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工作壓力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研究生:胡陽年 撰 (頁 23-4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壓力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工作壓力的定義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Stress)乃人類在適應環境變遷時在生理與心理情緒上所產生的反 應。壓力的概念源自物理學及工程學,是表示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所產生的一種 抗力。自Hans Selye在1956年認為「不同壓力刺激所引發的反應,皆會引起個體 恢復正常狀態的需求;而壓力源對個體造成威脅時,個體需耗費額外的生理或 心理能量。」日後,有學者相繼提出不同的定義,Robbins(2001)指出壓力是一 種動態的條件,當個人面對機會、強迫或需求時,個人知覺其結果是不確定且 重要的。壓力是當個人對於生活情境中的某些事物,產生不適的反應,當個人 無法及時地調適因應,會對身心產生影響的一種狀態(田蘊祥,2007)。壓力隨個 人特質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不一致。壓力可視為一種外在刺激而產生的身 心反應狀態,在個人主觀認知、人與環境互動影響下,有正、負面的功能(引 自曾至勳,2008)。茲將學者對壓力的定義歸納彙整如表2-1:

表 2-1 學者對壓力的定義

學 者 年 份 定 義

葉兆棋 1999 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要求時,造成環境、心理、生理三方面 的失衡狀態。

林水木 2000

壓力來自於內在與外在環境的需求,是個人主觀認知的反 應,會產生心理與生理的不愉快現象,壓力是不確定動態的 存在。

李勝彰 2002 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中,知覺環境刺激超過個體負荷而產 生緊張狀態。

表 2-1 學者對壓力的定義(續)

學 者 年 份 定 義

李玫玲 2003

壓力係指個體與環境互動下,個體在面對威脅性的要求或 刺激情境時,其既有經驗、人格特質、認知歷程無法有效 因應下,進而產生生理或心理上的負面情緒感受與緊張狀 態。

林育妃 2004 壓力是個體知覺到無法適時地配合環境因素調,而產生的 負擔,這負擔使個體產生威脅感。

蔡玉董 2006

壓力是個人面對外在刺激,當知覺到有威脅時,所產生生 理與心理的負面情緒及緊張狀態,而這些反應會隨著個人 的經驗、人格特質與心理歷程的差異,產生不同的結果。

李怡芬 2007

壓力是個體適應環境的一種歷程,當外在需求超越個體的 負載量時,個體會產生適應性的反應,而此反應因個體本 身的認知和經驗,產生了很大的個別差異性。

Greenberg

與 Baron 1997 壓力是個體面對外界的壓力源時,情緒、認知和生理三方 面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模式。

Folkman 與

Lazaurus 1998 壓力是個人與環境間的特殊關係,事件被個人認為非自己 所能,且危及完成自己的完好性時壓力即產生。

Russell 2001 當過多的需求,無法被生理和心理所適應,壓力便產生。

Yeager

2001 壓力是一種刺激、處置和反應,它會導致個體心理、情緒、

理智和心靈的反應。

Stein 與

Cutler 2002 壓力是個體對於環境需求和壓迫的反應,是每一個人在生 活中必須去處理和不可避免的。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對壓力的定義論述,本文認為壓力為個人面對內、外在刺激與 反應之間的交互關係,當個人在各種環境中知覺有威脅的刺激產生時,即產生生 理與心理的負面情緒及緊張狀態,經認知後,如果他的能力與經驗無法克服時,

即構成壓力。

二、工作壓力的定義

現代人的生活與壓力脫不了關係。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各行各 業的從業人員都面臨了激烈的競爭,工作面臨比以往更大的桃戰。因此,工作 壓力亦隨之升高,有來自上級要求的壓力,有來自同事間比較的壓力,更有的 是來自心中自我期許的壓力,種種的壓力接踵而來(周佳佑,2005)。「工作壓力」

為一主觀個人知覺,客觀事件刺激,且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個 體對這件事的因應能力範圍程度如何(曾瀞瑤,2004)。Jamal(1990)認為工作 壓力是個人對於工作環境可能產生的威脅所作的反應。在各種壓力定義中,Selye 於1956年界定為「對任何需求所產生的一種非預期反應」。壓力被認為「身體對 所能承受到一種適應需求的非特殊反應」,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郭盈卿

(1999)認為工作壓力應為工作者在工作情境中受到工作特性的影響,所造成的 心理層面之負面程度。繆敏志(2001)認為工作壓力是一種在與工作有關之因素 及工作者交互作用下,改變個體心理與生理狀態的結果。李晉男(2002)指工作 壓力是工作者在從事相關工作時,對其工作特性、工作情境、或角色負荷評估 為威脅,進而導致消極或負面反應的行為或心理狀態。王智琨(2006)指工作壓 力是員警在從事為民服務或維持治安工作時,許多內、外在變項與其交互作用 下所產生的現象。茲將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整理如表2-2:

表 2-2 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摘要表

學 者 年 份 定 義

郭盈卿 1999 工作壓力是工作者在工作情境中受到工作特性的影響,所造 成的心理層面之負面程度。

陳村河 2001

工作壓力指個體在組織中工作,當工作者與工作相關之因素 交互影響之下,使工作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產生不良反應之 現象。

