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研究途徑(research approach)與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同等重要,研究途徑是指選擇問題及資料的準則,而研究方法則是指蒐 集、處理資料的技術。3本文將由「決策系統研究途徑」切入,藉由文獻分析法 之研究方法,探究冷戰後菲律賓各個領導人對中共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以瞭解 中共國力逐漸增強對菲國制定其對中共外交政策之轉變。

一、研究途徑

決策理論最早起源於政治學研究領域之外。根據專注於外交決策過程學者的 研究,決策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希臘歷史學者修昔底理斯(Thucydides)對西元前 四世紀「伯羅奔尼撤戰爭」(Peloponnesian War)的研究。4雖然學者很早便從決 策的角度研究外交史及政治制度,不過,最早就決策做系統性研究的是心理學和 管理學等學科。心理學者的研究興趣在於決策背後的動機,以及為什麼有人很容 易就作成決策,而其他人則難以下定決心,管理學者則重視如何提高決策效率。

5 政治學研究領域中,國際關係學者是最後才將研究焦點置於決策的學術社 群。專攻美國研究的學者早在 1950 年代起,即開始研究什麼原因促使某些選民 投票,而某些選民卻選擇棄權。6此外,多年來,許多專攻美國研究的學者也試

3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 年),頁 98。

4 Dougherty and Pfaltzgraff,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3rd, 2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0), p.469.

5 Dougherty and Pfaltzgraff,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p. 468.

6 最有名的著作是 Angus Campbell, Philip E. Converse, William E. Miller, and Daniel Stokes, The American Voter, (New York: Wiley, 1960). 此書指出,政黨認同是一種如同團體認同般的指標,在 個人幼年時即從社會化過程中習得。當一個人的政黨認同越強時,越會支持該黨的候選人,以表 達對團體的忠誠。該書也指出,一般美國人對政治的態度是「冷漠」及「不關心」的,所以很少 人會根據議題去投票,即使沒有政黨認同,選民會根據個人因素投票或根本不去投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解釋「立法者、行政官員、政客、利益團體領袖及其他在政治領域中活動的行 為者」之行為。7而多數研究決策的國際關係學者,則將研究焦點置於危機處理,

這些學者包含艾里遜(Graham T. Allison)、史奈德(Glenn H. Snyder)和狄辛(Paul Diesing)等等。

基本上,在外交政策的分析上,學者主要有兩個廣泛的研究途徑領域,一派 為國際體系結構,強調國際體系結構對外交政策的制約與形塑的重要性;另一派 以決策分析為主,強調以國內的政治運作過程來瞭解政策資訊的過程,以及決策 者如何做理性的選擇。8此種分類法與學者瓦茲(Kenneth N. Waltz)所提出國際 體系結構理論相同,9瓦茲認為一個國家政策研究的層次可分為三個:個人、國 家、國際體系。

西方學者對外交決策結構與程序進行理論研究發現,外交政策如何制定確實 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事實上,從外交政策的研究來看,不瞭解一個國家 的內部事務便無法理解一個國家的外交關係,10瞭解外交決策的過程,將有助於 對外交政策全貌的瞭解。因此,自內部環境因素解析中共外交政策實為一項具有 實質意義的分析面向。

決策理論以「決策者」代替傳統學派將「民族國家」視為國際體系的基本成 員地位,可以說是分析方法上的一大轉變。決策理論學者希望透過研究範圍的縮 小,使得研究能更加具體與精確,也更具有系統性的分析。以決策理論作為分析 途徑的研究方式,最大的優點在於資料的蒐集,此研究途徑提供一個制式且可供 比較的分類法,除了可以描繪國家行為的比較分析外,更能對決策過程提供一個

7 Paul Wasserman and Fred S. Silander, Decision-Making: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N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1958), p.237.

8 Ole R. Holsti, “Model of International and Foreign Policy”, Diplomatic History, Vol.13, No.1, (Winter 1989), p. 40.

9 Kenneth N.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

10 Kenneth Liberthal,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Harry Harding, ed.,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1080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較嚴密的概念分析。11

決策理論研究途徑主要是強調外交決策過程的重要性,透過菲律賓冷戰後 各階段對中共外交決策的參與相關機構組織結構及參與決策成員,對於國際情勢 或相關外交政策事務的認知分析,據以論述菲國對中共外交政策的決策方向。本 論文將以此研究途徑作為論證分析的主要方法,希望透過決策理論研究途徑,分 析菲國對中共外交決策因應國際情勢及中共國力逐漸增強的演變,釐清中共國力 的轉變對菲國對中共外交政策制定有何影響力。

二、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是政治學者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於辨別真偽、推敲其 歷史淵源及對後世的影響、剖析其隱藏的涵義等。12文獻資料分析的研究步驟包 括:1.確定問題與擬訂假設:先決定合乎個人興趣與能力的研究範圍,並在此範 圍內,廣泛探討有關文獻,包含專書、專刊及他人所作的研究報告或論文。確定 有意義的研究題目,問題經確定之後,其次應建立明確而可以驗證的假設,再根 據假設探求在史料文獻專書上的證據。2.蒐集文獻資料:文獻資料分為原始資料 和次級資料。前者係指公私機關或私人紀錄、文稿、檔案、日記、自傳及其他文 件。後者係指相關研究文件或出於他人的轉述資料。當然,原始資料雖是歷史研 究的基本材料,但也最為珍貴,不過有時次級資料亦有其用途。3.分析資料:資 料獲得之後,研究者尚須加以分析,藉以釐清並整理其內容。4.解釋與歸納資料:

運用歸納方式對於所蒐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及解釋,並藉以提出研究者的看法。13

11 Michael Brecher, et al.,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13, No.1 (March 1969), p.77.

12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4 年),頁 133。

13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0 年),頁 1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