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顏色的故事: 一個有讀者參與創作的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有顏色的故事: 一個有讀者參與創作的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文寶先生

有顏色的故事:

一個有讀者參與創作的研究

研究生:洪雅齡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3)
(4)
(5)

言身寸

一件事的完成真的要謝謝很多人的「牽成」。

兩年前暫停工作,順應著體內那喜歡冒險的血液,來到台東,不論是碩一時 居住的知本校區或碩二時出沒的台東校本部,海都在離你不遠處,沿著海岸線騎 自行車、站在質感不同的灘上踏浪、躺在藍藍的大海中。

海,教我學習用另一種遼闊的胸懷過生活。

而這種遼闊的胸襟,在兩年的兒文所家庭式生活中,也不斷被增強茁壯,喜 歡所上老師們對待學生時那種近乎家人的生活方式;論文寫作期間,不定期的纏 著指導教授阿寶老師,對於我常發出「怎麼辦」的疑問,老師總能讓我放下心來,

「把目光放遠」,我從中學到對完成一件事情該有的態度,終身受用。而另一位 口委楊老師,則在我問完一個感到困惑的問題後,再補上一個更奇怪的問題,新 問題有時就是舊問題的解答,讓我越來越愛問問題。

在研究所期間,所遇到一同求學的伙伴,人人都好比一種的植物,彼此姿態 各異;等待時機成熟,人人都是我小說故事裡的角色。謝謝愚蠢國的同伴,在這 裡我找到了跟我天真頻率一樣的同伴,森林賞鳥、海邊晒月,歡樂無限。

還有一起討論作品的 JIMMY、王子、毓書、文敏,沙龍般的毒舌討論會,記 錄一段美好的創作時光,現在唯獨擔憂此時光何處可尋(或許要靠網路了)。

另外,一定要提到對別人比對自己好的室友丹丹,碩二能平安度過每一天,

真要感謝你,你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也謝謝遠在彰化的家人,爸爸媽媽和妹妹,放任的給予我全部的自由,返家 後你們一定會發現我長大了。

最後,感謝上天讓我在教書的第一年就遇到一群有趣的孩子,有緣完成這個 研究,兩年研究所生活,對一個教學者來說,我在這當中得到反省的機會,對一 個想從事創作的人來說,我有了再前進的動力。

謝謝大家的牽成。

我要繼續向前走了!

蛋老師

2009/7

(6)

有顏色的故事:一個有讀者參與創作的研究

洪雅齡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記錄並分析研究者自身在創作成形後,透過與讀者共讀的過 程,發現作品不再只是作品,而是充滿多面向的文本。

《有顏色的故事》為研究者在西元 2004~2005 年採用色彩學中的混色原理 與色彩心理學為知識背景的童話創作,全書共分八個故事,字數約在三萬字。

創作歷程共分三期,第一期為作者收集相關資料後進入角色的選擇與塑造、

人稱選擇與情節經營的歷程,第二期為作品完成初稿後,作者的身份轉變為閱讀 引導者,邀請班級學生二十三人共讀,此過程橫跨「語文」、「綜合」、「藝術與人 文」三大領域,並以戲劇活動作為閱讀課程的收尾活動,此時原本單一的作品,

因為有讀者加入,其作品面相轉為充滿多元化的文本。第三期則是經由讀者參與 回饋,作者瞭解讀者所見與作者所想之間的落差,藉此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創 作,進而修正創作。

 

關鍵詞:童話、創作、閱讀教學

(7)

Stories with Colors

— A Study on Reader-Involved Story Writing

Hung Ya‐Ling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records and analyzes how Hung Ya-Ling, the author of this study and the writer of Stories with Colors, realized tha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reading with readers, a work becomes a text of multiple dimensions instead of just a piece of work.

From 2004 to 2005, the author of the current study wrote eight stories of around 30 thousand words, ending up as Stories with Colors, using color mixing principle of color theory and color psychology as her knowledge background.

The writ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First, the author gathered relative information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for choosing and building characters and plot.

Secondly, after the first draft was done, the author invited 23 students to co-read the stories, and she herself as the lead reader. This process contains the Language Learning Area, the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and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 and drama activity as a closure, creating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he original text because of readers’ particip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through readers’

feedback,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readers actually got and her presupposition, allowing her to reexamine and revise the work.

Key words: Children's story, Literature Creation, Reading Teaching

(8)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貳章  我的創作 ... 13

第一節  初衷... 13

第二節  色彩何在... 20

第三節  正式書寫... 35

第四節  小結... 52

第參章  一起讀故事 ... 55

第一節  我的讀者... 55

第二節  閱讀教學設計與進行流程... 60

第三節  資料分析... 75

第四節  小結... 84

第肆章  回到創作 ... 85

第一節  讀者的回饋... 85

第二節  修正我的創作... 94

第三節  小結... 98

第伍章  結論 ... 100

第一節  我的發現... 100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資料 ... 105

附錄 ... 108

附錄一  閱讀單... 108

附錄二  小均的創作... 118

(9)

II 

表目次

 

表  貳‐1 修正後的故事演出 ... 19

表  貳‐2  顏色對照表 ... 24

表  貳‐3  故事角色在章節中的運用 ... 31

表  貳‐4  對於敘事觀點分類相互關係表 ... 38

表  貳‐5 敘事觀點的轉換 ... 40

表  貳‐6 第一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5

表  貳‐7 第一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45

表  貳‐8 第二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5

表  貳‐9 第二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46

表  貳‐10 第三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6

表  貳‐11 第三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46

表  貳‐12  第四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7

表  貳‐13 第四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48

表  貳‐14 第五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8

表  貳‐15 第五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49

表  貳‐16 第六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9

表  貳‐17 第七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49

表  貳‐18 第七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50

表  貳‐19 第八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表 ... 50

表  貳‐20 第八個故事的情節強度表 ... 51

表  參‐1 閱讀課程流程表 ... 61

表  肆‐1 我想當故事中的______ ... 86

表  肆‐2 我想邀請故事中的_____當鄰居 ... 87

表  肆‐3 角色扮演的選項統計 ... 88

表  肆‐4 學生王子對各則故事的回饋 ... 90

表  肆‐5 學生小伊對各則故事的回饋 ... 91

表  肆‐6 學生小綺對各則故事的回饋 ... 91

表  肆‐7 學生小均對各則故事的回饋 ... 92

(10)

III 

圖目次

圖  貳‐1  我的演員 ... 17 

圖  貳‐2  兩種三原色 ... 21 

圖  貳‐3  色料的反射 ... 22 

圖  貳‐4  伊登色相環 ... 22 

圖  貳‐5  二次色的色環 ... 23 

圖  貳‐6  故事中顏色的色調分屬 ... 29 

圖  參‐1  故事身份證中的小組操作實況 ... 62 

圖  參‐2  三個冷冷藍的樣子 ... 64 

圖  參‐3  哈特家的樣子 ... 65 

圖  參‐4  演出時的情況 ... 66 

圖  參‐5  暖暖黃和熱熱紅的樣子 ... 78 

圖  參‐6  學生眼中的角色是有性別的 ... 78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創作是她一生的志業。

藝術教育是她大學時的主修。

與學生相處是她不討厭的工作。

藝術與人文是她最喜歡的科目。

閱讀活動是她每學期安排的課程。

我的大學時期學的是美勞教育1,課程中講究實作的訓練,與之前講究知識 累積的大量文字閱讀不同。從國中高中時期的升學取向而高度發展的左腦終於得 以休息,改讓我的潛藏本能腦(右腦)獲得啟發,這帶來了一個改造的契機,同 時在這四年中,從小就愛作夢的我還跑到語文教育系去選修許多與兒童文學相關 的課程,投入故事創作,從那時起創作和我綁上了牢不可分的結,在這當中我察 覺到故事寫作來自於左右腦的平衡運用,右腦管轄的創意以及左腦控制的邏輯,

若兩者間可達平衡,那麼好故事就會出現。

擔任小學教師的第二年,我的學生由三年級升上四年級,剛好這一年有機會 獲得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之培土計畫2兒童與少年文學類的補助,給予一年半的

       

1  研究者大學時期就讀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為現今新竹教育大學前身)美勞教育學系,修業期為 西元 1998~2002 年。 

2  全名為「文建會培土計畫—鼓勵新進作家創作計畫」(類別:兒童及少年文學),執行期為民國 九十三年十月起至九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止。 

(12)

