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針對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進行分析與探討,除瞭解當前研究現況 外,並探討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影響,進而輔助研究者釐清研究焦 點。以下將分為三個面向,分析與歸納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的研究:

壹、分析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的研究

王為國 (2007) 指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與原本學校內部的既有組 織 (如:課程發展委員會、學年團體、學科領域小組等) 性質有所差異,專業學 習社群並非指派性質、強迫參與的團體,而是由成員自我選擇參加,藉由熱情、

承諾與專業認可的力量維持著,目的在於發展成員能力,建立起一個知識互動 及創意激發的平台,學校則是站在輔導的角色,提供場地及所需經費。且林瑞 昌 (2006) 的文章中提到,在專業自主受到重視的時代,學校組織若仍沿用舊有 型態,將更加凸顯學校的鬆散結構之不利現象。專業社群中的價值引導、互助 合作、強調專業導向等概念,可用來促使學校績效及教師專業自主的實踐。

李瑞光 (2012) 認為,因應多元化的社會發展,教師的專業學習成長亦需有 多元模式,尤以教師專業社群的建立,有助於優質學習環境之營造;為了達成 此目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需訂定明確的制度規範並落實推動,適時給予 學校辦理推動工作之必要支援,以正向鼓勵支持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更重要的,

是應給予教師「尊重」與「信任」,使所有老師逐步成長。

在分析專業發展的途徑中,張德銳與郭淑芳 (2011) 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 途徑有二:傳統的進修研習,以及實務現場不斷的省思與行動研究之中產生的

「實踐中的知識」,未來的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應強化許多配套措施及支持系 統,如培訓社群召集人、落實每週領域時間進行社群活動、將參與社群專業成 長活動的時間列入研習時數、提供專業學習社群交流的平台、獎勵優良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建立線上的申請與審查機制等。

綜合以上對於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的分析研究文獻可以得知,教師專業學習 社群不同於一般學校內部既有的組織,社群成員必須具有高度自願性與對組織 目標有認同感,並非為一個強迫性質的團體,故在社群運作的方式也應是彈性 多元且尊重成員的需求。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須訂定明確 的制度規範並落實推動,給予學校及教師良好的配套措施與資源,提高教師參 與的動機與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權,並引導教師利用知識管理的策略或方法,

提升自我教學能力與技巧,改善學生學習成效。

貳、教師及學校為對象進行的專業學習社群研究

學習社群是理想的學習環境 (Brown & Duguid, 2000) ,它是一項實用的作 法,能夠提供具體的組織基礎建設,以實現學習型組織的夢想 (Wenger & Snyder, 2001) 。丁一顧 (2011) 指出,夥伴合作學習乃是一種引導教師進行專業發展的 要素之一,也是促進學校改革的一種方法。夥伴學習是教師同儕之間合作分享以 相互獲得專業成長與學習,並為學生學習而努力的一種歷程,以目前國內重視教 師素質的提升來看,此種理念是相當值得推展實施的教育改革活動。李子建 (2006) 提出教師學習方向的看法:在實踐中學習主要分成「反思性實踐」和「專 業學習」,前者是指開放性、責任感與關懷的倫理,後者則是認為主動學習有賴 於先備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繫,而教師學習較適合探究及建構式的取向。

社群運作應以「知識管理」及「學習型組織」的理念,透過社群成員互動更 具潛移默化的功能,有助於孕育學習型的溫馨和諧校園。孫志麟 (2010) 亦呼應 到上述的「知識管理」概念:知識是在二十一世紀使組織提升品質與競爭優勢的 關鍵要素。利用知識管理的策略或方法,可以協助教師於專業學習社群中發展教 學能力、技巧與經驗。

