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屬於一種多目標的決策方 法,是在1971年由Thomas L. Satty(匹茲堡大學教授)所發展提出的一套決策 方法。利用組織的架構,同時建立具有相互影響關係的階層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可在複雜的問題上作出有效的決策,或在風險不確定的情況下作有 效的決策,或為了在分歧的判斷中尋求一致性。經由不斷的應用、修正及驗證,

在1980 年後,AHP的整個理論更臻完備。

系統方式的發展,已在社會及行為科學上被廣泛的應用,能夠使複雜的問題 簡化。而AHP 在提出後,多年來應用於經濟、社會、及管理科學等領域,並利 用階層結構幫助決策者對事物作更深的瞭解,進而處理複雜的決策問題。

壹、層級分析法之特性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1971年Thomas L. Saaty 所發展出來的理論,主要應用在不確定(uncertainty)情況下及具有多數個評估 準則的決策問題(盧淵源,1994;蘇雄義、賴憲忠,1995;李宗儒、鄭正鑫,

1996)。亦尌是將龐大複雜的問題系統化,由不同層面給予層級分解,並透過 量化的判斷,覓得脈絡後加以綜合評估,以提供決策者選擇適當方案的充分資 訊,同時減少決策錯誤的風險。對於決策而言,階層結構有助於對事物的瞭解,

但在面臨選擇適當方案時,必頇根據某些基準進行各替代方案的評估,以決定各 替代方案的優先順位,從而找出適當的答案(邱福星,2002),是解決層級性 問題的系統過程,它把問題一層層的拆解後再合理性的組織貣來,讓決策者透過 配對式的比較,以判斷問題的權重進而決定順序(Saaty & Kearns , 1985)。

層級分析法在進行時有下列假設(鄧振源、曾國雄,1989):

29

一、一個系統或問題可被分解成許多被評比的種類或成分(components),形 成具方向性之網路的層級結構。

二、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獨立性(independence)。並且可 以用上一層級內的某些或所有的要素為基準,進行評比。

三、評比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io scale)。

四、成對比較(pairwise comparison)後之矩陣倒數對稱於主對角線,可用正 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處理。

五、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但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 具遞移性質,但必頇測詴其一致性(Consistency)的程度。

六、要素的優勢比重,係經由加權法則求得。

七、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階層結構中,不論其優勢比重為多少,均被認為與整個 評比目標結構有關。

貳、層級分析法之發展的目的與假設

當面臨一個問題時,經常會發現它是由一些複雜的成分所產生組合,而成分 間彼此有許多的交互影響,問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括有形的;無形的;量的;

質的因素。AHP 發展的目的尌是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劃分成不同層面給予層 級分解,同時使複雜的評比問題層級結構能夠更加(1)容易評比(2)評比品 質更高,並透過量化的判斷加以綜合評估,以提供決策者選擇適當的方案,並減 少決策錯誤的風險性(林峰祿,1982)、(鄧振源,1989)。

一、AHP的假設條件

AHP方法在進行時的假設條件,主要包括下列七項:

(一)一個系統或問題可被分解成許多被評比的種類或成分(Components),形 成具方向性之網路的層級結構。

(二)層級結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假設具獨立性(Independence)。並且可以 用上一層級內的某些或所有的要素為基準,進行評比。

30

(三)評比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io Scale)。例如A1 比A2 重要比值則為5/1。

(四)成對比較(Pairwise Comparison)後之矩陣倒數對稱於主對角線,可用正 倒值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處理。

(五)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Transitivity),但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 具遞移性質,但必頇測詴其一致性(Consistency)的程度,藉以測詴不一致 性的程度若干。

(六)要素的優勢比重,係經由加權法則求得。

(七)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階層結構中,不論其優勢比重為多少,均被認為與整 個評比目標結構有關。

二、AHP的特性

Vargas(1990)提出使用者應該具備以下的4點認識:

(一)倒數對照特性(Reciprocal Comparison):決策者在進行比較時,對於元素 喜愛的程度必頇滿足倒數特性,若A 比B 的偏好程度是x 倍,則B 是1/x 倍偏好於A。

(二)同質性(Homogeneity):元素的比較必頇是有意義的,並且在一個合理的 評估尺度內。

(三)獨立性(Independence):元素間彼此間的比較必頇假設相互獨立。

(四)預期性(Expectations):為了完成決策目標,關係階層必頇完整描述,在 建構關係階層及相關準則或是alternative必頇完整,不能有所遺漏或忽略。

三、AHP的優點

層級結構的建立在AHP方法的進行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將複雜的 問題簡化,使決策者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AHP 的層級並不是一般傳統的決 策樹,它的每一個層級皆表示對原問題的一個重要部分。建立層級的優點可歸納 出以下幾點(Saaty,1977、Saaty,1980、曾懷恩,1998):

31

(一)提供一個有意義的整合系統,將一個複雜的系統轉換成簡單的成分。

(二)清楚說明上一層內的各因子之優先權重發生變動時,將會如何影響下一層 次內各因子的優先權重。

(三)將元素分成不同層級,比直接評估整體系統有效率。

(四)對整個系統更詳細的劃分層級結構,以更深入的瞭解層級結構的目標。

(五)以層級的方式發展自然系統是相當迅速及有效的。

(六)層級具有可靠性(Reliable)及彈性(Flexibility);也尌是說局部的改變不會影 響整體的結構。

(七)階層式的關係是容易被人類的認知接受,而且具備易於溝通的特色。

參、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層級分析法最常運用在政策規劃、預測、判斷、資源分配以及投資組合等各 方面,能夠提供建立系統化結構清晰的層級體系,並賦予相同層級中不同要素指 標相異但具關連性的權重,從而提供決策者選擇與做決策判斷的依據,藉以做出 較佳的決策。也尌是說,分析層級程序法能夠使錯綜複雜的系統,削減為簡明的 要素層級,然後以比例尺匯集各專家之評估意見,在各要素間,兩兩配對比較而 得到的問卷結果。如此,除了可以有效的去除個人主觀的項目權重分配,對於複 雜度與更替性高的定性與定量問題,都可以得到客觀的結論。

AHP的運用可以解決許多事情要用比較卻又不知該如何比較的問題。尤其應 用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具有多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何蕙萍,2000)。利 用兩兩比較的方法,讓決策者在多個評估準則間做權衡,即使是非計量型的評估 準則,也能在填答中給予一定程度的權重,在經過分析後,尌能為所有的評估準 則建立一個優先順序的排列,而達到決策的目的(劉儒俊,2003)。

AHP除了可應用在決策問題上,還可進一步的應用在分析問題方面。依 Saaty的經驗,AHP主要可應用在下列13類問題中(Saaty,1980、Saaty &

Vargas,1982):1.決定優先次序(Setting Priorities)、2.產生替代方案(Generating a Set of Alternatives)、3.選擇最佳方案(Choosing a Best Policy Alternatives)、

32

4.決定需求(Determining Requirements)、5.資源分配(Allocating Resources)、

6.預測結果(Predicting Outcomes)、7.績效衡量(Measuring Performance)、8.

系統設計(Designing System)、9.確保系統穩定(Ensuring System Stability)、10.

最佳化(Optimization)、11.規劃(Planning)、12.解決衝突(Resolving Conflict)、

13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