象,當說話者意識到時可以立刻自己糾正(魯健驥 1999) 。 筆者在本研究上定義超過兩次以上唸錯的聲調組合視為偏誤的聲調組 合,一次以下的視為錯誤的。. 4.語音正音 指的是將具有錯誤或偏誤的發音和聲調矯正到標準的過程。.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齡者語言學習 隨著外籍華語學習者人口之增加,其年齡範圍亦擴大多樣。例如就讀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學生當中,有不少人剛高中畢業就來臺開始學華 語。另一方,因有工作、興趣等關係,有達到 60、70 歲才來臺灣學習華語 的學習者。學習者的年齡基本上可分為三種,一種為年輕人,一種為中年人, 而剩一種為老年人(高齡者) 。不同的年齡範圍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尤其 一般來說年輕人與高齡者的特徵有很大的落差。這樣情況下,華語教師能否 採用同一個教學方式來教華語?而不同年齡的學習者能否得到同樣的好效 果?恰巧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一位高齡的日籍學習者,因此筆者在此探討一 下高齡學習者的特徵與針對他們有效的教學方式,再製造出一個高齡者語言 學習的一個模型。. 一、記憶老化 許多的前人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人類的一些記憶力越來越差。一 般而言,跟年齡相關的記憶退化包含:隱形記憶、語意記憶、短期記憶以及 情節記憶(蔡喬育 2012)。以下簡介一下各記憶的特徵及與年齡的關聯。 1. 隱形記憶(implicit memory) Byrnes(2008)的研究指出,所謂隱形記憶為無法言傳或是無意識知識. 的記憶。Small,Hultsch&Masson(1995)等幾位學者的研究發現,此隱形記 憶為年輕、中年以及高齡之間沒有明顯的記憶力差異。 2. 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 此記憶指的是針對語言和概念知識的記憶。Nyberg,Bäckman,Erngrund, Olofsson&Nilsson(1996)的研究,以 35 歲至 80 歲的程仁進行記憶力實驗,. 結果發現在 75 歲之前沒有與年齡相關的語意記憶力退化現象。另一方 Craik &Salthouse(2000)的研究亦發現 70 歲以上的高齡者有明顯地下滑現象。由 7.

(22)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上述研究發現,可說 70 歲之前的話語意記憶力衰退不將很大,但超過 70 歲 以後將大幅衰退。 3. 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短期記憶指的為感官受到外在的任何訊息後,在腦中將把其訊息暫時儲 存。可儲存的訊息量與時間非常有限,只能供回應刺激或是把訊息傳到長期 記憶系統。前人的許多研究上發現成人的短期記憶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 4.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 這記憶指的是針對事物的何時、何地所發生的記憶。此記憶亦將隨著年 齡增加而衰退。. 二、記憶強化策略 雖然記憶老化將造成高齡者在學習語言中的困擾,但提供適合的學習策 略,他們的表現肯定如年輕人一樣好。以下七條記憶老化的策略為 Czaja& Sharit(1993)指出的:. 1. 化繁為簡 2. 採可預測性任務 3. 提供再認、漸進的方法 4. 任務系統性、結構化 5. 提供深入思考的時間 6. 正向自我應驗 7. 善用後設記憶.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三、針對高齡者之語言教學的技巧 記憶力為學習語言的不可欠的能力,教師必須提供記憶力策略來幫助高 齡學習者。蔡喬育(2012)總結多數學者的建議、策略、方式,提出針對高 齡者語言學習的有用技巧。 1. 華語教師可將訊息作分類組織 2. 華語教師可使用華語與其他語言的共通特性來幫助記憶 3. 華語教師可融入情意教學,使教學變得有故事情節畫面 4. 華語教師可依學習者吸收狀況,適度調整教學的步調 5. 華語教師可給予情緒上的支持 6. 華語教師可利用視聽效果,刺激高齡華語學習 7. 華語教師可把教學內容設計得更具實用 8.華語教師可採多元化的測驗評量. 第二節 語言僵化現象 有的外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不正確形式或者 錯誤形式長期使用的結果會形成一種“頑固性”的語言習慣(黎天睦 1987) , 另外,外籍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表達方式總是存在著母語的表達方式與思維方 式,這些語言習慣在長期時間中重複使用的結果會變成“語言僵化現象”。 Selinker(1972)提出語言僵化的一個定義,語言僵化現象是指外語學習者的. 中介語(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中一些項目(如語法規則或系統知識等) 的趨向於固定下來的狀態。他認為因為大多數二語學習者的中介語會處於停 滯不前的狀態,因此約占 95%的學習者不能到達目的語的水平。 Jack C.Rechards(2000)等學者關於這點再指出,在外語或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 常會出現不正確的語言特徵就永久性地成為那個人說或是寫一種語言的方 9.