時間來創作童話與少年小說。在這當中,我的童話創作與色彩學相關,靈感來自 我的課堂實驗,在小學三年級的藝術與人文課程中開始教授基礎色彩學,當時我 把色彩學的混色原理,放進一個故事,搭配操作道具的運用;發現若透過「暖暖 黃、熱熱紅、冷冷藍」這些角色,要理解顏色的變化好像也不是什麼難事,有了 故事讓學生更能融入顏色的世界,我把這個情況放在心上。於是在我的寫作計畫 中,羅織故事線搭上混色原理,而角色的設定融合了色彩心理學,帶出各種情緒 反應與個性特質,撰寫出作品《有顏色的故事》,在寫作期間,身為作者的我不 斷預設我的學生讀到時的反應,在為期約三個月的寫作過程中,我發現這竟是另 一種書寫的趣味。

當《有顏色的故事》這部作品完成後,我把它放在學生四年級下學期的閱讀 課程中,這些學生是我正式當老師以來相遇的第一屆學生,這部作品是我送給他 們的禮物。我們計畫花一個學期的時間閱讀這篇長約三萬多字,分為八個章節的 童話故事;我感覺到自己是幸運的,能邀請學生來做我的第一批讀者,我們每星 期固定時間討論,在文字與色彩中,築起整個課程,在這當中我也試著想理解學 生在文字敘述(文)與畫面想像(圖)之間是如何轉換?學期最終以戲劇活動作 為句點。

我審視自己的創作與教學,統整之後,在大面向與小細節中試圖釐清這一次 創作與教學的設計,並評估實際功效,最後我希望自己能根據讀者反應,重新修 改自己的作品,完成這次有讀者參與的創作。

(1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陳正治在《童話寫作研究》一書中曾經提到童話的價值有六,分別是:一、

給予兒童快樂。二、陶冶兒童性情。三、啟發兒童思想。四、增進兒童知識。五、

促進兒童想像力。六、提高兒童語文能力。(26)當中的第四項是「增進兒童知 識」,而知識是泛指對各種事物的認識,跟「學問」的意義相近。童話作品的重 點不在介紹知識,但其中自然含有知識。(32)陳正治先生認為童話中應含有能 增進兒童知識的價值,對我來說,當我打算寫一個關於顏色的童話故事時,除了 滿足我營造心中的幻象世界外,我把增進兒童知識這件事視為第二重要,打算藉 由童話故事,傳達色彩學及色彩心理學,但我要求自己堅守「故事不該被太多目 的所束縛」的原則,我的創作不是那種加糖衣的健素糖,不用故事來包裝知識,

而是一杯好喝的果汁,營養跟美味是交融在一起的。

吳敏而在<知識性的閱讀>(2002)3一文中提到教學生閱讀就是教他們釣 魚,大魚小魚裡藏著教師和教科書沒有機會提供的知識,消化之後就是獲得教育 的養份。傳統的教學是由教師解釋教科書裡的文章,或是向學生提問,檢核他們 是否讀得懂教科書的內容,然後把內容全部都記起來,這是餵他們吃魚的方法。

(1)這段話對初任教職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種提醒:千萬別照本宣科,要教他 們學會釣魚的方式釣起知識,所以訓練學生自我閱讀即是我打算採行的方式。閱 讀是一建構的過程,建構,亦即基模要一層層紮實疊起;該怎麼疊?這就是我的 任務了。

當創作搭上教學,我試著要去解決以下的問題:

1. 若想將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關於「色彩學」的知識融入到創作中,該 如何經營規劃,並避免創作流為死板的教科書? 

2. 我的學生四年級了,他們的閱讀量增加了,我想選擇一份文本介於        

3《知識性閱讀》一文是作者在實習期間參與吳敏而教授的閱讀研習活動所獲得,文章並未正式 出版,但可於http://ceag.phc.edu.tw/~lang/l/ch/read/a.doc下載。 

(14)

繪本與小說之間;我想做個實驗:將自己的創作當作學生閱讀的文 本,課程該如何規劃?且在與學生分享時,我如何知道他們對故事 的理解程度? 

3. 當讀者與作者一同閱讀故事之後,作者觀察到讀者反應、接收到讀 者的回饋,他該如何運用這些發現,讓作品可以更好? 

根據上述考慮,我訂出自己的三項研究目的:

1. 創作出一本和藝術與人文領域中「色彩學」相結合的文本。 

2. 將創作放入教學,讓教學橫跨語文與藝術人文雙領域。 

3. 檢視此過程,是否達成以上目標,並根據讀者的反應修正作品。 

(1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壹、童話創作相關研究

(一)專書

目前國內所能找到童話類寫作研究專書是陳正治的《童話寫作研究》、蔡尚 志的《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與廖卓成的《童話析論》。

陳氏的《童話寫作研究》全書共分九章,在童話創作上,作者提供幾個重要 的方向以及寫作技巧解說,第一章是緒論,探討童話的定義;第二章開始,分章 別類探討童話的主題(第二章)、童話的題材(第三章)、童話的語言(第四章)、

童話的人物特性與刻畫(第五章)、童話的結構(第六章)、童話的敘事觀點(第 七章)、童話的構思(第八章);從靈感到故事寫作,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循序漸 進的入門基礎,讓想從事童話創作的人,能有寬廣而不侷限的思考方向。

蔡氏的《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則以「題材」、「主題」、「人物」、「情節」

四方面探討創作的原理及技巧,在每一層論述中,皆引用經典童話為例,使讀者 明瞭「童話」創作及欣賞的關鍵所在,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理論專書。

廖氏的《童話析論》則以敘事學的觀點來評析童話,分就「主題及其形式、

敘述視角、敘事聲音及其介入、情節、人物、超自然設計、改寫、欣賞和批評」

等面向來評論童話,論點涉及多種議題,像是傳統童話創作論述中較少見到的女 性議題,而這些論述可提供創作者做為創作前的備忘錄。

國外部分,透過網路書店 Amazon 可以查到多本屬於培養兒童文學寫作技巧 的專書,文類則不限定在童話,以我收集到有引進台灣的《How to write and illustrate children's book and get them published》這本書為例,書中除 了探討故事結構與用語之外,還包含對當代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作者該注意的社

(16)

會責任,像是檢查制度、刻板印象……等,不只是教創作的書,也是談創作背後 瑣碎事物的書,足以讓創作者有另一種方向的新思維。

(二)論文

與童話創作相關論文,經透過博碩士論文網搜尋,所找到的「童話創作」皆 是以學生為創作者的教學論文,無以成人自己童話創作為主的論文研究。

貳、閱讀教學相關研究

(一)專書

自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實施以來,「改善學生的閱讀力」是教育部語文教育的 重要目標,坊間關於閱讀教學的書籍亦不勝枚舉,以「閱讀教學」為關鍵字,發 現所尋找到的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專書,另一類是類似活動手冊的書籍。

理論專書中有像是 Ken Goodman 以全語言建構為依據的《談閱讀》,此書將 閱讀各種層次的語言(口語語言、書寫語言)所用到的策略,經由實驗實證說明 使讀者明瞭閱讀不同物件所使用的閱讀歷程並不盡相同,語言的使用、語言的理 解是影響閱讀的關鍵因素,對於需要理解學生閱讀過程的老師來說,不無幫助,

對創作者而言,了解讀者的閱讀歷程,可助於創作上的字句斟酌;另外還有艾登‧

錢伯斯以閱讀現象學為方向的《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與《說來聽聽:兒童、閱讀 與討論》兩本書,錢伯斯的第一本書重點著重在如何替兒童打造一個隨手得書的 環境,從硬體、軟體到經營方式,以小篇章來說明;第二本《說來聽聽》以閱讀 現象學為基礎,認為一部文學作品,除了文本之外,必須包括讀者反應,才能算 是完整;全書內容主要在探討文本閱讀與讀者討論之間的關係,並在全書後半提 供具體方向,讓從事閱讀教學的人能夠練習「讀書又能說讀書」的方式。全書共 分為十六個章節,因我的教學活動是根據這本書中所指的精神作規劃,對我來說

(17)

是一本相當受用的書,現將重點節錄於後:

第二~第四章主要在闡述閱讀後的討論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他是三種分 享(分享熱情、分享困惑、分享關連性,或稱發現可依循的模式),而此討論的 表述方式有四種(說給自己聽、說給別人聽、大家一起來發言、最後可以聊出新 的點子。)

