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由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本論文的研究範圍界定如下:

(一)本文的研究時間範圍雖是由後冷戰時期(1992 年)開始,自菲律賓羅 慕斯總統一直至亞羅育總統主政時期,主要涵蓋 3 個領導者時期:羅慕斯時期

(1992-1998)、埃斯特拉達時期(1998-2001)、亞羅育接任時期(2001-2004)及 亞羅育時期(2004-2010 年 5 月)。然而,為完整看出菲中關係發展過程,自中共 建政起亦會有所論及,但恐無法詳述,而因現任艾奎諾主政時間尚短,許多外交 政策的特色及執行未能展現,因此,將於第六章結論部份來分析及預測菲中關係 未來發展趨勢。

(二)為了真正探析中共國力歷經由弱至強轉變後,對菲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力,本論文是以菲國對中共外交政策制定情形作為實際的分析,至於菲國因應國 際或區域情勢轉變的探討,本文亦將稍微涉及。

二、研究限制

本論文的研究限制主要在於資料的蒐集及資料的可信度。在大多數國家,外 交決策的過程都是封閉和不透明的,菲律賓這個國家由於政府貪污腐敗、職能不 彰,執政者的產出過程雖說透過民主選舉程序,但由於選民普遍民主素養及知識 水準不高,常以候選人名氣為投票依據,形成電影明星、運動員擔任民選公職情 況,又或由傳統家族政治為傳承,當選後以私人利益為第一優先,各種政策的制 定或多或少難以從客觀角度出發,其外交政策也受此影響。另菲律賓雖與我國近 在咫尺,然在我政府長期忽略經營情況下,不只是國人,甚至是政府機構,對該 國內部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等發展資料,在內容上還是不夠專精,甚至是付 之闕如。1994 年政府在掲櫫14「南向政策」發展後,國內在此領域之研究方才稍

14 宋鎮照,臺海兩岸與東南亞—三角政經關係之解析,(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年),頁 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顯熱絡,惟相關期刊、專文、論文較之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仍明顯不 足。

中共的外交政策向來有著難以探求真象的困境,中共外交界常有的「外事無 小事」、「外交官是不穿軍裝的士兵」等說法,也說明了中共把「外交」視為政治 上最敏感、控制最嚴的領域。15本文主要是探討菲律賓對中共外交政策的演變,

由於菲國官方語言為英文,相關資料多以英文為主,再研讀並轉化為個人所得,

進行描述時或難以完整呈現,再者,由於中共官方發表的文件通常為政策辯護文 件,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使得中共的資料可信度受到質疑,間接造成研究中 共外交政策的困難度。

由於資料蒐集困難,加上中共官方資料真實性檢驗困難,故為了降低本文資 料蒐集及可信度的限制,期望透過參考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著作及文章,輔以菲 國、中共官方及媒體所公佈的資訊進行多方比對,以降低資訊由不同角度觀察的 誤差,提高資料正確度。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區分六章,各章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揭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回顧

(包含:外交政策、外交決策模式、地緣政治),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等 內容,共區分五節加以探討。

第二章為菲律賓與中共歷年來關係的回顧,自菲律賓1975年與中共建交伊 始;緊接著為馬可仕獨裁時期1975年至1986年間與中共的互動關係,此時的菲律 賓在東南亞地區因受美國殖民影響,國力屬於區域前段之列,如何與逐漸計畫對 外開放的中共之互動;再就菲律賓群眾發動人民力量(People Power)推翻馬可

15王緝思,「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 1 期(1993 年 2 月),頁 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仕獨裁政權,成為民主化制度國家後至後冷戰期間的1986年至1992年間與中共之 互動,進行探討,最後則針對1992年蘇聯瓦解國際局勢脫離美、蘇兩極對抗的後 冷戰時期迄今,菲律賓與綜合國力日亦強盛,儼然成為區域霸權的中共之交往。

第三章主要在介紹後冷戰時期迄今菲律賓當局之外交政策,分別探討1992 年至1998年的羅慕斯總統時期、1998年至2001年的埃斯特拉達總統時期、2001 年至2004年亞羅育接任總統時期(菲律賓人民發動第二次「人民力量」,推翻貪 污腐敗的艾斯特拉達政權),以及2004年至2010年亞羅育總統正式當選時期等共 四個政權,如何因應整體國際情勢及區域情勢作出相應的外交政策,逐一加以介 紹分析。

