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案管理的內隱知識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2 專案管理知識之介紹

2.2.3 專案管理的內隱知識

人格(personality)是指存在於個體之內的一套有組織且具結構性的 持久性心理傾向及特徵,並藉由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而決定了個人的思 考、慾望、情緒與行為的表現[23]。人格並不單純由某種特質造成,而 是由多種特質所構成,包括一些個人特徵,如害羞、膽怯、順從、懶 惰、攻擊性或忠誠等,若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情境下,就形成了所謂 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 [24]。

一、五大人格特質

五大人格特質之研究可從 Galton(1884)提出語詞假說(lexical hypothesis),以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來描述人開始,該研究 共找出包含一千餘個表示人格特質特徵的字。而後 Allport and Odbert(1936) 延 續 他 的 方 式 由 韋 氏 新 國 際 辭 典 (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挑出一萬八千多個描述有關行為特徵的詞 彙(大約是英文字典的 5%),接著他們排除字義不清和同意字,將 字詞縮減到約四千五百個,組成心理學有意義的群組[25]。經 Cattell(1943)重新區分及縮減,將特徵描述詞彙濃縮為 171 個,並 將結果設計成十六因素人格問卷(16PF),提出的十六項源本特質包 括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

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

自律性、緊張性,Cattell 是真正從英文自然語詞中探究人格基本 構面的人[26]。之後,Fiske(1949)、Tuppes and Christal(1961)的研 究都根據 Cattell 而來,且都得到五項因素,他們可說是最早將因 素數確定為五因素的研究者。當時Tuppes 和 Christal 所提出的五 項因素分別為精力充沛性(Surgency)、和善性(Agreeableness)、依

賴性(Dependability)、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文化(Culture) [26]。此外,Norman(1963) [27]再次檢驗五因素模式的真確性,至 此奠定五項人格因素之基礎。

Costa and McCrae(1985) [28]繼而以此五大人格特質因素為基 礎,並參酌 Eysenck [29],研究整理出較為穩定的 5 個人格特質因 素,分別是[30]:(1)外向性(extroversion)、(2)神經質(neuroticism)、

(3)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4)和善性(agreeableness)及 (5)勤勉審慎性(conscientiousness)。此五項因素也是近年來廣泛被 研究者重視及採用的「五大人格特質構面」(big 5 personality trait model)。此外,研究者發展出一種人格測驗,稱之為 NEO 人格量 表,NEO 是前三個因素的第一字母組合而成,1989 年量表內容作 了些許修正後,正式更名為 NEO-PIR[31],Costa and McCrae 的 NEO-PIR 量 表 除 定 義 出 屬 於 個 人 的 五 大 人 格 構 面 (domain, dimension)的傾向外,每一構面可再細分為 6 個面向(facet),完整 的五大構面及 30 個面向[32]。詳細定義請參考表 2.5 及表 2.6 所 示。

表2.5 修改過之 NEO 人格特質量表構面

構面 項目

N:

Neuroticism facets (神經質)

N1: 焦慮(Anxiety); N2: 容易動怒(Angry Hostility);

N3: 沮 喪 (Depression); N4: 害 羞 (Self-Consciousness); N5: 衝動(Impulsiveness): N6:

容易受傷的(Vulnerability) E:

Extraversion facets (外向性)

E1: 溫暖(Warmth); E2: 合群(Gregariousness); E3:

自信(Assertiveness); E4: 有活動力(Activity); E5: 尋 找刺激(Excitement-Seeking); E6: 正面情緒(Positive Emotions)

O:

Openness facets (開放性)

O1: 有夢想(Fantasy); O2: 具美學素養(Aesthetics);

O3: 富 於 感 情 (Feelings); O4: 有 行 動 力 (Actions);

O5: 有創造力(Ideas); O6: 價值觀念(Values) A:

Agreeableness (友善性)

A1: 信任(Trust); A2: 直率(Straightforwardness); A3:

利他主義(Altruism); A4: 重承諾(Compliance); A5:

謙遜(Modesty); A6: 體貼(Tender-Mindedness) C:

Conscientiousness (嚴謹性)