第五章與第六章在討論文學評論的意義,在於能夠深入文本,重組文本與讀 者之間的意義,以及說明兒童就是天生的評論家。

從第七章到第八章,作者將經營閱讀討論時的諸多概念一一引述,像是老師 在閱讀討論時的定位,應該盡量避免說太多,影響學生的討論方向並且少用「為 什麼」這種帶著質詢又範圍過廣的用語,而是多用「我想聽聽你怎麼說」這類具 邀請的問句。在書中的第 71 頁,就提供幾種當學生追問教師意見時,教師需鼓 勵學生繼續討論,卻又不直接拒絕的實用回答技巧,像是:1 我待會再告訴你,

現在我想聽聽你怎麼說。2.我的確打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但剛才詹姆士的發言 挺有意思的,我想多做瞭解,省得一會兒又忘了問他。3.我很樂意告訴你,還有 沒有人想發言啊?莎拉,我想你有話要說吧!4.當然好啦!可是有一件事我老是 弄不懂,我倒是想問問看你是怎麼想的。

第十一章提到教材選擇,「該讀什麼」其實是一種權力的角力,其中老師主 導是最常見的模式,作者提醒在「說來聽聽」的閱讀討論是極為費時的,無法每 天進行,所以選擇讀物的方向和活動安排可以影響閱讀活動的成敗;想吸引學生 的閱讀,在讀物的挑選上,必須要能符合孩子的胃口。另外,「說來聽聽」這種 閱讀方式是團體活動,不是制式化,平日私底下就應該營造這種討論氣氛。最後 尊重學生的品味也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學生先前的閱讀經驗,將學生的需求納入 考量。也有一種新方式是老師們集體條列書單,透過集思廣益列出客觀的書單。

以上這些方法是無時程的,但為了確保每次閱讀經驗都能互相結合,做「閱讀記 錄」是相當重要且必要的。

(18)

第十二章是文本的閱讀方式,如果是在課堂上閱讀,因為書籍的數量限制,

最好採取的方式共同閱讀,可以是大聲朗讀(特別適用於圖畫書、詩、短篇小說 或由數章組成的書),只是「聽完」和「讀完」是兩種不同的方式,會影響討論 時的方向,或者也可採用個別閱讀。如果是採用課外閱讀,則需要挑選令學生期 待的作品;又或許經由討論過程會激發某些學生對文本一讀再讀的慾望。

第十三章開始作者將「說來聽聽」閱讀討論的重點,詳加介紹,老師可以依 序發問四個問題:1.你喜歡這本書哪些地方?2.有沒有什麼地方不喜歡的呢?3.

有沒有什麼章節讓你覺得想不通?4.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些固定模式、重複出現在 書裡出現呢?這四個問題主要是在蒐集資料,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將學生的作 答寫出來,接著讓學生從關於這四個主要問題的回答裡,找出彼此相關的主題,

以被連結最多的主題,作為第一個討論問題。在討論的過程,老師可以請學生從 個人喜惡先說,接著談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處,最後在討論文本內的模式。

在這一連串的討論中,老師要把握 1.利用各種策略,像是提出「你是怎麼知道?」

這種問題,隨時把讀者拉回軌道,以為文本為依歸。2.隨時準備提出概論性問題。

3.也要能提出特定的問題。4.視情況需要,將讀者意見作整理。

第十四章提供指標性問題讓大家參考,「說來聽聽」閱讀過程中,將問題的 架構分為三個層次,有基本問題、概論性問題和特定問題。其中基本問題可算是 討論的入門,分為三個方向:喜歡的地方、不喜歡的、想不通的;有固定模式的,

這基本問題可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覺,熟悉討論方式的學生甚至會很喜歡直接略 過喜好問題,直攻困惑與尋找文本模式;至於概論性問題則是基本問題的再延 伸,更深層討論文本內涵,讀者可以討論關於文字應用的方式甚至故事裡的許多 隱喻,作者引用羅蘭巴特的說法:「閱讀(聆聽)一段故事,不僅僅只是逐字看 過,它更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來為概論性問題作方向指引。

而特定問題則是希望讀者能在文本討論中,自行發掘一本書的特質,例如提問:

有沒有哪種書中明明沒有提到,但少了這號人物,故事就沒有辦法展開的情形?

(19)

《說來聽聽》一書著重在閱讀活動的營造與進行,希望尋回兒童能夠閱讀並 說出自己看法的能力,書中對於類似讀書會的討論方式有詳盡介紹,其中特別值 得注意的是,本書以實際的師生對話和口語記錄引出老師在主持這類討論活動時 如何收放問題是很重要的,是兼具理論與實用的一本書,對於我在安排班級閱讀 討論課程時,相當有助益。

而《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則是一本先從探討閱讀認知、閱讀方法到藉此 來編選教材;作者梁榮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閱讀教學的規律。裡頭有許 多講求務實的閱讀微技,是本可當工具書使用的閱讀教學手冊。

另一類是教師們的實地教學經驗,附有活動實施方式與閱讀學習單之類的實 作書,其文類範圍很寬,從繪本到小說都有,閱讀方式也很多元從經典閱讀到讀 書會,都有人嘗試過,例如:王淑芬的《搶救閱讀 55 招》、沈蕙芳的《讀書會難 不倒你》,講求實務經驗,甚至附有學習單,供操作者使用。

(二)論文

與閱讀教學方面的相關論文,在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網以「童話、閱讀教 學」兩組關鍵字可以得出 151 筆資料,顯示此一區塊,已有多人投入耕耘,經過 分析,其研究泰半是在校任教的老師採取行動研究之方式進行閱讀教學研究,關 鍵字中的「童話」意指使用童話故事、童話繪本作為教學材料,而閱讀教學方式 有些是以某一特定議題或主題為主,像是梁桐仙(2006)的《生命教育創造思考 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小學生關懷老人方案為例》,有些則以閱讀各式各樣童 話進行閱讀能力改善的研究,例如蔡佳霖(2007)的《童話閱讀之情意教學研究》, 還有一些是閱讀搭配寫作,目的在希望提升創造力的研究,像是陳欣怡(2006)

的《以深度改寫經典童話提升國小學童創造力之實驗研究》。不過,在這些論文 中,未發現有研究者以自寫自創作品作為閱讀教材的相關研究。

(20)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本論文研究的進行步驟分兩階段,兩者互為援用,先是研究者進行創作,之 後透過與讀者閱讀分享,讓研究者根據讀者的反應與回饋,再做作品修正。圖示 如下:

             

本研究試圖將作者創作與閱讀教學結合。

作者創作部分參考色彩學理論,特別是其中的「混色原理」以及色彩心理學 中有關「色彩與情緒」部分,另外也使用陳正治先生的《童話寫作研究》一書中 的童話創作之建議,做為創作時的自我審核。本童話共分八章,架構如下:

第一個故事 哈特家的新伙伴 第二個故事 冷冷國 怪人 新朋友 第三個故事 熱熱紅的日記

第四個故事 給造雨精靈的禮物 第五個故事 白與黑

第六個故事 橙橙橘的日記 第七個故事 意見不合的朋友們 尾聲故事結束了嗎?

閱讀教學部分選擇使用艾登‧錢伯斯的《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一 教學

選材  命名 

情節 安排  敘事 觀點

創作 

語文 領域  綜合 領域  藝術

與  人文 領域

(21)

11 

書、教育部在九十年全國兒童閱讀計劃中委託吳敏而等人所著之《童書三百焦點 手冊》與王淑芬《搶救閱讀 55 招》作為閱讀活動編寫之參考,同時並輔以藝術 與人文領域的相關活動。

以研究者創作之作品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將採用觀察法,透過觀察與記 錄,瞭解學生對作品的接受情形;並採取資料收集與分析,以課堂反思筆記、學 生生活日記、學習單作為分析依據,歸類出具體回饋,提供作品修改的新方向。

(22)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所創作的童話與色彩相關,在色彩定義部分,因色彩是光線透過視覺處理後 所得出的抽象定義,自牛頓(Isaac Newton)分析色光以來,其命名體系發展至 今相當龐雜,在創作時無法兼顧所有,所以本論文中創作部分所依循的色彩分類 方式是以伊豋(Johannes Itten)的十二色相環為依據,此色相環是當前最普遍 使用於兒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色彩的定義方式。

在閱讀教學部分,參與閱讀的學生為四年級,是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共有 二十三位學生,研究者的這篇童話作品中所採用的讀者回饋反應皆來自於此,並 無加入同年級其他班級的反應,採樣的數量偏少。

