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本節將分別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運作及情境學習理論:

壹、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概念

以下將從教師學習社群的定義、內涵與特徵進行說明:

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

「社群」是指一種分享式、共享式的生活,為一群聚有共享價值、承諾、想 法的人所組成之群體 (楊振富,2002;Sergiovanni, 2000);以價值、感情和信念 為中心,將每個個體從「自我感」創造出「我們感」而提供所需的條件。

「學習社群」則係一群人對所屬的團體有歸屬感及認同感,以「學習」為核 心,將學習建立在實踐與身分認同的環境之中,是一個提供個體發展知識及社 會互動的合作學習環境,透過持續的互動對話、分享利害與共同的事情,以獲 得更深入領域的知識和專業 (李子建,2006;林思伶、蔡進雄,2005) ,學習社 群中不同成員提供多面鏡,讓個人檢視自己的優缺點,學習精進與接納自己,

並且彙集各方觀點及能量,創造更大的行動空間。

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乃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持有共 同的信念、願景或目標,透過教師之間省思對話、探索學習、協同合作及分享 討論等方式,精進教學專業素養並致力於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而努 力不懈地以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 (教育部,2009;張德銳、王淑珍,

2010) 。

故綜合上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教師所組成的社群,其目的在於追求專 業發展和知識;專業社群內部具有相互支持、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強調 專業導向的特性,在專業社群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將自己真實的一面坦承相見,

以及透過反省、批判、分享等方式進行專業性對話,使團隊及個人專業再精進。

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內涵與特徵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前提為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效,最大的內涵則 在於教育工作者需持續不斷地專業成長與學習 (DuFour, Eaker, & Many, 2006) 。

研究者將其特徵整理如下 (林劭仁,2006;林瑞昌,2006;張素娟,2012;

DuFour & Eaker, 2008; Hord & Sommers, 2008; Huffman & Hipp, 2003) : (一) 擁有共識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強調社群內教師皆清楚了解社群運作目標及發展的方 向,擁有相同目標,具有社群凝聚力,並擁有共同行為標準,以維持社群的運 作。

(二)協同合作與探究

教師專業社群以團隊方式進行學習,透過專業對話、分享、楷模學習、一 起讀書等多種方式,幫助每一位教師成長並協助所得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運用 於教學實務中。

(三)分享教學實務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利用討論及分享日常教學實務,透過成員間關懷、打氣 與支持,建立彼此成員間信任及融洽的關係。

(四)實踐、反省、改進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所討論的皆聚焦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關注學生的學 習成效,並將社群中討論的結果實踐於教學現場中,並針對結果加以修正,藉 由專業對話進行反省及批判性的思考以獲得解決的方法。

個人主義之教師文化容易阻礙彼此的交流與互動,不利於知識的創新。近 年來,有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探討愈來愈多,認為可以增進教師彼此之間的 互動與創新。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專業學習社群可以促進教師學習、提供 教師學習機會、激發教師專業熱情、激發教師學習動機、促進教師專業知能、

幫助學校招募及留住人才、協助輔導新手教師、塑造學校積極的文化、建立多 元化溝通管道等 (王為國,2007) 。

學校教師為了增進教育專業知能,而共同組成小組來進行研討與進修,他

們承諾遵守團體的規約,分享彼此的觀念與價值。Sergiovanni (2002) 認為學校 建立社群可以支持學習、可以建立關係和責任、使教師有義務去遵守道德。因 此,教師群體應構成專業的學習社群,透過協同合作的人際互動關係,形成相 互支持的專業發展環境,共同追求學習社群的教學理念與實踐,以適應及面對 外在環境的變革 (黃永和,2005) 。學習社群是理想的學習環境 (Brown &

Duguid, 2000) ,它是一項實用的作法,能夠提供具體的組織基礎建設,以實現 學習型組織的夢想 (Wenger & Snyder, 2001) 。

貳、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

以下將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實踐、教師網路學習社群的實踐:

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踐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若要維持良好運作,需要內部與外部資源的支持與投 入,方能形塑社群特定的學習與合作情境,其中包含彼此信任和尊重、校方支 持與領導、學習適應社會化、具備基礎的知能、開放改進的管道等五大要素 (張 德銳、王淑珍,2010) ,而 Wenger 等 (2002) 指出實踐社群有許多形式,為有 機性質存在:有大有小、長期或短期、集中或分散、同質性和異質性、內部和 跨疆界、自發或刻意的、不被承認到制度化。因此,研究者將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的實踐將分為兩層面敘述之:

(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成方式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成方式彈性而多元,依據參與成員不同的教學成長 需求,採取不同的組織形態形成方式,例如:年級形式、學科 (群科) /學習領域 形式、學校任務形式、專業發展主題形式 (教育部,2009) 。

