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俄中印三邊關係的影響

第三節 對戰略三角理論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4 

第三節 對戰略三角理論的影響

戰略三角是一種「模式」(model),可以協助我們將研究事實作有系統的闡 明。三角互動模式可以協助我們同時掌握三個相關國家間的互動關係,並進而了 解層面更廣的國際政治運作。68戰略三角理論緣起於現實主義的脈絡,引入賽局 的概念,基本上以「彼方之得為我方之失」的零和思維沿伸為整體理論架構論述。

前先的研究案例以Lowell Dittmer 於冷戰時期的「美中蘇」為典型,原是詮釋國 際強權的對峙性。69之後許多學者以此模型應用至各國的三邊關係研究,如「美、

中、台」、「美、中、日」、「美、中、歐盟」等。亦有學者致力於理論的深化,將 其擴充動態化與量化分析。

在本文前兩章的分析中,第二章分析了冷戰時期蘇中印三邊關係的演變,第 三章則分析了後冷戰時期俄中印三國關係發展,皆使用Dittmer 之戰略三角理論 為途徑,解釋三邊關係互動。經過兩段時期的分析,顯示出戰略三角理論於彼此 戰略關係緊密的三國之間關係發展,確有其適用性。加之理論的簡明性,使其成 為國際關係分析架構的經典之一。但也因其理論簡潔的特性,在之後各國案例實 證的套用上,必須依其地域特性因素而有所修正。基本上,Dittmer 的戰略三角 係以「美蘇中」為立論基礎,這是有國際政治「四海皆準」的假設前提與色彩。

然而各類三角應以適合自己的戰略環境去觀察與解釋,甚至可說Dittmer 的大三 角僅為國際政治在特定情況下的特例,因此並非是放諸四海皆可用或能精緻詮釋 的模式。70

本節欲將前兩章實證的結果歸納出對戰略三角的反饋,源於冷戰背景的「戰 略三角論」在後冷戰時代其解釋力與理論內涵有需與時俱進嗎?該戰略三角論能 貼切解釋與規範俄中印三邊關係的諸種現象嗎?且源自西方的戰略三角論在兩        

68涂志堅、唐欣偉,「從總體觀點看柯林頓時期的美中台戰略三角」,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 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R-090-003.htm,檢視日期:2012 年 2 月 5 日。

69初國華、張昌吉,「戰略三角理論與台灣的三角政治」,問題與研究,第49 卷第 1 期 (2008 年),

頁90。

70同前註,頁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岸關係應用上,若在傳統美中蘇模型之外的適用性又如何?等等問題,試圖探討 理論演化以及各類模型的比較。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對戰略三角的驗證,其次為 在俄中印三方關係互動顯示出傳統戰略三角理論的侷限,最後筆者發現,即使為 進入後冷戰時代,各戰略三角亦存在其本身雙邊關係發展下形成的特色,欲與冷 戰後「美中台」關係對比,凸顯戰略三角理論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實踐與文化脈絡 下,所產生不同的結果。

一、對傳統戰略三角理論的驗證

在第二、三章中,對俄中印三國的互動分析,除了第一時期的戰略三角形成 初期延伸關係較弱,與蘇聯剛解體時的低潮期之外,各時期皆可明顯看出,三國 戰略互動彼此鑲嵌,任兩國之間的的互動,必然考慮對第三國的影響,致力於本 國於三角關係中戰略地位的提升,以追求國家利益。

首先,在1950 年代末,中印關係因彼此內在因素而關係破裂時,蘇聯也與 中國關係惡化,印度與蘇聯便加大彼此之間的合作,即顯示雙方皆欲以「敵人的 敵人為友」之延伸因素為要,破除原先因彼此之間制度不同的藩籬。原本前一時 期處於羅曼蒂克型三角中側翼的印俄雙方,開始有提升角色地位的想法,加之中 國因內在因素「雙反」,提供兩國合作的基礎。但此時的中國,並非不在意三角 關係中的戰略影響因素,相反的,如第二章所述,1962 年之中國對印戰爭,某 種程度上是在對蘇顯示自身的重要性。進入1970 年代後,更因中美關係正常化 與美蘇低盪使中蘇失去共同敵人,內在矛盾湧現,使蘇聯更需要印度這個夥伴以 制衡中國。

1970 年代中,兩極體系已顯鬆弛,中美關係正向發展迅速,使與美又產生 裂痕的蘇聯感到不安,在美中蘇大戰略三角中,蘇聯無能制止中美關係的發展,

欲改善戰略地位,只能朝小戰略下手。蘇聯欲尋求對中關係改善卻因「三大障礙」

未果,剩下的唯一選項僅能抓緊與印度形成的同盟。而中國與印度,因回應國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經濟需求而逐漸改善的關係,也可視作在小戰略三角中角色地位提升的追求。因 當時的蘇聯,入侵阿富汗,甚至欲與巴基斯坦為善的舉動,皆危及中印兩國的戰 略利益。1980 年代中後期,美蘇關係轉緩,反而是美中關係因「天安門事件」