研究者在此研究中因同時兼具創作者與教學者兩種角色,在將自己的作品放 入教學時,不免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帶入其中,在現象觀察與分析上,不夠客觀。

另外,對讀者而言,因為故事作者即是讀者的老師,在閱讀回饋中,讚美回饋可 能遠大於批評指教,其原因可能與作品本身的品質無關,而是學生與老師那種上 對下的關係,出於尊敬與畏懼,學生不敢全然說真話。

(23)

13 

第貳章 我的創作

本章主要闡述作者在創作「有顏色的故事」一書的歷程,第一節初衷主要討 論創作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色彩何在,談的是角色的選擇、命名以及故事雛形的 設定;第三節正式書寫,主述故事行文時的人稱選擇與情節設計;第四節為小結。

第一節 初衷

佛語裡頭有云:「種如是因,收如是果。」將這話放到創作過程中,去尋找 創作的「如是因」,瞭解創作的動機,成了本研究的一開始的重心。然而創作是 否都真有動機?在《文學創作的理論與教學》一書中,作者董崇選談及創作動機 大約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無動機,一種是有動機:

我認為古今中外有關文學創作動機的談論,可分為兩大類:一、無動 機論:認為文學創作其實是一種自動自發的行為,因此並無動機可言。二、

有動機論:認為文學創作確實都事因為某種動機,都是因為達成某種目 的。接著有動機論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為己說:認為創作文學乃是為了 一己之需要,為了達成一己之某種目標。二是為人說:認為創作文學乃大 公無私的行為,嘗試為了大眾別人的需要,為了世界人類的共同旨趣而為 的。(87)

但追尋作品的創作動機,我發現不管是為自己、為他人、為工作,或是喊出 為藝術而藝術,終究有為誰而試的目標,這是有動機的,因此若說創作全然無動 機,恐怕站不住腳,但創作又全然都是有動機嗎?創作有動機論中認為一開始就 有目的,不是為己就是為人,但在實際的創作經驗可以發現當靈光突然乍現,創 作者接收的剎那間,這一切都是無機的,直到作者開始有意識要將這些靈感轉化 為實際行動的衝動,動機出現,意圖也就明顯了。這樣看來初始的靈感產生到後

(24)

14 

來孕育出的創作衝動,可發現文學創作的動機往往是複雜的,董崇選對此又有一 番解釋,他認為:

文學創作的動機往往不是純粹為己或純粹為人的。最大多數的場合 是:創作者一方面在自我抒情與消憂娛樂中希冀得到一點名利,一方面又 企圖在傳道解惑中幫助他人得到一點人生的啟示。(103)

這樣的說法使人對創作的起始賦予一種既務實又崇高之感,我回溯自己的創 作經驗,回思創作動機的形成,亦是無動機、有動機相互交雜;若將一篇創作的 形成,以一株植物成長的方式來說明,一顆種子降臨土壤,有可能是無意,是隨 風或動物的傳播而來;亦可能有意,像有目的性的刻意栽種。然而並不是每顆種 子都有機會發芽,也不是每一個動機都有機會可以發展成創作,生長的環境適不 適合,牽涉到種子能否開始生根發芽,就像是在創作上,雖然有了靈感有了動機,

但創作者是否準備足夠的能量來投入創作,創作者的背景能否補給所需的養分供 應創作時的需要,這都是影響創作產生的要素,而這些又牽涉到創作者的生長環 境,因為每一位創作者的成長背景各異,同樣的品種的種子掉落在不同的位置,

所育出的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姿態,足見創作的繽紛性,因此研究我的這次創作 經驗,追本溯源,可以從最早的時期來看我的背景養成,觀察當中蟄伏著的創作 能量。

回顧一切,要從童年說起。

我的母親是位裁縫師,從我有印象以來,她的工作桌、櫃子總有各式各樣的 布匹,我和妹妹會在那布堆中打滾,布匹在變成衣服之前都是我和妹妹的玩具,

或披或掛或綁,拿到合意的就是遊戲的開始,今天可能是童話裡的小紅帽,明天 卻變成歌仔戲裡的當家花旦,那時媽媽還會在一邊說:「你這塊花花的布上面有 紫色,你只要在找一塊全紫色配在上面,就變成整套。」我們沒有細問為什麼,

但總是照著做,媽媽是我最早的美術老師,我從她那裡學到配色的技巧,知道類 似色是協調的配色。

(25)

15 

等到大一點進了學校後,幼稚園老師一句:「這孩子用色很大膽」,讓媽媽送 我去學畫畫,從黃蠟筆和藍蠟筆反覆混合塗抹的過程中,發現有像綠色的顏色出 現,稍長開始使用水彩後,發現一管管的顏料混合後就像變魔術一般,新的顏色 一直出現,我也喜歡瞞著大人們,自己偷偷玩調顏料果汁的遊戲,我慢慢瞭解如 果紅色顏料多一點,藍色顏料少一點,就會調出一杯葡萄果汁,跟一起玩耍的伙 伴開始了扮演的遊戲。如果說色彩能讓人生多采多姿,那再加上些許遊戲讓我註 定喜歡上這繽紛的世界。

這樣的學習經驗讓我教授繪畫的基礎知識時,喜歡把知識性的物件放在遊戲 或故事中,所以當我碰上學生要開始學習水彩,練習混色時,很自然的我最先想 到就是故事,原始版的色彩故事很簡單,是個口說的故事,以下的這個故事是我 留在教學檔案裡最原始版本,裡頭所配的插圖是我為了讓自己更快抓住故事的情 節所做的提示:

暖暖國和冷冷國 

暖暖國裡住著兩位好朋友:暖暖紅和暖 暖黃,暖暖紅熱情如火,暖暖黃像溫暖的陽 光,喜歡到處流動旅行,但是暖暖紅害怕寂 寞,他拜託暖暖黃留下來陪他,可是暖暖黃

是這麼的愛旅行,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跟暖暖紅說:「你把你的 手借給我,我來替咱們暖暖國多變一個人出來。」暖暖紅不太相信的 伸出一隻手來,跟暖暖黃握在一起。慢慢的一個帶著鮮豔顏色的人從 兩人雙手中流了出來,「咦!真的有個人出現耶!他的顏色好像橘子 喔!」「就叫他橙橙橘吧!」從這時候開始暖暖王國變大了,裡面住 了三個人。

這一天暖暖黃一大找就收好行李(帶著一大包黃亮亮的陽光),

(26)

16 

出門去做他最愛的事:旅行。走著走著他來到一個很冷清的地方,上 面一個大標誌「冷冷國」,「冷

冷國?住的到底是誰呢?」一 腳才剛踩進去,就聽到一聲大 吼:「你是誰?」暖暖黃嚇得 跌倒在地,他抬起頭來一看,

看到像顏色像深海一樣藍的一個人,正站在他面前,「好恐怖喔!」

正當他想站起來時,這個怪人抓著他的手不放,「你別動!我正在看 影子。」暖暖黃順著他的眼睛看過去,兩個影子疊在一起,影子是像 青草一樣的綠色,但當他偷偷移動一下手時,影子也移動了,影子變 成老葉子的綠色。於是暖暖黃覺得太神奇了,他把他的手從左邊移到 右邊,又從右邊移到左邊,這時候怪人開口了:「你到底是誰?怎麼 會變魔術呢?」暖暖黃趕快從地上跳起來自我介紹,他開心的說:「我 叫暖暖黃,從暖暖國來的,我們那裡還住著暖暖紅、暖暖橘。你叫什 麼名字阿?你們國家就你一個人嗎?」暖暖黃嘰哩呱啦說了一串。「我 叫冷冷藍,這個國家就我一個人住。」「唉呦!!!一個人住多無聊 啊!你等著,我回去叫暖暖紅他們來,大家來認識認識!多人一起說 話才有趣嘛!」

在暖暖國裡,暖暖紅聽了暖暖黃的比手劃腳的說明後,馬上跟著 暖暖黃一起來到冷冷國,暖暖紅一看到冷冷藍馬上發揮自己熱情的本 性:「哇!好酷的顏色。」接著就把手伸過去:「咦?葡萄紫。好特別 的顏色。」暖暖紅忍不住握的更大力:「哇!!!變成茄子的顏色。」

暖暖紅、暖暖黃很高興能遇到冷冷藍,三人高興的把手放在一起:

「哇!變樹幹的顏色了呢!」「看來我們三個以後沒事就可以串串門 子。」

(27)