(24)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式。詞彙用法、發音和語法各個方面在二語或外語學習過程中成為僵化。此 現象為外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會影響學習者的聽說讀寫各種 語言能力,也是個非常難以解決的難題。 語言僵化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內因說,另一種為外因說。關 於語言僵化現象內因說,Lenneberg(1967)認為人內在的生物與生理因素會 造成發音僵化現象,他提出了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假說,說明年齡在語言習得 上的重要性,就是年齡會影響語言習得的速度與效果而決定了語言的僵化, 尤其是在發音方面的僵化。Krashen(1982)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心理變化 與語言僵化現象的關係,他認為成人認知成熟後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無法獲得 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是因為情感會影響學習語言的態度,如果採取消極態 度的話,獲得語言的輸入就少,結果輸入也無法進入負債語言區域的大腦。 如果採取積極態度的話,語言的輸入會多就較容易達到大腦的更深層。另一 種的外因說就強調社會文化與環境的影響。戴洪波(2012)指出,文化差異 對學習者的目標語有相當大的影響,文化遷移由學習者和目標語文化的社會 跟心理距離決定。學習者對目標語文化的態度和接受程度會決定習得該語言 是否成功。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來台學習華語超過六年、年齡高齡 69 歲的一位日 籍學習者。照上述幾位學者提到的語言僵化現象內外因說,這位研究對象在 本研究上有可能出現語言僵化的現象。如果出現像語言僵化的現象,以後再 探討本研究採用的訓練方法是否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有幫助。. 第三節 華語聲調 一、聲調語言 語言學的領域中,有一種語言被稱為「聲調語言」(tonal language),本 論文研究語言的華語屬於這種語言。聲調語言中,該聲調的主要作用為辨別 意義,即是以語音的高低升降來判斷其詞的意義。在過去多位學者提出了聲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調的定義,以下列舉其中兩位學者提倡的定義: Pike(1948)的定義:聲調語言的每個音節上都具有詞彙意義的呈現性、. 音高的對比性、及相對性。聲調語言上聲調的作用層次是音節,各音節皆具 有獨立的音高。 Hyman(2001)的定義:在聲調語言中音高就能形成語素/詞素的要素之. 一,指的意思是部分詞彙語義上的差異為透過該語音的音高來呈現的。因此 聲調語言可視為一種音高變化能夠影響詞義的語言。 鑒於上述所提到的定義,聲調語言可算是一種以音高的高低來區辨詞義 的語言,且每個音節都具有各音節的音高表現。舉例來說,在華語語音教學 的初段常見老師以「ma」的音來教辨別的作用,則是同一個色聲母於韻母時 人們靠語音的高低升降來區別語義,而每個音節上一律具有聲調。 (如:mā 「媽」 、 má「麻」 、mǎ「馬」 、mà「罵」)。. 二、華語聲調的特徵 林燾和王理嘉(1995)在專著上提到,聲調為華語的一大特徵而特別主 要的語言構成要素,每個音節上一律具有能區別意義的音高,該音高即是華 語的聲調。華語聲調上,不管單音節(單字)、雙音節(二字組)還是多音 節(三字以上的組),每個字上皆具備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 聲(第三聲)或者去聲(第四聲)其中的一個。再來如果再進一步分類的話, 再可分為靜態聲調與動態聲調。以下為靜態聲調與動態聲調的各簡介: 靜態聲調:存在於單音節的字調,且孤立靜止時的單字調。 動態聲調:二字組以上的組合上,每個單字調在語流中出現的變化情形。 每個字調之間不能有語音停頓(郭錦桴 1993)。 因為現代華語上被使用比例最高的音節為雙音節詞,因此動態聲調中, 二字組則是最重要的組合,同時可視為最基本的語言構成單位(吳宗濟 1996)。除此之外,無論三字組、四字組、五字組,多音節詞彙的基礎單位 就是二字組,這些三字組以上的組合都是二字組的延伸。也可以說二字調的 11.

