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敘事觀點

有了角色命名、清楚角色個性、擬定章節架構後,開始故事內文寫作。

第一個故事是哈特家的新伙伴,在故事書寫的開始,我面臨一個問題是用誰 的角度來說故事,亦即是採用何種敘事觀點。從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因作品 篇幅大多短小,最多不超過四千多字,我會依據文類來選擇敘事觀點,像是兒童 散文,常用第一人稱的觀點,以「我」來發聲。因為是說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 稱寫起來最順手,但若是童話、小說之類,我多半是採用全知觀點,這種方法對 初試寫作的我來說,總覺得很安心,因為作者可以掌握所有的事件,把故事好好 說完即可。而這部《有顏色的故事》所寫的故事大意是以第三人稱全知的觀點去 書寫,為的是將故事大概快速呈現。然而到了正式書寫,雖然有八個小故事,但 這八個故事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篇幅隸屬中篇,預估會達到三萬字,究竟該選用 什麼樣的敘事觀點呢?是我習慣用在童話上的全知觀點,還是嘗試用第一人稱,

抑或嘗試一種我未曾使用過的方式。

面對這問題,我先去釐清敘事觀點究竟有哪幾種?而這問題在多本與童話或 與敘事相關的專論書籍中都有提出說明,如陳正治的《童話寫作研究》〈第七章 童 話的敘事觀點〉;廖卓成的《童話析論》〈第三章 敘述視角〉,文中介紹三家不同 的敘述視角分類法,其中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Genette)的視角分類清楚明瞭,

幾近含括各種情況,我將以他的分類方法來說明自己在創作時的選擇。

以下先介紹各家對於敘事觀點的分類法。

陳正治在將《童話寫作研究》一書中專章探討童話的敘事觀點分為內部觀點

(我)與外部觀點(他)。內部觀點指的是文本的敘事都採用第一人稱觀點,外 部觀點則是文本的敘事都採用第三人稱,而內外兩種觀點又可細分,我將它們類

36 

舉如下:

內部觀點可分為:

外部觀點可分為:

而廖卓成也引用美國學者呂肯絲(Lukens)在《兒童文學批評手冊》中關於 敘事觀點的分類,呂肯絲認為敘事觀點的分類取決於由誰來說故事,她將敘事觀 點分為四類:

外部觀點

(他) 

全知  第三身人物

觀點 

客觀觀點 

完整 

(神)

 

有限度 

(人)

 

主角  第三身 

旁觀者  第三身  配角第三身

內部觀點

(我) 

主角第一身 配角第一身 旁觀者  第一身 

第一身複數 

37 

1. 第一人稱敘事觀點:從「我」的觀點來敘述故事,讀者變身為故事中的

「我」,讀者與故事中的「我」所聞所見所知是相同的。而這個「我」可 能是主角,也有可能會用次要角色來擔任。

2. 全知觀點(omniscient):以第三人稱做敘事,知道故事中所有事情,能 敘述任何細節。

3. 有限制的全知觀點(limited omniscient):以第三人稱講故事,但只集 中在故事主角或其他人物上的想法、感受、以及過去的事。

4. 客觀或戲劇式敘事觀點(objective or dramatic):是以第三人稱呈現,

但只呈現客觀事實,不解釋內心想法及感受。

熱奈特對於敘事角度的分類在胡亞敏所著的《敘事學》一書中,整理得很詳 盡,以下說明結合了胡亞敏的整理資料與王融文翻譯熱奈特《敘事話語 新敘事 話語》的譯作,將熱奈特所指的三種敘事方式簡列如下:

1. 非聚焦型(亦稱零聚焦、無聚焦、零度聚焦):敘述者或人物可以從所有 的角度觀察被敘述的故事,並且可以任意從一個位置移向另一個位置。

即是 Todorow 所謂的敘事者>人物,亦指敘事者是站在一個全知的觀點。

2. 內聚焦型:敘述者=人物,其中又根據聚焦的穩定程度,可分為三種類 型:

(1.) 固定聚焦型:被敘事的事件通過單一人物的意識現出,他的特點 是視角自始至終來自同一個人物。

(2.) 不定內聚焦型:採用幾個人物的視角來呈現不同的事件,這種焦 點移動與非聚焦型視角不同,它在某一特定範圍內必須限定在單一 人物身上。換句話說,作品由相關的幾個運用內聚焦視角部分組成。

(3.) 多重內聚焦型:同樣的事件被敘述多次,每次根據不同人物各自 的位置現出。也就是說,讓不同人物從各自角度觀察同一事件,以 產生互相補充或衝突的敘述。

38 

39 

亞敏 27)而我選用第一人稱做為敘述的聲音,是因「我」較可親,而且我也想 嘗試八個小故事中都用「我」這個第一人稱觀點來敘述,我化身成其中,想像自 己該如何扮演好這些角色。在開始書寫後,也發現自己相當入戲,在寫作過程中,

