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俄中印三邊關係的影響

第二節 對美國戰略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第二節 對美國戰略的影響

本節延續上一節俄中印三國所對亞洲所造成的影響,探討俄中印三國造走向 合作的情況,對目前世界體系中的單極強全美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本節分為兩 部分,首先探討美國在亞洲須維護哪些國家利益;而亞洲情勢的改變,對美國的 國家利益有什麼樣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又如何改變美國的對外戰略,則是第二部 分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 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利益:反恐、能源、地緣勢力

在國際關係領域中,國家利益一直是傳統的概念,政治和經濟學家早就使用利 益的概念解釋人類的政治和經濟行為。42國際關係學者胡南科(Joseph Frankel)、

杜切克(Ivo D. Duchacek)、紐克特南(Donald Nuechterlein)、羅賓遜(Thomas W. Robinson),以及林碧炤等眾學者對其多有各自的解讀,但普遍認為國家利 益是決定國家行為的最基本因素,而權力則是國家利益的基礎。一般對權力了解 的觀念起源深受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興起的現實主義(Realism)理論所影響。美國學 者摩根索(Hans Morgenthau)是此一學派至為權威的學者。他認為國家是生存在一個 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世界裡,若一個國家不捍衛其自身的利益,該國就會成為他 國追求利益下的犧牲品。摩根索所倡議的權力說是以權力與國家利益為基本概念。

他從權力的角度來界定國家利益,他認為國家利益,就是追求權力。任何增強國家 權力的政策都符合國家利益,他相信大體上國家利益是客觀的、理性的,有睿智的 政治家知道他們應該如何來捍衛國家的權力。

冷戰時期美國的對外戰略中所追求的國家利益最主要放在與共產陣營的對 抗上,以防蘇聯赤化可能形成骨牌效應,將尤其是與西方陣營的前線之東歐地區 各國併入,形成對美國生存上的威脅,在資訊不透明、敵意難辨的情況下,生存        

42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 (台北:五南,1997 年),頁 207-2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4 

利益理所當然蓋過一切,與蘇之軍事對抗成為美國在冷戰時期對外政策的基調。

然而90 年代初期,因蘇聯的解體,國際局勢進入「後冷戰時期」,但區域性的衝 突並未削減,國際安全問題更趨複雜,在權力結構日趨多元,各國紛紛追求自主 及全球性經濟競爭加劇之際,美國在國際上之角色地位以及與盟國間之互動關係 亦隨之調整,過去與蘇聯對立的意識型態已不再主導美國對外政策,代之以現實 利益作政策考量。再就政治利益而言,自從蘇聯瓦解以來,儘管美、蘇兩大超強 對峙的情勢已經不復存在,但後冷戰時期的新國際秩序與戰略格局卻仍在形成之 中,以目前的現狀來看,「一超多強」可概括形容當前的國際格局。事實上美國 也正運用此一超強的絕對優勢,在各地區尋求盟邦的堅定支援,一則便於鞏固其 領導地位,另則便於其主導未來區域與國際秩序的發展能朝符合美國立國精神的 方向發展,也就是朝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的政治利益方向發展。在上一節的討論 下,了解到俄中印三國競爭與合作的交會點於主要體現於中亞地區,美國對此區 域當然不可能置之不理,而其主要利益表現於:

一、防止俄羅斯與中共的勢力獨占中亞:中亞地區在前蘇聯時期屬於俄羅斯 的勢力範圍,對於中亞豐富的天然資源,俄羅斯更向利用上海合作組織的架構,

想以單極的力量獨占中亞的石油及天然氣,以壟斷其對歐盟的供應市場,中共也 想運用組織結構,形成對中亞地區經濟和貿易的主宰。歐亞大陸對美國而言無疑 是一塊戰略要點,所以藉「911 事件」進駐中亞的同時,也將其觸角伸入中亞國 家的政治、經濟等領域,運用各種手段,改變俄羅斯及中共在中亞地區的優勢,

壓縮其勢力範圍,以增加由美國及西方主導的勢力。

二、尋求能源戰略利益: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利益是相當明確的,以提煉該地 區的石油及天然氣來緩和國際價格的上升,並透過多元的供應油氣出口管道以及 支持美國私人的投資來確保美國及西方國家的能源安全。為了避免2006 年 1 月 俄羅斯暫時中斷烏克蘭的事件再度發生,美國認為擁有多樣化以及具有替代性的 出口油氣管道,將會提供美國及西方國家更加安全的能源措施,此外,美國石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5 

公司由中亞地區所獲得的利益,不僅能促進產業發展使美國人民獲利,也使美國 能更大幅度的支配中亞地區的資源。43

三、避免中亞地區成為伊朗的勢力範圍:2005 年 7 月美國申請成為上海合 作組織的 觀察員國,因其不屬於中亞、南亞等地區,遭到該組織的拒絕,但伊 朗同年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為觀察員國,此舉令美國懷疑該組織未來的發展方 向。在2006 年上海元首高峰會邀請伊朗總統與會,更令美國不安及憂心。對此,