(26)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連讀能作為多字調連讀變調的基礎(林燾、王理嘉 1995) 。因此大多數的華 語聲調研究以二字調為主要研究與分析單位(王韞佳,1995:劉佳平,2008:) 。 由此可見,在溝通上要發準確的發音,不但能夠準確地發單字調,而需要掌 握好二字調以上時的聲調區分、變調等聲調特徵。以下簡介一下單字調和二 字調的一些特徵: 單字調:在上面提到,每個單字調上一律具有四個調型中的一個,而都 是孤立的靜態聲調。我們一般描寫華語聲調的調值時,普遍採用趙元任(1948) 等學者設計的「五度制調值標記法」。五度制標調以使用數字的 1-5 為代表 由低至高的音調,同時以使用數字的 1-5 表示語音音調的變化過程。葉德明 (2005)解釋,在華語語音上,音高的頻率即代表音調的高低度,時間的長 短將代表聲調的長度。以下圖二-1 為五度制調值標記法的圖表:. 圖 二-1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資料來源:趙元任 1948) 由圖二-1 可見,圖中畫出來的線就描寫省掉的高低生降的變化。除了 陰平之外,其他聲調都有音調調值的變化,即是陽平自 3 升至 5、上升先自 2 降至 1 再升至 4、去聲自 5 降至 1。其中的上聲因它有兩階段的變化,因 此音長長於其他三個。四個聲調可直接以用數字來表達其調值的變化,陰平 的調值:55:、陽平的調值:35:、上聲:214:、去聲的調值:51:。 華語的聲調並不是以絕對音高來決定調型,而是以相對音高來決定的。 換句話說由語音頻率的起伏升降來決定調型。因為我們每個人聲音的音高都 不同,性別、年紀之外還是有每個人的個有特徵,音域也有差異,因此無法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物理學上的絕對音高來表示。因此利用五度制調值標記法來描寫時實際發 出來的音高不一定完全符合標準的調值變化,例如陰平調值的 55:可以發 成 44:、45:或 54:,陽平的 35:可以發成 24:、25:、325:,上聲的 214:可以發成 212:、213:或 214:,去聲的 51:可以發成 53:、52:或 41: (曹文 2006) 。鑒於上述的現象,人耳以相對的音高調值變化來聽辨調 型,而林燾和王理嘉(1995)指出,每個調型的調值也並不是很穩定的。 二字調:二字調為華語語言構成要素的根幹之一,我們將它可視為華語 的主要語言單位。二字調為相連的兩個字音節,在上面提到動態聲調的最小 單位。華語的二字調共 16 種聲調模式,都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當中 抽出兩個來組成的。以下圖二-2 表示該 16 種組合:. 圖 二-2 二字調連調組合基本調型(資料來源:吳宗濟 1982) 上面圖二-2 是吳宗濟(1982)的研究結果,吳統計兩位北京當地人發 出幾百組不同聲韻調二字組再歸納出二字連調的基本調型。由圖可發現除了 上聲之外,其他調型大概都與單字調相同或者相近,但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地 方。 1. 陰平調的變化:除了陰平+陰平之外,位於後字的調值都低於位於 前字的。 13.

(28)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2. 陽平調的變化:在陽平+陽平上,前後陽平的調值不同,後字的起 點與終點都低於前字,35:+35:→35:+23:。此外,葉德明(2005) 指出,陽平位於起點調值高調型的前面時,而說話者的語速很快, 其調值自 35:發成 45,如陽平+陰平;35:+55:→45:+55:、 陽平+去聲;35:+51:→45:+51:。 3. 上聲調的變化:上聲出現在其他三種調型時,該調型變成前半上, 前半上指的是上聲的後面不上升的型態,調值自 214:發成 211:。 如上聲+陰平; 214:+55:→211:+55:上聲+陽平;214:+35: →211:+35:上聲+去聲;214:+51:→211:+51:。此外,上 聲連讀時位於前字的上聲調型變成後半上,指的是上聲的前面下降 的部分跑掉了,僅存在後面上升的部分,調值自 214:發成 14:, 上聲+上聲;214:+214:→14:+214:。 4. 去聲調的變化:在去聲+去聲上,前後去聲的調值不同,前字的終 點降不到最低點,而後字的起點低於前字的; 51:+51:→53:+ 41:。這現象符合葉指出的去聲變調的現象,去聲連讀時語速很快, 就將受前後高調的影響而變形。 除上述的四種變化之外,另外還有「一」和「不」的變調,這稱為結構 變調。結構變調受語言結構的制約。例如, 「一」的本調為陰平,但一處在 陰平、陽平與上聲前面時,其調型變成去聲,處在去聲前面時調型變成陽平。 「不」亦有同樣的規則,它的本調為去聲,但處在另個去聲前面時調型變成 陽平。處在陰平、陽平與上聲前面時,其調型變成去聲。這兩個詞的調值變 化也可說外籍學習者將遇到的華語學習上難點之一。. 第四節 日語高低重音 一、 高低重音語言 除了在上面提到的聲調語言之外,其他還有不同種類的語言。本研究研 14.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究對象母語的日語屬於「高低重音語言」 (pitch-accent language) 。高低重音語 言中,以發音的音高的高低和重音的強弱為辨別詞的意義。