第四章主要探討菲律賓身為一個長期接受美國保護與援助的自由民主體制 國家,且國家整體政治、經濟環境遭受共產黨勢力持續破壞,而中共又曾暗中資 助菲律賓共黨,導致菲律賓政府一直擁有強烈之反共意識,但菲律賓在體認國際 局勢、中共崛起後,積極改善與中共之關係;並探討在菲律賓境內為數雖然不多,

但掌握重要經濟命脈的華僑,在菲律賓與中共關係轉變中扮演何種角色。

第五章則說明現階段菲律賓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中共交往的關係現況,特別說 明菲律賓與中共之間潛存的衝突,即南海主權議題,此係南海區域「熱點」,並 與我國國家利益有密切關係,值得吾人格外重視與持續關注。

第六章為結論,透由上述章節之探討,說明本文研究之發現所得,並就與我 國同為民主體制、美國盟友的菲律賓對中共政策之轉變,對我國的影響與因應之 道提出說明,最後提出研究建議,以為我國相關外交及兩岸政策之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菲律賓與中共關係之回顧

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雙方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雙方關係在今日看 來頗為緊密,但菲中兩國關係發展,簡單來說經歷了一段由冰凍到解凍;建交到 發展的曲折歷程。

第一節 菲律賓與中共建交前之雙邊關係

菲律賓位處於亞洲東南部,其北端巴丹群島的亞米島與我國僅僅只是隔著 寬約6、70海浬的巴士海峽,西部瀕臨南中國海而與中國大陸遙遙相望,與兩岸 是一衣帶水、隔海相望的近鄰。菲中兩國間民間的友好往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很早就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聯繫。

一、菲中古代交往

據說早在新石器時期,菲中之間己有聯繫,到東漢時期,中國人便知道經由 臺灣前往菲律賓群島的航線,從有史籍可考的時代算起,己經有千年以上的時 間,但是對於兩國交往究竟開始於何時,中外學者沒有統一的定論。有的學者認 為菲中交往始於公元七、八或九世紀,有的則認為雙方關係從公元十世紀才開 始,甚至還有學者認為菲中關係遠在春秋時代己經開始,而菲中兩國民族系出同 源。不過本文非為考究歷史,故不必糾纏於這些小問題。只需要強調一點的是,

菲中兩國交往的歷史相當悠久。從中國史籍的記載來看,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的關 係,甚至比中國大陸與臺灣的交往更早。到了明朝的時候,中國與菲律賓的政治 關係開始大大發展,經濟、文化等交流空前繁榮,菲律賓群島上的呂宋、蜂牙施 蘭、蘇祿等國都與中國建立了政治和貿易上的往來,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菲中 的睦鄰友好關係更為密切,在公元1417年時,菲律賓蘇祿島上的國王甚至還率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眷朝臣訪問中國。

在西班牙於1565年侵占菲律賓後,菲中之間的傳統的和平友好的政治關係中 斷,但經濟和文化聯繫並沒有斷絕,如仍然保持獨立的蘇祿國,在公元1727至1744 年還派遣使節訪問過中國。

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亞洲各國先後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菲中 之間的歷史關係也進入新的階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和菲律賓資產階級 革命運動之間,建立了密切的戰鬥友誼。除孫中山先生曾經支持菲律賓的革命運 動外,菲律賓的革命者也同情並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革命運動。以阿 奎那多為首的菲律賓革命政府曾經贈給孫中山10萬日元作為活動經費,還準備以 後派人進入中國內地參加反清武裝鬥爭。菲律賓革命失敗後,瑪莉阿諾,彭西把 過去準備運往菲律賓的軍火贈送給孫中山先生,此外還以巨款相贈。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期間,中國人和菲律賓人共同進行了反對日本的鬥爭。菲律賓海員為抗議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拒絕將把原料從美國運往日本。在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後,

在宋慶齡等人的努力下,建立了中美菲戰時救濟聯合組織。在菲律賓人的抗日軍 隊中,有一只是完全由中國人組成的支隊「四八支隊」。

因此,可以說,在世界歷史上,像菲中兩國的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 上相互影響,並且延續一千多年之久,是非常不多見的。本文在此只是簡單的回 顧菲中關係的起源與發展,故無須進行太詳細的歷史回顧。

二、二戰後菲律賓與我國關係

菲律賓在西班牙入侵之前,存在許多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建立的割據王 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建立了長達300多年的永久性殖民地,1898年6 月12日宣佈獨立,成立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同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後 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了菲律賓,菲律賓又淪為美國的殖民地,1935年11月菲 自治政府成立,然而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菲律賓,日本戰敗後1945年美國 重新恢復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直到美國政府正式允許菲律賓獨立,菲律賓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