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菲律賓與中共關係之回顧

第四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億美元。中共一直努力採取措施擴大從菲進口,但由於菲律賓商品在品項、貨源、

價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果仍不盡如人意。

第四節 小結

經過20年的敵對後,這一自命為冷戰最冷的成員,終於跨越意識形態的藩籬 而擁抱中共,成為東南亞地區中第二個與中共建交的國家。是順應時代潮流還是 出於自身的利益與需要?或者說各種因素共同促進了兩國關係的建立?正體現 了國際關係的複雜性。

第一,作為地區冷戰結構的產物,毫無疑問菲律賓的外交政策會打上深刻的 冷戰烙印。就像菲國堅決奉行的親美路線一樣,堅決反共也毫不讓人驚奇。除此 之外,菲律賓國內共產黨勢力及其武裝份子的活動、中共所奉行的咄咄逼人的外 交政策都加深了雙方彼此的懷疑和惡感,更不用提菲律賓國內存在數量龐大的華 僑華人。歸根到底,來自體系和國內層面對國家穩定和安全上的考慮關聯在一 起,相互促進,最終形成了長達20年的反共政策。

這幾乎構成了冷戰時期東南亞國家與中共交往的一個模式。共產主義、華 人、革命性外交等等因素,使得東南亞國家與中共關係不斷交惡,菲律賓只是其 中的一個個案而已。

地區冷戰結構又受到全球冷戰形勢的影響,隨著美國冷戰政策的調整,美中 關係的緩和,東南亞與中共的關係也受到廣泛而且深刻的影響。這些國家面臨著 美國力量消退之後,如何面對一個龐然大國的外交難題。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

大部分國家都選擇了改變自身以適應外部環境的需求,菲律賓同中共和解的最後 一個推力,也正來自於印度支那地區形式的激烈變化。27在這些國家重新調整的 過程中,中共自身也作出了種種努力,來推動雙邊關係的緩和。總之,外在的國

27 程畢凡、謝陳秀瑜編,前引書,頁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際體系的坍塌使得菲律賓的對華政策逐漸擺脫了意識形態的束縛,從傳統的國家 安全開始轉變,而菲律賓國內形勢的發展使得經濟安全及內部因素成為影響其對 中共政策的重要因素。

第二,菲律賓自身內部對中共建交的因素逐漸成熟。首先,從菲律賓國內政 治的角度來看,鑒於其國內存在的共產黨活動,只要菲律賓一日不與中國大陸建 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就無法切斷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共產黨可能的關係。從這個角 度而言,菲律賓想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甚至解決心腹大患,也是菲律賓政府夢寐 以求的國內安定,可以說,是這種源於國內政治的關聯直接導致了對外政策的變 化。

其次,外交上的需要。馬可仕總統對此一向雄心勃勃,甚至夢想做第三世界 的領袖,但是沒有中共的支持,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同時,菲律賓也希望通過與 中共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提高自己在地區和第三世界國家中的聲望,

加強其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第三,經濟等非外交層面的往來對外交關係的促進。為了爭取這些國家,中 共在經濟上給予了很多好處,這些國家也感受到了中共的經濟力量,認為與中共 交往有利可圖。

發展經濟外交並不是馬可仕總統的專利,菲律賓歷任總統都曾實行過經濟外 交。如羅哈斯總統通過對美妥協,來獲得美國的經濟援助,季里諾總統在其出國 訪問中鼓勵外國人前來菲律賓投資,而麥格賽賽和加西亞則推動與非共產黨國家 的貿易關係。但是,馬可仕總統的經濟發展外交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強烈的實用主 義色彩。

從菲律賓的角度來看,在對中共緩和的經濟政策意義尤其重要。第一,鑒於 菲律賓國內的經濟形勢,馬可視政府推出新發展外交,把經濟列為最優先的考 慮,因為只有經濟穩定才能保證國家安全。第二,七○年代以來爆發的能源危機,