17 

原始的故事版本情節單純,目的是為 了介紹水彩顏料中的三原色「黃、紅、藍」

在色彩上的分屬有冷暖色之別,之後再延 伸到混色後所會出現的第二次色「橘、綠、

紫」、以及集體混合之後所造成的黑褐色

(原本應該是黑色,但因顏料色差的關 係,要得到純黑是不可能的)。但當我第一 次講給小孩聽時,我是邊操作水彩邊說,

故事結束後,我覺得教學目的太明顯使我的故事聽起來就像說明,這些角色沒有 自己的聲音,而且一邊操作水彩顏料,一邊說故事,發現兩者會互相干擾;另外,

我也感覺故事中的角色應該要更多,於是重新修訂故事,讓第二次色除了「橙橙 橘」外,又變出「綠油精」、「紫葡萄」兩個角色。我重新設計一次說故事的方式,

告訴自己應該要有一些演員來協助自己說故事,剛好那時大學同學在做模型時留 下一些有色的透光膠片4,我拿來做混色嘗試,效果竟很好,於是我就做了一組 連我自己都喜歡玩的道具(圖 貳-1)來當演員,打算在演示過後,還可以當玩 具讓學生操作使用。

我請學生圍在我身邊,說起我的顏色故事(表 貳-1),因為不斷有新顏色變 化出現,學生後來也獲邀加入故事,協助變色,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故事結束,

一個小女孩意猶未盡的問:「好好聽,還有嗎?」我的心裡著實驚喜,因為我也 感覺自己講得不夠過癮,還想再說,我望著黑板上的有色膠片,覺得自己可以變 出更多故事,故事也可以講得更長一些,可以鑲嵌進更多色彩學的知識;正巧,

文化建設委員會在辦理第一屆培育台灣本土作家的培土計畫,有一組為兒童及青 少年文學類,我將這個與色彩相關的故事構想做延伸,擬定好企畫書,申請為期 兩年的計畫案,計畫案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順利通過後,即開始進行寫作計畫。

       

4此種透明塑膠片也有人根據英文Celluloid 音譯,稱之為賽璐璐 

圖  貳‐1 我的演員

(28)

18 

現在想來,除了原始的那則口說故事所引起的動機外,那股引發創作的衝動 也是不可少的,我細想自己創作的初衷,發現當創作的種子飄然降落於土地時,

就好比創作者找到創作的靈感,這時若能再有一股衝動,就能帶來種子萌芽的契 機,我思考自己的創作,而我最原始的創作動機,是源於一則口說的故事,那時 一直覺得這個靈感可以再發揮,後來得知有計畫案的徵件,一股衝動之下,開始 了整個創作計畫。

(29)

19 

  2 

 

  上左為冷冷國有冷冷藍,上右

為暖暖國,住著暖暖黃和熱熱 紅。

暖暖黃與熱熱紅擁抱 變出橙橙橘

  5 

 

  暖暖黃跑到冷冷國  暖暖黃上前熱情擁抱  小綠出現 

 

 

小綠選擇一個人住  暖暖黃回暖暖國  暖暖黃告訴暖暖國裡的其他 人 

10 

 

11 

 

12 

  熱熱紅也跑到冷冷國  兩人擁抱後變出紫葡萄  紫葡萄選擇跟冷冷藍住在一

起,於是顏色三國成立 

表  貳‐1 修正後的故事演出 

(30)

20 

第二節 色彩何在

壹、選材

創作一個有關顏色的故事,讓顏色成為我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一開始我面臨

「選擇」的問題。該選擇哪些顏色來放入故事中,這回到顏色中的三原色,三原 色有哪幾種?這是一個關於色彩學的問題。

在色彩學中,有三種不同來源的三原色,分別是光的三原色、印刷業的色料 三原色、還有畫家在繪畫上使用的顏料三原色。第一種光的三原色指的是紅色

(Red)、綠色(Green)和藍色(Blue)三種色光,亦有用每種顏色第一字所縮 寫稱此為 RGB 色彩,第二種是印刷用的色料三原色,所指的顏色是藍色(Cyan 偏綠的藍)、黃色(Yellow)、紫紅色(Magenta),如果再加上黑色(Black),各 取其字母第一字(只有黑色是取 K),稱此為 CYMK 色彩,這是印刷上的專用色。

而第三種是在繪畫上使用的顏料三原色,在《繪畫色彩學》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 句話是:對畫家而言,一切色彩理論,可以用這句話作總結:「只要以黃色、藍 色和紫紅(或深紅)色混合在一起,你就能畫出大自然所有的顏色。」(8)而在 基礎色彩學中的顏色變化,便是以這「黃、藍、紅」三色作為基礎色來延伸。

為何會有這三種不同的三原色呢?這需由物理學來解釋。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Newton)在十七世紀末期發現當一束太陽光(白光的一種)穿過三稜鏡,三稜 鏡會將太陽光分為七種顏色,這證明太陽光是由彩虹的七種顏色混合組成,他把 展開的色光稱為光譜,光譜中的每一種顏色的頻率都不同。牛頓也證明,若把這 分離的七個顏色,再通過一次稜鏡,會結合為白光,這說明白色其實不是一種顏 色,而是所有色光的結合;相對的,黑色也不是顏色,它只是缺乏光。

而我們雙眼視物之所以能感覺到色彩,是產生自物品反射光線的方式;綠色 植物的葉子看起來之所以會是綠色,是因為葉綠素的細胞會吸收大多數頻率的

(31)

21 

圖  貳‐2  兩種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顏料的三原色  光,反射綠色的光,因而呈現出綠色,但有趣的是,大多數的黃色花朵,除了反 射黃光,也反射紅光和綠光,《觀念物理》一書中以黃色水仙為例,說明黃色花 朵所反射的光的頻率帶很寬,但這讓人疑惑,為何黃花會反射紅光和綠光,但我 們看的時候卻不覺得有看見紅光和綠光呢?這與光的混色有關,之前提過光的三 原色是紅、綠、藍,當這三原色進行兩兩相互混色時,會產生三種第二次色,分 別是紅綠混合變出的「黃」、綠混合藍所產生的「青(這是偏綠的藍,在英文中 稱為 Cyan)」以及紅加藍變成「紫紅色」,所以當白光射向黃花,由白光分出的 七種色光當中,會反射的除了黃光還有紅光和綠光,但因為紅光及綠光已經混合 成為黃色,因此黃花看起來還是黃花。

若再深入討論,將色料的三原色(Cyan 偏綠的藍、紫紅色、黃色)拿來兩 兩相混,會發現黃加藍混合出「綠」、青加紫紅混合出「藍」、黃加紫紅則變成「紅」, 這三個色料的第二次色

「綠」、「藍」、「紅」與光的 三原色相符。這樣的說明看 似複雜,但若以這張(圖 貳 -2)5來自繪畫色彩學的圖片 來表示,就顯得容易多了。

對色光來說,混色的過程是

一種加法混色,光線越混越明亮,就像紅光配上綠光會得到黃光。但色料的混色 則是減法混色,這是因為顏料和染料是由很細的色素顆粒組成,這些顆粒會先吸 收某些頻率的光,並反射其他頻率的光,藉此來產生顏色。色素會吸收相當大範 圍頻率的光,同樣也會反射大範圍頻率的光,因此就這層意義來說,色素反射的 是混合色。這裡由一幅圖可以看出色料中,藍色加黃色會變成綠色的原因(圖 貳 -3)6。當光照射在藍色物品上,光裡的紅、橙、黃都會被吸收,而反射綠、藍、

       

5出自《繪畫色彩學》一書中第 21 頁 

6出自《觀念物理學》一書中第 96 頁 

(32)

22 

圖  貳‐3  色料的反射 

 

圖  貳‐4  伊登色相環 

紫;若投射在黃色物品上,藍 光跟紫光會被吸收,而反射 紅、橙、黃、綠,但當藍色和 黃色顏料混合時,原本在藍色 顏料中會反射的藍、紫光會被 黃色色素吸收,剩下綠色;而 黃色顏料中會反射的紅、橙、

黃則會被藍色色素吸收,這樣

相互消長的結果,就只剩下綠光可以被反射,因此混合藍、黃兩種色素,可以得 到綠色是這個原因。綜合以上色彩學的基礎理論,我們可以知道顏料混色所得到 的結果無法像色光混色中那般純粹,顏料的色是複雜充滿變數的。