Bybee 等人(1998) 針對高低的部分定義高低重音語言具有一個特徵,即是高低重音系統以音高 的高低作為表現顯著性的主要要素,並且在詞彙層次上有音高配置模式的限 制。除此之外,高低重音語言擁有重音的音韻系統,是存在著語音的強弱重 音(黃斐瑄 2016) 。例如英文為重音語言,英文的重音指的是唸一個詞時音 高比較高、持續時間比較長的部分,英文以這個特徵來辨別意義。舉例而言, 唸“object”時將重音放在第一音節的“ob-”上面,就是其部分的音高較高 而音長較長,語義是名詞的「物體」。若重音放在第二音節的“-ject”上的 話,該語義為動詞的「反對」。就像以上這樣,重音語言為以重讀音節的不 同為產生不同的意義。. 二、日語高低重音的特徵 在本小節要探討日本標準語的高低重音特徵。此日本標準語的高低重音 也可以稱為東京式重音,是因為基本上日本全國共同的高低重音是以東京話 的為基本(王曉青 2000) 。金田一(1980)提出東京式高低重音的幾項特徵; a. 每個詞彙都有其重音型式,在語音上的表現為各音節有高或者低的. 兩種音調,且只有兩種可能性。 b. 各個詞語中重音核僅有一個,音調從高變低的過程在每個詞彙當中. 只能出現一次,一旦下降以後不能再上升。 c. 第一跟第二音節的音高必然不同,如果第一音節為高音,則第二音. 節必然低音。 d. 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高音節,一定是緊連的,不能存在兩個高音夾著. 低音的型式。 日語高低重音的特徵是單詞的發音有音高的高低變化。在本章第三節提 到,華語亦有高低變化,這兩個語言的不同地方為華語中的高低變化出現在 每個音節中,而日語的高低變化出現在音拍與音拍(假名與假名)之間。音 15.

(30)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拍為日語發音的最小單位,與日語的假名一致(如「わたし(wa.ta.shi)是三 拍」 , 「おはよう(o.ha.yo.u)」是四拍)。這個音拍的特徵在後面再要探討。 李嬌(2014)指出日語重音的關鍵特徵為: (1)有無降調點; (2)如有降調 點在第幾拍。由這兩項可判斷日語重音的類型,無降調點(無重音)的稱為 “平板型”,有降調點(有重音)的稱為“起伏型”。起伏型再進一步分類, 可以分為頭高型、尾高型和中高型。頭高型為降調點在於第一個音節上的, 尾高型為降調點在於最後一個音節上的,中高型為降調點既不在詞頭詞尾上 的(庵功雄 2006) 。另外音調下降前的至高點稱為“重音核”,在每個詞當 中只出現一個(服部四郎 1954)。以下列舉各種重音類型的例子。. 圖 二-3 日語三拍詞彙+が的四種類型模式(資料來源:黃斐瑄 2016) 上面例子上以文字上下的線表示高低音,灰底是重音核。看灰底的有 無及位置,平板型的詞中沒有重音核,頭高型裡一律在於該詞的第一個音拍, 尾高型的都在該詞的最後一個音拍,中高型的在該詞的中間音拍上。圖二3 四個例子當中,a 為“魚”意思的“さかな(sa.ka.na)”,是平板型。特徵 為發音時音調一直上去而不會下降,這樣的配置可用「低高高」來描述。 b 為“生命”意思的“いのち(i.no.chi)” ,是頭高型。特徵為第一個音拍是高 音,其後續的音拍都是低音,這樣的配置可用「高低低」來描述。c 為“你” ” ,是中高型。特徵為除了中間音拍是高音之外, 意思的“あなた(a.na.ta) 前後的音拍都是低音,這樣的配置可用「低高低」來描述。最後 d 為“男生” ” ,是尾高型。特徵為與平板型相同的,若僅描述 意思的“おとこ(o.to.ko) 三拍的詞彙, 「低高高」就可來。但不同地方為因為尾高型的最後一個音拍 具有重音(重音核),因此在於後方的音拍“が(ga)”則為低音(「低高高 16.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低」 )。同理可知,平板型沒有重音,因此在於後方的音拍為高音(「低高高 高」 )。. 三、華語聲調與日語高低重音的比較 這小節主要比較華語聲調和日語高低重音的音域高低、起伏升降以及音 長單位的這三點。 (一)音域高低 唸華語聲調時說話者需要在華語聲調的五度音域跨度內調整聲調的高 低升降,且於一個音節內完成。相較之下,日語標準語中只需要能夠區辨重 音和非重音的音高差異,所以只有高與低的音高,不重視高低的音域的落差。 宮本幸子(1997)認為日語的音高落差不大(換句話說華語聲調中高低的落 差比日語高低音大) ,發現學生用華語說話或讀的時候第一聲的高度不足夠, 第二聲的上升也升不上去,第三聲的下降降不到底,很有可能會受到母語中 的音高跨度不大的影響。 (二)起伏升降 華語的聲調依附於每個音節上,各音節的聲調為獨立的存在。除了第三 聲的變調情形之外,各音節可結合就成詞進而成句,而每個音節固有的聲調 不會改變。相對地,日語的音高起伏表現就在整個詞彙上,第一個音拍與第 二個音拍的高度必然不同,而且每個詞彙只能有一個音高高點,一旦下降就 不能再上升。宮本幸子(1997)認為因為日籍學生當兩個相同聲調連讀出現 的時候(如雙音節詞的「秋天」、「銀行」、「漢字」等),日籍學生非常容易 唸錯,因此這些華語聲調的音韻規律的差異會影響日籍學生的雙音節詞的發 音。 (三)音長單位 , 從語音音長單位的角度來看,華語語音的最小單位為「音節(syllable)」 日語的最小單位為「音拍(mora)」 。前者的特徵為一個字是一個音節,同時 聲調也附著於其上,而無論是否有輔音,也無論韻母為單元音或是複元音, 17.

