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角色選擇、角色塑型、敘事視角與人稱的選定、情節架構設計到正式書寫,

大約花費三個月(從九十三年九月到十一月)。雖然有擬定寫作計畫,但計畫趕 不上變化,寫著寫著,故事就走到角色想去的方向。而作者反而成了作品的第一 讀者;以讀者的角度來說,我發現自己是喜歡這個故事。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中 長篇的童話創作,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角色的型塑與情節的設計相當難做到與之 前預設相符,我就好像園丁一樣,尋覓種子,細心播種,當他發芽後,植物開始 成長,我其實不清楚他最後的樣子,但我會給他空間與時間,讓他自由發展,當 然若遇到不喜歡的地方,還是會端出作者的剪刀,略加修整,不過這種不可預期 後產生的結果,讓種植故事成了快樂的事,反而很適合我。

故事完成後,重新看過一次,知道修改的空間還是很大,在人物個性型塑上 要再強化,讓個性特徵突出,情節的鬆緊也得再調整,然而因為寫作的過程還有 其他工作持續進行,寫作時間是斷斷續續,很多描述會忘記了,怕會有前文不對 後文。而這部份我想藉由與學生共讀的機會,來進行修改,不過在這之前,我邀 請了兩位大人來加入校稿的工作,其中一位是有兩個小孩的全職家庭主婦,她在 幫我校對的過程中,同時請她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小孩加入閱讀,另一位是在小學 教書的高中友人,兩位成人幫我挑出別字以及邏輯不通順處,在故事結構上,他 們都認為沒有什麼大問題,不過就讀五年級的小孩在閱讀故事時,曾疑惑的問媽 媽:「為什麼故事說話的人會變?本來是暖暖黃變成熱熱紅了?」根據其母轉述,

孩子反覆讀了三次才弄懂,但因為我未跟小孩面對面接觸,不清楚他的閱讀背 景、他閱讀時的情況,因此關於敘事觀點跳躍的問題,我預計在與班上的學生共 讀時,進行觀察,看看其他讀者的接受度,這會排定為一學期的課程。

最後,這份作品在完成之後第一次送審查,三位評審委員都有給予建議,我 將這些建議羅列於下:

53 

第一位評審委員的建議:

相當有趣的故事,文字也簡潔可喜,以下是幾點建議:

(1)彩虹應該是七個顏色,但故事只有六個顏色,不知是否因為「靛 色」比較不好描述?不過既然以彩虹為名,是否以符合常識的七色來寫故 事較合讀者的期望?

(2)第六個故事很短,似乎可以和第七個故事合併成一章(且兩段故事 皆是同一段「打顏色仗」的故事),也建議改一下篇名:「意見不合的朋友 們」題意不太切合內容。

(3)第三個故事「熱熱紅的日記」也建議改名,因為其他故事名稱可 以看出故事的內容,但此篇看不出來(而且題目也稍弱)。

第二位評審委員的建議:

利用紅、橙、藍、綠等等顏色,賦予它們不同的個性,編織出一段段 朋友相遇的故事,相當有創意。

缺點:因為以顏色為主角,故而有些地方顯得牽強,而且故事情節不 夠高低曲折,略顯平淡。

第三位評審委員的建議:

作者以「顏色」的自然組合,運構出趣味雋詠的童話故事,寫作手法 創新,取材新穎,足見作者精於「色彩學」。將「顏色」擬人化,自然而 不牽強,確實掌握不同色彩的「物性」,而將其「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誠為不錯的童話作品。

這三位評審的意見是對於初期完成的作品,我從他們的意見中可以知道自己 故事的結構是平穩的,明白這是個能夠讀懂的故事,只是這是個好看的故事嗎?

54 

我需要再多蒐集一下讀者的反應才能確定。而評審所指關於作品中獨特之處、不 合理之處、不生動之處皆是大讀者的觀點,我將這些評審意見放在心中,將在與 小讀者進行共讀時,做進一步探究,析看大人與兒童閱讀觀點的不同。

55 

第參章 一起讀故事

Ken Goodman 在《談閱讀》中說:「閱讀是讀者和文章之間的交易。」本章 主要呈現作者在完成故事後與讀者共讀作品的歷程。第一節說明我為何要尋求讀 者反應並介紹我的讀者,第二節說明閱讀教學在語文、綜合與藝術與人文三大領 域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流程。第三節主要根據閱讀學習單的回饋來分析學生對故 事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