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臨的困難及解決策略

利用文件分析及內容持續比較法分析轉譯的資料後可以將社群運作所面臨 的困難分為社群運作方式面與技術層面兩大部分,以下將分別說明兩大部分所 面臨的困難及社群所發展出的解決策略:

壹、社群運作方式面

一、反省紀錄負擔─明訂反省時間

在紀錄自我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額外花時間回想與書寫教學活動 的細節,而社團的文件記錄為一週一次,在無形中造成參與老師的參加壓力,

雖然成員肯定教學後進行反思的優點,但 L 教師也明確的建議,後續的運作希 望可以減量甚至省略文字記錄的部分。

希望可以不用那正式,等於我們可以很輕鬆討論,不用完成一些事情,像是反 省和錄影記錄。雖然這些可以幫助我,但我覺得可以不用那麼嚴肅,因為我覺 得錄影很像當初大五試教,會很戰戰兢兢。

(訪 L1020414)

在研究者札記也提及:L 的反省記錄較為簡潔,文字記錄較為簡略,反思的程度與 內容 D 比較高,D 有較多的教學問題分享。

(札 1020421_02-56)

文字記錄的多寡之關鍵在於教師反省程度的高低,而反思整理的內容與反省 程度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文字記錄的反思撰寫時間取決於教師工作量及 身心可負荷的程度。

會有偶爾想偷懶的時候,就會有好累的感覺。但並不是我們所做得項目會覺得

很累,會是自己的身心狀況很累得時候,這個計畫會是有一點負擔。低潮時候 會覺得自己無法如此熱情衝完整個學期。

(訪 D1020414)

成長的來源但有壓力才有成長我還是會為了成長去承擔壓力,但是人總有惰 性,可以簡單點就簡單點。

(訪 L1020414)

由於平日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即使一個禮拜記錄一次自我教學反思 紀錄,仍然對老師造成部分負擔,演變成到了最後幾次,大家皆有默契的利用 開會前或是開會時的第一個半小時,做為上一週案例反省的紀錄撰寫時間,利 用半小時做整理,然後才進行開會流程。

8:00~8:30 紀錄時間,會議 8:40 正式開始。

(文-1-1011217)

利用 10~20 分鐘整理自己的教學檔案。

(文-1-1020101)

08:00~08:30 進行教學狀況討論及整理反省案例,08:32 正式開會。

(文-1-1020325)

9:00~9:20 各自整理反省紀錄,09:25 正式開會。

(文-1-1020407)

8:30~9:30 反省整理時間,09:05 正式開會。

(文-1-1020429)

二、術科練習執行成效不佳─仍未成功改善

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意涵中,包括教師應有基本的體育教學能力與知識 (許 義雄,1994;程瑞福,2000;葉憲清,2000;Edward, 1983) ,故在訂定社群運 作的方式時,社群成員將術科訓練列入專業成長方式之中,而術科練習項目與

標準係由社群成員一同討論與決定,以常見的教學項目並且是個人容易獨自練 習的項目為主,並每個禮拜向社群成員回報當週術科練習狀況。

M: 要以練什麼為主?

L:我覺得應該以常教的項目為我們練習的主軸

D:而且要可以有辦法一個人獨自練習的比較好,不然其實找太到運動的伴

(文-1-1011015) 但是在執行兩個月後,開始出現術科練習未完成的理由,其中以沒有時間作 為練習不確實的主要理由,

L:對不起...大家:我這裡拜只執行了兩個,因為最近學校的事有點忙,球隊比賽、

導師班一些事,處理完就……有點累了,我下禮拜再補回來…

(文-1-1011211)

D:我…心虛了……這幾天好累,我沒有把 10 圈跑完,但是其他的我都有把 它做完…

(文-1-1011211)

M:哈哈我也是,這禮拜跟田徑隊跑完步後,然後羽球有找學校老師打,但是 籃球上籃那個,才跑 30 個就好累了,而且最近學校很多事…放學就想偷懶一 下。

(文-1-1011211) 經由事後訪談,參與者皆提及術科練習過程情形與成效不彰的現象,進行反思 後,歸結原因如下:

(一) 缺乏一起練術科的同伴

社群老師皆認為,體育術科練習需要有同伴一起執行互相督促,才能達成 術科成效。

雖然想著我們約好的約定,要自己努力維持,但少了運動的球伴,當面的抓去運

動,我好容易就放過自己。

(訪 D1020218)

第二個應該也是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沒固定的束縛在,就容易因自己的心情與 狀況而偷懶。

(訪 D1020218)

最近的術科練習感覺沒有一開始有勁,練習時有時沒有同伴就容易偷懶,像這 禮拜一起練術科的同事沒空,我也就放過自己。

(札 1020318_02-48) (二) 訂定術科練習課表以基本技術為主,練習較為枯燥,練習動機不強烈。

術科訂定是以基本技術為標準,而非單純有打該球類即可,這是第一個困難點。

(訪 D1020218)

雖說大家都誠實回報,但完成率實在不敢講,也訂了懲罰條款,但就是這方面 的執行度,沒有教學方面有效率。….對自己身體活動量較無要求,但術科的 意義是好的,只是行動力有待加強 。

(訪 L1020218)

(三) 認為自身動作技能及體能尚能應付目前術科教學,故練習動力不強烈。

術科沒有認真去執行,有一點是因為術科能力在教學上還 OK,所以就比較沒 有動力去練習。

(訪 D1020218)

對自己身體活動量較無要求,但術科的意義是好的,只是行動力有待加強。

(訪 L1020218)

也因如此,引起社群省思問題:術科的練習是為了讓教師能保有良好的示

範能力,但若是要訂定術科練習,應以基本技術的練習或持續的從事該項運動 為主呢?

