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少子女化現象與趨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針對少子女化現象做一歷史性之回顧,並點出此問題之重要性,

而後針對日本因應政策做分析,探究該國對於少子女化現象於政策、實務等 方面做出何種因應措施,以及臺灣高等教育發展之現況。本章依序就少子女 化現象,少子女化對日本高等教育的影響與其因應措施以及臺灣高等教育現 況等議題做相關文獻探討如下。

第一節 少子女化現象與趨勢

正如本研究於研究動機章節即闡明,少子女化絕非我國特別現象,因此,

探討本概念時因以全盤之角度研究國際現況,而後聚焦於臺灣,並對於其將 帶給高等教育體制之衝擊加以說明,始能釐清此概念之於本研究之重要性。

壹、國際間少子女化現象

回顧近代歷史之發展,全球生育率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逐漸升高,而經 濟學家馬爾薩斯也曾預測,未來人口將以等比級數成長,而糧食將以等差級 數增加,因此若人口持續增長,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進而引發食物、

原物料、能源、水源等資源匱乏之危機。事實上,依據美國人口調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統計,2012 年全球的人口已超過 70 億人大關。然 而恐於「人口爆炸」將造成之影響,各國政府紛紛訂出相關節育之政策,但 人口零成長造成的人口老化,同樣也會引發嚴重的經濟蕭條:造成勞動力短 缺、內需市場萎縮,使得每人負擔的國債增加,並使退休基金與健康保險不 堪負荷而破產(林克,2013)。根據內政部(2011)所提供之全球生育率統 計資料來看,1960~1965 年全球育齡婦女生育率 5.0 人,2000~2005 年降至 2.7 人,而未來估計 2010~2015 年將持續降至 2.5 人。雖然在此同時,部分 未開發國家生育率並未呈現下降趨勢,然而,絕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生育率皆

資料來源:修改自 World Bank DataBase:Fertility rate, total (births per woman)(2014)

取自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TFRT.IN

關於少子女化之成因雖然非常複雜,根據國情不同也有不同之狀況,根

United Kingdom Hong Kong SAR, China India

Ireland Iraq Japan Singapor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少子女化首先帶來之衝擊與影響包括未來勞動市場之萎縮,由於人口成 長連帶造成勞動供給減少,產業生產力降低,GDP 也將受到影響,使得國 家經濟難以繼續成長(楊艾俐,2005、黃幼幸,2006)。雖然許多研究都同 時指出社會與經濟成長的同時,勢必會伴隨著低出生率與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然而持續下降的出生率仍使人口學家感到憂心。陳玉華、蔡青龍(2011)指 出西方人口學者紛紛對於已開發國家提出總生育率最低的容許界限,並建議 政府政策應當介入的參考點。例如澳洲人口學者 McDonald(2013)提出政府 應設立總生育率至少須維持在 1.5 水準的目標,如此一來人口衍生的問題 才不至於成為國家社經發展的阻礙,於此同時他也呼籲低生育率國家之政府 應積極推動相關人口、家庭政策來遏止此狀況繼續惡化。其中東亞國家大部 分皆經歷少子女化之問題,彼此相似的經濟發展背景、相近的文化背景都成 為共同的影響因素,日本更是全球率先進入高齡少子女化社會之國家,這使 得東亞國家人口的變動趨勢成為學術研究的討論焦點,相關鼓勵生育之政策 也成為東亞各國公共政策論壇主要討論之重點之一。

討論已開發國家出生率趨勢問題時有個值得注意之問題,雖然整體而言 各國皆經歷出生率下降之問題,然而低於人口學家所提出之 1.5 總生育率水 準之國家卻並非所有已開發國家,若將各已開發國家依總生育率 1.5 作為分 界分為兩組可進一步歸類如下表 2-1。其中介於 1.5 水準之上之國家大部分 為英語系國家及以社會福利機制聞名的北歐國家,反面於 1.5 水準之下之國 家則大多包括南歐與東亞國家,其中東亞三國更是落居末位。McDonald(2013) 認為第二組國家大多仍保有較為傳統之家庭觀念與規範,而這類國家之相關 家庭支持性政策則是受到出生率之警訊才開始提供;反觀第一類國家則是長 期致力於家庭相關福利措施,因此才能在出生率下滑的同時卻維持一定的水 準。因此,除了相關婚姻補助、提倡生育政策之外,若是政府後續之相關養 育措施未一次到位,則整體政策之成效也恐效果不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表 2-1

2008 年主要已開發國家之總生育率:以 1.5 為區分標準

組別 國家 總生育率

紐西蘭 2.18 美國 2.08 澳洲 1.97 英國 1.96

第一組 法國 2.00

荷蘭 1.66 挪威 1.96 瑞典 1.91 丹麥 1.89 芬蘭 1.85 瑞士 1.48 奧地利 1.41 德國 1.38

第二組 西班牙 1.46

義大利 1.41 葡萄牙 1.37 日本 1.37 南韓 1.19 臺灣 1.05

資料來源:修改自 McDonald, P. (2013). Low fertility: An East Asian dilemma. East Asia Forum Quarterly (EAFQ), 5(1), 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少子女化現象絕對不是個案,而是全世界集體歷經的問題。雖然一般論 及少子女化現象時,人們總是傾向放大檢視其所帶來的壞處,卻忽略了許多 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本文雖將少子女化現象視為未來高等教育問題加以探討,

實則希望同時將此一困境做為翻轉臺灣高等教育相關問題之轉機。不可否認 的是在其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其實也產生了正面效益,包括前所述之糧食 短缺壓力及環境負擔將減少,於此同時也提供了教育趨向優質化的契機。