美國強烈表示,將與此地區的國家合作,阻止伊朗對此地區的政府或政黨產生影 響,也會盡一切手段避免伊朗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對美國而言,伊朗的 穆斯林色彩、軍事力量以及積極進入中亞地區的企圖,除了會影響中亞地區的軍 事政治外,也可能連結豐富的自然資源區形成擁有油氣資源的伊斯蘭聯盟,危及 美國的能源戰略利益。因此,美國對中亞戰略的重要目標,就是排除像伊朗這樣 與美國在立場上大相逕庭的伊斯蘭國家在中亞形成氣候。44再者,產油國奈及利 亞種族及政治不穩定、蓋達組織對中東地區的脅迫、伊朗發展核武可能引發的風 暴,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宣稱與伊朗立場團結一致,削減其石 油的出口,都使得油價節節高升。而中國、印度與俄羅斯等大國之石油公司,正 競逐全球能源資產的戰略性投資,進一步推升油價的上揚。45

除了上述於中亞的利益之外,美國政府認爲對其全球利益構成挑戰的有五大 焦點問題-朝鮮半島問題、臺海兩岸問題、南中國海問題、伊拉克問題和巴爾幹 問題中,有三個問題集中在亞太地區。而且以小布希曾在美國國防大學演講時提 到俄羅斯並非美國的敵人觀之,中共才是美國未來至為可能的全球性競爭對手。

46布希政府否定了克林頓時期「中國是美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說法,而是把 中共定位爲「美國的競爭對手」,其旨即在於此。美國國家情報會議於2000年12 月18日公佈一份名為《2015年全球趨勢》(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43黃一哲,「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前引文,頁18。

44同前註,頁19。

45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 (台北:五南,2009 年),頁 250。

46張亞中、孫國祥等著,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 (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 年),頁 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Future)的戰略報告警告:中俄印三國「極可能結成戰略聯盟,成為反制美國獨大 的新勢力」。後來,美國陸軍軍事學院院刊《參數》(Parameters)更說,中俄印

「戰略三角」將對美國形成顯而易見的威脅,可能成為下一場「冷戰」的前奏。

47尤其中國的崛起,對美國造成尤其巨大的威脅,2007年美國國防部所公布之《中 國軍力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及美國國會出版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年度報告》

(Report to Congress of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皆明確指出,中國的崛起不僅可能損及美國國家利益,亦對亞太區域與世界安全 構成挑戰。48

2000 年 7 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柯林頓任期最後一年,集美國 29 位著 名學者,共同編纂出版的《美國國家利益報告》(U.S. National Interests),將美國 國家利益區分四種不同的利益:第一,生死攸關的利益;第二,極端重要的利益;

第三,重要的利益;第四,次要的利益。首先,生死攸關的利益包括:防止威攝 和減少核生化攻擊美國及其海外駐軍,防止美國周邊出現敵對大國及衰敗國家,

確保全球主要體系的活力與穩定,與可能成為美國戰略對手的國家─中國與俄羅 斯建立建設性的兩國關係等五項。49

美國政論家布里辛斯基在《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一書中,曾把中俄印三國同德法兩國一起,並列 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的「主要的和積極的地緣戰略棋手」。由上述種種可見,美 國在亞洲的國家利益利基於中亞的能源安全、反對恐怖主義、制止地方區域霸權 茁壯甚至形成同盟、以及防止區域衝突對美國造成的利益損害。這些因素多與 俄、中、印三國環環相扣,關係密切。加上中國國力的崛起,對美國造成巨大的 挑戰。因此,美國政府認爲亞太地區使得美國的安全環境日趨嚴峻,也基於以上        

47王正泉、徐之明,「中俄印三國走向三邊合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前引文,頁58。

48連弘宜、蔡昌言,「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 卷第 3 期 (2008 年),頁 83。

49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前引文,頁1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理由,美國全球戰略出現東移態勢。

二、美國在全球戰略的改變:以印為友、戰略重心轉向亞洲

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可看出東移的情勢。歷史上基於血源與地緣關係,百年 來「重歐輕亞」是美國長期的外交政策。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投入資源重建歐 洲,「馬歇爾政策」於1947 年起,投入 130 億美元重建西歐;冷戰時期,歐洲成 為民主與共產主義對陣的前線,美軍駐紮前西德對抗蘇聯。50從地緣戰略的角度 出發,以往美國的戰略布局出現了西強東弱的態勢,美國在歐洲地區通過北約東擴 和加緊向東歐國家的全面擴張,使得它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更加鞏固,優勢更加

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可看出東移的情勢。歷史上基於血源與地緣關係,百年 來「重歐輕亞」是美國長期的外交政策。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投入資源重建歐 洲,「馬歇爾政策」於1947 年起,投入 130 億美元重建西歐;冷戰時期,歐洲成 為民主與共產主義對陣的前線,美軍駐紮前西德對抗蘇聯。50從地緣戰略的角度 出發,以往美國的戰略布局出現了西強東弱的態勢,美國在歐洲地區通過北約東擴 和加緊向東歐國家的全面擴張,使得它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更加鞏固,優勢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