也因為我們在顏料上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的色光,因此畫家、科學家(在以 前畫家常具有化學家身份)努力要去尋找大自然中與色光相近的類似色,原料的 來源可能來自礦物,像是鎘黃中的鎘,就是礦物,或來自動植物。這些顏料可能 會因為原料中的成分變化而與色光有些微差距,所以要調出與色光一模一樣的顏 色這機率是微乎其微,在印刷上所得到的三原色「青、黃、洋紅」亦是經過無數 次的試驗,證明他們會反射純光的波長,因此只要再加上一個純黑,幾乎所有顏 色都能出現。不過在實際繪畫上,我們所用來調色的三原色與印刷所用的有不 同,印刷中所指的青、黃、洋紅顏料在繪圖顏料中並無相對應的顏色,我們在繪 畫的混色使用與其是有差距的,意指我們在繪圖上所使用的顏料與印刷顏料調配 是不同的專業領域,這點相當重要的。

而繪畫上三原色的選擇 與混合造色過程,已有相當多 色彩學家投入研究,其中我最 喜歡的是伊登(Johannes

(33)

23 

Itten),他的十二色相環是我跟學生解釋色彩變化時,最好用的工具之一,我也 曾看見許多老師分給學生白色的色相環,學生在一格一格練習混色;這個圖為什 麼好用呢?最主要是因為一切都有邏輯可循。在這個色環中,任何一個顏色而 言,都是一個純色,在它左右的是類似色,站它對面的是對比色(補色);而且 混色的過程也可以通過色相環來說明,黃、紅、藍三色的三角形是原色(圖貳-4 中的小圖 1),混色後出現的第二次色包裹上去就變成六邊形(圖貳-4 中的小圖 2),再來六邊型,頂點與頂點相混色就會產生一個新的顏色,最後形成一個擁有 十二色的色相環(圖貳-4 中的小圖 3)。我曾經試做一個色相環,當時邊做邊讚 美伊登:「真厲害!」這個色相環對我而就如同有魔法一般,隨著這規則,任何 人都可以製造出十二個顏色,甚至可以更多。只是在我的故事中,我只有使用到 六個色,也就是到第二次色出現;故事中色相環混色的概念是故事的軸心線。

此外當我在選擇顏色做為故事的角色時,我告訴自己必須先去定義我所選擇 的顏色,當初故事是說給小孩聽的,我所選擇的顏色來源是他們常用來畫畫顏 料,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與他們混色的經驗是重疊可對照的,因此故事中的三大主 角,也是顏料的三原色「黃、紅、藍」。這三種顏色一開始就存在於故事中,故 事中其他顏色是因為這三個顏色才能被變化出來

(白、黑不算),根據色相環(圖 貳-5)7,我將混色 變出來的顏色處理到第二次色「橙、綠、紫」,另外再 加入三種色料原色混合之後變出的褐色,這我在之前 有解釋過,根據色料的減法混色,本來應該是要得到 黑色,但有玩過混色遊戲的孩子多半都有經驗,會發

現若將等比例的黃、紅、藍混合,所得到的顏色較接近深褐色,我會跟學生解釋 這是用來畫樹幹最暗的地方,是深褐色,而不是純黑,那是因為繪畫顏料無法做 到如印刷顏料般的純色。在混色部分,黃、紅、藍、橙、綠、紫、深褐是我選用

       

7引用自《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一書第 30 頁 

圖  貳‐5 二次色的色環 

(34)

24 

的顏色角色。當然只有這樣選擇出需要的顏色角色並不夠,我現在所指出的這些 顏色其實是色光,有清楚的科學數據分析,黃色光有自己的顏色分析,但顏料中 並無完全相同的顏色,我需要將所選擇的顏色與學生所使用的顏料做對應,以確 定故事裡頭所出現的顏色可以在孩子的顏料盒中找到,也說明我和學生所指的顏 色是大家共同認知的。首先我先確定水彩盤中的三管顏料「淡鎘黃」、「茜紅」、「群 藍」是我所選定的三原色代表,經過實際的兩兩混色,會得出三種第二次色(橙、

綠、紅),小孩的水彩盒裡的顏色通常超過十二色,我要先把故事裡頭的顏色與 他們繪畫所用的顏色做對應,好讓我的故事中所指的顏色是孩子們都認識瞭解 的,以下是我所做的設定:

表  貳‐2  顏色對照表 

故事中出現 的顏色 

色料中的顏色  學生所用的顏色  以 Pentel 飛龍牌水彩為例  黃  淡鎘黃(cadmium yellow pale)  黃(permanent yellow) 

紅  茜紅(alizarin crimson)  紅(red) 

藍  群青(ultramarine)  群青(ultramarine) 

橙  鎘橙(cadmium orange)  朱(vermilion) 

綠  永固綠(permanent green)  綠(viridian) 

紫  鈷紫(cobalt violet)  紫(purple) 

在此或許有人會疑惑,不是只要準備第一次色「黃、紅、藍」就製造出其它 的顏色了嗎,會什麼還要找出第二次色在學生水彩顏料的對照色,這些顏色不是 他們應該可以自己調出來嗎?這其實是我考慮實用的問題,在畫圖時,我們甚少 會從三原色調出所需顏色,一是費工耗時,會減緩上色的速度,二是準確問題,

之前有提過色料的顏色並無法像色光那般純然,經由減法混色得到的顏色是越來 越暗,所以當學生需要用到橙色時,會請他們直接拿橙色的水彩。但實際上學生 還是需要知道混色的知識,以便當他們需要調出黃橙色時,會知道橙色是一比例 的黃加上一比例的紅,若再加上一些黃,它就會變成更偏黃色的黃橙色,才能調 出更多顏色。

另外我也選擇納入「白色」和「黑色」兩個顏色,這兩個顏色在孩子們的混

(35)

25 

色實驗中,是用來調整明度8(lightness)的重要顏色,因為在顏料混色的過程,

孩子會知道紅加了白能變成溫柔的粉紅色,顏色是變亮的,而紅加黑則會得到深 紅色,甚至到最後完全不是紅,顏色是變暗的,這兩色在孩子的色彩學習經驗中,

地位舉足輕重。白色和黑色兩色的特性是我會納入故事中的。

有了素材,我再來面臨了型塑角色的問題。

貳、命名

我發現自己的寫作在不知多久前已養成了先替角色命名才開始正式寫作的 習慣;在進入正式書寫之前,會有一段焦慮期,在這段時期我主要是將收集到的 資料做分類做延伸,這個過程應該是扼殺最多腦細胞的時候,你可以想像腦中原 有許多靈感分子,一個個拿出來要做排列組合,有時候放了這個,卻發現擠掉另 外那個,因為他們相互衝突,無法擺在一起。不過這個過程也是最開心的,因為 各種故事的可能都是在這個階段試想的,我不會去找讀者說給他們聽,聽他們的 反應,在這段時期所試想的這些故事是屬於我自己的,由我決定哪一個獲得勝出 的機會;一旦當我從試想的故事中挑選出我所需要的故事時,即是替角色命名的 開始,在我的心中,總覺得有了名字,角色的形象才會具體,會這麼重視名字大 概是受論語當中孔子說的「必也正名乎」所影響。有時名字就像靈光一般,在腦 海中突然閃過,我會趕緊寫下來,這是平常就養成收集名字的習慣,但這次創作 的故事是關於顏色,雖然伊登色相環上,列有十二個基本色,但如果去採購顏料 時會發現,顏料的色號總是高達好幾百號,顏色的名稱更是從古至今累積的數量 相當驚人,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在林書堯的《色彩認識論》一書中,有精彩的描述:

從各種美術遺跡所顯示出來的現實看,人類對色彩命名的起源,始於 是感覺的模倣,色彩的模倣約可分為外模倣與內模倣,外模倣比較寫實,

       

8  明度屬於顏色三要素中的一項,用以顯示顏色的明亮程度。另外還有色相和彩度兩項要素,前 者色相是依照每一種色彩的屬性來稱呼顏色,像是紅色、黃色、藍色,後者彩度指的是色彩的鮮 豔程度。 

(36)

26 

趨向一般日常生活的表現:內模傲傾向寫意很多屬於巫術性,以初期宗教 性質的表現為多。色彩的應用從原始藝術一直到能用文字,經過一段相當 長的時間。色名的成立,到目前為止尚無詳細的考據,不過不管怎樣在色 彩命名的歷史上,形式與意義兩者的事實都同樣的重要,色彩裡邊是有文 字性的淵源。(73)

