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角色扮演教學實施與討論

第二節 教學實施成果

五、 小結

5. 語言與文化討論:教師介紹出好久不見時常用的問句和回答:最近 怎麼樣、最近在忙些什麼 等,接著提問「你最近怎麼樣?」讓學生 練習教過的回應,建議可以讓學生問學生。介紹完華語的部分後,

教師問學生在你們國家,如果兩個朋友很久沒有見面會說什麼?你 會問什麼?等。最後帶學生複習一遍投影片上的句子,建議可以一 次打出課文,讓學生兩兩練習念課文。

6. 對話改編:先讓學生抽角色,接著選關係(好朋友/總經理和助理/

朋友和朋友的媽媽)、選地點(餐廳醫院學校圖書館公司)、選情 境(巧遇、好久不見、探病),並提示要加上肢體動作。此部分建 議可以給一些有趣的道具:總經理有領帶、媽媽有阿福柔頭、病人 有石膏拐杖等,並應給學生句數限制,此外,討論時間有點太長 了,大概十五分鐘即可,後面有同學討論練習完沒事做。

7. 角色扮演:可給台下學生小猜謎:他們是什麼關係?。

整體來說,研究者的教學用語是恰當的,用字簡單而精準,能清楚表 達意思又能讓學生理解。主要可改進之處在於生詞教學、學生討論時間長 度,建議可加入道具使扮演更豐富有趣。

五、 小結

本節就教學實施的成效做各面向的切入,從學生對話編寫成果可看 出,學生皆能融入課堂所學之不同角色關係的稱呼與問候語,也能將新學 到的生詞與句型應用於對話中。從教學實施後測驗結果可知,課程結束兩 星期後學生仍能正確回答問候語使用的問題,且與非教學實施班學生比起 來,經過角色扮演活動的學生能掌握華語中對不同對象的問候語,也能因 應場合選擇適合的情境問候語,並能從對話中判斷人物間的關係、對話地 點與情境。從研究者與觀課者的回饋,發現一些教學設計上應改進之處,

教學材料以及學習單、投影片等輔助資源的疏漏,及研究者教學技巧與口 語使用可改善的地方。

教學設計修正

經過教學實施後,研究者發現了一些第四章教學設計中待改進的部 分,本節就第二節所撰寫之各項回饋提出教學設計修正,以下就教學設 計、教學材料選取、輔助資源編寫與教學技巧與四個面向之問題與改進方 案敘述之。

一、 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角色扮演」,扮演前的語言準備、對話和文化討論 都是為後面的角色扮演打基礎,因此各項教學活動設計都應扣住主要教學 目標,本節的教學設計修正即以此為修正目標,俾使整個教學活動扣緊教 學主題—對不同對象、在不同情境、場合的問候語使用。

研究者認為,在教學設計上應加強學生對角色的認識、彼此間關係的 掌握,角色扮演時角色的融入,角色扮演的要點說明,以及角色關係種類 的多元,及角色扮演的創造性。以下就其具體作法逐一說明。

1. 提升對角色關係的掌握:在影片觀看前給學生的提示需更清楚明 確,使學生能距焦於劇中的角色關係,可用人物關係連連看,提 供幾組角色關係讓學生配對;討論對話內容時,需確認學生了解 對話背景情境,教師可以口述情境或提問,使學生能掌握情境與 問候語的關係。

2. 角色扮演時角色的融入:在教學實施中,研究者在準備階段到各 組糾正發音,發現許多組都有這方面的需要。所以應在準備階段 開始時就帶著全班的學生一起多練對對話,並融入更豐富的語調 表現,提升扮演時的聲調、語調、流利度。周漢光(1996)的角 色扮演步驟中,即有「幫助學生投入」的階段,教師分析人物之 間的關係與情節之後,帶學生朗讀課文,注意掌握聲調及節奏以 配合其內涵與精神。

3. 角色扮演的要點說明:前一節紀錄者回饋中,提到角色扮演前有 些已準備好的同學會放空、沒事做,研究者認為進行角色扮演前 應加入扮演要點說明的環節,給學生較明確的指標,例如台詞要

流利、語調盡量模仿影片、肢體動作誇張等,讓學生在練習階段 有更明確的演練目標,教師在給回饋時也有依據。

4. 角色關係種類的多元:從學生對話編寫成果可知,五組學生中有 三組抽到「朋友」的角色關係,反而學生較不熟悉的長輩與晚 輩、上司與下屬較少練習到,研究者認為角色關係的籤可以增加 另外兩組的數量,增加角色扮演的挑戰性。從對話編寫中也可發 現,可能因對話一地點是餐廳的關係,五組中有三組學生對話地 點設定為餐廳,使角色扮演的變化性少了許多,能給學生的應用 範圍較窄,有點可惜;不如讓對話地點也以抽籤決定,使角色關 係與地點的組合更多元,增加扮演的趣味性。