(32)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皆同屬於一個單位(Duanmu 2000) 。後者的特徵為音拍與日語的假名是一致 , 「おはよう(o.ha.yo.u)」 的與日語的假名一致(如「わたし(wa.ta.shi)是三拍」 是四拍) 。音拍就是高低重音規則的基本單位,對母語人士而言也就是測量 時間長短的基本單位(窪薗晴夫 1995) 。這華語的音節與日語音拍的出現時 間比起來,音拍的時間比音節的少多了,這樣母語音長的差異也會影響二語 習得的難度。. 第五節 日籍華語學習者聲調偏誤研究 在第一節簡介聲調語言及華語聲調的一些特徵。華語屬於聲調語言,另 一方,本研究主要對象的日籍學生,其母語的日語為非聲調語言,沒有聲調 的概念,因而日籍學生在華語學習的初步上除了發音之外,習得聲調亦算是 最大的挑戰之一。關於該日籍學生的聲調問題,多位學者實施過了不同方向、 不同領域的研究。在此第二節上,筆者將回顧一些和本研究相關的日籍學生 的聲調偏誤研究,各位學者研究上筆者以趙元任(1948)的五度制標調為表 示各聲調與該偏誤的調值: 朱川(2013)透過自己的實驗總結日籍華語學習者的偏誤,日籍學生除 了將發出來的陰平容易往下掉和不能堅持很久之外,幾乎違發生錯誤,但其 他聲調都將產生錯誤,而其中錯誤率最高的是第二聲。第二聲的錯誤偏誤類 型共三種,一種為調值 35:唸成 34:,就是上升不到位(國、詞等字) 。一 種為唸成 55:,將陽平調唸成高平調(銀、迎等字) 。另一種為調值向第三 聲靠,有下降趨勢,將 35:唸成 324:,唸出來的過程中出現曲折調(泉、 裙等字) 。由以下圖二-4 可見上述的錯誤類型。朱同時指出日籍學生第三聲 的問題,發第三聲時往往失落降掉的部分,在起點上出現一個短暫的穩定段, 調值 214:唸成 224:或 225: (本、走等字) (圖二-5) 。第四聲情況比第二、 三聲好,僅有將第四聲的全降部分唸成高平或中平調,或是短而快的促音。 朱發現,日籍學生最嚴重的問題是升降不明顯,其原因的所在是日語以語音 的高低來辨義,音調的升降不將影響辨義功能。 18.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圖 二-4 日本學生第二聲(唸“國人”), 正(左)誤(右)調型對比 (資料來 源:朱川 2013). 圖 二-5 日本學生第三聲(唸“土地”), 正(左)誤(右)調型對比 (資料來 源:朱川 2013). 孟子敏(2000)敏認為,日籍學生往往將平聲(所謂的陰平)的調值 55: 唸成中平調,是因為華語與日語的高音之間有調值得落差,以用五度制標調 來表示日語的高音為 33:,即等於華語的中平調,因此日籍學生的第一聲 經常不太高。針對陽平與上聲,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日籍學生陽平 與上聲的聽辨不穩的現象。這兩個調型都有上升的部分,因日語上音調的升 降不會影響辨義,日本人的聽覺對於該升降不太敏感,因此陽平上聲相混是 個日籍學生的難點。全體比例上,將陽平聽成上聲的比例為 45%,另一方 19.