嚴重重創本已顛簸的菲律賓經濟,此外,考慮到與美國特殊的經濟關係即將結 束,菲律賓必須尋找傳統經濟發展戰略和貿易伙伴的其他選擇,因此到了19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時,經濟需要已經成為實現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的決定性因素。28

七○年代以來,菲律賓相繼爆發糧食危機和能源危機,經濟萎靡,此時又面 臨國內穆斯林的叛亂,阿拉伯國家介入干預,要求馬可視政府與南部叛軍進行談 判,除非菲律賓解決叛亂問題,否則不賣石油給菲律賓,這限制了菲律賓政府在 石油上的需求。可以說,內憂外患的集中爆發加速了與中共緩和關係的進程,在 這樣的情況下,中共的「石油外交」以其「友誼價格」,以及其他經濟優惠活動,

讓一直猶豫的菲律賓政府加速了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中國大陸提供石油及貸款,對菲律賓非常重要。菲律賓是農業國家,歷年來 以椰子產品、糖以及濃縮銅為主要出口產品,差不多占菲律賓出口額的50%以 上。但是自1974年以來,上述三項傳統外貿產品銷量下跌,美國不再像以前那樣 大規模消費菲律賓的產品,從而導致菲律賓經濟開始困難。中共則充分的利用了 貿易經濟這個工具,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友誼價格」購買菲律賓的上述滯銷產品,

同時對菲律賓渴求的石油,給予種種優惠。291974年10月,馬可仕總統在歡迎首 批由中國大陸輸往菲律賓的石油時說:「菲律賓不能面對9億人口的中國大陸而視 若無睹,無論其政府由哪種權力控制,中國大陸都將保持其在亞洲作為一個中央 強權的地位,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進行關係正常化符合菲律賓的最高利益。」1975 年1月,雙方在建交談判的過程中,菲律賓就向中共要求提供大米和5億美元的長 期石油貸款。

所以,儘管國內存在龐大的反共勢力,經濟貿易關係促進了菲中間的外交關 係,並逐漸跨越了意識形態,一旦經濟精英開始轉換目標,政治和意識形態關注 就會受到實用主義和經濟優先的影響。中共的經濟魅力與攻勢實在發揮了非常大 的作用,作為小國很少能夠抗拒這一點。在石油危機時期,中共按「友誼價格」

提供的石油對拉近與菲律賓的關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有些學者認為,「由 於某些有利的結構性因素,菲中貿易額一直在迅速增長,且事實上為菲律賓政府

28 Carlos P. Romulo, Philippines Diplomacy Then and Now, (FTPYB Pub. Co., 1975), p.66.

29 杜乃濟,增進中菲實質關係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頁 3。中國政府決定以 每桶 7.5 美元的友好價格,1975 年中國原油出口價為每桶 12.85 美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終於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方面提供強大的經濟推動力。」當然,菲律賓,以及 其他東南亞國家也認識到與中共交往的政治前景,既然中共加入了聯合國並且成 為核俱樂部的成員,菲律賓也認識到了中共在地區和全球舞台上不斷增長的作 用,中共能夠發揮他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影響,為發展中國家謀取利益,支持 東南亞國家的一些外交政策,菲律賓領導人在世界形勢與地區關係的波動中感受 到了中國的形象和作用。另外菲律賓還擔心國內的華人因為與中共的關係而構成 安全上的威脅,這也是為何菲律賓在1974年與中共建交之前通過了新的國籍法 案。

可以說,菲律賓對中共政策的根本轉變,從重視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到實用 主義的經濟發展,一面是因為體系層面的因素:冷戰結構在亞洲的鬆弛所導致 的,另一方面,菲律賓國內政治的發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這一時期菲律賓 國內的政治結構發生變化,公民社會與社會力量對馬可仕總統的牽制作用下降,

使得與中共建交這項外交決策的阻力大大減少。從此,隨著冷戰體系的逐漸坍 塌,外在因素諸如地區格局、意識形態、美國因素等涉及國家安全的因素對菲律 賓對中共政策的影響逐漸降低,而出於發展需要的實用主義開始占據上風,經濟 發展將成為聯接菲律賓國內政治與對中共政策的新節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