繆敏志 2001 工作壓力是一種在與工作有關之因素及工作者交互作用 下,改變個體心理與生理狀態的結果。

黃智慧 2002 工作壓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工作情境中的刺激時,經由個人 認知評價,所產生消極性之身心適應的反應。

許仁宗 2004 個人個體本身與工作相關之情境因素彼此交互作用下,促使 個體產生調適性反應的一種狀態;而當工作者本身無法調 適此作用,進而產生生理上或心理上之不良反應。

表 2-2(續)

學 者 年 份 定 義

羅世彬 2004 工作壓力是指個人於工作情境下所知覺的壓力感。

王智琨 2006 工作壓力是在從事服務或維持治安工作時,許多內、外在 變項與其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現象。

杜明山 2007

工作者個體本身與工作相關之情境因素,彼此交互作用 下,促使個體產生調適性反應的一種狀態;而當工作者本 身無法調適此作用,進而引發工作者產生生理上或心理上 之不良反應,稱為工作壓力。

Steers 1988 工作壓力是個體在工作情境中面臨某些工作特性的威脅所 引發之反應。

Jamal 1990 工作壓力是個體面臨某些工作特性威脅時所引發的反應。

Greenberg 與

Baron 1997 個人對外在的壓力源,因生理、認知及情緒三方面交互作 用,所產生的反應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得知工作壓力的產生包含與工作相關的因素,諸如工 作情境、工作特性、工作角色等的變動,或因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一種 調適反應,是維持生理、心理平衡的作用,且大多以工作者與工作環境因素角度 觀之。本研究對工作壓力的探討是以心理層面為主,因此將工作壓力的定義為:

「分駐派出所基層員警在組織中,凡與警察工作相關之各種因素交互影響下,知 覺到工作環境之需求與個人能力不能配合,使其在生理上、心理上、行為上產生 不良的反應現象」。

貳、工作壓力理論模式

工作壓力在個人在職場上,所承受的壓力大小因人而異,且工作壓力係來自 於超過本身能量所能負荷,因此產生緊張、挫折、焦慮至與人發生衝突的反應。

所以在職場工作上所產生的壓力,同時會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及生理狀態,進而產 生不良的後果。茲依各學者觀點的不同,將各類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分別說明如下:

一、劉玉玲之壓力基本理論模式

一位健康而且適應良好的工作者,可以為團體提高效率和增加生產。如果 因為工作壓力而影響工作者情緒問題和性格衝突使團體受到破壞,這時壓力就

會被認為帶來麻煩,且會造成昂貴的花費。一般而言,壓力不僅發生在工作職

資料來源:組織行為(290-291),劉玉玲(2001)。臺北:新文京開發。

二、工作壓力過程模式

工作壓力過程模式其起始係社會各種情境,如果個體對於不適應的環境,

未加以調適尋求舒解,就會產生壓力,所以個體會採取一些反應,來改變所遇 到的壓力環境。本模式是在 1976 年由 Mc Grath 所提出。而Ivancevich 與 Matteson(1980)認為 Mc Grath 所提的工作壓力模式,是強調個人在工作情境下的 行為反應,首重組織中的工作績效,茲將該模式如圖 2-2 所示。

結果過程

認知評價過程

績效過程

決策過程 A、情境

C、選擇反應 B、被知覺的

情境

D、行為

圖 2-2 工作壓力Mc Grath 的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McGrath,J.E(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In M.D.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llology.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Rublishing Company, p1356-1366.(引自董敏珍,2005)。

三、工作壓力一般模式

工作壓力一般模式於 1978 年由Beehr 與 Newman 所提出。將壓力分為七 個構面,分為環境、個人、過程、人力影響、組織影響、時間、調適反應。認 為工作壓力來自於環境與個人之構面,經由過程構面處理而產生人力與組織的 影響。當人力與組織遭受影響後,就會出現調適性反應,個人會尋求支持系統,

組織在工作設計與環境也會做修正,而時間構面串聯其間,本模式如圖 2-3 所 示。

時 間 構 面

個人構

環境構

過程構面

人力影響構面

組織影響構面

調適反應構面

圖 2-3 工作壓力一般模式

資料來源:Beehr,T.A. and Newman,J.E.(1978),Job stress,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31,665-699.(引自陳村河,2001)。

四、工作壓力 ISR 模式

工作壓力模式於 1962 年在密西根大學社會科學院由French 與 Kahn 所發表,此工作壓力模式是由員工知覺在組織所有的環境開始,即客觀環 境,經個體知覺客觀環境的表現過程(A→B 階段),即心理環境。當客觀環境 被員工評價後,立即會出現生理的、行為的、情緒的反應(B→C 階段),而生

工作壓力模式於 1962 年在密西根大學社會科學院由French 與 Kahn 所發表,此工作壓力模式是由員工知覺在組織所有的環境開始,即客觀環 境,經個體知覺客觀環境的表現過程(A→B 階段),即心理環境。當客觀環境 被員工評價後,立即會出現生理的、行為的、情緒的反應(B→C 階段),而生

在文檔中 研究生:胡陽年 撰 (頁 23-42)