綜觀上述內容,學習型的專業社群組織能引導教師進行專業發展,教師夥伴 之間利用合作學習、分享探究以建構溫馨學習型校園,進而協助彼此獲得教學相 關知能的成長與提升。

参、為改善學校文化環境和提高教師素質,建立專業學習社群的研究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實質成長,亦能提升學校競爭力、帶 動學校改革。周麗華 (2010) 的研究指出,在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和學校本位的教 育改革下,發展學校特色以吸引學生就讀的策略是優化教師教學,故教師教學 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緩,所以邁向社群為目標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統整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讓教師們感受此行動,才能真正帶給教師成長的效應,讓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之中獲得實質的專業成長,並讓多數教師願意繼續參與社群的發 展,以提升教師專業性及學校競爭力。高博銓 (2009) 的研究顯示,即使教師的 專業學習社群是鬆散且非正式的組織,只要採取多元化的發展策略、營造社群 的成長文化,在提升教師的滿意度之餘,亦可提高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動 機,進而有助於促進學校教育的改革。

臺灣不同地區的研究中,丁一顧與張德銳 (2009) 指出:臺北市近年來辦理 專業學習社群的國中及國小之中,教師的專業學習社群之表現具有中上程度,

教師多能表現出不錯的「教師領導」作為;至於參與社群之教師對於該社群的 看法無明顯差異,而專業學習社群對於教學及教師領導方面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丁一顧、張德銳,2009) ,社群擁有較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可促發教師的省思 及同儕回饋,使得教師專業社群獲得肯定及接納,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周麗 華,2010) 。而在中部地區的研究中,中部縣市成立專業學習社群的國小之中,

參與社群一年以上的教師,普遍認為個人能夠運用較多元的教學方式授課,並 能利用校外資源來協助教學,至於資訊融入教學、協同教學、以及製作教學檔 案的能力亦具備。整體顯示國小教師參與學習社群的情形良好,亦能提升教師 的個人表現及專業形象 (張淑宜、辛俊德,2011) 。

從不同科目為主題的研究之探討,以國中數學教師之「對話式形成性評量」

為例 (張景媛、鄭章華、范德鑫、林靜君,2012) ,專業學習社群可協助教師整 合教學與評量於同一堂課內,進而立即確認學生的學習進展與需求,當場做出 回饋協助學生數學學習,學生的學習成就因而獲益。高中端的部分,臺北市中

山女中國文科的專業學習社群提供優秀的示範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

2010),該社群在行政團隊有系統的規畫引導之下,教師已將「專業分享」視為 習慣,推展多年以來,程度最佳及較差的學生學習表現均有提升,顯示多元教 學並未獨厚特定類型學生,對於學生的課內課外各方面學習均有助益。

除了正式教師之外,師資生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過程中,亦有值得參考的 面向 (王為國,2010) 。由於師資生修習的課程之中建立起共同的社群、共同分 擔社群運作的責任,並且共享能力與本領,因此在師資生社群中的學習方式相 當多元,不僅能促進學習意願,亦能促進師資生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此外,

該實務社群具有情境、互動與實務學習之意義,適宜產出型的課程;至於參與 者本身認為,透過社群進行學習,具有增進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增進表達溝通 能力、培養統整省思能力等眾多優點。

由上述的研究經驗及結果顯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可帶動教師的實質成 長、學校競爭力及校內改革、甚至是師資生的知能素養提升,教育各面向的發 展均有正向回饋;不論學生的程度優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實務上顯著提升 了學生的學習效能,引導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時均有所助益。

眾多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究,但卻鮮少研究提及教師跨學校組織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的前例,跨學校實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雖有諸多限制,但卻是一項在 教師專業成長不被重視的學校中,折中的教師專業成長方式之一,只要用心營 造多元化的發展策略,教師對於專業學習社群的參與度會逐漸提升,即便非正 式學校組織,只要將專業學習社群的效益強化,面對現在變化迅速的教學現場,

亦能適時的因應問題、迎刃而解。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藉由個案教師面對自身學校推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之知覺探討 後,轉以組織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之過程及運作探討,深究教師在專業發展 計畫中的知覺過程、發展方式。為達研究目的,先進行相關研究之探討,了解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議題,及個案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討論並建立跨校體育 專業學習社群小組,進行行動研究,再以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分析資 料。

本章共分為七節,目的在於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實施方式:第一節為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者、研究場域的介紹;第三 節為研究步驟與流程;第四節為闡述蒐集的方法;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六節則研究信實度說明;第七節為強調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