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訊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

二、 專業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y)

(一) 專業能力之定義

專業(profession)或稱專門職業,在西方約興起於 12 世紀,與「職業」的差 別在於其具備專業的知能(林幸台、張植珊,1979)。賈馥茗(1979)認為專業的意義 一方面是指精湛的學識、卓越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指服務或奉獻。因此,專業 的構成,須含有專門知識、特殊技能以及高度使命感等三個基本要素(郭志安、李 文清,2009)。Stout and Smith (1986)將能力定義為一種知識與技巧的行為表現,包 括一個人的品質或狀態。Jarvis (1990)認為專業是一種理想的型式(Ideal Type),

很難從概念上得到統一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專業,而專業的認定通常有兩個較明顯 的特性:(1)必須奠定於一個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2)擁有專業服務倫理。

從社會學的角度思考「專業」一詞,則認為「專業」是指受過特別加強的教育和 必要訓練的專家,在社會中執行非常專業化的角色,而形成一種高地位的職位(朱 岑樓,1991)。朱建民(1996)也指出專業應是屬於一種全職的工作,此種工作能為

12

社會帶來有價值的貢獻,並受到社會的尊重,所以從事此種工作的人必須受過相 當高等的教育。郭志安和李文清(2009)認為專業的意義是指接受特殊的訓練,運用 專門性與學術性的知識或技能,以服務奉獻的精神與態度職行職務。

專業知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y)或稱專業能力,與一般所謂能力(ability)

意義不同,而從字面意義上來看,乃是從事專門職業所具備的知能(李城忠、林孟 潔,2005)。專業能力的定義隨著整個社會脈絡得不同持續演變。從 Knowles (1970) 提出專業能力是指在執行工作時,所必須具備的技能、知識、態度及個人價值(林 家旭,2008)。Katz (1974)將管理者的技能區分為三種:技術性、人際性及概念性 技能。一位領導者在管理其成員時,當技能及程度有所差異,可能會對成員的績 效、行為有著不同的影響。技術性技能指個人運用專業知識之能力;人際性技能 指能與他人合作,並能瞭解、激勵他人之能力;概念性技能指分析及診斷複雜情 況之能力(鄭光展、羅新興、許金田,2005)。Hall and Jones (1976)認為專業能力係 經由學習者清楚的概念化學習,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的技術、行為或知識。Butler (1978)從有效地執行工作所需扮演的角色、功能、及技術之觀點來談專業能力,將 專業能力視為任何人在其個人或專業生涯中,成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所需的知識、

技能、及價值觀。

Jarvis (1983)認為專業知能係指專門行業之從業人員欲成功地扮演好該職務的 角色,在工作上發揮其功能時,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

McLagan (1983)指出專業能力是足夠完成主要工作的一連串技能、知識和才能。李 大偉(1983)認為專業能力是指個人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個領域中能夠成功地履行 任務的行為特質,並能達到某一精通水準。Nadler and Nadler (1990)認為專業能力 係指那些訓練主管應該知道的知識,以及應該具備的技術。

專業知識與技能是所有知識工作者於自身工作領域中所必備的能力,尤其在 一個科技日趨發達的時代,一個專業的資訊人員所必備的知識技能項目更是逐日 增加,而分處不同時期也有不同時期的知識與技能之的需求(Jarvis,1990)。單文經

13

(1990)則將專業能力定義是一種技術、理論或通則的應用、批判分析的技巧以及面 對專業情境時所能作出審慎的行動,並能批判地檢視這些行動的後果。洪榮昭(1997) 將專業能力指標分為顯性能力與隱性能力,其中顯性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管理能 力、人際能力及態度;而隱性能力則包括價值及心智能力,其中工作表現的好壞 與專業能力指標有關,工作態度等能力亦與個人心智能力有關。

Stasz (2000)認為工作所需要的全面技能,是由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

及動機(motivations)等複雜的交互作用所組成,稱之為通用技能(general skills)。

陳貞良 (2005)認為專業能力是指經由教育訓練的參與,以及對產業最新動向之了 解所凝聚累積的能力。以教育的觀點而言,郭志安和李文清(2009)認為專業能力是 指一位從事教育專業工作者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與專業的態度。林政 坤和劉宜菁(2009)將專業能力定義為員工所擁有解決 ERP 相關問題的知識與技能。