(34)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將上聲聽成陽平的比例為 30%。各錯誤錯誤比例並不低,在習得過程要特 別注意的問題之一。 劉藝(1998)以兩位日籍與兩位韓國學生為進行「調型」與「調域」的 研究。此研究的實驗上劉測試了唸單音節時(包括四個聲調)和雙音節時(四 個聲調+輕聲的 20 組聲調組合)的調型與調域有何問題。測驗內容分為照 四聲順序來排列與隨機順序排列的這兩種方式。結果顯示,唸單音節字時, 調型接近各聲調的調型,不過該調域在隨機順序排列時窄於四聲順序的。由 雙音節組合的結果發現,陽平與去聲的偏誤比例較高,唸陽平時上升不到位, 唸去聲時因起點太低,因而唸成低平調或者低降調。在調域方面,升降的幅 度與各聲調之起點調值為二大問題,可視為受到很嚴重的母語影響。劉所指 出的日韓學習者的偏誤類型為;陰平的調域不夠而容易唸成低平調、高陽平 與上聲的混淆、將陽平唸成低平調或是微升的低調。 張虹(2003)針對 14 位初級與 6 位中高級的日籍學習者進行單音節詞 與雙音節詞測驗。實驗過程中在三個時間進行測驗,第一個為 40~45 天, 第二個為 80~90 天,第三個為 120~130 天。測驗的內容是各單音節聲調中 抽取 25 個漢字,共 100 個漢字隨機排列,再請受試者朗讀。雙音節測驗的 內容是排除輕聲的 16 種組合上,各組合中抽取 10 個雙音節詞,共 160 個雙 音節詞隨機排列,再請受試者朗讀。另外有連讀變調偏誤調查實驗,研究目 的詞是“一”和“不”,內容是這兩個字的後面搭配各四種聲調,各四個組 合中抽取 5 個詞,“一”和“不”各內容共 20 個詞彙。初級學習者單音節 測驗的結果顯示:無論第幾次測驗,上聲的錯誤比例大於其餘三種聲調幾倍 (第一次:47.1%、第二次:68%、第三次:60%)第二比例是陽平的比例 較大(第一次:14.9%、第二次:12%、第三次:7.6%) ,但比例的數值上 陰平、陽平和去聲的比例沒有太大的差異。接著為初級學習者雙音節測驗: 不管位於前字或後字,包含上聲組合的偏誤率特別高。尤其上聲為於後字的 組合,剩餘 15 個組合的偏誤比例都不超越 50%的情況上,在三次測驗當中 該組合的比例幾乎都超越 50%,最大的比例即是聲調錄音一上的陽平+上 聲,其比例為 76.1%。“一”的連讀變調測驗結果表示:“一”的連讀變 調,平均錯誤去聲比例的觀點來看,搭配的比例比其他高(平均比例數值為 。由結果可說此實驗的受試者不太會唸 大約 55%,其他組合僅是 40 多%) 20.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出“一”變調的陽平。接下來看中高級學習者的結果,單音節測驗上僅有上 聲的偏誤,其偏誤比例是 41%。雙音節詞測驗的結果顯示:整體而言,中高 級學習者的結果亦與初級學習者一致,他們偏誤的主要所在於包含上聲的組 合。 王幼敏(1998)敏指出,日籍學習者唸單音節的主要問題是調值將低一 點,例如陰平的 55:唸成 44:、陽平的 35:唸成 24:和去聲的 51:唸成 31:或 52:。唯一上聲是相反的問題,即是起點高一點而中間又降不下來, 就唸成 324:。另外顧提到複合詞的偏誤,主要出現的偏誤類型之一為上聲 變調當中的前半上。他認為對日籍學習者而言,難以掌握前半上的“半”需 要降到甚麼程度,因而搭配去聲時很容易唸成高中平調。陽平連讀時也將產 生偏誤,因為日籍學習者往往難以感到音高的上升,就唸陽平時唸得過於短 促。例如,“學習”的學唸成平調,而後字的習也非常短促。除了音調升降問 題之外,還會有陰平和去聲的問題。此問題並不是調值調域變化的問題,而 是以陰平或去聲代替別的其餘兩種聲調。因陰平調為無昇降變化,一律平的, 而音高亦不像上聲那麼低,不需要吃力來發出來,所以日籍學習者將用陰平 取代其他聲調。另一方的去聲,長谷川良一(1990)解釋此現象,日語的每 個漢字都具有被稱為音讀和訓讀這兩種唸法,其中的音讀都帶有下降調,所 以日籍學習者語言基礎下扎根了此音調下降的習慣。最後,陰平和去聲相混 的偏誤。例如平調+降調唸成平調+平調(安頓:an1 dun4 → an1 dun1), 或者唸成降調+降調(幫助:bang1 zhu4 → bang4 zhu4)。 田圓(2003)以十幾位的日籍學習者進行二字調的聲調測驗,語料內容 為包括輕聲的 20 組二字連讀型,每組三個詞,共 60 個項目。20 組當中, 偏誤率高的組合如下:上聲+陽平(64%)>陽平+陰平(53%)>陰平+陽 平(50%)>上聲+陰平(47%)=上聲+去聲(47%) 。結果顯示,偏誤比 例高的上位五組中,三組包含陽平或上聲,而比例最高的是其陽平與上聲的 組合,此結果符合多位學者指出的日籍學生的偏誤問題,即是陽平與上聲很 容易出現偏誤。上聲+陽平組合中最普選出現的偏誤類型為 21:+35:唸 成 24:+34:和 21:+35:唸成 24:+44:在此類型上可發現,陰平、陽 平和去聲的調值低一點,而連讀時上聲的前半上將上升。 何平(1997)在他的發表上舉列日籍學生學習華語聲調的三個難點,一 21.