貳、臺灣少子女化現象

造成少子女化現象的原因非常複雜,包括對於出生率及經濟發展的反動、

社會體制的變革、婚姻及育兒觀念的改變等,都會間接造成生育率下降。依 據內政部(2011)提供之各國總生育率變化趨勢圖(見圖 2-2)可以得知,

少子女化問題早在 1960 年代就已出現於世界各國,其中我國生育率更是在 1960~1987 年間陡降幅度最為劇烈。事實上,與國際間各個國家相較,則可 發現 2008 年我國總生育率 1.05 人與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之世界最低生 育水準相近,且遠低於自然遞補水準(監察院,2012)。這樣的事實顯示,

臺灣在不久的將來將面對除了少子女化、高齡化的社會之外,政府更須積極 處理此現象連帶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陳玉華、蔡青龍,2011;監察院,2012):

一、 家庭計畫之實施

根據調查(Ogawa, 2005),各國間將個人私有財富投入子女教育經費之 比例資料(下表 2-2),瑞典等北歐國家因政府完善之福利制度,孩子教育經

1960-1965 1970-1975 1980-1985 1990-1995 2000-2005 2010-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費僅占個人私有財富約 3.1%,而美國約占 17.0%、其中又屬南韓與我國之 支出比例大幅超過其他已開發國家。臺灣父母將個人財富約 66.8%之比例全 部投入於孩子教育經費之中,不難理解為何我國補教業如此興盛之原因,而 如此高昂的孩子教育經費,再加上隨著失業率上升、薪資不斷縮減,人民生 活及經濟壓力相對升高,過高的育兒成本,種種負擔使現代人生育意願降低,

從而減低我國生育率。

表 2-2

投入 0-24 歲子女教育經費佔個人私有財富之比重

國家 年度 百分比

瑞典 2003 3.1

法國 2001 5.0

奧地利 2000 5.8

斯洛維尼亞 2004 8.7

匈牙利 2005 11.1

美國 2003 17.0

哥斯大黎加 2004 22.3

日本 2004 26.0

智利 1997 26.0

印尼 2004 39.6

烏拉圭 1994 46.4

菲律賓 1999 48.2

南韓 2000 54.2

臺灣 2003 66.8

資料來源:修改自 Ogawa, N. (2005). Population aging and policy op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case of Japan. Genus, 3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三、 社會價值觀念改變

臺灣社會早期普遍存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然而隨著社會不斷變遷,

現在人反而認為孩子是一種負擔,並且加上對社會未來普遍存有悲觀的預測,

認為在扶養比提高的未來,孩子只會加重負擔。

四、 晚婚、晚育的趨勢

近年女性意識抬頭,女性自主性提高,再加上教育年限普遍拉長,造成 平均結婚年齡大幅延後,我國女性平均生育第一胎之年齡也由 1998 年的 26.4 歲延後至 2009 年的 29.3 歲(內政部,2009)。晚婚、晚育的狀況已成為社 會普遍現象,甚至頂客族(雙薪無子女家庭)的比率也於近年大幅提升。

五、 科技技術精進

拜科技發達之賜,現今人溝通方式也跟著改變,網路上充斥許多不正常 之兩性交友觀念,也使得傳統家庭觀念不斷受到挑戰。同時文明、醫療技術 之進步,使得避孕、結紮甚至墮胎等生育控制技術更為普遍,也從而造成生 育率下降。

歸結而言,造成臺灣目前所面臨之少子女化社會問題主要與整體政治、

社會、經濟等面向息息相關。若是以「少子女化」及「少子化」為關鍵字詞 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網站進行搜索,則共有 294 篇相關文獻,其範圍涵蓋教育 學、社會學與政治學等面向,由此可知少子女化在臺灣已是普遍受到重視之 議題。

參、少子女化對高等教育之影響

高等教育之重要性主要體現於培養國家未來人才之功用上,人才的增加 自然而然帶動整個社會與經濟的提升,進而使國力彰顯。郭晨陽、楊衛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2009)指出教育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充要條件,人力資源的缺乏將會成為 限制國家經濟發展的障礙。當少子女化之衝擊影響至高等教育階段時,將造 成對學生、教師和畢業生數量以及師生比、畢業生人口比重等的影響(楊憲 平、王憲平,2011),其中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學生數量的減少,而間接導致 部分大專院校面臨退場的命運,而這樣的狀況在臺灣目前高等教育高度擴張 的背景之下將更顯嚴重。

OECD 有感於高等教育對於世界經濟、社會整體之重要性,自 2008 年 以來便陸續推出《OECD 展望:高等教育至 2030(OECD:Higher Education to 2030)》系列報告,其中針對目前全球所面臨之重大議題及其將對高等教育 造成之影響做出相關統計並提出對未來之預測與規劃,其中分別包括人口結 構的變化以及全球化等議題。根據 OECD (2008)所提出對於高等教育人口結 構變遷之報告,OECD 會員國雖國情不同,但當前皆面臨老年化社會、生育 率逐漸下降、移民增多等人口結構問題,其中,又屬日本、韓國及部分歐洲

OECD 有感於高等教育對於世界經濟、社會整體之重要性,自 2008 年 以來便陸續推出《OECD 展望:高等教育至 2030(OECD:Higher Education to 2030)》系列報告,其中針對目前全球所面臨之重大議題及其將對高等教育 造成之影響做出相關統計並提出對未來之預測與規劃,其中分別包括人口結 構的變化以及全球化等議題。根據 OECD (2008)所提出對於高等教育人口結 構變遷之報告,OECD 會員國雖國情不同,但當前皆面臨老年化社會、生育 率逐漸下降、移民增多等人口結構問題,其中,又屬日本、韓國及部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