因為使用第一人稱,我覺得自己彷彿變成故事裡的角色,活在故事場景中,對話 寫起來更是有趣,以往用全知觀點在寫作,因為清楚每個角色的重要性,寫起來 的感覺是節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目的;而在故事中以第一人稱扮演 角色,則彷彿少了限制,多了自由,甚至感覺到角色會自己塑造自己,說他們想 說的,做他們想做的,好幾次當我(作者)寫出一段對話後,回頭再度審視會有 種驚喜之感:「這段話怎麼這麼妙?不像我平常會說耶!」這並非老王賣瓜自賣 自誇,而是當時確切的感受。像是在第一個故事中,暖暖黃和熱熱紅玩捉迷藏,

暖暖黃在躲藏時,想到自己的心事:

「17、18、19、20!暖暖黃,我要來捉你了!」我聽到熱熱紅的跑出 屋外的聲音;我縮著身體躲著,心裡想著:「如果這個遊戲能多幾個人來 玩,一定會更熱鬧;也許我可以拿這個當作旅行的藉口。『旅行?』我怎 麼又想到旅行的事,這樣熱熱紅一定會哭,可是要我一直待在家裡,我也 想哭了。」想著想著,卻無能為力,只感覺暖烘烘的陽光,把腦子曬得熱 昏昏,心裡亂糟糟,眼淚忍不住從眼角流出來。

「嘿!捉到你了!你好笨喔!怎麼躲在這塊布裡面,陽光一照,我就 看到你的影子了!」熱熱紅開心的掀開這條旅行大布巾,興奮的抓著我的 手臂,卻發現我在哭,「咦?你怎麼在哭?我抓太大力了嗎?」她嚇得趕 緊鬆手,我馬上解釋:「不是啦!熱熱紅,你覺不覺得我們需要朋友?」

熱熱紅呆了呆,說:「你不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就是你的朋友?我們不是 朋友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第三個朋友。」

40 

「第三個朋友,在哪兒啊?」(8)

我在寫這段的時候,心中浮現的是個躲在角落裡的小孩,表情挺委屈,接著 這個角色就開始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而當作者的影子在作品中模糊至近乎不見 時,這種故事能自然而然進行的感覺,相當玄妙。這是我第一次這樣自在的扮演 角色,穿梭在故事之中,我覺得自己找到一個突破以往寫作習慣的方式。

只是在這樣使用第一人稱做為敘事聲音的過程中,我也做了一項實驗:原本 通篇都要以暖暖黃的口吻來經營故事,只有故事終章由作者第三人稱介入,但在 第三個故事和第六個故事中,我依然採取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但是我的身份在 第三個故事是熱熱紅,所以在第三個故事中,全篇是以熱熱紅的口吻說話與觀 看,在第六個故事中則是以橙橙橘的口吻說話,會需要這樣轉化視角,是因應故 事需要,就像是熱奈特在不定內聚焦型中所說明的「可以採用幾個人物的視角來 呈現不同事件。」這讓我在書寫故事時,能善用故事時間軸線,因為故事的一開 始,暖暖黃在故事中到處旅行,當他旅行到另一個國家,說其他地方的故事時,

暖暖國的親友們則需要自己出來說自己的故事,他們彼此之間是可以巧妙配合 的。

以下我將每一個故事所採用的敘事聲音與敘述視角列表(如表 貳-6),其中 因為故事的架構在正式書寫之後有做轉變,我將新的章節名稱放在第一欄,將舊 的章節名稱放在最後一欄,做為對照時的參考。而採用敘事視角轉換的寫法對兒 童閱讀來說是否能夠理解,則是我之後會做的實驗。

表  貳‐5 敘事觀點的轉換 

章 新的章節名稱 敘事聲音 敘述視角 舊的章節名稱 1 哈特家的新伙伴 第一人稱「我」 暖暖黃 哈特家的新伙伴 2 冷冷國 怪人 新朋友 第一人稱「我」 暖暖黃 綠油精的誕生 3 第六位朋友阿紫 第一人稱「我」 熱熱紅 阿紫

4 給造雨精靈的禮物 第一人稱「我」 暖暖黃 彩虹王國 5 白與黑 第一人稱「我」 暖暖黃 亮亮白

6 戰爭爆發了 第一人稱「我」 橙橙橘 意見不和的王國

41 

7 這真的只是個誤會 第一人稱「我」 暖暖黃 暗暗黑 8 尾聲:故事結束了嗎? 作者 作者

(全知觀點)

大遊戲場:沒有顏色 的世界

 

貳、情節設計

我記得大學時候修習李麗霞老師的童話課,在討論童話的結構時,有一句印 象很深刻的話「故事是一個又一個的事件。」這句話對初嘗試創作的我來說,就 如黑夜中的一盞燈,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就像是在串珍珠一般,將一顆顆帶有訊 息的故事珍珠,沿著敘事的線,串集起來;這成了我習慣用的方法,在每一次創 作的開始,我會先在筆記本上先寫下我預設的事件發展,每顆珍珠代表一個事 件,每個事件中包著情節的發展;蔡尚志在《兒童故事寫作研究》一書中說明情 節的組成:

最先由許多小單位的「細節」組成「場面」;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 場面在組成情節的各個「基本部分」;最後,由各個「基本部分」組成了 完整的情節。其中的細節是文學作品中描寫人物行為、事件發展、背景環 境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組成單位,通常包括生活細節與情態細節。「場面」

是一個事件的局勢或情況。……在故事作者有意識地佈局下,將相互有關

是一個事件的局勢或情況。……在故事作者有意識地佈局下,將相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