(文-2-1020421) 術科練習成效不佳的情況至運作後期時,此現象仍然沒有改善,但是透過 訪談可以了解社群成員對於此狀況的看法及提供解決的策略,以供未來本社團 繼續運作的參考策略。如:改變練習術科的心態,以提升自我體力替代促進教 學示範能力的心態。

以健康促進的角度進行,每個禮拜回報以激勵士氣。

(文-1-1020224) 可以邀約參加校外體育活動,更讓體育活動貫徹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訪 D1020414)

或是以一個活動或比賽檢視各自練習成效,並貫徹運動生活。

一起參加某個比賽,例如路跑、或是到誰學校去打球等等就可以知道練習的成 效,有這些比賽也比較有動力去練習。

(訪 L1020218) 三、社群問題討論常無法得到有效的結果─外部專家或其他管道協助

在兩位高中體育專家教師資源介入之前,社群成員同質性高,皆為教學現場 之初任教師,故教學問題討論有時無法獲得有效解答,例如在 M 提出鐵餅教學 分享時,其中所遇的問題希望得到兩位成員的協助時,其他成員們礙於自己專 長項目不在此,且一般教學較少見,故無法提供許多鐵餅專業動作意見。

對於鐵餅專業動作無法提供許多意見,M 回校尋找資源,下次再分享。

(文-1-1011022)

L:我們學校沒有田徑課,我也沒教過鐵餅,所以我也不知道要提供什麼想法。

(文-1-1011022)

遇到一些道德兩難的問題大家似乎解決的辦法還不夠多元 ex:實習老師反客為 主的問題。

(札 1011203_01-23)

當社群討論遇到無法解決的教學問題時,扣除課程或是學校運作的結構性 的問題外,事後的解套方式為:成員各自回教學現場請教校內前輩、其他專長 同學或是請教外部三位專家後,再回到社群下一次的會議裡或是網路平台中做 補充討論。

M:同事建議,跪膝手指向內做伏地挺身 (田徑課程補充)

(文-2-M1011022)

L:一般建議脖頸的伸展適合靜態伸展,才不會使椎間盤損耗(體適能問題討 論)…from 隔壁學姐

(文-3-L1020327)

T1:我不知道妳們真正讓學生下水的時間有多少,我可以提供我目前的做法:

因為我們也是一次一節的,我會要求學生到游泳池的時間,也會要他們盡速 換裝...

(文-3-1020430)

T2 老師的回應:這問題也相對困擾本人多年,目前也束手無策.時間總是運動 技能學習的最大因素再加上課程分配的時間,真的是無法解決,依個人拙見 提出二點改善建議….

(文-3-1020502) 除了外部專家為諮詢問題解決策略的來源,校內同事也為其對象,但是對 於校內組織,因為課程時間緊湊,成員不好意思占用其他老師過多時間,常造

成問題無法解決,或是問題持續累積下去。

在學校沒有太多時間,因為大家一節接著一節,休息時會不想講上課事情,想 休息。時間不夠又不太敢占用學姐太多時間,漏掉問的問題就不敢多問

(訪 D1020414)

四、外部專家介入、選擇運作造成壓力─發揮信任感及善用科技

研究進行之初,尋找外部專家參與我們的教學影片討論時,成員皆有緊張及 擔憂的情緒,身為初任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沒有信心,擔心讓專家失望及害怕被 批評,但又希望能夠聽取不同角度的專家意見,期許自己有所成長,所以答應加 入外部專家時是心情是充滿不確定感。

D:是可以拉,但是……(深吸~) 擔心自己教得很爛耶,怕老師會失望 L:好阿,可以多一個人給意見,會進步,但有點害羞…

M:我也覺得好緊張,但老師說不會很嚴厲的批評,只是就單純看到的東西給 大家建議,所以我們要勇敢…

(文-1-1011119)

這次討論跟大家提及了社群可否加入師培老師的介入,大家抱持著有點害羞又 有興奮的心情,擔心自己教得太爛或是讓老師失望,也會怕很丟臉,但是為了 讓自己有強迫性的成長,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札 1011119_01-15)

在運作後期,為了增加外部專家資源,本社群欲邀請其他在職的資深高中體 育教師,以分享自己的實務經驗與知識,希望能幫助小組成長,但是在搜尋適合 的對象時,在地域方便性的前提下,通常會優先考慮各自服務學校的資深同事,

但是大家各自表述自身的學校同仁無法參與的苦衷,包括:有家庭、與同事關係 不熟、同事沒有意願,所以後來研究者考慮回教學實習的母校尋求資源─教學實

習輔導教師,在尋問的期間,大家考慮的重點依然是與專家之間的信任感,以及 尊重專家參與的自願性。然而因為參與者皆屬不同服務學校,三人同時與專家討

習輔導教師,在尋問的期間,大家考慮的重點依然是與專家之間的信任感,以及 尊重專家參與的自願性。然而因為參與者皆屬不同服務學校,三人同時與專家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