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務品質相關理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服務品質與滿意度相關研究

2.3.1 服務品質相關理論

一、服務品質之意義

學者對服務品質之意義的看法,整理如表2.10 所示。

表2.10 服務品質之意義

學者 定義內容

Gronroos (1982) 透過比較對服務的預知和實際知覺,來評估服務品 質。

Garvin (1984) 認為服務品質是主觀認知的品質,而非客觀的。

Parasuraman, Zeithmal

and Berry (1985)

認為服務品質具有以下三種特性:

1.對顧客而言:服務品質比產品品質更難評估。

2.服務品質的認知,來自於顧客期望與實際服務 績效比較後的結果。

3.服務品質的評估,不僅包括對服務結果的評估,亦 包括對服務過程的評估。

Anderson,

Fornell, and Lehmann (1994)

服務品質為顧客滿意度的前項變因,有了好的服務品 質即可達到顧客滿意。

資料來源:參考並整理自[36]

二、服務品質之模式

過去有許多學者提出服務品質的觀念性模式,其中以劍橋大 學 Parasuraman,Zeithaml, Berry (1985)三位教授所提出的發展出一 套「服務品質觀念模式」,一般簡稱「PZB 模式」,最為完整。

在這一模式中,他們提出影響顧客評價或觀念的五個缺口(Gap)這 五個缺口說明,如表 2.11 所示,模型如圖 2.3 所示[37]。

表2.11「PZB」服務品質差異模式

差距類別 差距說明

差距1 (Gap 1) 消費者的期望與管理當局對消費者期望的知覺差異 差距2 (Gap 2) 管理當局對消費者期望的知覺與服務品質規格間的差

差距3 (Gap 3) 服務品質與實際服務的情形之間的差異

差距4 (Gap 4) 實際服務的情形與消費者外部溝通之間的差異 差距5 (Gap 5) 消費者期望的服務與感受知覺的服務之間的差異

其中差距5 是差距 1、差距 2、差距 3 與差距 4 的函數。消費 者在平價服務品質時,通常依賴經驗的判斷,對服務品質的實際 感受取決於期望的服務(ES, Expected Service)與感受知覺服務(PS, Perceived Service)間的差距[38]:當 ES>PS 時,表示實際感受的 品質不令人滿意,而且隨著 ES 與 PS 之間的差異加大,實際感受 的品質也會變成完全無法接受。當 ES=PS 時,表示實際感受的品 質令人滿意。當 ES<PS 時表示實際感受的品質令人滿意的程度,

而且隨著 ES 與 PS 之間的差異加大,實際感受也會達到理想的。

圖 2.3「PZB」服務品質關念模式

PZB 於 1988 年提出服務品質(Q)的評量,是認知的服務(P) 與期望的服務(E)二者相減而得,並且明確提出 Q=P-E 之公式,於 1990 年又進一步說明評量方法為:

(一)將每一顧客於每一構面之各題分數加總後除以題數,即得該構面之 分數。

(二)將所有顧客於各構面所得之分數加總除以總顧客數,即得該組織各 構面之評價。

(三)將各構面之評價加總除以構面即得其服務品質水準。

三、重視-表現程度分析法(Important Performance Analysis)

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P.A 法)經常被專家用來檢視顧客對 於產品屬性的要求,方法是由 Martilla & James [39]兩人所發展 出來的分析模式,後來也應用於服務品質的衡量上,做為服務者 改善品質之策略參考。此方法主要是衡量顧客對各服務項目重視 程度及執行表現程度之數值,I.P.A 法對於辨別服務品質是一個有 效的方法。重要-表現程度分析座標模型,詳圖 2.4 所示,其分析 方法可分為下列步驟(O’Sullivan,1991) [40]:

(一)列出服務的各項屬性,並發展成為問卷的問卷形式。

(二)讓使用者針對這些屬性分別在重要程度與表現程度兩方面評定等 級,所謂重要程度是指該屬性對於服務品質的影響有多重要;而表現 程度是指供給者在該項屬性上表現如何。

(三)以重要程度為縱軸,以表現程度為橫軸,以各屬性在重要程度與表 現程度評定的等級為座標,將各項屬性標示在二維的空間裡。

(四)以等級中點為分隔點,將空間分成四個象限。而四個象限之策略意 涵如下:I 象限表示優秀區;II 象限表示加強改善區;III 象限表示逐漸 改善區。IV 象限表示過於重視區。

圖2.4 重要-表現程度分析座標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