惡化,提供了蘇中印三邊關係中僅餘負向的中蘇關係正向發展的契機。而原本處 於樞紐地位的印度,確實是因中蘇負向關係得以取得此地位,理應不樂見中蘇為 善,但其國力為三方之最弱者,並無能力藉由挑撥雙方以保持地位,驗證了在戰 略三角中樞紐地位的維持,須以其國力為後盾,但也因此三方關係也得以朝向三 邊家族型邁進。

在俄羅斯放棄「大西洋主義」的為外戰略思維後,俄中印三角開始復甦。在 中印關係因彼此國內鷹派崛起產生的齟齬,俄羅斯在此時極力改善對中與對印的 關係,順勢登上戰略三角中的樞紐地位,中國因失去1970 年代與美之同盟抗俄 關係,欲平衡與印度衝突所產生之威脅,俄羅斯是在三角關係中甚至亞洲區域足 夠制止印度擴散其影響力的國家。在與印度產生衝突的同時,若與俄羅斯關係再 度惡化,對中國對外戰略而言,是陷於極度不利的地位;基於相同理由,國力較 弱之印度,更必須抓緊俄羅斯這個傳統盟友,以制衡中國之威脅。在進入21 世 紀,「911 事件」之後,國際體系中單一霸權的美國單邊主義傾向更為明顯,反 恐戰爭使美國勢力深入中亞,對俄中印三國之地緣利益皆產生不利影響,於此國 際情勢,三方走向「三邊家族型」三角,更加緊密的合作更是使三國欲保全自身 根本利益,甚至爭取更多話語空間的不二法門。加上俄中印三國有很多相似的客 觀條件,經濟互補性強,相互依存度高,合作潛力巨大。因此認清形勢,抓住機 遇,大力推動三邊合作對於三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 和平也具有重要意義。71

       

71呂海翔,「地緣政治視角下中印俄三邊合作」,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前引文,頁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二、傳統戰略三角理論的侷限:冷戰與後冷戰時期的差異

從上述可得知,俄中印三角關係的互動,在冷戰與後冷戰時期,有著本質上 的差異。在冷戰時期,三國皆不喜其他二者的親善,懼如此將有損自身之戰略利 益;然而後冷戰時期之俄羅斯,卻自願放棄三角關係中最佳的樞紐地位,促和中 印兩國,這是為什麼呢?

在探討美國戰略利益時已提及,國家在作為一國際體系中的理性行為者,對 外政策的擬定,必以追求利益為依歸,而探討三國互動的戰略三角理論亦奠基於 此假設。但在時空背景不同之下,影響三國之間互動的國際因素不同,是否因此 影響其國家利益,進而改變其行為模式?在包宗和探討美中台的案例中,認為美 中台三角關係,在1999~2009 年間的互動的分析,得到 2008 之後的北京與台北,

終究採取改善彼此關係的做法,以提升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就了總體戰略三角理 論以三邊家族型為均衡點的結果。72

筆者發現,俄中印三角在進入21 世紀後,也有相同的傾向。依包宗和的分 析,傳統戰略三角為個體論,各方當以追求樞紐地位為目標,但從總體論觀之,

國家或許會考慮,對己而言並非利益最大,但卻是整體穩定度最高的三邊家族型 三角中之朋友位置,此舉更為符合國家利益的延續性與持久性。在三方皆具有自 主性的情況下,各方皆爭取自身利益的提升,自然而然造成三邊家族型三角。以 本文三國來說,確實也是如此:俄中印三國,在地理位置上相近,中國甚與俄印 兩國皆有接壤,更加強彼此之間的戰略緊密性,不論是西北方的維吾爾獨立運 動,或西南方的西藏獨立運動,以及反恐方面皆非常需要俄羅斯與印度配合,三 角關係的提升,是有絕對利益的。

後冷戰在三角關係中唯一與中國處於負面關係的另一方─印度,除了以個體 論觀之,與中國關係的和解,當然提升自身與中國的關係,有助於自身關係的提 升,以此有足夠籌碼對俄羅斯喊價;但以總體論來說,亦對印度有利,三角關係        

72包宗和,「戰略三角個體論檢視與總體論建構及其對現實主義的衝擊」,收於包宗和、吳玉山編,

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前引書,頁3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8 

的融洽,能將中印之間的議題,置入三邊關係的議程中解決,有助於消解中印之 間的障礙,甚或加速合作的進程。尤其印度目前還未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 員,在中亞區域利益的競逐中處於弱勢,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絕對有利於成為正式 會員。甚至在印度追求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目標,目前已是常任理事國的中 國與俄羅斯兩國同時的支持,是絕對必要的條件之一。

對俄羅斯而言,其察覺不論在經濟或政治上,俄中印三國在亞洲確實為興起 的國家,以其人口之眾、資源之豐,加上近年來蒸蒸日上的經濟實力,在國際場 合的話語權與日俱增,若能統合成一股勢力,以此對抗歐美集團,總體論觀之所

對俄羅斯而言,其察覺不論在經濟或政治上,俄中印三國在亞洲確實為興起 的國家,以其人口之眾、資源之豐,加上近年來蒸蒸日上的經濟實力,在國際場 合的話語權與日俱增,若能統合成一股勢力,以此對抗歐美集團,總體論觀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