C1: 有能力(Competence); C2: 重次序(Order); C3:

忠 於 職 守 (Dutifulness); C4: 努 力 完 成 目 標 (Achievement Striving); C5: 自 律 (Self-Discipline);

C6: 深思熟慮(Deliberation) 資料來源:[32]

表2.6 整理後之五大人格特質 人格 五大型

意義

外向性 外向型 指一人對與他人之關係感到舒適之程度(舒適關係 的數目)。若一人和他人之舒適的關係越多,則其 越外向。

神經質 情 感 穩 定型

指能激起一人負面情感之刺激所須之數目及強 度。一人所需刺激越多,則其情感穩定性越高。

開放性 開 放 率 直型

指人興趣之多寡及深度。若一人興趣越多樣化,但 相對深度較淺,則其開放性越高。

友善性 合群型 指一人遵循他人定下之規範的程度。若遵循主管、

配偶等人規範之程度越高,則其合群程度越高。

嚴謹性 認 真 盡 責型

指追求之目標專心、集中的程度。若一人目標越 少、越專心致力於其上,則其認真盡責程度越高。

二、工作職場五大人格特質模型

Howard and Howard (2001)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發展工作職 場專用的人格特質量表(Workplace Big Five Profile ,WB5P),WB5P 與 NEO-PIR 的理論基礎一樣,只是在字彙的選用上完全根據職場 行為進行修正,問卷中所使用的問題,也是依照職場實況進行調 整[32]。該研究所發展出的職場五大人格特質如表 2.7 所示。

表2.7 工作職場五大人格特質

項次 類型

1 情緒穩定(Need for Stability) 2 外向健談(Extraversion) 3 創新開發(Originality) 4 信任合作(Accommodation) 5 謹慎負責(Consolidation) 資料來源:[32-33]

三、專案管理的人格特質

Barry (2007) [34]提出專案管理經理人要有以下特質:

(一)提出令人振奮的共同願景(Inspires a Shared Vision)

能提出一個共同願景,並且能夠闡明它,使團隊內的成員體 會一種真正的共同目標。

(二)良好的溝通傳遞者(Good Communicator)

要有明確溝通目標、責任、業績、期望和回饋,有能力有效 地進行談判和勸說,必須確保專案的成功。通過有效的溝通,創 造清晰的指引,完成專案。

(三)誠實(Integrity)

坦率的面對問題,誠實的對待別人。

(四)熱心、熱情(Enthusiasm)

對於人、事、物都有強烈的熱情,並樂於助人。

(五)同理心(Empathy)

能以同理心的態度去對待團隊的每ㄧ員。

(六)勝任、稱職(Competence)

能夠勝任自己所負責的專案,並稱職的做好它。

(七)充分授權(Ability to Delegate Tasks)

信任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要素,充分授權,讓專案團隊內的每 個成員都能參與。無法信任別人的專案管理經理人,往往不能作 為領導人。

(八)酷愛壓力(Cool Under Pressure)

當專案經理人遇到突發事件,專案經理人認為這是有趣的,

他們覺得他們可以影響結果,他們把它看作是一個機會。

四、IPMA 提出專案管理者應具備的人格特質

專業認證標準 ICB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中提出專案 管理 18 項個人格特質如表 2.8 所示。

表2.8 專案管理者應具備 18 項個人特質

項目 個人特質 項目 個人特質

1 溝通能力 10 系統化及結構化思考 2 主動、參與、熱忱、激勵 11 遠離錯誤

3 接洽能力、開明 12 頭腦清晰 4 敏銳、自我控制、價值理解能力 13 常識 5 衝突解決、鼓勵討論的文化、公

平 14 做事透明

6 解答的能力、全面思考 15 全面觀察 7 忠誠、厚實、樂於支援 16 合理判斷

8 領導能力 17 經驗水平

9 邏輯 18 技巧

資料來源:[14]

綜合以上探討,可知營建專案管理各階段過程中需應用之知識含 括內隱知識:包含五大人格特質及三十個面向與外顯知識:包含的 IPMA、PMI 及 CIOB 知識領域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