綜觀國內外學者對於專業能力的看法,大致上都與個人的特質、知識、技能、行 為表現有關(Johlke, 2006)。

根據上述文獻,配合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將專業能力定義為:員工所擁有 解決 ERP 相關問題的知識與技能。

(二) 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Lee, Trauth, and Farwell (1995)的研究指出,專業資訊人員要能有效地領導組織 整合,及進行企業再造活動,必需具備以下四種職能:技術能力、科技管理能力、

瞭解企業運作的企業知能及人際溝通等技能。Schermerhorn and McCarthy (2004)的 研究中指出,產生個人績效的因素為:能力、支持與努力。其中能力是指藉由相 關的知識、才能與技術,所累積執行工作的能量;支持是指建立工作環境,使員 工有機會將能力運用在工作上;努力則是指執行工作的意願。針對上述的因素,

透過資料蒐集及分析的結果也發現,當員工具備工作上相關的能力時,則確實能 表現出較佳的工作績效。

14

郭春敏(2004)建構我國技專校院旅館系學生之專業能力指標,將旅館專業能力 指標分成三層,其結果顯示旅館系整體學生專業能力標的層相對權重當中最高為 工作態度,最低為專業知識;整體屬性相對權重當中最高為自我時間管理,最低 為報表分析能力。李城忠和林孟潔(2005)探討運動健身俱樂部個人教練之專業知能 對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是否有正向影響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個人教練之專 業知能與顧客滿意度呈現正向效果;而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也呈正向關係,

由此推知,專業知能對於顧客忠誠度有間接的影響效果。林家旭(2008)主要在於探 討技職院校服裝設計學生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並指出產業界與學術界對服裝專 業指標重視程度與認知之差異,以作為規劃未來技職教服裝設計科系發展之新方 向,結果包括:8個指標及32個問項,而在產業界與學術界對於服裝設計能力指標 並無認知上的差異。賈凡和步國財(2009)則是探討現今學校運動教練之基本專業內 涵為何。

詹建人、簡瑞宇和溫延傑(2010)比較中華民國國家級網球教練自我專業知能的 認知狀況,探討國家級網球教練之特性及其人口變項與專業變項在專業知能方面 的差異。黃文定、董秀蘭、李麗玲和陳麗華(2011)的研究主要透過文獻分析法,參 考英國《學科領導者國家標準》,以定位社會領域領導教師的角色及其任務,並 根據任務性質將任務分成四種類型,由此四類型任務推衍出三個面向的專業知能,

再轉化應用相關理論及英國該標準,發展各面向的要素。

林政坤和劉宜菁(2009)在「從企業主管的角度探討擁有ERP證照的員工工作表 現之研究」中,其研究結果發現大部份主管認為ERP專業證照考試項目對企業是必 要的,而且大都符合專業工作需求、業界需求及實務上的需求。廖敏淑、詹建人、

楊童超、陳秀花和莫金玉(2011)探討國內運動舞蹈教練應具備之專業能力與條件、

證照制度與專業能力培訓之制度是否符合世界潮流趨勢,以提供運動舞蹈教練有 更完善的專業素養。藍玉玲、劉彥君和高聖博 (2011)以文獻回顧的方式,探討客 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模式在心理學的應用,文中探討到國內外心理師證照考試的內

15

容,心理師專業能力的評量大多著重於知識面的評估,缺乏行為與態度面向的評 估。吳崇旗和翁綾君(2011)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應具備之專業能力,並建 立各能力層級權重,其結果為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應具備:領導管理、專業 技術、專業證照、課程設計、基本能力及基本知識等6大能力及其44項分項能力。

(三) 專業能力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專業能力研究的議題近年來漸受重視,研究主題過去以 績效為主軸,後續則以專業課程需求與分析、發展學生專業能力指標以及探討教 師專業能力、技職學校學生專業能力為主(郭志安、李文清,2009),而近年來的研 究主題關於證照與專業能力之研究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顯示證照與專業能力間關 係密切,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本研究將專業能力納入研究模型之中,探討擁有ERP 證照是否會影響員工之專業能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