由此段文字可知,色彩的命名與文化發展是有密切的結合關係,每個時代都 有自己對色彩的稱呼方式,在命名的過程中可能與過去相關,也可能符合當代趨 勢,而這當中的區分,在《色彩認識論》一書中,作者將色彩的命名分為三種:

色彩的外模倣也可分為,美感性的模倣和實用性的變化模倣兩種。兩 者都採擇式感覺的色彩特徵,以寫實美或所發覺的來歷為命的,前者如:

桃紅色、玫瑰紅、翡翠色、葡萄色、孔雀藍等等,大部分來自自然美的感 受,以美感意象為傳達手段,能依感情移入援例或應情者,為這一種命名 法則的最大特色。後者像:茜色、藤黃色、韓藍、蓼藍、赭石、銀色、鉛 白、中國白、埃及青、Sheel Green 等等,很多遵照事物的寫實,遵從命 名的來歷,以該色原始物質的特質為推廣手段,有可靠的客觀價值。色彩 的命名約可分為三類:①一般性命名法,②習慣性命名法③流行性命名 法。一般性命名法,色名平凡稱呼簡單而流傳普遍,不受時空因素干 擾。……習慣性命名法歷史悠久,資格相當古老。……這一類命名有直接 來自自然界也有間接從社會或藝術現象演變而來。……如因植物果實得名 的顏色:葡萄色、栗子色、橘黃色、綠豆色、檸檬色。(74)

……現在大家所使用的色彩名稱,大部分都是目前流行性的命名。

一部份襲用了古代色名,另一部分則為時令所新創下的名詞。(76)

從以上這段說明我們可以瞭解顏色命名如此多元複雜的原因,當色彩的名稱 由一般性命名法產生時,如紅、黃、藍這類,是屬於不受時代與環境因素影響而

(37)

27 

可長久使用的命名,但這些名稱因為過於普遍,若用在創作中,其效果太過平板,

但若是使用由習慣性命名法和流行性命名法所得出的顏色名稱,有時會過於玄 奧。這讓需要替角色取名的我有更多思考的空間,究竟我是要用大家已經熟悉的 色彩名還是取個時髦一點的名字呢?我的童話創作是關於色彩變化,我在命名上 應該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命名,不去挑選與他們知識背景相差太多以致需要加倍 想像的名字(像是土耳其藍),所以我將黃、紅、藍、橙、綠、紫的色名作為名 字裡的基本成分,為的是讓讀者一目了然,能快速產生連結,馬上聯想到所指的 顏色,然而單只有這樣實在太單薄,太貧乏,我想角色的名字帶著更多訊息,甚 至能對個性做出暗示;以前學色彩心理學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討論對顏色的感 覺,有一次談到紫色,有人很喜歡紫色,覺得深紫色是神秘高貴的顏色,但也有 人討厭深紫色,原因是渾濁而不純淨看來刺眼。當時我們試著在色彩心理學裡去 剖析原因,我們回溯到紫色的使用歷史:在從前的東方和西方因為紫色顏料製作 困難,所以紫色被視為高貴的顏色,用在皇親貴族身上,另外紫色是由紅、藍兩 色混合而成,兩種分屬暖冷不同色系的顏色,合成帶有強烈對比的紫色,容易帶 來不安的感覺。喜歡紫色的人,一般來說,是屬於精神性較高的人,思考細膩,

冷靜判斷,但一旦產生負面情緒,隱藏在紅色的憤怒感與藍色的孤獨感就會一起 出現。色彩心理學對於色彩內在與人個性的相關分析,提供更深層的解析,而我 想將從色彩心理學中所累積的瞭解,運用到命名和角色型塑上,如此一來,黃、

紅、藍、橙、綠、紫等的角色名字就不會只有單一個字,而是帶了色彩內在暗示 在其中,當然這些個性的暗示,在故事中會以具體的行為、話語來詮釋。

以下結合色彩學知識,我將角色命名說明如下:

紅色,這個角色在命名上我選擇加上「熱熱」兩字,成為熱熱紅。

紅色在冷暖色系的分類上,被分類在暖色系,也是暖色系中給人感覺最熱 情、最積極、具壓迫、有危險的顏色,我將這個特性轉成角色的個性,放在故事 中,型塑出熱熱紅這個角色,熱熱紅與暖暖黃一起住在哈特(Hot)家,熱熱紅

(38)

28 

的個性熱情如火,喜歡照顧別人,討厭寂寞,也因為這樣造成室友暖暖黃很大的 壓力。

黃色,這個角色在命名上我選擇加上「暖暖」兩字,成為暖暖黃。

黃色,在冷暖色系的分類上,被分類在暖色系,給人的感覺是像光線般,自 由四射,充滿希望,甚至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有幽默感、帶給人歡笑的顏色。在 我的故事中暖暖黃就形容自己像陽光一樣,喜歡到處去旅行,對於交朋友這件事 更是熱衷,他取名為暖暖黃,希望讀者能念的時候就感覺有股暖意。

藍色,這個角色在命名上我選擇加上「冷冷」兩字,成為冷冷藍。

藍色,在冷暖色系的分類上,被分類在冷色系,他也是這個色系中最主要的 顏色,藍色傳遞給人清涼與冷靜的感覺,甚至還帶有冷酷的味道;在我的故事中,

冷冷藍是孤僻不善表現感情的,對任何事情的反應都較為冷淡,他的角色略帶反 派的個性,也因為這個特點,讓我可以安排他在故事的初期是個人獨居,無法跟 他人相處,直到有其他顏色來訪。

當三原色紅、黃、藍都已應用色彩心理學取了符合個性「熱熱紅、暖暖黃、

冷冷藍」的名字後,再來會出現的第二次色「橙、綠、紫」,我則希望賣點關子,

不要讓讀者一眼就猜出角色的個性,所以我不打算放太多暗示在名字上。

橙色,這個角色在命名上,加上和橙色息息相關的「橘」,並重複「橙」這 個字,成為橙橙橘。

橙色,在冷暖色系的分類上,被分類在暖色系,他是紅色混合黃色後會得到 的結果,橙色傳遞給人一種溫暖、高興的感覺,他帶有紅色的熱情但卻不過於強 烈,也帶有黃色的明亮但卻不過於太刺眼。橙色的暖調讓他成為許多家庭喜歡用 的顏色。在我的故事中,橙橙橘是熱熱紅的好室友,個性很活潑,愛出點子。在 暖暖黃離家旅行時,兩人在暖暖國是相依為命。

綠色,這個角色的命名,原本是預計使用「綠油精」,預計讀者應該可以馬 上明瞭,但後來則稱他為「小綠」,會有這變化,與語言的諧音相關。

(39)

29 

綠色,給人平靜的感覺,自然、健康的感覺,我抓住這個心理感覺,在故事 裡頭鑲嵌入「無憂無慮」與「過濾煩惱」等詞,讓小綠(慮、濾)自然被帶進故 事中,而小綠在故事中,當他被暖暖黃和冷冷藍創造出來時,他沒有打算跟任何 人住在一起,而是自己一個人住。

紫色,這個角色在命名上,被稱為阿紫,主要是為了運用諧音。當角色自己 講出「啊知」時,被聽成阿紫。

紫色,文前有敘述過這是矛盾的顏色,高貴卻神經質,同時含有暖色的熱情 和冷色的冷酷。在我的故事中,我不打算特意強調紫色的神秘,想把對紫色的感 覺直接交給讀者自己去生成,當熱熱紅和冷冷藍創造出阿紫時,阿紫是比較喜歡 冷冷藍的,他在故事中選擇跟冷冷藍一 起住,也聽從冷冷藍的話。

在此需要另外提出說明的是,在這 個故事中,三原色中的「紅、黃」與第 二次色中的「橙」被歸類在暖暖國。而 冷冷國則住有「冷冷藍」及阿紫。至於 小綠則不屬於暖暖國或冷冷國,他是自 己一國,屬於中間色。他們彼此之間的 關係可以參看左表 貳-6。對於冷暖色 與中性色之間的界定,到第二次色

(橙、綠、紫)之後界線就模糊了,其 主要判定方法是觀察此顏色所含的三原色含量,如果紅、黃色若較多,那此顏色 偏暖,像橙色因為是由暖色的紅、黃所主成,就是標準的暖色調。相反的,若含 較多藍色,則偏冷色調。《繪畫色彩學》中提到,若將暖色系與冷色系的顏色互 相做比較,便會注意到淡綠色和藍紫色,在兩種色系中都有。它們是中間色,既 可暖也可冷,得依畫中其他色彩的影響而定。(104)而根據學生學習繪畫時的習  