(二)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策略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其運作方式十分多元 (Haslam, 2008; Roberts & Pruitt, 2003) ,包括:協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同儕省思對 話、建立專業檔案、案例分析、主題經驗分享、主題探討 (含專書、影帶) 、新

課程發展、教學媒材研發、教學方法創新、行動研究、標竿楷模學習、新進教 師輔導、專題講座等方式 (教育部,2009) 。

其中「教學輔導教師」在教師專業成長社群中,是重要的環節之一,亦是 歐美地區被普遍推展的實務。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產生乃是為了因應促進教師 專業發展,與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目標而產生,希望藉由同儕間的互相學習,

以達到提升教學效能的目標 (丁一顧、張德銳,2009)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可以 改善教師長年下來單打獨鬥的情形、並且促進集體合作,教師亦可從中獲得伙 伴關係與價值肯定、接觸各種教學模式並自我調整等 (Patton, Pagnagno, Griffin, Dodds, Sheehy, Arnold, Henninger, Gallo, & James, 2005)。此外,該制度對於引導 初任教師形成個人教學形態、給予資深教師適時的肯定、促進資深教師的專業 成長方面亦有顯著成效 (張德銳、王淑珍,2010)。

綜合以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文獻探討,可以得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有別 於過往的由上而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社群成員必須為「自發性」地參與其 中,進行持續性的學習,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改革觀念由下而上,由內部基層 教師發起,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體,並依據教師教學需求,彈性選擇適合的成 員組成形式,社群運作方式為社群成員教師共同討論後的方向,是具有「草根 性」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並且從由上而下接收模式變革後的教師成長方式可 以稱為「增能模式」 (empowerment model) ,在增能模式中,教師不再是接收 者,他們必須展現一個實務工作者的專業,從認識自己的教學困境為出發,並 從實際的計畫中找尋解決問題的資源、設計提昇能力的方案,除了增進教師對 教育問題的認識,提升解決教育困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不再「仰賴」

專家來提昇自己,他們體認與理解唯有自己是可以仰賴的 (顧瑜君,2002) 。 二、教師網路學習社群的實踐

網路學習社群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是指一群人在網路上基於 共同的理想與願景,為了達成共同目標,經由討論溝通和互動回饋的過程,進 行資源共享與流通、知識分享及創造、經驗交換與情感交流的活動,進而共同

學習與成長所形成的虛擬學習環境 (Hill, 1997) ;網路學習社群符合 Lave 與 Wenger (1991) 強調的新手 (novice) 也能變成專家 (expert),透過討論後得以藉 由別人的觀點促使自我進行省思,並能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價值觀。在網 路與教師專業學習相關的研究中,高秋娟 (2012) 指出,網路平台 Facebook 與 專業發展之可行策略:一、自我導向的專業發展:藉由建立教師自我主動學習,

獨立研究的專業成長,培養教師省思及批判的能力,可以採用 Facebook 中資訊 頁面建立教學歷程檔案、利用其網誌功能作為每日教學經驗的紀錄,並進行自 我教學反思、或撰寫讀書心得並分享;二、協同合作導向的專業發展:透過平 台好友拉好友的方式建立緊密的人際網路關係,提供教學經驗與訊息的管道,

發揮團隊精神進行共同主題的深度探討,也可利用即時或非即時的互動功能等 方式做為溝通管道,除了分享功能更能帶動教師人際互動及社交技巧的培養。

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理論基礎─情境學習理論

如何以理論支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並營造一個教師學習的情境呢?研究者 選擇「情境學習理論」 (situated learning) 用以說明:

情境學習理論包含至少三種元素,分別為:建構主義、社會學習論與意義 學習論,其源起於於 Scribner (1984) 與 Suchman (1987) 的研究發現,學校學習 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實務經驗有落差,人們的認知建構取決於個體在不同 的社會環境、規範下相互作用而成,故 Suchman 乃提出「情境行動」的觀點,

認為人們發展知識是在所處環境中,透過對情境的人事物直接或間接的操弄或 參與。Lave 和 Wenger (1991) 發展出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PP) 合 法周邊參與的概念,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學習過程,在實務社群 (community of practice) 環境中,每個人從周邊參與,再進入核心過程進行學習。Lave 和 Wenger (1991) 也認為學習是個體在活動 (activity) 、情境 (context) 和文化 (culture) 三 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社會互動是學習的重要因素,個體將藉由參與團體活 動,間接學習團體的信念、行動和文化,並將其經驗内化至個體心中。由此可

知情境學習理論旨在說明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者藉由主動參與,與環 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獲得知識,並強調知識的社會與真實性。

知情境學習理論旨在說明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者藉由主動參與,與環 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獲得知識,並強調知識的社會與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