5. 角色扮演的創造性:研究者原先的規劃角色扮演活動的時間較 長,但實際教學時,時間反而多出來,因此臨時增加了一次的角 色扮演,且改為讓學生用自己的名字演出,這一個意外反而有出 奇的好效果。研究者認為可將原本的角色扮演增加為三輪,讓所 有學生演過三個對話,且第三次扮演時可加入一些變化。Bray

(2010)也建議教師們在第一輪的扮演完後,可鼓勵學生下一輪 有更多創意、冒險的扮演,除了增加扮演活動的趣味之外,學生 也可以學到多。

教學設計中的語言準備是為後面的角色扮演打基礎,而這部分在教學 實施中也有一些需改進的地方。生詞教學的練習要提高,使學生能應用於 對話編寫中;句型教學的練習份量不足,第一二堂課句型教學提供的替換 練習不足,學生無法活用所學的句型,第三四堂課時因練習份量提高,所 以對話編寫中學生用的都是當堂課學到的句型;許多口語練習都可讓學生 和學生互相問答,否則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少了讓學生練習提問的機 會。

此外,教學實施中課堂討論也遇到一些問題,為使語言與文化討論更 貼近教學目標,研究者提出下面幾點修正的作法。語言和文化討論時,可 先讓學生講一講他們是怎麼看影片猜出人物關係的,然後就學生的回答來 引出語言或肢體語言的問候習慣介紹,以提問為綱來引導討論。肢體動作 討論時,教師可將問候語對話影片暫停在某個動作,或將該畫面以電腦擷

圖軟體擷取下來,進行討論時可供學生觀察和模仿。文化差異討論部分則 可改為學生回家準備,下堂課來報告的方式。因教學實施中研究者發現,

學生會有些想講的話,但礙於語言程度而無法完全表達,因此討論效果沒 有凸顯出來,建議改成回家作業,讓學生能事先準備自己國家的問候方式 介紹與比較,下次上課時上台作簡短的報告,使學生們發表的內容可以更 充分,也有更多口頭報告的練習機會。在學生報告完後,教師再引導學生 作文化間的比較。

Bray(2010)和蘇慧娟(2008)等學者在角色扮演完後,教師都撥放 演出的錄影,然後給每組學生回饋,修改前的教學設計因估計時間不足而 未加入此環節,在教學實施後發現學生對話編寫所需的時間比預期的短,

因此修正後的教案加入播放錄影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距焦於角色的 手勢和肢體動作,觀察哪些身體距離、身體觸碰在華語文化是不合宜的

(Donahue & Parsons,1982)。

下面是本研究修正後的教案與投影片範例。

扮演主題 用華語向不同的人打招呼

教學時數 四節課,一節 50 分鐘

教學對象 人數 9 人 語言程度 初級

教學目標 認知:

1. 能認識問候語對話中新的生詞與句型。

2. 能認識華語中對長輩、上司與朋友的稱呼。

3. 能認識華語中對長輩、上司與朋友的問候語。

4. 能認識情境問候語的使用。

5. 能認識華語中問候時的肢體動作。

6. 能認識各種情境的問候語。

技能:

1. 能將目標生詞與句型應用於問候語對話編寫。

2. 能根據角色關係與情境說出合宜得體的問候語。

3. 能根據角色關係與情境編寫出合宜得體的問候語。

4. 能觀察出對話影片中角色間的關係。

5. 能模仿影片中角色的表情與肢體動作。

6. 能在角色扮演時融入角色和情境中。

情意:

1. 能投入於課堂中,愉快地參與角色扮演活動。

2. 能和同組同學愉快合作,一起學習。

教學資源 對話影片、投影片、學習單一、學習單二、對話編寫學習單、角色關

係籤、對話地點籤、錄影機、角色扮演道具 第一堂課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教具 時間

課前準備 課前先將學習單發給學生。

暖身  教師以提問引起動機,介紹出今天的扮演主題。

教師問學生關於打招呼的幾個問題:

1. 教師:你看到老師的時候,會說什麼?(教師可

指著自己,示意學生向自己打招呼)

2. 教師:你看到你的同學(教師假裝是學生的同

學,向著他走過去),會說什麼?

2’

3. 教師:你看到你的鄰居,你會說什麼?

4. 學生回答「你好」或「嗨」

接著教師就可帶出今天的角色扮演主題—打招呼,告 訴學生我們要學的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打招呼方 式。

語言準備  教師介紹新詞彙和句型。

一、詞彙教學

以投影片呈現詞彙的漢字、漢語拼音與英文翻譯,以 圖片、動作或口頭講述解釋詞彙的意思,然後進行替 換練習。例如:

1. ppt 放一個人感冒的圖,教師:他怎麼了?學生:

他感冒了。ppt 放這個人健康的圖,教師:三天 後,他好了。

2. 接著再放一個人受傷的圖,並標上「受傷」與其

漢語拼音及英文翻譯,教師:他手怎麼了?學

漢語拼音及英文翻譯,教師:他手怎麼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