(36)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個是起音度,一個是重音,另一個是變調。第一個難點,在上面簡介的幾位 學者亦提到此問題,例如陰平起音點的 5:唸成 4:、陽平起音點的 3:唸 成 4:、去聲起音點的 5:唸成 4:等偏誤現象經常被看見。關於上聲的偏 誤,何認為唸單字調時唸成 14:或 35:,連讀唸的時候學習者將前半上的 14:唸成陽平的 35:,這偏誤將給學習者造成一種錯覺。接著第二個的重音 問題,何指出唸雙音節詞時,很難掌握聲調的輕重,重讀的音節常常出錯。 學習者需要瞭解輕重讀的作用以及該規律。最後為多音節的變調問題,由何 的觀點來說,上聲位於前字時的變調中,搭配陰平、陽平、去聲一起出現時 的前半上不容易掌握,另一方上聲連讀時的後半上較簡單掌握。此看法為與 王幼敏(1998)相反的。 林華一(2007)透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在上面的常看見的混淆問題在學習 初步漸漸開始形成的。林以零起點日籍學習者研究聲調習得的過程,以單音 節詞為主設計該測驗內容,包括陰平 310 個、陽平 248 個、上聲 287 個以及 去聲 334 個。結果顯示,除了去聲之外,剩餘的三種聲調裡都存在混淆現象。 陰平容易與陽平混淆,陽平容易與上聲混淆,上聲與陽平混淆。陰平唸成陽 平現象為單向的,該原因為一唸出來的起點太低,低到中平調。另一方陽平 與上聲的問題是雙向的,需要同時解決這兩個偏誤才能夠改善學習者的聲調 問題。林同時分析各聲調的調域情況,可分為兩種,是上升不到位、下降不 顯著,就是與多位學者的看法共鳴。 Chen(2000)針對上聲的偏誤提出一個看法,他在研究華語變調的著作. 中指出,華語聲調出現變調時前後字聲調的要素可分成 left-dominant 與 rightdominant 兩個系統。left-dominant 指的意思為位於左邊(前字)有優先性,變. 調時前字不變,而後字變成某個狀態。right-dominant 是相反的系統。華語屬 於後者,例如兩個上聲的連讀變調時,前字的上聲變成後半上,後字的上聲 不變。這種變調的特性可算是前字的聲調變動大,因為多音節詞起點的第一 個字將變,使學習者難抓住其規則而造成困擾,因此前字的偏誤比例將比後 字高。鑒於此看法,黃斐瑄(2016)認為,日籍學生唸雙音節詞時前字的偏 誤比例較高的原因是和 right-dominant language 有關。 胡玉華和宇野忍(2005)以 34 個初級日籍學習者進行華語單音節聲調 22.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與雙音節聲調的聽辨與發音的訓練課程以及測驗。訓練課程期間為七週,一 週兩堂課,課堂上老師以用 VT 法進行教書。測驗內容為①單音節聲調的八 題聽寫題與四題發音題,②雙音節聲調的五題隨機選出來的聽辨題與 20 題 發音題。以下圖二-6、7、8 為測驗的結果:. 圖 二-6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單音節測驗結果(左:八題聽寫題、右: 四題發音題) (資料來源:胡玉華、宇野忍 2005). 圖 二-7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雙音節聽力測驗結果(正確率)(資料來 源:胡玉華、宇野忍 2005). 圖 二-8 胡玉華和宇野忍實施的雙音節發音測驗結果(資料來源:胡玉 華、宇野忍 2005) 由圖二-6 可得,單音節聲調的聽辨與發音視為幾乎都沒有任何問題。 23.