                       

圖  貳‐6  故事中顏色的色調分屬 

哈特家

(暖) 

暖暖黃  熱熱紅  橙橙橘 

冷冷國

(冷)

冷冷藍 阿紫 

小綠家

(中) 

小綠 

(40)

30 

慣,所調和出的綠色通常是等量黃與等量藍,均衡的顏色常被用來畫綠樹、草地,

在畫面中提供一種平衡感,屬於中間色。而紫色雖然也算是中間色的一員,但它 在使用上,常會有偏紅(紫紅色)或偏藍(藍紫色)的情況,較容易跟隨著所依 附的顏色走;而真正用在畫面中有神秘感的紫色,其實多半是藍色的成分較多,

所以我把紫色放在冷冷國裡以符合學生實際的操作經驗。

還有一個中性色「褐色」,是所有顏色混合後的結果,低彩度、低明度讓這 個顏色看起來不起眼,但若仔細觀察許多畫作,會發現這個平凡的中間色是不可 獲缺的,他能讓畫面穩住平衡,以免過度跳躍。在故事中,他的出現源於一群顏 色的混戰,為了紀念這次戰爭並且引以為警惕,它被命名「褐色」,意思是「要 和平的顏色」;而這個顏色也是唯一未有具體形象的顏色,我並未讓它幻化成人。

而算是無色彩的白色,給人的感覺是光、純潔的象徵。另一個也是無色彩的 黑色則給人黑暗、尊貴的象徵。在我的故事中,白與黑兩色是在同一國度的,白 色命名為亮亮白,黑色取名為暗暗黑,藉由暖暖黃遇到兩種顏色時所產生的變 化:太靠近亮亮白我會看不清楚我自己,如果我太靠近暗暗黑則會完全看不到自 己。(59)以及暗暗黑自己說明:「我們跟任何人都可以做朋友,只是大家一進到 我的環境,就常常會看不見自己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就把自己的房子整理成可 以讓人休息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什麼也不想,忘記你自己。」(60)9來顯示這 兩種顏色的特性。

以上是關於故事中顏色角色的命名,在這七個顏色的命名中,並不刻意去處 理性別的分屬問題,裡頭的顏色角色依據色彩心理學裡頭所探討的顏色特質所設 計,每一個都帶有不同的特性,或許熱情、冷酷、浪漫、拘謹,或許有屬於陽性 或陰性,但這些特質不分性別,可男可女,我希望任憑讀者心領神會。

       

9  這兩段話皆出自於研究者創作之《有顏色的故事》一書中<第五個故事  白與黑> 

(41)

31 

參、故事粗胚

而角色塑造大抵完成後,配合色相環混色的概念,我開始進行情節的規劃。

在之前有提到:「色相環混色的概念是故事的主要軸心」,我參考之前說給孩子聽 的故事並加入新角色,安排出故事的故事線,全部由八個故事串成,由八個小故 事,串成這篇大故事,故事線呈現主要目的依序為:

①黃、紅兩色代表暖色系,率先出場,接著有了同屬暖色系的橙。

②冷色系的藍色登場,碰上暖色系的黃色,產生綠色,屬於中性色。

③暖色熱熱紅碰上藍色,出現紫色,屬於冷色系。

④有了這六個顏色,放入彩虹的概念。

⑤介紹能提高明度的白色。

⑥六種顏色混合出濁色「褐色」。

⑦介紹能降低明度的黑色。

⑧如果顏色都消失,重新玩配色的遊戲。

與上述的故事線相呼應,我訂出章節名稱,與每一章中會出現的角色,為故 事書寫預作功課,以下是原始章節角色運用情況:

表  貳‐3  故事角色在章節中的運用 

與上述故事 線相對照 

章  章節名稱 出現角色 

① 1 哈特家的新伙伴 暖暖黃、熱熱紅、橙橙橘

② 2 綠油精的誕生 暖暖黃、冷冷藍、綠油精

③ 3 阿紫 暖暖黃、熱熱紅、橙橙橘、阿紫

④ 4 彩虹王國 暖暖黃、造雨神 

⑤ 5 亮亮白 暖暖黃、亮亮白

⑥ 6 意見不和的王國(褐色出現)熱熱紅、冷冷藍、橙橙橘、綠油精、阿紫 以上五色混在一起。

暖暖黃、亮亮白

⑦ 7 暗暗黑 暖暖黃、亮亮白、暗暗黑

⑧ 8 大遊戲場:沒有顏色的世界 全體

除了這份簡要的章節概要外,因應計畫案的需要,每一章節都做有故事大

(42)

32 

意,將故事大致的情節以一兩百字寫出,這與我之前創作的方式不甚相同,以往 我也會列出大致的故事線,列出像是綱要提示一般的重點詞,故事內容那時還是 放在腦中醞釀,不會把它先用寫大意的方法寫出來,不過為了申請計畫需要,我 必須嘗試這樣做,這也是我第一次這樣做。寫重點詞時我只要抓住大致結構,但 寫大意時,反而要注意相當多的細節,因為故事並未完整成形,很多地方是渾沌 朦朧的,因此花了許多時間在這上面,當時其實很擔心自己會有白做工的情況發 生,但當我開始書寫真正的故事內文時,卻發現因為許多小細節都已經想過了,

因此在書寫上竟是相當順利,只要將大意裡所敘述的再排列出來即可,這感覺就 像我完成了房子的結構並畫好完整設計圖,等到創作時,只要按照設計圖一一完 成,就可以完成作品,當然在書寫的過程,也是會發現當時所設想的大意不夠好,

有修改空間,因此就做了修改。

以下就是依原本故事架構,寫出八章(八個小故事)的故事大意:

第一章:童話故事的開始是從暖暖黃開始,他與熱熱紅一起住在哈特國,

熱愛旅行的他,卻常被熱情如火的熱熱紅留下來,這兩個性興趣完 全不同的人,是好朋友,但再好的好朋友總是另一個人,兩個人的 個性很不同,暖暖黃為了旅行,也為了不讓人熱熱紅難過,暖暖黃 他得想個方法,偷溜的十種想法在他腦海中形成:1.溜走 2.帶熱 熱紅一起去……10.再邀請一位朋友來住!——咦?這是個好點 子!但是去哪裡找朋友呢?他施展了身體的魔法帶了新伙伴「橙橙 橘」。 

第二章:出門旅行的暖暖黃,高興的到了一個新的國家,他遇到了一位的 新朋友,大驚小怪的暖暖黃和冷若冰霜的冷冷藍,兩人的相識就像 是個鬼故事。也因為這樣誤打誤撞,出現了一位新朋友綠油精。新 朋友的產生震撼了對人冷淡的冷冷藍,也讓愛交朋友的暖暖黃樂翻 了,兩個人都想把綠油精留下來,為了這件事,這兩個好不容易認 識的新朋友,吵得天翻地覆,吵到最後,被夾在中間的綠油精受不 了!他決定自己一個人住,就住在熱暖國和冷冷國的中間。

第三章:暖暖黃在旅行中遇到這兩位朋友,他興沖沖趕忙回去告訴熱熱紅 和橙橙橘,暖暖黃比手劃腳的說著他的神奇經歷,有趣的故事吸引 了熱熱紅和橙橙橘想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當哈特國的成員浩浩蕩 蕩的來到穿過綠油精的家,來到冷冷國,這回熱熱紅熱情的送給冷 冷藍一個大擁抱,一股清柔的煙從他們身上慢慢跑出來,慢慢換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兩個孫子 駕廠大 聾,帶領 大家前往 檀特山尋 找須大擎 夫婦。. 迎接隊伍中,有人持小

可口可樂 黑松汽水 黑松汽水 七喜汽水 七喜汽水 七喜汽水 百事可樂 百事可樂 百事可樂 百事可樂 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 黑松汽水 可口可樂 七喜汽水 七喜汽水 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

能夠說出詳略 有別、主次分 明、徐疾有致 的故事。. 能以特定人物

每一個泰國年輕男子一生中必須出家做一次僧人,這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當時德蘭已經是當地一間貴族學校的校長,她沒有對學校圍 牆外面的痛苦置若罔聞,就手旁觀。她發現街上垂死的病人

莎劇中「弄人」的打諢(見 附錄二)與《史記》優孟故 事、宋代「二聖鐶故事」中 的優伶相類;但「莎劇」中

我是一個很喜歡將事情拖延至最後一刻才做 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份作業,老師讓我們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