(38)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接著圖二-7,因問題僅有五題而隨機抽出來的,沒有規律性,所以無法分析 學習者聽力上的偏誤現象。不過胡和宇野原本設定通過分數的 70 分,所有 的學習者都超過了,此實施可證明以 VT 法教華語聲調有一定的效果。最後 看圖二-8 單純看 34 位學習者的正確率,位於前字的聲調當中唯一上聲的正 確率低於其他三種,反過來位於後字的聲調當中上聲與去聲的比例高於其他。 看個別組合的話,陰平、陽平、去聲+上聲的表現良好,皆超越 90%。另一 方不超越通過分數 70 分的有四個組合,是陽平+陽平(65%) 、上聲+陰平 (56%) 、上聲+陽平(56%) 、上聲+輕聲(53%)。胡和宇野針對位於前 字上聲組合的問題考察,這樣的連讀時上聲的音調變成前半上,學習者不習 慣這樣的變化或太習慣唸全上聲的話難易度相當高。 王振宇和李小捷(2011)以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11 個、二年級 27 個、三 年級 13 個當受試者進行單音節詞與雙音節詞發音的實驗。單音節實驗內容 為將四種聲調附上六種單韻母,要受試者唸 24 種類。雙音節內容為 20 個組 合的聲詞當中選出 72 個生詞當成語料。單音節與雙音節聲調錄音的結果如 下圖二-9 與二-10:. 圖 二-9 王振宇和李小捷實施的單音節發音測驗結果(正確率)(資料來 源:王振宇、李小捷 2011). 24.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圖 二-10 王振宇和李小捷實施的雙音節發音測驗結果(正確率)(資料來 源:王振宇、李小捷 2011). 先看圖二-9,正確率的大小順序為陽平>陰平>去聲>上聲。此實驗中 發現上聲的錯誤類型為唸成接近陽平的,這兩位學者認為日籍學習者不太能 分辨陽平跟上聲,是因為這兩種聲調皆具有上升調,而可能不太瞭解上聲的 重點就是開頭部分的低調。接著由圖二-10 可見,無論位於前後字,包括陽 平和上聲組合的正確率非常低。陽平在單音節測驗時正確率最高,但出現在 雙音節裡就變成個難點。王和李針對上聲+陽平、陽平+陽平提出看法。上 聲+陽平:學習者的偏誤集中在前字的上聲上,單音節的上聲調值為 214:, 另一方雙音節時後面有陰平、陽平、去聲的話,需要唸成 21:,即是所謂的 前半上。發出前半上的秘訣就是低調的部分,如果未掌握該低調的唸法,前 半上將當成一個日籍學習者的難點。事實上一些學習者唸實驗語料中的網球、 美國、女人時的前字上聲調值並不像前半上的,而是很接近陽平的。接著為 陽平+陽平:偏誤集中在後字的陽平,該上升的調值不好唸,就變成下降調。 丁雷(2014a)的實驗結果也符合上述學者們的結果(圖二-11),單音 節、雙音節前字與後字,正確率最低的一律是上聲。丁針對聲調的教學問題 提出一些看法,第一個是學習者接觸華語的時間不夠多,此問題有幾個原因, 日本政府規定的一班教養上的二語課程時間太短、學習者課後使用華語的時 間太短,缺乏最重要的語言反覆訓練、教師提供的作業多數為毛筆的(造句、 作文等) ,往往讓學生專注讀寫。第二個問題為夠培養學習者的“認調能力”、 不夠培養“拼調能力”。丁指的認調能力是針對單音節聲調的外顯記憶,拼 25.

(40)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 為例調能力是針對雙音節的主導能力且聲調拼合過程中的記憶。前者建立一個一 個具體音節的系統,視為聲調發音能力的基礎,後者建立音節和音節之間高 速的運動過程,視為語音連續輸出的保障(丁雷 2014b) 。. 圖 二-11 丁雷的實施的實驗結果(資料來源:丁雷 2014a). 由以上回顧的文獻中可瞭解,不管單音節或雙音節,日籍學習者的偏誤集中 在上聲上,另外陽平上的偏誤也並不少。筆者認為除了上聲與陽平的問題之 外,王幼敏(1998)研究結果顯示的陰平與去聲混淆的問題值得研究,是因 為筆者在本研究上的受試者也有相同的問題,希望透過本研究的實驗,受試 者能夠解決該問題。. 第六節 華語聲調教學策略 一、華語聲調教學策略 在初步階段上學到的東西皆當成那個人的語音基礎,因而需要設立一個 標準的好教學方法。徐子亮、吳仁甫(2008)提出一個模型教學流程及教學 策略。在初步階段訓練過程的順序為語音→詞→語句→語段。關於語音訓練 的聲調部分,首先使學習者熟練四個單音節聲調,再打亂次序重新排列練讀。 如果習慣發隨機次序的單音節聲調,就可說準備好開始訓練雙音節聲調組合。 另外徐和吳提到正音的方法,他們列舉六種方法,1)示範模仿法、2)演示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訓練課程需符合全日制訓練(訓練期間 1 個月以上、每星期訓練 4 日以上、每日 訓練日間 4 小時以上、每月總時數 100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補助雇主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指派所 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參加職業訓練,以國內訓練單位公開招 訓之訓練課程為限。..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補助雇主依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指派所 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參加職業訓練,以國內訓練單位公開招 訓之訓練課程為限。..

(accepted). Cross-disciplinary skill training at workplace in post-pandemic: A case study on adapting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into mainstream teaching practice, In Ma,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